詞句:
詞牌列表
青玉案 欽譜
青玉案 漢張衡詩“何以報之青玉案”,調(diào)名取此?!吨性繇崱纷ⅰ半p調(diào)”。《太和正音譜》注“高平調(diào)”。蔣氏《九宮譜目》入中呂引子。韓淲詞有“蘇公堤上西湖路”句,名《西湖路》。

青玉案 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韻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 但目送 芳塵去 錦瑟年華誰與度 月樓花院 綺窗朱戶 惟有春知處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筆空題斷腸句 試問閒愁知幾許 一川煙草 滿城風(fēng)絮 梅子黃時雨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此調(diào)以賀詞、蘇詞及毛詞、史詞為正體,若張炎詞之疊韻,李彌遜、吳潛、胡銓詞之添字,李清照詞之句法小異,曹組詞之句法小異又添字,毛詞別首之?dāng)偲凭浞?,趙長卿詞之減字,趙詞別首之句讀參差,皆變體也。但諸詞中,有前段第二句六字折腰,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六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七字,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亦有前段第二句五字者。又有前后段第五句或押韻,或不押韻者。各以類列,庶不混淆。 此調(diào)后段第二句例作拗句,如歐陽修詞“爭似家山見桃李”,程垓詞“別后誰吟倚樓句”,高觀國詞“入畫遙山翠分黛”,吳文英詞“不忍輕飛送殘照”,南北宋人皆然。 又此調(diào)后段起句,宋詞俱“仄平仄仄平平仄”,惟黃庭堅“煙中一線”詞“別恨朝朝連暮暮”,“恨”字、上“暮”字俱仄聲,“朝朝”二字俱平聲。第二句,宋詞俱“仄仄平平仄平仄”,惟曹冠“煙村茂樾”詞“枝上鶯歌如解勸”,“如”字平聲,“解”字仄聲。前后段第三句,宋詞俱“仄仄平平平仄仄”,惟石孝友詞“剪剪霜風(fēng)落平野”、“別后知他為何也”,“落”字、“為”字俱仄聲,“平”字、“何”字俱平聲。此等句法,宋人間一為之,非定格也,若匯參入圖,恐失此調(diào)本體,故但詳注以備考證。譜內(nèi)可平可仄悉校所采諸詞。

格二 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蘇軾

  三年枕上吳中路 譴黃耳 隨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驚鷗鷺 四橋盡是 老子經(jīng)行處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輞川圖上看春暮 常記高人右丞句 作個歸期天已許 春衫猶是 小蠻針線 曾濕西湖雨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此與賀詞同,惟前后段第五句各不押韻,宋元詞如此填者甚多。

格三 雙調(diào)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李彌遜

  楊花盡教難拘管 也解趁 飛紅伴 驄馬無情人漸遠 沙平淺渡 雨濕孤村 何處長亭晚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欲憑桃葉傳春怨 莫不似 斜風(fēng)倩雙燕 縱得書來春又換 只將心事 分付眉尖 寂寞梨花院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即蘇詞體,惟后段第二句八字異?!端呻[集》曹勛詞二首正與此同,但曹詞前后段第三句“趁得梅花先春到”、“正怕和風(fēng)都開了”俱作拗句。 按此詞前后段第五句第四字俱用平聲,又與諸家異。

格四 雙調(diào)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毛滂

  芙蕖花上濛濛雨 又冷落 池塘暮 何處風(fēng)來搖碧戶 卷簾凝望 淡煙疏柳 翡翠穿花去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玉京人去無由駐 忍獨在 憑闌處 試問綠窗秋到否 可人今夜 新涼一枕 無計相分付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此詞前后段第五句俱不用韻,與蘇詞同,惟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異。宋有呂渭老、王炎、沈端節(jié)諸詞可校。 元顧德輝詞亦填此體,惟換頭句“紅入花腮青入萼”,兩“入”字俱仄聲,“腮”字平聲。

