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險 → 礆險”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467,分32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履險
據(jù)險
涉險
冒險
出險
恃險
奇險
險固
行險
險難
險隘
絕險
險語
險惡
危險
《漢語大詞典》:履險(履險)
亦作“ 履嶮 ”。 身處險境。 晉 孫綽 《庾冰碑》:“履險思夷,處滿思沖?!?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文章:“ 陸機(jī) 犯順履險, 潘岳 乾沒取危?!?span id="kh8upcw" class="book">《南史·侯安都傳》:“ 周侯 交不擇人,而推心過差,居危履嶮,猜防不設(shè)?!?宋 洪邁 《夷堅丁志·金溪渡讖》:“工役者日有履險之勞?!?/div>
分類:險境
《漢語大詞典》:據(jù)險(據(jù)險)
憑險而守;憑借險要。 晉 陸機(jī) 《漢高祖功臣頌》:“東窺 白馬 ,北距 飛狐 ;即倉 敖庾 ,據(jù)險 三涂 ?!?span id="ydqlkkj" class="book">《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 昶 幸 晉 漢 之際,中國多故,而據(jù)險一方,君臣務(wù)為奢侈以自娛,至於溺器,皆以七寳裝之?!?span id="1tawlvn"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一一○回:“ 蜀 地淺狹,錢糧鮮薄,不宜遠(yuǎn)征;不如據(jù)險守分,恤軍愛民,此乃保國之計也?!?/div>
《國語辭典》:涉險(涉險)  拼音:shè xiǎn
步入險境,冒險?!度龂萘x》第八七回:「吾非不用汝二人,但恐以中年涉險,為蠻人所算,失其銳氣耳?!?/div>
《國語辭典》:冒險(冒險)  拼音:mào xiǎn
不避危險而勇往直前?!侗笔?。卷五五。陳元康傳》:「從神武于芒山,將戰(zhàn),遺失陣圖,元康冒險求得之?!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呕兀骸高@冒險捐軀,都是俠客的勾當(dāng)?!?/div>
《國語辭典》:出險(出險)  拼音:chū xiǎn
1.脫離險境。清。秦瀛〈齊息園先生小像贊〉:「晚年蒙難,猝蹈艱危,圣主鑒之,出險就夷?!埂锻ㄋ壮Q允枳C。文事。直捷了當(dāng)》引《病玉緣》:「不如待俺自救這小姐出險,一直送到俺的甥兒那邊,豈不直捷了當(dāng)呢?」
2.發(fā)生危險或涉險。如:「他總喜歡騎快車,早晚要出險!」?jié)h。揚雄《太玄經(jīng)。卷一。礥卦》:「測曰:『出險登丘,莫之伐也?!弧?br />3.發(fā)生理賠事件。如:「保險業(yè)務(wù)員出門幫客戶辦理出險理賠?!埂副槐kU人若因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出險,最高可獲賠三千萬元。」
《漢語大詞典》:恃險(恃險)
倚仗險要;負(fù)險。國語·鄭語:“ 虢叔 恃勢, 鄶仲 恃險?!?晉 陸機(jī) 《辯亡論》:“曰:王侯設(shè)險,以守其國。言為國之恃險也?!?span id="insz0zx" class="book">《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蜀 恃險而富,當(dāng) 唐 之末,士人多欲依 建 以避亂。”
《漢語大詞典》:奇險(奇險)
(1).奇特險怪。宋史·文苑傳六·米芾:“ 芾 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金 王若虛 《文辨》:“凡為文章須是典實過於浮華;平易多於奇險,始為知本?!?br />(2).非常險要。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宋總兵:“兩 金川 地勢奇險,碉卡柴立,兵將未言色沮?!?/div>
《國語辭典》:險固(險固)  拼音:xiǎn gù
形勢險要堅固?!逗鬂h書。卷四一。第五倫傳》:「倫乃依險固筑營壁,有賊,輒奮厲其眾,引彊持滿以拒之。」《三國演義》第四二回:「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士民殷富?!?/div>
《漢語大詞典》:行險(行險)
(1).做冒險的事;走危險的路。禮記·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鄭玄 注:“險,謂傾危之道?!?孔穎達(dá) 疏:“小人以惡自居,恒行險難傾危之事,以徼求榮幸之道?!?唐 柳宗元 《與楊誨之第二書》:“今子又以行險為車之罪。夫車之為道,豈樂於行險耶?度不得已而至乎險,期勿敗而已耳?!?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jié)構(gòu)》:“是此一書者,非闡明詞學(xué)之書,乃教人行險播惡之書也?!?br />(2).特指行于水上。史記·河渠書“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橋” 裴駰 集解引尸子:“行涂以楯,行險以樶,以沙以軌?!?宋 楊時 《岳陽書事》詩:“忽看舟子玩行險,更欲飛帆借風(fēng)力?!?/div>
《漢語大詞典》:險難(險難)
險阻艱難。《楚辭·九歌·山鬼》:“路險難兮獨后來?!?王逸 注:“其路險阻又難,故來晚暮。” 宋 蘇舜欽 《答范資政書》:“險難已萌而不之見,宜其悔焉?!?嚴(yán)復(fù) 夏曾佑 《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終其百年之身,所目注心營,勞苦險難?!?/div>
《國語辭典》:險隘(險隘)  拼音:xiǎn ài
1.險絕重要之地?!痘茨献?。兵略》:「知土地之宜,習(xí)險隘之利。」《后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南蠻傳》:「精夫相單程等據(jù)其險隘,大寇郡縣?!?br />2.險阻狹隘。比喻傾危。《楚辭。屈原。離騷》:「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漢語大詞典》:絕險(絶險)
亦作“絕嶮”。
1.猶極險。亦指極險之處。《詩·小雅·正月》:“終踰絶險,曾是不意?!?span id="br5qc5v" class="book">《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嶮而靡緣?!?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漾水:“西去 大劍 三十里,連山絶險,飛閣通衢,故謂之 劍閣 也?!?唐 韓愈 《應(yīng)科目時與人書》:“無高山大陵,曠途絶險,為之關(guān)隔也?!?br />2.越過險阻。慎子·威德:“絶險歷遠(yuǎn)者,不慢於御?!?span id="uwkb7ql" class="book">《史記·刺客列傳》:“鄉(xiāng)使 政 誠知其姊無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難,必絶險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於 韓 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許 嚴(yán)仲子 也?!?/div>
分類:越過險阻
《漢語大詞典》:絕崄(絶崄)
見"絶險"。
《漢語大詞典》:絕崄(絶嶮)
見“ 絶險 ”。
《國語辭典》:險語(險語)  拼音:xiǎn yǔ
驚人的言語。唐。韓愈醉贈張秘書〉詩:「險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div>
分類:聳人聽聞
《國語辭典》:險惡(險惡)  拼音:xiǎn è
1.地勢險阻惡劣。唐。韓愈瀧吏〉詩:「險惡不可狀,船石相舂撞。」《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這等險惡所在,他們必有埋伏?!?br />2.比喻情勢或世情奸險兇惡。如:「風(fēng)云險惡」、「人心險惡」。
《國語辭典》:危險(危險)  拼音:wéi xiǎn
不安全?!缎咽篮阊?。卷二四。隋煬帝逸游召譴》:「欲泛孟津,又慮危險?!埂独蠚堄斡洝返谝换兀骸改闱?,那邊一只帆船在那洪波巨浪之中,好不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