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險 → 礆險”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67,分32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險境
險厄
探險
奪險
邪險
險扼
險峰
險乎
險狹
險關(guān)
險狠
險穢
險賊
挺險
屯險
《國語辭典》:險境(險境)  拼音:xiǎn jìng
危險的境地。如:「在醫(yī)生的全力搶救下,他終于脫離險境?!?/div>
《漢語大詞典》:險厄(險厄)
見“ 險阸 ”。
《漢語大詞典》:險阸(險阸)
亦作“ 險厄 ”。
(1).指險要之處。孫子·地形:“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漢書·晁錯傳:“曲道相伏,險阸相薄,此劍楯之地也。”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九:“轉(zhuǎn)戰(zhàn)而入,連奪險阸?!?br />(2).危險,險阻。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飛雪崖》:“在水簾后潛渡時,遂無多大險厄。”
(3).艱難困苦。史記·晉世家:“ 晉侯 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國,險阸盡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開,不可當(dāng)?!?br />(4).險惡。后漢書·馮衍傳下:“悲時俗之險阸兮,哀好惡之無常?!?/div>
《國語辭典》:探險(探險)  拼音:tàn xiǎn
到未知的或危險的地方探索。如:「他常夢想著有一天能去南極探險?!?/div>
《韻府拾遺 儉韻》:奪險(奪險)
見上。
《漢語大詞典》:邪險(邪險)
邪惡兇險。 三國 魏 嵇康 《家誡》:“或時逼迫,強與我共説,若其言邪險,則當(dāng)正色以道義正之?!?宋 蘇軾 《繳詞頭奏狀·張誠一》:“邪險害政,有虧孝行?!?/div>
分類:邪惡兇險
《漢語大詞典》:險扼(險扼)
猶險要。 宋 范仲淹 《乞修京城札子》:“又 北京 西面盡平,絶無險扼之地?!?/div>
分類:險要
《國語辭典》:險峰(險峰)  拼音:xiǎn fēng
險峻的山峰。如:「奇萊山是臺灣著名的險峰,素有黑色奇萊之稱?!?/div>
分類:高峻山峰
《漢語大詞典》:險乎
差一點(發(fā)生不如意的事)
《漢語大詞典》:險狹(險狹)
亦作“ 險陿 ”。 猶險隘。史記·張儀列傳:“ 秦惠王 欲發(fā)兵以伐 蜀 ,以為道險狹難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穀水:“又南逕 函谷關(guān) 西,關(guān)高險陿?!?/div>
分類:險隘
《漢語大詞典》:險關(guān)
險要的關(guān)口。例如:挑重擔(dān),闖險關(guān)。
《漢語大詞典》:險狠(險狠)
險惡狠毒。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九:“ 魏武 陰賊險狠,盜有神器,實竊英雄之名?!?彭芳 《保路運動》:“險狠成性,敏活異常。”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無花的薔薇之二》:“如此殘虐險狠的行為,不但在禽獸中所未曾見,便是在人類中也極少有的?!?/div>
《漢語大詞典》:險穢(險穢)
險惡不平。管子·形勢解:“山,物之高者也;地險穢不平易,則山不得見?!?宋 王安石 《次韻和甫〈詠雪〉》:“平治險穢非無德,潤澤焦枯是有才?!?明 謝肇浙 《五雜俎·物部三》:“ 蒙山 在 蜀 雅州 ,其中峯尤極險穢?!?/div>
分類:險惡不平
《漢語大詞典》:險賊(險賊)
陰險奸詐。荀子·修身:“加惕悍而不順,險賊而不弟焉,則可謂不詳少者矣?!?span id="jag5hfd"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卞 陰狡險賊,惡機滔天?!?清 戴名世 《〈慶歷文讀本〉序》:“而好高者又鉤奇索隱,失之於怪迂險賊而不可以訓(xùn)。”
《漢語大詞典》:挺險(挺險)
見“ 挺而走險 ”。
《漢語大詞典》:挺而走險(挺而走險)
謂被迫走冒險的道路。挺,本作“鋌”。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唐 蕭穎士 《贈韋司業(yè)書》:“挺而走險,何公之門,不可曳長裾乎?” 清 顧炎武 《中憲大夫寇公墓志銘》:“當(dāng)此眾怒如水火之時,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險,以成意外之患耶!”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三幕:“老百姓們是因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險?!币嗍∽鳌?挺險 ”。 清 黃景仁 《三月十六日》詩:“嗟我何為亦挺險?脫有不測無此身。”
《漢語大詞典》:屯險(屯險)
艱險。 三國 魏 嵇康 《答二郭》詩:“詳觀凌世務(wù),屯險多憂慮?!?北周 庾信 《周兗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績著屯險,誠貫風(fēng)霜?!?/div>
分類: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