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01,分4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崖頂
華頂峰
頂冒
頂骨
頂謁
西頂
然頂
沒頂
寶頂
霞頂
檜頂
踵頂
盤頂
嶺頂
頂受
《駢字類編》:崖頂(崖頂)
云笈七簽:聶師道與道侶上百丈山采松脂,夜宿于崖頂松下,天清月朗,忽聞仙樂起自東南紫云上,遙遙而來,遲緩過于石金山。
《國語辭典》:華頂峰(華頂峰)  拼音:huá dǐng fēng
山峰名。位于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東北,為天臺山的最高峰,可觀日出,唯多云霧。著名的云霧茶即產(chǎn)于此。
《漢語大詞典》:頂冒(頂冒)
見“ 頂名冒姓 ”。
《國語辭典》:頂名冒姓(頂名冒姓)  拼音:dǐng míng mào xìng
頂替、冒用他人的姓名?!度辶滞馐贰返谒奈寤兀骸缚窒低忄l(xiāng)光棍,頂名冒姓,理合據(jù)實回明,另緝審結云云?!?/div>
分類:冒充他人
《漢語大詞典》:頂骨(頂骨)
(1).頭頂部的骨頭。略呈扁方形,左右各一塊。 晉 法顯 佛國記:“ 慧景 、 慧達 、 道整 先向 那竭國 ,供養(yǎng)佛影佛齒及頂骨?!?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其伽藍東南有一伽藍,亦名 舊王 ,有如來頂骨一片,面廣寸餘,其色黃白,髮孔分明。”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解三娘》:“頂骨最在下,千萬為我必取。我不得頂骨不可生?!?br />(2).泛指頭顱骨。 明 高啟 《穆陵行》詩序:“ 元 至元 初,西僧 楊發(fā)輦真住 請發(fā) 宋 諸陵,許之;既取其殉寶,復以 理宗 頂骨為飲器?!?/div>
《漢語大詞典》:頂謁(頂謁)
頂禮謁見。 唐 白居易 《與濟法師書》:“昨者頂謁時,不以愚蒙,言及佛法,或未了者,許重討論?!?/div>
《駢字類編》:西頂(西頂)
唐 常建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 嘗以耕玉田,龍鳴西頂中。
《漢語大詞典》:然頂(然頂)
用艾灸頭頂,以表示虔誠或祈福。多為佛教徒所用。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二:“﹝ 龔慎儀 ﹞嘗奉使 嶺 表, 劉主 囚之,踰年不遣。 慎儀 憂悸,不知所出,乃然頂禱佛,愿捨宅建寺,庶遂生還。”宋史·叛臣傳上·劉豫:“昔 趙氏 少帝 出京,百姓然頂煉臂,號泣之聲聞於遠邇?!?/div>
《國語辭典》:沒頂(沒頂)  拼音:mò dǐng
比喻溺斃。如:「總有人不聽勸,到危險水域游泳而慘遭沒頂。」
《駢字類編》:寶頂(寶頂)
明一統(tǒng)志:寶頂山在漢中府城西南七十里,上多生芝草。
《韻府拾遺 迥韻》:霞頂(霞頂)
錢起詩:石林飛棟出,霞頂泰階平。
《韻府拾遺 迥韻》:檜頂(檜頂)
蘇軾詩:模糊檜頂獨多時,歷亂瓦溝裁一瞥。吳全節(jié)詩:松根怪石千年化,檜頂飛泉六月寒。
《漢語大詞典》:踵頂(踵頂)
“摩頂放踵”之省。 謂從足跟到頭頂都磨傷了,形容不畏勞苦,不顧身體。 宋 劉斧 《青瑣高議別集·越娘記》:“ 越娘 歛躬曰:‘郎之大恩,踵頂何報?’”
《漢語大詞典》:盤頂(盤頂)
房產(chǎn)、器具、貨物等全部賣出或買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回:“若把貨物盤頂與別人,連收回各種帳目,除去此項開銷,大約還有萬金之譜?!?/div>
《駢字類編》:嶺頂(嶺頂)
唐 方干 登龍瑞觀北巖 湖邊風力歸帆上,嶺頂云根在雪中。
《漢語大詞典》:頂受(頂受)
頂禮受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三·僧肇:“后見舊《維摩經(jīng)》,歡喜頂受,披尋玩味,乃言始知所歸矣。”
分類:頂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