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險 → 礆險”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75,分32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躋險
險些
至險
濟險
蹈險
脫險
深險
負險
石險
峽險
傍險
險句
憑險
陰險
云險
《漢語大詞典》:躋險(躋險)
登上高險處。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茂林修竹詩》:“躋險筑幽居,披云臥石門?!?唐 杜甫 《赤谷西崦人家》詩:“躋險不自安,出郊已清目。” 宋 無名氏 鬼董:“﹝ 韋自東 ﹞遂仗劍從道士而去,躋險躡峻,當 太白 之高峰將半,有一石洞?!?/div>
分類:高險
《國語辭典》:險些(險些)  拼音:xiǎn xiē
差一點、幾乎?!度龂萘x》第八三回:「山坡上馬忠引一軍出,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埂毒劳ㄑ?。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誰知人心不同,到挑動了家長的一個機括,險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
《韻府拾遺 儉韻》:至險(至險)
水經(jīng)注:自蜀西渡邛莋,其至險有弄楝八渡之難,楊母閣路之岨。梅堯臣詩:至險可悸慄,至怪可駭喪。
《漢語大詞典》:濟險(濟險)
(1).猶言攀越險阻。 唐 裴铏 《傳奇·韋自東》:“遂仗劍從道士而去。濟險躡峻,當 太白 之高峰,將半,有一石洞,可百餘步,即道士燒丹之室。”
(2).猶救險,救危。《“五四”愛國運動資料·陳光遠請力爭青島電》:“諸公老成謀國,必有嘉猷至計,濟險扶危,引領下風,佇領明教?!?/div>
分類:攀越險阻
《漢語大詞典》:蹈險(蹈險)
(1).猶歷險。三國志·魏志·管寧傳:“經(jīng)危蹈險,不易其節(jié)?!?br />(2).指冒險。 清 沈用濟 《黃河大風行》:“男兒勿恃膽氣粗,要知蹈險非良圖?!?/div>
分類:歷險冒險
《國語辭典》:脫險(脫險)  拼音:tuō xiǎn
脫離危險。如:「他的病況穩(wěn)定,已經(jīng)脫險?!?/div>
分類:脫離危險
《漢語大詞典》:深險(深險)
(1).深沉陰險。北史·文苑傳·溫子昇:“ 子昇 外恬靜,與物無競,言有準的,不妄毀譽,而內(nèi)深險,事故之際,好豫其間,所以終致禍敗。”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里人 張某 ,深險詭譎,雖至親骨肉,不能得其一實語?!?br />(2).更加危險。易·坎“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兇” 宋 程頤 傳:“柔弱無援,而處不得當,非能出乎險也,唯益陷於深險耳?!?br />(3).偏僻險要。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五年:“ 策 雖有 會稽 、 吳郡 、 丹陽 、 豫章 、 廬江 、 廬陵 ,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span id="p80kay1" class="book">《宋史·兵志四》:“山谷深險之處遇敵,則多用步跋子以為擊刺掩襲之用?!?/div>
《漢語大詞典》:負險(負險)
亦作“ 負嶮 ”。 憑借險固的地形。《三國志·魏志·劉廙傳》:“今以海內(nèi)之兵,百勝之威,而 孫權 負險於 吳 , 劉備 不賓於 蜀 ?!?晉 陸云 《吳故丞相陸公誄》:“ 劉 王負嶮,寇我西鄰。” 唐 韋貫之 《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蠢爾 庸 蜀 ,負險專地,帝謂 南平 ,總戎為帥?!?明 歸有光 《送嘉定縣令序》:“一二小丑,負險逋誅,出入洪波,肆行鈔掠?!?/div>
《駢字類編》:石險(石險)
孔稚圭 詩石險天貌分林交日容缺偏孟郊游終南龍池寺詩地寒松桂短石險道路 杜荀鶴詩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分類:石險
《駢字類編》:峽險(峽險)
唐 杜甫 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崔十三評事韋少府侄三首 其一 峽險江驚急,樓高月迥明。
《漢語大詞典》:傍險(傍險)
謂倚仗險要的地形。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其賊并是夷獠,亦無城郭可居,依山傍險,自稱洞主?!?/div>
《國語辭典》:險句(險句)  拼音:xiǎn jù
艱澀奇異的文句。唐。王建〈寄上韓愈侍郎〉詩:「敘述異篇經(jīng)總別,鞭驅險句最先投。」
《國語辭典》:憑險(憑險)  拼音:píng xiǎn
依據(jù)險要的地勢?!缎绿茣>硪欢?。列傳。盧懷慎》:「邊徼之地,夷夏雜處,憑險恃遠,易擾而難安?!固?。閻伯玙河橋賦〉:「憑險作固,夾咽喉之重關?!?/div>
《國語辭典》:陰險(陰險)  拼音:yīn xiǎn
為人虛偽且奸險。《文明小史》第五九回:「沖天炮是直爽的人,余小琴是陰險的人。他們的口頭禪是『維新』兩個字,因此引為同志。誰想性情卻大不相同的!」
《駢字類編》:云險(云險)
江淹報袁叔明書:仆非有?車驃騎之略,交河云險之功,幸以盜竊文史之末,因循卜祝之間,故俛首求衣,斂眉寄食耳。李咸用陳正字山居詩,見天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