格五 雙調(diào)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韻 史達祖

  蕙花老盡離騷句 綠染遍 江頭樹 日午酒消聽驟雨 青榆錢小 碧苔錢古 難買東君住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官河不礙遺鞭路 被芳草 將愁去 多定紅樓簾影暮 蘭燈初上 夜香初炷 猶自聽鸚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此詞前后段第五句用韻,與賀詞同,惟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異。宋有黃公紹詞可校。

格六 雙調(diào)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韻、一疊韻 張炎

  萬紅梅里幽深處 甚杖屨 來何暮 草帶湘香穿水樹 塵留不住 云留卻住 壺內(nèi)藏今古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獨清懶入終南去 有忙事 修花譜 騎省不須重作賦 園中成趣 琴中得趣 酒醒聽風(fēng)雨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與史詞同,惟前后段第四句多押一韻,第五句用疊韻異。

格七 雙調(diào)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吳潛

  人生南北如歧路 惆悵方回斷腸句 四野碧云秋日暮 葦汀蘆岸 落霞殘照 時有鷗來去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一杯渺渺懷今古 萬事悠悠付寒暑 青箬綠蓑便野處 有山堪采 有溪堪釣 歸計聊如許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此即蘇詞體,惟前段第二句亦作七字異。 按張矩詞前段第二句“秋在黃花羞澀處”正與此同,但“羞”字平聲,“澀”字仄聲。

格八 雙調(diào)六十九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胡銓

  宜霜開盡秋光老 感動節(jié)物愁多少 塵世難逢開口笑 滿林風(fēng)雨 一江煙水 颯爽驚吹帽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玉堂金馬何須到 且斗取 尊前玉山倒 燕寢香清官事了 紫萸黃菊 皂羅紅袂 花與人俱好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此亦蘇詞體,惟前段第二句七字,后段第二句八字異。

格九 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李清照

  征鞍不見邯鄲路 莫便匆匆歸去 秋風(fēng)蕭條何以度 明窗小酌 暗燈清話 最好流連處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相蓬各自傷遲暮 猶把新詩誦奇句 鹽絮家風(fēng)人所許 如今憔悴 但馀雙淚 一似黃梅雨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即蘇詞體,惟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異。

格十 雙調(diào)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 路轉(zhuǎn)陡疑無地 忽有人家臨曲水 竹籬茅舍 酒旗沙岸 一簇漁樵市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凄涼只恐鄉(xiāng)心起 鳳樓遠 回頭漫凝睇 何處今宵孤館里 一聲征雁 半窗殘月 總是離人淚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與李清照詞同,惟后段第二句八字異。 按曹詞別首前段第二句“在家縱貧亦好”,后段第二句“正思鄉(xiāng)、驚時夢初覺”,正與此同。

格十一 雙調(diào)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韻 毛滂

  今宵月好來同看 月未落 人還散 把手留連簾兒畔 含羞和恨轉(zhuǎn)嬌盼 任花映 春風(fēng)面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相思不用寬金釧 也不用 多情似玉燕 問取嬋娟學(xué)長遠 不必清光夜夜見 但莫負 團圓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詞前段第二句六字,后段第二句八字,與李彌遜詞同,惟前后段第四、五句減一字作七字一句,兩結(jié)添一字俱作六字句異。 又按前后段第三句第六字用平聲,俱作拗體。所謂宋人間一為之,原非定格也,至第四句前后平仄亦不同,惜無別首可校。

格十二 雙調(diào)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韻 趙長卿

  恍如遼鶴歸華表 閱盡人間巧 天乞一堂山對繞 微波不動 岸巾時照 照見星星好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舞風(fēng)荷蓋從敧倒 碧樹生涼自天杪 誰識元龍胸次浩 騎鯨欲去 引杯獨嘯 醉眼青天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即賀詞體,惟前段第二句五字異。 按趙詞別首前段第一、二句“結(jié)堂雄占云煙表。萬象爭呈巧”,正與此同。

