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險 → 礆險”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75,分32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險折
險戲
縋險
怪險
機險
峭險
愛險
西險
違險
險悍
險忌
險徼
險戾
險情
險俗
《漢語大詞典》:險折(險折)
險阻曲折。后漢書·段熲傳:“居近塞內(nèi),路無險折?!?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沔水一:“水北對 黃金谷 ,有黃金戍,傍山依峭,險折七里?!?/div>
分類:險阻曲折
《國語辭典》:險戲(險戲)  拼音:xiǎn xì
艱困險阻?!冻o。東方朔。七諫。怨世》:「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蕪穢而險戲?!挂沧鳌鸽U巇」。
分類:崎嶇險惡
《漢語大詞典》:縋險(縋險)
猶探險。 清 納蘭性德 原詩:“人必有好奇縋險、伐山通道之事,而后有 謝 詩;人必有北窗高臥、不肯折腰鄉(xiāng)里小兒之意,而后有 陶 詩?!?/div>
分類:探險
《漢語大詞典》:怪險(怪險)
猶艱僻。 宋 沈括 夢溪筆談·人事一:“ 嘉祐 中士人 劉幾 累為國學第一人,驟為怪險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
《漢語大詞典》:機險(機險)
機詐險惡。《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 勾踐 為人機險,今為釜中之魚,命制庖人,故諂詞令色,以求免刑誅?!?/div>
分類:機詐險惡
《漢語大詞典》:峭險(峭險)
亦作“ 峭嶮 ”。
(1).高陡險峻。亦指陡峭險峻的山路。 唐 柳宗元 《石澗記》:“某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span id="qzw634h"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八二:“ 仲德 與兄 元德 ,攜母南歸,登陟峭嶮,飢疲絶糧?!?清 魏源 圣武記卷六:“然夷境益峭險,馬乏草,牛踣途?!?br />(2).嚴酷陰險。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道微俗弊,莫劇 漢 末也……苛碎峭嶮,懷螫挾毒者,謂之公方正直?!?/div>
《駢字類編》:愛險(愛險)
唐 張繼 郢城西樓吟 昔人愛險閉層城,今人復愛閑江清。
《駢字類編》:西險(西險)
晉書羊祜傳贊:漢地西險,吳江左回。羊公恩信,百萬歸來。
《韻府拾遺 儉韻》:違險(違險)
王炎行不由徑詩:遠跡如違險,修仁在履平。
《漢語大詞典》:險悍(險悍)
險惡兇悍。資治通鑒·晉惠帝永熙元年:“ 楊駿 以 賈后 險悍,多權(quán)略,忌之。”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里俗險悍,喜構(gòu)虛訟。”
分類:險惡兇悍
《漢語大詞典》:險忌(險忌)
猶險忮。魏書·文苑傳·溫子昇:“ 楊遵彥 作《文德論》,以為古今辭人皆負才遺行,澆薄險忌?!?宋 洪邁 容齋續(xù)筆·秦隋之惡:“﹝ 煬帝 ﹞外示威重,內(nèi)行險忌?!?/div>
《漢語大詞典》:險徼(險徼)
心術(shù)不正,希圖僥幸。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嘉祐六年:“比年士大夫乃有險徼之人,挾己憎愛,依其形勢,以造浮説?!?/div>
《漢語大詞典》:險戾(險戾)
邪惡乖張。《宋書·后廢帝紀》:“前后訓誘,常加隱蔽,險戾難移,日月滋甚。”
分類:邪惡乖張
《漢語大詞典》:險情(險情)
(1).邪惡之心。后漢書·皇后紀上·光武郭皇后紀論:“雖險情贅行,莫不德焉?!?br />(2).危險的情況。《人民日報》1970.6.3:“洪水就是敵人,險情就是命令?!?/div>
分類:危險邪惡
《漢語大詞典》:險俗(險俗)
謂詩文格調(diào)怨急,雕飾華麗。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然貴尚巧似,不避危仄,頗傷清雅之調(diào)。故言險俗者,多以附 照 。” 陳延杰 注:“南齊書·文學傳論曰:‘次則發(fā)唱驚挺,操調(diào)險急,雕藻淫艷,傾炫心魂……斯 鮑照 之遺烈也。’《文中子》曰:‘ 鮑照 ,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创舜?鐘氏 所謂‘言險俗者,多以附 照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