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陽景春(一一五二~一二○五),字伯震,號龍?zhí)毒邮?,合州巴川(今重慶銅梁東南)人。枋父。曾預(yù)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禮部試。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為巴州難江尉。五年,調(diào)監(jiān)南平軍南川鎮(zhèn)酒稅。嘉泰四年十二月六日卒,年五十三。事見《字溪集》附錄《紀(jì)年錄》、《字溪先生陽公行狀》。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4—1206 【介紹】: 宋吉州太和人,一說廬陵人,字改之,號龍洲道人。生平以功業(yè)自許,究心古今治亂之道。數(shù)上書陳恢復(fù)方略。終身未仕,漫游江浙湘鄂一帶,依人作客,與陸游、辛棄疾、陳亮等友善。晚年寓居昆山而歿。工詞,多感慨時事之作。有《龍洲集》、《龍洲詞》。
全宋詩
劉過(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應(yīng)舉不第,終生未仕。劉過是抗金志士,曾上書朝廷提出恢復(fù)中原方略,未被采納。漂泊江淮間,與主張抗戰(zhàn)的詩人陸游、陳亮、辛棄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昆山。寧宗開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陳諤《題劉龍洲易蓮峰二公墓》)。有《龍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見元殷奎《復(fù)劉改之先生墓事狀》、楊維楨《宋龍洲先生劉公墓表》、明萬歷《昆山志》卷三?!⑦^詩,以原八千卷樓藏明嘉靖刊《龍洲道人詩集》(十卷)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龍洲集》(簡稱四庫本)、《江湖小集》(簡稱江湖集),汲古閣影宋抄本《宋群賢六十家小集·龍洲道人集》(簡稱六十家集)文字與《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劉過(1154-1206) 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一說廬陵人。與陸游、辛棄疾、陳亮交往。有《龍洲集》、《龍洲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劉過(1154—1206) 南宋詞人、詩人。字改之,自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屢試不第,布衣終身,游歷各地,與周必大、陳亮、辛棄疾等交好。作品風(fēng)格豪放,為“辛派詞人”之一;亦以詩名世,有“詩俠”之稱。寧宗開禧二年(1206)中秋節(jié)前,宋伐金慘敗,一時強敵陰影籠罩,劉過重登南樓,憂國傷時,填詞《唐多令?重過武昌》一首。后人稱該詞為“數(shù)百年絕作”?!短贫嗔睢繁緦倨д{(diào),劉過的這首詞問世后,《唐多令》詞風(fēng)行一時。南宋末著名詞人周密編《絕妙好詞》,激賞劉過此作,因該詞作于南樓,且詞中有“重過南樓”之句,遂將詞牌更名為《南樓令》。另有《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
全宋文·卷六六一○
劉過(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自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負(fù)不羈之才,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興衰。力主北伐恢復(fù)中原,嘗上書宰相,陳恢復(fù)方略,謂中原一戰(zhàn)而可取。有志功名,而四舉不第,以是落魄無所遇合,浪跡四方,以詩俠名湖海間。與陸游、辛棄疾、陳亮等為良友,而禮法之士目之為狂。開禧二年卒于昆山,年五十三。其詩詞豪放淋漓,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惜乎隨手散失,百不存一二,傳世《龍洲集》合詩文詞僅十馀卷。事跡略見宋劉倓《龍洲集跋》(四庫本《龍洲集》附錄)、元殷奎《復(fù)劉改之先生墓事狀》、明陳諤《題劉龍洲易蓮峰二公墓》(并見蟫隱廬叢書本《龍洲詞》附錄)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4—1223 【介紹】: 宋平江府常熟人,字從龍,號益齋。孝宗淳熙十一年進(jìn)士。知溧水縣。歷秘書丞,改尚左軍器監(jiān),同日再命殿中侍御史兼侍講,除起居郎崇政殿說書。為人寬厚易直,遇事以誠。有《益齋文集》、《奏議》、《漢唐論》。在秘書日,銓次《中興館閣書目》萬余卷上之。
全宋文·卷六五九五
張攀(一一五四——一二二三),字從龍,號益齋,平江府常熟(今江蘇常熟)人。淳熙十一年進(jìn)士,累官秘書丞。嘉定間為殿中侍御史兼侍講,擢起居郎、崇政殿說書。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著有奏議集、《中興館閣書目》及文集等。見寶祐《重修琴川志》卷八,《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
虞從龍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四四三