格十三 雙調(diào)六十八字,前段五句四仄韻,后段六句四仄韻 趙長卿

  梅黃又見纖纖雨 客里情懷兩眉聚 何處煙村啼杜宇 勸人歸去早思家 轉(zhuǎn)聽得 聲聲苦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利名縈絆何時住 惱亂愁腸成萬縷 滿眼興亡知幾許 不如尋個 老松石畔 作個柴門戶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詞前后段第一、二、三句與吳潛詞同,前結(jié)兩句與毛滂“今宵月好”詞同,但少押一韻。后結(jié)三句仍照蘇詞體填,句讀參差,亦變調(diào)也,采以備體。 按后段第二句不作拗體,亦與諸家異。
龍譜
青玉案 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因取以為調(diào)名。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韻。亦有第五句不用韻者。

青玉案 定格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 但目送 芳塵去 錦瑟年華誰與度 月橋花院 瑣窗朱戶 只有春知處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飛云冉冉蘅皋暮 彩筆新題斷腸句 若問閑情都幾許 一川煙草 滿城風(fēng)絮 梅子黃時雨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歷代作品
共488,分1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續(xù)上)
薛泳 一首
張道南 一首
談元范 一首
陳妙常 一首
程垓 一首
趙彥端 1121 - 1175 一首
李呂 1122 - 1198 一首
馮時行 ? - 1163 一首
李流謙 1123 - 1176 一首
陸游 1125 - 1210 一首
侯寘 三首
張孝祥 1132 - 1170 二首
劉清之 1134 - 1190 一首
王質(zhì) 1135 - 1189 二首
石孝友 一首
王炎 1137 - 1218 一首
廖行之 1137 - 1189 二首
辛棄疾 1140 - 1207 一首
趙善扛 1141 - ? 一首
陳亮 1143 - 1194 一首
曹冠 一首
沈端節(jié) 一首
王千秋 二首
管鑒 一首
韓淲 1159 - 1224 一首
一盤消夜江南果。
吃果看書只清坐。
罪過梅花料理我。
一年心事,半生牢落,盡向今宵過。

此身本是山中個。
才出山來便希差。
手種青松應(yīng)是大。
縛茅深處,抱琴歸去,又是明年話。
縞衣仙子來何處。
咫尺近、桃源路。
說是武陵溪畔住。
玉纖微露。
金蓮穩(wěn)步。
只恐鶯花妒。

邂逅劉郎垂一顧。
何事匆匆便歸去。
臨別叮嚀頻屬付。
柳亭花館,月窗云戶。
休把春辜負。
注:道南,東京人,官潮陽知縣。
蝦須簾上銀鉤小。
筵內(nèi)輕寒繞。
紅葉徵香侵語笑。
金釵珠履,鳳簫龜鼓,疑是蓬萊島。

萱堂日日春生貌。
嫩綠休然鬢邊好。
賦得修齡應(yīng)不少。
年年長見,畫梁雙燕,樓外青袍草。
茅屋藏身隨所寓。
冷淡清虛,正是修真處。
默誦黃庭香一炷。
四時節(jié)序不關(guān)心,自有逍遙趣。
重門盡日無人過。
只有營巢燕來去。
放入雙雙梁上住。
簾幕空懸貯。
寶林巖畔凌云路。
記藉草、尋梅去。
詠綠書紅知幾度。
行云歸后,碧云遮斷,寂寞人何處。

一聲長笛江天暮。
別后誰吟倚樓句。
勻面照溪心已許。
欲憑錦字,寫人愁去,生怕梨花雨。
當(dāng)年萬里龍沙路。
載多少、離愁去。
冷壓層簾云不度。
芙蓉雙帶,垂楊嬌髻,弦索初調(diào)處。

花凝玉立東風(fēng)暮。
曾記江邊麗人句。
異縣相逢能幾許。
多情誰料,琵琶洲畔,同醉清明雨。
參橫月落聞街鼓。
指楊柳、天邊路。
冷澹梨花啼玉箸。
五云芝檢,八花磚影,穩(wěn)上鰲頭去。

