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作霖雨
為霖
相關(guān)人物傅說
殷高宗
《尚書·商書·說命上》
「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臺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jì)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弧古f題漢·孔安國傳:「霖,三日雨。霖以救旱。」
例句
寰中不用憂天旱,霖雨看看屬傅巖。
眼看白筆為霖雨,肯使紅鱗便曝腮。
愿與吾君作霖雨,且應(yīng)平地活枯苗。
傅說降霖雨,公輸造云梯。
作霖期傅說,為旱聽周宣。
得路直為霖濟(jì)物,不然閒共鶴忘機(jī)。
生才作霖雨,繼代有清通。
登龍不敢懷他愿,祗望為霖致太平。
此地清廉惟飲水,四方焦熱待為霖。
欲遣為霖安九有,先令作相贊東宮。
他日為霖不將去,也須圖畫取風(fēng)流。
別有為霖日,孤云未自由。
自拂青萍知有地,齋誠旦夕望為霖。
《昭明文選》卷二十晉·孫子荊(楚)《征西官屬送于陟陽候作詩》
晨風(fēng)飄歧路,零雨被秋草。傾城遠(yuǎn)追送,餞我千里道。三命皆有極,咄嗟安可保?……乖離即長衢,惆悵盈懷抱。
例句
驪山浮云散,灞岸零雨夕。
斷煙傷別望,零雨送離杯。
零雨悲王粲,清尊別孔融。
典故細(xì)雨斜風(fēng)
綠蓑青箬
西塞山前白鷺飛
斜風(fēng)細(xì)雨也須歸
漁人西塞曲
青山箬笠綠蓑衣
《全唐詩》卷三百八〈漁父歌五首〉
〈漁父歌五首〉其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span>
典故 馬嵬塵
離馬嵬
馬嵬風(fēng)雨
馬嵬血
馬嵬恨血
相關(guān)人物安祿山
楊國忠
楊玉環(huán)(楊貴妃)
《舊唐書》卷五十一〈后妃列傳上·玄宗楊貴妃〉~280~
天寶中,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大立邊功,上深寵之。祿山來朝,帝令貴妃姊妹與祿山結(jié)為兄弟。祿山母事貴妃,每宴賜,錫賚稠沓。及祿山叛,露檄數(shù)國忠之罪。河北盜起,玄宗以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監(jiān)撫軍國事。國忠大懼,諸楊聚哭,貴妃銜土陳請,帝遂不行內(nèi)禪。及潼關(guān)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fù)奏,帝不獲已,與妃訣,遂縊死于佛室。時年三十八,瘞于驛西道側(cè)。
《新唐書》卷七十六〈后妃列傳上·楊貴妃〉~3495~
初,安祿山有邊功,帝寵之,詔與諸姨約為兄弟,而祿山母事妃,來朝,必宴餞結(jié)歡。祿山反,以誅國忠為名,且指言妃及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撫軍,因禪位,諸楊大懼,哭于廷。國忠入白妃,妃銜塊請死,帝意沮,乃止。及西幸至馬嵬,陳玄禮等以天下計(jì)誅國忠,已死,軍不解。帝遣力士問故,曰:「禍本尚在!」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瘞道側(cè),年三十八。
《長安志》卷十四〈縣四·興平〉~53~
馬嵬故城,在縣西北二十三里。孫景安征途記曰:「馬嵬,人名,于此筑城,以避難,未詳何代人,姚萇時,扶風(fēng)王駢以數(shù)千人保馬嵬故城。」
《毛詩正義》卷八之二〈國風(fēng)·豳風(fēng)·東山〉~295~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dú)宿,亦在車下。
《杜詩集詳注》卷三〈醉時歌〉
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dú)冷。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文過屈宋。德尊一代常憾軻,名垂萬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發(fā)如絲。日糶太倉五升米,時赴鄭老同襟期。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fù)疑。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清夜沈沈動春酌,燈前細(xì)雨檐花落。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相如逸才親滌器,子云識字終投閣。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儒術(shù)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蹠俱塵埃!不須聞此意慘愴,生前相遇且銜杯。清·仇兆鰲注:「江淹詩『共取落檐花』,劉邈詩『檐花初照月』、公詩『白花檐外朵』,皆實(shí)指檐前之花。《杜臆》云:『檐水落,而燈光映之,如落銀花?!淮肆硪徽f?!?/span>
典故為霖雨
商巖雨
商巖霖雨
相關(guān)人物殷高宗
《尚書》卷十〈商書·說命上〉~39~
王宅憂亮,陰三祀。既免喪,其惟弗言。群臣咸諫于王,曰:「嗚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實(shí)作則。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雇跹晕┳髅谎?,臣下罔攸稟令。王庸作書以誥曰:「以臺正于四方,惟恐德弗類,茲故弗言。恭默思道,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鼓藢徹氏螅乱孕闻郧笥谔煜?。說筑傅巖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臺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jì)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啟乃心,沃朕心,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拐f復(fù)于王曰:「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舊題漢·孔安國傳:「霖,三日雨。霖以救旱?!?/span>
