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險 → 礆險”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67,分32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西險
違險
險悍
險忌
險徼
險戾
險情
險俗
險泰
險象
好險
馳險
四險
懸險
險妄
《駢字類編》:西險(西險)
晉書羊祜傳贊:漢地西險,吳江左回。羊公恩信,百萬歸來。
《韻府拾遺 儉韻》:違險(違險)
王炎行不由徑詩:遠跡如違險,修仁在履平。
《漢語大詞典》:險悍(險悍)
險惡兇悍。資治通鑒·晉惠帝永熙元年:“ 楊駿 以 賈后 險悍,多權(quán)略,忌之?!?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里俗險悍,喜構(gòu)虛訟?!?/div>
分類:險惡兇悍
《漢語大詞典》:險忌(險忌)
猶險忮。魏書·文苑傳·溫子昇:“ 楊遵彥 作《文德論》,以為古今辭人皆負才遺行,澆薄險忌?!?宋 洪邁 容齋續(xù)筆·秦隋之惡:“﹝ 煬帝 ﹞外示威重,內(nèi)行險忌?!?/div>
《漢語大詞典》:險徼(險徼)
心術(shù)不正,希圖僥幸。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嘉祐六年:“比年士大夫乃有險徼之人,挾己憎愛,依其形勢,以造浮説。”
《漢語大詞典》:險戾(險戾)
邪惡乖張。《宋書·后廢帝紀(jì)》:“前后訓(xùn)誘,常加隱蔽,險戾難移,日月滋甚?!?/div>
分類:邪惡乖張
《漢語大詞典》:險情(險情)
(1).邪惡之心。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光武郭皇后紀(jì)論:“雖險情贅行,莫不德焉?!?br />(2).危險的情況。《人民日報》1970.6.3:“洪水就是敵人,險情就是命令?!?/div>
分類:危險邪惡
《漢語大詞典》:險俗(險俗)
謂詩文格調(diào)怨急,雕飾華麗。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然貴尚巧似,不避危仄,頗傷清雅之調(diào)。故言險俗者,多以附 照 ?!?陳延杰 注:“南齊書·文學(xué)傳論曰:‘次則發(fā)唱驚挺,操調(diào)險急,雕藻淫艷,傾炫心魂……斯 鮑照 之遺烈也?!?span id="e6qscc2" class="book">《文中子》曰:‘ 鮑照 ,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按此殆 鐘氏 所謂‘言險俗者,多以附 照 ’?!?/div>
《韻府拾遺 泰韻》:險泰(險泰)
梁書武帝紀(jì):險泰相沿,晦明非一。
《國語辭典》:險象(險象)  拼音:xiǎn xiàng
危險的現(xiàn)象、狀況。如:「看到路人任意橫越馬路的種種險象,不禁叫人捏把冷汗?!?/div>
分類:危險征兆
《國語辭典》:好險(好險)  拼音:hǎo xiǎn
異常危險。如:「山上的落石差點就打在他頭上,真是好險!」
分類:異常危險
《韻府拾遺 儉韻》:馳險(馳險)
宋史張亢傳:亢知鄜州,上疏曰:諸路騎兵不能馳險,計其芻粟,一馬之費,可養(yǎng)步軍五人。高不及格,宜悉還坊監(jiān),止留十之三,以步兵代之。
《漢語大詞典》:四險(四險)
四周險要。又指四周的險要處。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 周 在中樞,西阻 崤谷 ,東望 荊山 ,南面 少室 ,北有 太岳 ,三河之分,雷風(fēng)所起,四險之國也?!?唐 楊炯 《和劉侍郎入隆唐觀》詩:“山川凌四險,城樹隱三臺?!?/div>
《漢語大詞典》:懸險(懸險)
險峻。 金 元好問 《庫城》詩:“疎林護懸險,絶壁入清深?!?/div>
分類:險峻
《漢語大詞典》:險妄(險妄)
奸險詐偽。新唐書·李宗閔傳:“ 寶歷 時, 李續(xù) 、 張又新 等號‘八關(guān)十六子’,朋比險妄,朝廷幾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