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73,分32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朝頂
頂層
頂觸
頂顛
頂結(jié)
頂色
頂生王
頂手
頂聳
頂針
頂真
北頂
出頂
護頂
轎頂
《國語辭典》:朝頂(朝頂)  拼音:cháo dǐng
登山拜佛或到山廟進香。
《高級漢語詞典》:頂層  拼音:dǐng céng
緊貼在板狀礦床(如煤層或礦脈)上面的巖石
《漢語大詞典》:頂觸(頂觸)
猶頂撞。《醒世姻緣傳》第十一回:“那日問時,我料的你與 計姨夫 每人至少得二十五板,后來他撾了撾籤,憑 計姨夫 頂觸了一頓,束住了手不打,把眾人都詫異的極了?!?/div>
分類:頂撞
《國語辭典》:頂顛(頂顛)  拼音:dǐng diān
最頂端、最高處。如:「他站在山的頂顛,俯瞰這一片云海?!?/div>
《漢語大詞典》:頂結(jié)(頂結(jié))
把頭發(fā)束結(jié)在頭頂。《西游記》第二四回:“骨清神爽容顏麗,頂結(jié)丫髻短髮鬅?!?徐珂 《清稗類鈔·容止·發(fā)作金錢式》:“因盡去其帽,則皆略去鬢髮,餘頂結(jié)如故。惟一人如式,得放出,餘悉繫之於獄?!?/div>
《漢語大詞典》:頂色(頂色)
指頂珠的顏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七回:“他道:‘頂色不紅,一天也駕馭不住?!婆_被他嬲的沒了法,便發(fā)氣道:‘那么你去戴個紅頂子,暫算一個總兵罷?!眳⒁姟?頂珠 ”。
分類:顏色
《國語辭典》:頂珠(頂珠)  拼音:dǐng zhū
清朝官員裝在帽頂正中的飾物。其顏色與質(zhì)地可用以區(qū)別官吏品秩。也作「頂子」、「頂兒」。
《漢語大詞典》:頂生王(頂生王)
佛教傳說有 善住王 ,登王位八萬四千歲時,頭頂生一肉皰,不以為患,滿十月,皰即開剖生一童子,其形端正奇異,父王歡喜,因名 頂生 。既長為 金輪王 ,征服四天下,謀為 忉利天帝 ,不成,遇惡病而死。后身為 釋迦佛 。佛教有頂生王故事經(jīng)。參閱大般涅槃經(jīng)卷十二。
《漢語大詞典》:頂手(頂手)
(1).猶言頂禮膜拜。 唐 黃滔 《題宣一僧正院》詩:“吾曹來頂手,不合不題詩?!?br />(2).指代理人。 廖仲愷 《廣東都市土地稅條例草案·總則》:“鋪底權(quán)利人,即鋪底頂手所有人。” 廖仲愷 《廣東都市土地稅條例草案·總則》:“有鋪底關(guān)係宅地之普通地稅,其土地所有人應(yīng)照年租十二倍繳納。其鋪底權(quán)利人應(yīng)照鋪底頂手金額繳納?!?/div>
分類:代理人
《韻府拾遺 腫韻》:頂聳(頂聳)
釋齊已假山詩:頂聳訝檐卑。
《國語辭典》:頂針(頂針)  拼音:dǐng zhēn
1.縫紉時奪在手指上的金屬環(huán)。環(huán)上滿布小凹點,用來推針穿布,以免針扎到手。也稱為「針箍」、「指沓」。
2.前后接連著?!缎咽篮阊浴>矶稹埻⑿闾由雀浮罚骸高@個縣丞乃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美缺,頂針挨住,趙昂用了若干銀子方才謀得?!?/div>
《國語辭典》:頂真續(xù)麻(頂真續(xù)麻)  拼音:dǐng zhēn xù má
用前一句的結(jié)尾,做為下一句的起頭,使前后句子頭尾蟬聯(lián)的修辭法。如元代鄭光祖的《?梅香第一折》「你道信步出蘭庭,庭院悄人初靜,靜聽是彈琴的那生」。也稱為「頂針續(xù)麻」。
《國語辭典》:頂真(頂真)  拼音:dǐng zhēn
1.用上一句的結(jié)尾,作下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lián)的修辭法,稱為「頂真」。如唐李白〈白云歌〉中的「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就是頂真的修辭法。也作「聯(lián)珠」。
2.認真?!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五六回:「撫臺于此舉甚是頂真,一聽這話,忙說:『冒名頂替,照考試定章辦起來,是要斬立決的。』」
《國語辭典》:頂真續(xù)麻(頂真續(xù)麻)  拼音:dǐng zhēn xù má
用前一句的結(jié)尾,做為下一句的起頭,使前后句子頭尾蟬聯(lián)的修辭法。如元代鄭光祖的《?梅香第一折》「你道信步出蘭庭,庭院悄人初靜,靜聽是彈琴的那生」。也稱為「頂針續(xù)麻」。
《駢字類編》:北頂(北頂)
謝靈運 山居賦 杭北頂以葺館,殷南風(fēng)以啟軒。
《國語辭典》:出頂(出頂)  拼音:chū dǐng
轉(zhuǎn)租。如:「他把剛租到的房子,以高價出頂給別人?!?/div>
《漢語大詞典》:護頂(護頂)
嬰兒戴的一種保護頭頂?shù)拿弊印?span id="xl7ulyw" class="book">《金瓶梅詞話》第三四回:“﹝ 西門慶 ﹞教 李瓶兒 替 官哥 裁毛衫、披襖、背心、護頂之類。”
《駢字類編》:轎頂(轎頂)
明一統(tǒng)志:轎頂山在柳城縣北二十里,山頂圓如轎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