虞從龍,西?。ń駨V西凌云)人。紹熙初為江華縣尉。見所撰《重刻蔣之奇寒巖銘跋》。
鄭應(yīng)龍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字少慈。寧宗慶元二年進(jìn)士。后試律中首選,調(diào)潭州司理,執(zhí)法公允。有兵士盜帥金下獄,株連數(shù)人,皆坐流,應(yīng)龍以去就爭,帥嘆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8—1248 【介紹】: 宋福州閩縣人,字恭甫。寧宗嘉定元年進(jìn)士。歷籍田令、太學(xué)博士。理宗即位,首陳正心為治國平天下之綱領(lǐng),遷著作郎。出知潮州,訓(xùn)閱軍兵,平息盜寇,安撫峒僚,治績有聲。端平初,召為禮部郎官,累官兵部尚書,后以端明殿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有《東澗集》。
全宋詩
許應(yīng)龍(一一六九~一二四九),字恭甫,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寧宗嘉定元年(一二○八)進(jìn)士,授婺源尉,尋知婺源縣(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三年,為汀州教授(明嘉靖《汀州府志》卷一一),浙東宣撫司掾。十年,召為主管戶部架閣文字,累遷國子丞,宗學(xué)博士。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除秘書郎兼權(quán)尚右郎官。三年,遷著作佐郎。紹定二年(一二二九),出知潮州。端平初,召為禮部郎官,累遷試?yán)舨渴汤桑套x。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為中書舍人,給事中。三年,同簽樞密院事(《宋史》卷二一四)。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知婺州(清康熙《金華府志》卷一一)。九年卒(《宋史》卷四三),年八十一。著作未見著錄,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東澗集》十四卷,其中詩一卷。事見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宋史》卷四一九有傳?!≡S應(yīng)龍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一六
許應(yīng)龍(一一六九——一二四九),字恭甫,號東澗,福州閩縣(今福建福州)人。五歲通經(jīng)旨,嘉定元年舉進(jìn)士,調(diào)汀州教授。累遷籍田令、太學(xué)博士、國子博士、國子丞、宗學(xué)博士。理宗即位,首陳「正心為治國平天下之綱領(lǐng)」,遷著作郎。丐外,知潮州,有治聲。端平初,召為禮部郎官,遷國子司業(yè),兼權(quán)直舍人院,遷國子祭酒、兼學(xué)士院權(quán)直。后試?yán)舨渴汤?,升侍讀,權(quán)兵部尚書。兼吏部尚書,遷兵部,兼中書舍人。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累辭,以端明殿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淳祐九年正月卒,年八十一。有《東澗集》。見《資政許樞密神道碑》(《庸齋集》卷六)及《宋史》卷四一九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二六九
鄧友龍,字伯允,長沙(今湖南長沙)人。乾道八年進(jìn)士,累官起居舍人、秘書監(jiān)。嘉泰間為侍御史。開禧二年以御史中丞為兩淮宣撫使,遷給事中。因力主伐金失敗,除名徙循州。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宋史》卷三八《寧宗紀(jì)》二。
黃振龍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9—1219 【介紹】: 宋福州閩縣人,字仲玉。少銳于學(xué),博究先儒遺言,意有所得,則欣然忘食。得朱熹端莊存養(yǎng)之說,默契于心,書之座隅。后從黃干游,極為干所稱許。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七六○
甘應(yīng)龍,嘉泰中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2—1244 【介紹】: 宋邵武泰寧人,字景初,號南容。寧宗慶元二年進(jìn)士第一。累官起居舍人,與韓侂胄不合,出知贛州。侂胄敗,歷遷禮部尚書,以剛直聞。理宗嘉熙元年拜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旋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致仕歸。卒謚文靖。
全宋詩
鄒應(yīng)龍(一一七二~一二四四),原名應(yīng)隆,字景初,號南谷,泰寧(今屬福建)人。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jìn)士。累官知南安軍。開禧元年(一二○五),遷起居舍人,出知贛州,遷江西提刑。嘉定元年(一二○八),除太子詹事兼中書舍人。二年,出知泉州,歷知建寧府、池州、靜江府、潭州。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除工部尚書,尋再知贛州。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樞密院事、權(quán)參知政事。淳祐四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九、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九七六