吹簫臺冷秦云暮。
玉勒嘶風(fēng)弄嬌步。
四雁峰前憑尺素。
壁塵香減,綺窗風(fēng)靜,記得題詩處。
年時江上垂楊路。
信拄杖、穿云去。
碧澗步虛聲里度。
疏林小寺,遠山孤渚,獨倚欄干處。

別來無幾春還暮。
空記當(dāng)時錦囊句。
南北東西知幾許。
相思難寄,野航蓑笠,獨釣巴江雨。
相知元早來何暮。
社燕送、秋鴻雁去。
春草春波愁目注。
酒香花韻,綺譚妍唱,怎不思量住。

虛無指點騎鯨路。
個是騷人不凡處。
畫棟云飛簾捲雨。
風(fēng)流千古,一時人物,好記尊前語。
青玉案 與朱景參會北嶺(1159年9月) 南宋 · 陸游
西風(fēng)挾雨聲翻浪。
恰洗盡、黃茅瘴。
老慣人間齊得喪。
千巖高臥,五湖歸棹,替卻凌煙像。

故人小駐平戎帳。
白羽腰間氣何壯。
我老漁樵君將相。
小槽紅酒,晚香丹荔,記取蠻江上。
東風(fēng)一夜吹晴雨。
小園里、春如許。
桃李無言情難訴。
陽關(guān)車馬,灞橋風(fēng)月,移入江天暮。

雙旌明日留難住。
今夕清觴且頻舉。
咫尺清明三月暮。
尋芳賓客,對花杯酌,回首西江路。
年年寓屋稱觴處。
陪?綬、尊前舞。
牢落瀟湘歸去未。
臘梅開遍,冰蟾圓后,夢斷靈溪路。

長年厚福天分付。
算四海、今獨步。
澗竹巖花如舊否。
與翁相伴,歲寒庭戶,盡占閑中趣。
三年牢落荒江路。
忍明日、輕帆去。
冉冉年光真暗度。
江山無助,風(fēng)波有險,不是留君處。

梅花萬里傷遲暮。
驛使來時望佳句。
我拚歸休心已許。
短篷孤棹,綠蓑青笠,穩(wěn)泛瀟湘雨。
青玉案 餞別劉恭父(1167年6月) 南宋 · 張孝祥
紅塵冉冉長安路。
看風(fēng)度、凝然去。
唱徹陽關(guān)留不住。
甘棠庭院,芰荷香渚。
盡是相思處。

龜魚從此誰為主。
好記江湖斷腸句。
萬斛離愁休更訴。
洞庭煙棹,楚樓風(fēng)露。
去作為霖雨。
相春堂上聞鶯語。
正花柳、芳菲處。
有底尊前歡且舞。
滿堂賓客,紫泥丹詔,袞袞煙霄路。

君王天縱資仁武。
要尺箠、平驕虜。
思得英雄親駕馭。
將軍行矣,九重虛寧,談笑清寰宇。
江南十月春風(fēng)早。
見枝上、梅英小。
愛日初升清霧曉。
繡筵中啟,星圖高掛,膝下斑衣繞。

今年獻壽多歡笑。
弄玉新將二雛好。
此曲尊前何所禱。
十分康樂,十分強健,一樹莊椿老。
中央自有仙風(fēng)度。
散入千林去。
萬點秋芳灑飛露。
舜裳赭色,堯眉黃彩,化作花無數(shù)。

層層翠葆鸞旗舞。
吹下天香遍瑤宇。
萬歲千秋奉明主。
桂華月苑,蕊珠寶殿,長聽黃金縷。
浮萍不礙魚行路。
細數(shù)魚來去。
靜倚溪陰深覓句。
碧鮮清潤,影搖香度。
易覺闌干暮。

