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1詞典 1分類詞匯 110
《漢語大詞典》:防馭(防馭)
防備控制。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本朝內(nèi)官之制:“ 純皇帝 乾綱獨(dú)攬,防馭內(nèi)官尤嚴(yán)?!?/div>
分類:防備控制
《國語辭典》:防止  拼音:fáng zhǐ
預(yù)先設(shè)法制止。《墨子。兼愛下》:「譬之猶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故兼者圣王之道也?!?/div>
《漢語大詞典》:防拿
防備和捉拿。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新譯英國政府刊布中國革命藍(lán)皮書》:“ 瑞澂 電奏,探知革黨潛匿於 武昌 ,定期十九日夜間起事,正飭防拏?!?/div>
分類:防備捉拿
《國語辭典》:防空壕  拼音:fáng kōng háo
為了防備空襲減少損害而挖掘的壕溝,稱為「防空壕」。
《國語辭典》:防空洞  拼音:fáng kōng dòng
空襲時(shí)可供人躲避的洞穴或地下防空設(shè)備。
《國語辭典》:防不勝防(防不勝防)  拼音:fáng bù shēng fáng
難以防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七回:「這種小人,真是防不勝防?!?/div>
《國語辭典》:互助會(huì)(互助會(huì))  拼音:hù zhù huì
1.一種以互相幫助為目的而組成的團(tuán)體。
2.是一種利用群體力量互相支持集資的儲(chǔ)蓄方式。一般稱為標(biāo)會(huì),也稱為「合會(huì)」。
《國語辭典》:疾雷不及掩耳  拼音: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雷聲突然響起,使人來不及掩住耳朵。比喻行動(dòng)迅速,令人措手不及。《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塞兒領(lǐng)著這三百人真?zhèn)€是疾雷不及掩耳,殺入府里來?!埂段拿餍∈贰返谄呋兀骸赋么颂焐性纾麄兓蛘呶幢仄鹕?,給他們個(gè)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網(wǎng)。」也作「疾雷不及塞耳」、「迅雷不及掩耳」。
《漢語大詞典》:詭禁(詭禁)
防備非常變故的禁令。管子·幼官:“詭禁不修,不過六日,而竊盜者起?!?尹知章 注:“詭禁,所以禁詭常也?!?/div>
《國語辭典》:暗箭難防(暗箭難防)  拼音:àn jiàn nán fáng
暗中射來的箭最難提防。比喻暗中的攻擊難以防備、應(yīng)付?!镀窖齻鳌返谌兀骸刚敲鳂屢锥?,暗箭難防,正中了狐的左腿?!?/div>
《國語辭典》:閉門塞竇(閉門塞竇)  拼音:bì mén sè dòu
防衛(wèi)堅(jiān)固。如:「軍事重地必須閉門塞竇,固若金湯?!?/div>
《國語辭典》:出其不意  拼音:chū qí bù yì
趁人不備,出于對方意料之外。《孫子。計(jì)》:「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埂度龂萘x》第五六回:「等主公出城勞軍,乘勢拿下,殺入城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挂沧鳌赋似洳灰狻埂?/div>
《漢語大詞典》: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語出孫子·計(jì)。原謂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后亦指行動(dòng)出乎人的意料。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苗子們今日過年,正好出其不意,攻其無備?!?span id="zv4b3zk" class="book">《冷眼觀》第十七回:“誰叫他不遲不早的出了一個(gè) 林旭 ,要相信 袁廷尉 ,又偏偏的 袁廷尉 福至心靈,機(jī)關(guān)參破,得以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這么一干呢?”亦作“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 出其不意,掩其不備 ”。《后漢書·龐參傳》:“畜精鋭,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則邊人之仇報(bào),奔北之恥雪矣?!?span id="t6nzzns" class="book">《新五代史·雜傳·丁會(huì)》:“ 罕之 料吾不敢渡 九鼎 ,以吾兵少而來遠(yuǎn),且不虞吾之速至也。出其不意,掩其不備者,兵家之勝策也?!?/div>
《國語辭典》:猝不及防  拼音:cù bù jí fáng
忽然發(fā)生,來不及防備。如:「敵方趁夜偷襲,聯(lián)軍猝不及防,下令撤退?!?/div>
《漢語大詞典》:匹手
形容手的動(dòng)作異常迅速,使人來不及防備。《金瓶梅詞話》第一回:“ 武松 匹手奪過來,潑在地下。”《金瓶梅詞話》第七二回:“ 秋菊 問他要棒槌使使,他不與,把棒槌匹手奪下了,説道:‘前日拿了個(gè)去不見了,又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