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73,分32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五頂
半頂
禿頂
鹿頂
鶴頂紅
中頂
帽頂
玉頂
上頂
頂發(fā)
平頂
龍頂
頂絲
崖頂
華頂峰
《漢語大詞典》:五頂(五頂)
古代 印度 童子一種結(jié)發(fā)的式樣。
《駢字類編》:半頂(半頂)
唐 杜甫 入宅三首 其二 半頂梳頭白,過眉拄杖斑。
《國語辭典》:禿頂(禿頂)  拼音:tū dǐng
頭頂沒有頭發(fā)。如:「禿頂很多是來自遺傳。」《宋書。卷七四。列傳。臧質(zhì)》:「質(zhì)少好鷹犬,善蒲博意錢之戲。長六尺七寸,出面露口,禿頂拳發(fā)?!姑?。徐弘祖《徐霞客游記。卷一上。游雁宕山日記》:「袈衣禿頂,宛然兀立,高可百尺?!?/div>
分類:禿頂頭頂
《國語辭典》:鹿頂(鹿頂)  拼音:lù dǐng
舊式四合院,東西向房屋和南北向房屋連接轉(zhuǎn)角的地方?!都t樓夢》第三回:「上房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鉆山,四通八達(dá),軒昂壯麗,比賈母處不同。」也作「盝頂」。
《國語辭典》:鶴頂紅(鶴頂紅)  拼音:hè dǐng hóng
1.鶴的頂冠,其色艷紅,故稱為「鶴頂紅」。相傳有劇毒,食之能致命。
2.楊梅科「楊梅」的別名。參見「楊梅」條。
《駢字類編》:中頂(中頂)
蔣防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 候東方之昏黑,據(jù)中頂之孱顏。
《漢語大詞典》:帽頂(帽頂)
(1).帽的頂端。 唐 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張老》:“ 張老 常過,令縫帽頂,其時(shí)無皂綫,以紅綫縫之。”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回回石頭:“ 大德 間,本土巨商中賣紅剌石一塊於官,重一兩三錢,估直中統(tǒng)鈔一十四萬定,用嵌帽頂上。自后累朝皇帝,相承寳重。”
(2).帽子頂上所綴的結(jié)子或珠寶。元史·仁宗紀(jì)一:“為皇太子時(shí), 淮東 宣慰使 撒都 獻(xiàn)玉觀音、七寳帽頂、寳帶、寳鞍,卻之,戒諭如初?!?清 代以帽子頂上不同質(zhì)料和顏色的帽珠分別官員的品級(jí)。參見“ 頂戴 ”。
《國語辭典》:頂戴(頂戴)  拼音:dǐng dài
1.敬禮。南朝梁。武帝〈金剛般若懺文〉:「頂戴奉持,終不舍離?!埂抖膛陌阁@奇》卷二一:「舉家頂戴不盡??梢娛篱g刑獄之事,許多隱昧之情,一些造次不得?!?br />2.清代官吏品級(jí),以帽上頂珠的色質(zhì)為別,稱為「頂戴」。
《駢字類編》:玉頂(玉頂)
薩都拉詩:玉頂?shù)ど耙幌π荨?/div>
《駢字類編》:上頂(上頂)
水經(jīng)注:廣固城北三里有堯山祠,堯因巡守登此山,后人遂以名山。廟在山之左麓,廟像東面,華宇修整,帝圖嚴(yán)飾,軒冕之容穆然。山之上頂舊有上祠,今也毀廢,無復(fù)遺式。盤石上尚有人馬之跡,徒黃石而已。
《漢語大詞典》:頂發(fā)(頂髮)
猶發(fā)配。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再説,他好好兒的作著個(gè)文官兒,怎么又給個(gè)轄呢?這不頂發(fā)了他了嗎?這可坑死我了!”
頭發(fā)。國語·齊語“班序顛毛以為民紀(jì)統(tǒng)” 三國 吳 韋昭 注:“顛,頂也。毛,髮也……言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以為治民之經(jīng)紀(jì)。”
《國語辭典》:平頂(平頂)  拼音:píng dǐng
物體頂端平坦的部分。如:「偉人的銅像將立于紀(jì)念碑的平頂上,供后人瞻仰?!埂肚迨犯濉>硪弧鸲?。輿服志一》:「庶民車,黑油,齊頭,平頂,皂幔。轎同車制。其用云頭者禁之?!?/div>
《駢字類編》:龍頂(龍頂)
蜀中酒閣道人 歌 惟有班龍頂上珠,能補(bǔ)玉堂闕下穴。
《漢語大詞典》:頂絲(頂絲)
禽鳥頭頂上的細(xì)長羽毛。 唐 雍陶 《詠雙白鷺》:“雙鷺應(yīng)憐水滿池,風(fēng)飄不動(dòng)頂絲垂?!?唐 劉象 《鷺鷥》詩:“潔白孤高生不同,頂絲清軟冷搖風(fēng)?!?/div>
《駢字類編》:崖頂(崖頂)
云笈七簽:聶師道與道侶上百丈山采松脂,夜宿于崖頂松下,天清月朗,忽聞仙樂起自東南紫云上,遙遙而來,遲緩過于石金山。
《國語辭典》:華頂峰(華頂峰)  拼音:huá dǐng fēng
山峰名。位于浙江省臺(tái)州市天臺(tái)縣東北,為天臺(tái)山的最高峰,可觀日出,唯多云霧。著名的云霧茶即產(chǎn)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