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險 → 礆險”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475,分32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去險
隘險
險谷
險窄
險屯
遭險
擇險
怙險
拒險
觸險
邊險
二險
險害
險刻
險人
《韻府拾遺 儉韻》:去險(去險)
孔平仲詩:吾曹操行薄云天,去險就平當(dāng)擇地。
《國語辭典》:隘險(隘險)  拼音:ài xiǎn
險要。如:「地勢隘險」。
分類:狹窄險要
《韻府拾遺 屋韻》:險谷(險谷)
凈住子:眾生受胎,在胎十月四十二變,飲多如漂大海,行急如墮險谷。
《漢語大詞典》:險窄(險窄)
(1).險峻狹窄。 明 高啟 《龍門》詩:“始窺已幽深,漸入尤險窄。”
(2).指作詩以僻字押韻。 宋 梅堯臣 《胡公疏示祖擇之盧氏石詩和之》:“雄才落筆瀉天河,綴韻孤清仍險窄?!?/div>
《漢語大詞典》:險屯(險屯)
見“ 險迍 ”。
《漢語大詞典》:險迍(險迍)
(1).艱難。北史·列女傳·封卓妻劉氏:“時遇險迍,橫罹塵網(wǎng)?!币槐咀鳌?險屯 ”。
(2).謂遭逢艱難者。 明 沈榜 《宛署雜記·御制》:“驅(qū)蝗滅火扶險迍,歷數(shù)百祀靈益振?!?/div>
分類:艱難遭逢
《漢語大詞典》:遭險(遭險)
遇到危險。 三國 魏 邯鄲淳 《后漢鴻臚陳君碑》:“遭險龍潛,抗志浮云。”
分類:遇到危險
《韻府拾遺 儉韻》:擇險(擇險)
宋史瀛國公紀(jì):吳繼明復(fù)蒲圻、通城、崇陽三縣,權(quán)知鄂州,令擇險為寓。
《高級漢語詞典》:怙險
憑恃險固
《漢語大詞典》:拒險(拒險)
據(jù)守險要;憑借險要以拒敵。三國志·魏志·武帝紀(jì):“衛(wèi)將軍 董承 與 袁術(shù) 將 萇奴 拒險, 洪 不得進(jìn)?!?/div>
《韻府拾遺 儉韻》:觸險(觸險)
柳貫登徐州城上黃樓北望詩:土色從黃宜制勝,河聲觸險聽分洪。
《漢語大詞典》:邊險(邊險)
(1).邊遠(yuǎn)險要。北齊書·高慎傳:“ 安州 民恃其邊險,不賓王化。”
(2).邊地的要隘。 宋 葉適 《忠翊郎武學(xué)博士蔡君墓志銘》:“時議筑 瓦梁堰 ,浸地三州,方四百里,曰‘可為邊險’,調(diào)役煩拏?!?清 李調(diào)元 《古北口雜詩》之四:“自古爭邊險,於今解甲兵?!?/div>
《駢字類編》:二險(二險)
水經(jīng):江水東徑樊石灘,又徑大附灘。注:頻歷二險也。
《漢語大詞典》:險害(險害)
(1).猶險要,要害。 宋 葉適 《江陵府修城記》:“自 淮南 至京以西,數(shù)千里險害之地,皆特使將軍城之?!?br />(2).兇惡殘忍。后漢書·郭太傳:“ 賈淑 字 子厚 , 林宗 鄉(xiāng)人也。雖世有冠冕,而性險害,邑里患之?!?/div>
《漢語大詞典》:險刻(險刻)
陰險忌刻。南齊書·周山圖傳:“ 攸之 見與隣鄉(xiāng),亟同征伐,悉其為人。性度險刻,無以結(jié)固士心?!?span id="ivnfln2"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二年》:“ 韓非 險刻,背六經(jīng)之旨,愿無留意!”明史·詹徽傳:“﹝ 詹徽 ﹞有才智,剛決不可犯,勤於治事,為帝所奬任。然性險刻?!?/div>
《漢語大詞典》:險人(險人)
邪惡的人。新唐書·鄭注傳:“險人躁夫有所干謝,日走門。”明史·文藝傳四·屠隆:“刑部主事 俞顯卿 者,險人也?!?明 陸延枝 《說聽》卷下:“ 常熟 之 直塘 ,有 錢外郎 者,險人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