鄒應(yīng)龍(一一七二——一二四四),字景初,號南谷,邵武軍泰寧(今福建泰寧)人。慶元二年進(jìn)士第一。歷官起居舍人、知贛州,遷江西提點刑獄。入為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刑部尚書,奉祠。起知太平州,以臣僚論罷,提舉玉隆萬壽觀,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嘉熙元年,拜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進(jìn)資政殿學(xué)士、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致仕。淳祐四年卒,年七十三,謚文靖。見《宋史》卷四一九本傳,《宋歷科狀元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36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初名一龍,字君錫。寧宗慶元五年進(jìn)士第一。歷給事中,兼直學(xué)士院。嘉定六年進(jìn)對,上言修德政,蓄人材,飭邊備。為湖南安撫使,撫安峒民,威惠并行,興學(xué)養(yǎng)士,湘人立石紀(jì)之。理宗時,累進(jìn)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以樞密使督視江淮、荊襄軍馬。
全宋詩
曾從龍(一一七五~?),初名一龍,字君錫,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進(jìn)士,授簽書奉國軍節(jié)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除秘書省正字。開禧初,出知信州。嘉定二年(一二○九),除起居郎。三年,為中書舍人兼國子祭酒。四年,擢給事中,尋權(quán)刑部尚書。七年,簽書樞密院事,改參知政事,尋提舉洞霄宮。起知建寧府。理宗寶慶初,為湖南安撫使兼知潭州(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六)。紹定元年(一二二八),改知隆興府。端平元年(一二三四),除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二年,進(jìn)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督視江淮荊襄軍馬,尋卒。事見《宋歷科狀元錄》卷七,《宋史》卷四一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九一五
曾從龍(一一七五——一二三五),初名一龍,字君錫,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四世從孫。慶元五年,擢進(jìn)士第一,賜今名。授簽書奉國軍節(jié)度判官聽公事。遷兵部員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諭德。開禧間知信州。召為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累遷權(quán)刑部尚書。嘉定八年,自禮部尚書除簽書樞密院事。端平元年,授資政殿大學(xué)士、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拜參知政事。次年三月,兼同知樞密院事。十一月,除樞密使,督視江淮軍馬。十二月卒。見《宋史》卷四一九本傳、卷四二《理宗紀(jì)》二及《宰輔表》,《宋歷科狀元錄》卷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吉州吉水人,字從龍。以詩文受知于周必大。寧宗開禧間真德秀奉使,辟為掌箋。奏授行在同知主管樞密機宜文字,領(lǐng)兵北歸,調(diào)荊、襄,累有功,擢廣西兵馬鈐轄。與楊萬里亦相師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6—1263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應(yīng)甫。寧宗嘉定十六年進(jìn)士。歷知興國、信、衢、衡、袁五州,提舉廣東、湖南、福建常平。居官以吏理民彝為言,尤究心荒政,以羨余為平糶本。后拜宗正少卿兼侍講,屢有奏疏。居家講道,四方名士皆從之游。
蘇應(yīng)龍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九七五
蘇應(yīng)龍,韶州樂昌(今廣東樂昌)人。嘉泰二年登進(jìn)士第。嘉定五年為迪功郎、廣州錄事參軍。遷朝奉郎。后知贛州。見《宋會要輯稿》兵二○之一六,雍正《廣東通志》卷三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嘉定人,字汝濟(jì),號性齋。寧宗時官武功大夫、兩浙西路兵馬鈐轄。晚年請祠,主管建寧府沖祐觀。嘗著《進(jìn)授冊》五萬余言,又有《知見錄》、《性齋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