《論衡校釋》卷十七〈是應(yīng)〉~752~
儒者論太平瑞應(yīng),皆言氣物卓異,朱草、醴泉、翔鳳(風(fēng))、甘露、景星、嘉禾、萐脯、蓂莢、屈軼之屬;又言山出車,澤出舟(馬),男女異路,市無二價,耕者讓畔,行者讓路,頒白不提挈,關(guān)梁不閉,道無虜掠,風(fēng)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fēng),十日一雨;其盛茂者,致黃龍、騏驎、鳳皇。夫儒者之言,有溢美過實(shí)。瑞應(yīng)之物,或有或無。夫言鳳皇、騏驎之屬,大瑞較然,不得增飾;其小瑞徵應(yīng),恐多非是。夫風(fēng)氣雨露,本當(dāng)和適,言其鳳(風(fēng))翔露甘,風(fēng)不鳴條,雨不破塊,可也;言其五日一風(fēng),十日一雨,褒之也。風(fēng)雨雖適,不能五日十日正如其數(shù)。言男女不相干,市價不相欺,可也;言其異路,無二價,褒之也。太平之時,豈更為男女各作道哉?不更作道,一路而行,安得異乎?太平之時,無商人則可,如有,必求便利以為業(yè),買物安肯不求賤?賣貨安肯不求貴?有求貴賤之心,必有二價之語。此皆有其事,而褒增過其實(shí)也。
《舊唐書》卷二十二〈禮儀志二〉~86~
大梠,兩重,重別三十六條??偲呤?。按《淮南子》,太平之時,五日一風(fēng),一年有七十二風(fēng),故置七十二條。所以通規(guī)瑞歷,?數(shù)祥風(fēng),遙符淳俗之年,遠(yuǎn)則休徵之契。
《皮子文藪》卷七〈郢州孟亭記〉
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北齊美蕭愨,有「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瓜壬鷦t有「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伺c古人爭勝于毫厘也。
《唐詩紀(jì)事》卷二十三〈孟浩然〉
五言詩天下稱其盡善。閒游秘省,秋月新霽,諸英聯(lián)詩,次當(dāng)皓然,句曰:「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古e座嗟其清絕,咸以之閣筆。
晉·葛洪《神仙傳》卷五《欒巴》
欒巴者,蜀郡成都人也。少而好道,不修俗事?!筢鐬樯袝伞U┐髸?,巴后到酒容,賜百官酒,又不飲,而西南向噀之。有司奏不敬。詔問巴。巴曰:「……臣適見成都市上火,臣故?酒為雨救之?!鼓税l(fā)驛書問成都。已奏言。「正旦食后失火,須臾,有大雨三陣,從東北來,火乃止,雨著人皆作酒氣?!?/span>
例句
西南如噴酒,遙向雨中看。
噀風(fēng)仍作雨,灑地即成泉。
自云帝里女,噀雨鳳凰翎。
色泛臨碭瑞,香流赴蜀仙。
典故 隨車靈雨
一車甘雨
雨隨車
膏澤隨車
一車甘雨
有雨隨車
按部雨馀
甘雨車行
君作霖雨
千雨翟車
相關(guān)人物鄭弘
《后漢書》卷三十三上〈鄭弘列傳〉~54~
「鄭弘字巨君,會稽山陰人也。從祖吉,宣帝時為西域都護(hù)。弘少為鄉(xiāng)嗇夫,太守第五倫行春,見而深奇之,召署督郵,舉孝廉。弘師同郡河?xùn)|太守焦貺。楚王英謀反發(fā)覺,以疏引貺,貺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沒,妻子閉系詔獄,掠考連年。諸生故人懼相連及,皆改變名姓,以逃其禍,弘獨(dú)髡頭負(fù)鈇锧,詣闕上章,為貺訟罪。顯宗覺悟,即赦其家屬,弘躬送貺喪及妻子還鄉(xiāng)里,由是顯名。拜為騶令,政有仁惠,民稱蘇息。遷淮陽太守。」唐·李賢注引謝承《后漢書》:「弘消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span>
《藝文類聚》卷五十〈職官部六·刺史〉~893~
《謝承后漢書》曰:百里嵩為徐州刺史,州境遭旱。嵩行部,傳車所經(jīng),甘雨輒注。東海金鄉(xiāng)祝其兩縣,僻在山間,嵩傳駟不往,二縣獨(dú)不雨。老父干請,嵩曲路到二縣,入界即雨。
例句
風(fēng)變市兒驚偃草,雨晴郊藪謬隨車。
惠風(fēng)仍偃草,靈雨會隨車。
滿扇好風(fēng)吹鄭圃,一車甘雨別皇州。
行看五馬入,蕭颯已隨軒。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一〈序品〉
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yǎng)恭敬尊重贊嘆。為諸菩薩說大乘經(jīng)。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hù)念。佛說此經(jīng)已。結(jié)加趺坐。入于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2538~
太史公曰: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又言荊軻傷秦王,皆非也。始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游,具知其事,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
《論衡校釋》卷五〈感虛〉~235~
傳書言:「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從秦王求歸。秦王執(zhí)留之,與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乃得歸?!划?dāng)此之時,天地祐之,日為再中,天雨粟,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秦王以為圣,乃歸之?!?/span>
《全唐詩》卷五百三十九〈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春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風(fēng)雨也?!箷x·杜預(yù)注:「崤在弘農(nóng)澠池縣西,大阜曰陵。」「此道在二殽之間南谷中,谷深委曲,兩山相嵌,故可以辟風(fēng)雨?!?/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