鳧雛深傍蘋根住。
浴罷紅衣褪殘縷。
一寸江湖無可付。
渚蘭汀草,臥煙欹雨。
荒了垂綸處。
征鴻過盡秋容謝。
捲離恨、還東下。
剪剪霜風(fēng)落平野。
溪山掩映,水煙搖曳,幾簇漁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畫。
春伴春游夜轉(zhuǎn)夜。
別后知他如何也。
心隨云亂,眼隨天斷,淚逐長江瀉。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青玉案 南宋 · 王炎
深紅數(shù)點吹花絮。
又燕子、飛來語。
遠水平蕪春欲暮。
年年長是,清明時候,故遣人憔悴。

竹雞啼罷山村雨。
正寥落、無情緒。
猛省從前多少事。
綠楊堤上,樓臺如畫,此景今何處。
片帆穩(wěn)送扁舟去。
又還踏、江湖路。
回首京城舊游處。
斷魂南浦,滿懷裝恨,別后憑誰訴。

長歌擊劍論心素。
有志功名未應(yīng)暮。
自誦百僚端復(fù)許。
歸來猶記,東坡詩語,但草凌云賦。
家山此去無多路。
久沒個、音書去。
一別而今佳節(jié)度。
黃花開未,白衣到否,籬落荒涼處。

崢嶸歲月還秋暮。
空腹便便無好句。
菊意愆期渾未許。
那堪惹恨,年來此日,長是瀟瀟雨。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一年陌上尋芳意。
想人在、東風(fēng)里。
褪粉銷紅春有幾。
青翰飛去,紫云凝佇,往事如流水。

煙橫極浦山無際。
暗解明珰問誰寄。
鄉(xiāng)在溫柔何處是。
輪囷香霧,靜深庭院,簾影參差翠。
青玉案 南宋 · 陳亮
武陵溪上桃花路。
見征騎、匆匆去。
嘶入斜陽芳草渡。
讀書窗下,彈琴石上,留得銷魂處。

落花冉冉春將暮。
空寫池塘夢中句。
黃犬書來何日許。
輞川輕舸,杜陵尊酒,半夜燈前雨。
煙村茂樾灣溪畔。
似遠景、摹輕練。
細草平沙騎款段。
漁翁欸乃,卻驚鷗鷺,飛起澄波面。

班荊對飲垂楊岸。
枝上鶯歌如解勸。
山映斜陽霞綺散。
醉吟乘興,錦囊詩滿,愛月歸來晚。
使君標韻如徐庾。
更名節(jié)、高千古。
臥治姑溪才小駐。
閑云無定,陽春有腳,又作南昌去。

興來亭上清歌度。
盡能唱、公詩句。
記取諸生臨別語。
從容占對,天顏應(yīng)喜,千萬留王所。
雪堂不遠臨皋路。
悵仙伯、騎鯨去。
燕麥桃花更幾度。
橫橋雖在,種松無有,誰是關(guān)心處。

解鞍君到冬雖暮。
傳語無忘曬蓑句。
起手栽花花定許。
藝香披翠,灌紅疏綠,趁取清明雨。
鳴鼉欲引魚龍戲。
先自作、長江擂。
頭管一聲天外起。
群仙俱上,有人殊麗。
認得分明是。

欲相問勞來無計。
但隔爐煙屢凝睇。
擲我胸前方寸紙。
擁翹欲去。
顰蛾還住。
不盡徘徊意。
相逢何處梅花好。
深院宇、笙歌繞。
春入侯門長不老。
羅幃繡幕,護香藏粉,卻許行人到。

遏云清唱傾城笑。
玉面花光互相照。
銀燭頻更尊屢倒。
明年應(yīng)是,對花相憶,君已班清要。
蘇公堤上西湖路。
柳外躍、青驄去。
多少韶華驚暗度。
南山游遍,北山歸后,總是題詩處。

如今老矣傷春暮。
澤畔行吟漫尋句。
落拓情懷空自許。
小園芳草,短籬修竹,點點飛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