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期會(期會)  拼音:qí huì
1.約期聚集。《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埂逗鬂h書。卷六四。趙岐傳》:「紹等各引兵去,皆與岐期會洛陽,奉迎軍駕?!?br />2.機會?!妒酚?。卷一二九。貨殖傳。序》:「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fā)徵期會哉?」南朝梁。沈約答陶隱居難均圣論〉:「眾生緣果所遭,各有期會。」
《國語辭典》:考成  拼音:kǎo chéng
長官考核屬下辦事的成效。《六部成語注解。吏部》:「考成:上官考查屬員辦事有無成效?!?/div>
《國語辭典》:欠稅(欠稅)  拼音:qiàn shuì
指納稅義務人未在期限內繳納足額的稅款。如:「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因為欠稅金額過高,遭到限制出境的處分?!?/div>
《漢語大詞典》:追訴(追訴)
(1).追述,追說。 周克芹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五章:“ 許茂 老漢扼要地向人們追訴了他今天的遭遇?!?br />(2).對過去的犯罪行為,在法定期限內起訴和追究刑事責任的叫追訴。超過法定期限的,不再追訴。但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則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漢語大詞典》:三包
(1). 唐 代詩人 包融 與其子 何 、 佶 并以詩名,時號“三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包融:“ 融 , 延陵 人。 開元 間,仕歷大理司直,與參軍 殷遙 、 孟浩然 交厚,工為詩。二子 何 、 佶 縱聲雅道,齊名,當時號‘三 包 ’?!?br />(2).產品銷售后的一定期限內,由供方承擔維修、更換、退賠等責任,即包修、包換、包退,合稱“三包”。《人民日報》1981.3.1:“不少工廠都以對產品實行三包來招攬生意。這應該說是對顧客負責的態(tài)度。”
《漢語大詞典》:孝假
封建時代,居父母喪者,在一定期限內免征勞役賦稅,稱“孝假”。舊唐書·食貨志上:“ 天寶 元年正月一日赦文:‘……其一家之中,有十丁已上者,放兩丁征行賦役;五丁已上,放一丁。即令同籍共居,以敦風教。其侍丁孝假,免差科?!?宋 王溥 唐會要·休假:“ 天寶 四載六月十四日勅:‘頃以鄉(xiāng)閭侍丁,優(yōu)給孝假,官吏等仍科雜役……自今后,將侍丁孝假,不須差行。’”
《國語辭典》:即時作業(yè)(即時作業(yè))  拼音:jí shí zuò yè
指一種在極短時限內處理完成作業(yè)的系統(tǒng)。如電腦自輸入裝置取得資料后,即刻加以處理,然后在輸出裝置上將結果顯示出來。
《國語辭典》:再犯率  拼音:zài fàn lǜ
在某特定地區(qū)與期限內,再犯罪人數與全體犯罪總人數的比率,可用以評估犯罪矯治機構的效率。
《國語辭典》:流當品(流當品)  拼音:liú dàng pǐn
在一定期限內,物主未以原售價加計利息買回典當物時,當鋪可將它處理賣出,稱此物為「流當品」。
《漢語大詞典》:甘限文書(甘限文書)
官府規(guī)定在一定期限內必須完成公差的文書。《水滸傳》第四九回:“弟兄兩個當官受了甘限文書?!本﹦?span id="83cji3p" class="book">《獵虎記》第一場:“知府大人不容分說,勒令我二人當堂立下甘限文書!”
《漢語大詞典》:城市總體規(guī)劃
城市一定年限內發(fā)展計劃和各項建設的總體部署。是城市規(guī)劃編制工作的第一階段。主要內容是:確定城市性質和發(fā)展方向;擬定規(guī)模和建設標準;合理安排工業(yè)、交通、商業(yè)、居住、教育單位、園林綠化、市政公用設施的用地;確定城市建設的主要項目和建設步驟;舊城區(qū)的改造規(guī)劃等。
《漢語大詞典》:期權
在合同或單證規(guī)定期限內按照載明的價格購買某種證券的權利。其形式有合同、契約、購買證明單等?!肮善毕荣彊唷焙汀肮善闭J購證”都屬期權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