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6,分14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九陌
灞橋
長安道
西極
龍池
金光
三清
六街
南臺
樊川
鳷鵲
三都
北里
兩都
蘇武
《漢語大詞典》:九陌
(1). 漢 長安城 中的九條大道。三輔黃圖·長安八街九陌:“《三輔舊事》云: 長安城 中八街,九陌。”
(2).泛指都城大道和繁華鬧巿。 唐 駱賓王 《帝京篇》:“三條九陌麗城隅,萬戶千門平旦開?!?宋 萬俟詠 《三臺·清明應(yīng)制》詞:“好時代,朝野多歡,徧九陌太平簫鼓?!?span id="xgu9ybh" class="book">《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井色繁華,九陌上輪蹄來往?!?梁啟超 《雷庵行》:“繁櫻團錦穠於云,香車寶馬照九陌?!?br />(3).指京城。 清 顧炎武 《薊門送子德歸關(guān)中》詩:“ 燕山 一別八年餘,再裹行幐來九陌?!?br />(4).田間的道路。 宋 蘇軾 《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之一:“雨收九陌豐登后,日麗三元下降辰?!?br />(5).癡呆。見“ 九百 ”。
《國語辭典》:九百  拼音:jiǔ bǎi
1.數(shù)量?!段倪x。張衡。西京賦》:「匪唯玩好,乃有秘書,小說九百,本自虞初。」《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地方不過千里,而囿居九百?!?br />2.宋、元時譏人癡呆傻氣,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二百五。宋。陳師道《后山詩話》:「世以癡為九百,謂其精神不足也。」《董西廂》卷三:「九百孩兒,休把人廝啈,你甚胡來我怎信?」也作「九伯」、「九陌」。
3.計較瑣細(xì)事的人?!锻ㄋ拙帞?shù)目》引《愛日齋叢抄》:「九百,或取喻細(xì)瑣之為者。」
4.復(fù)姓。如漢有九百里。
《國語辭典》:灞橋(灞橋)  拼音:bà qiáo
在陜西省西安市東,筑于灞水之上。漢人常于此折柳送別。后遂引申為離別之地。宋。陸游 秋波媚。秋到邊城詞:「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yīng)待人來。」也作「霸橋」。
《漢語大詞典》:長安道(長安道)
漢 樂府《橫吹曲》名。內(nèi)容多寫 長安 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故名。 南朝 陳后主 、 徐陵 和 唐 代 韋應(yīng)物 、 白居易 等均寫有此曲。句式長短錯落不一。參閱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
《國語辭典》:西極(西極)  拼音:xī jí
西方極遠(yuǎn)的地方?!冻o。屈原。離騷》:「朝發(fā)軔于天津,夕余至乎西極?!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0' target='_blank'>杜甫 秦州雜詩二○首之一九:「風(fēng)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
《國語辭典》:龍池(龍池)  拼音:lóng chí
1.湖泊名:(1)在四川省宜賓縣西南。(2)在陜西省西安市東南。
2.琴的底孔。上曰龍池,下曰鳳池。
《國語辭典》:金光  拼音:jīn guāng
金黃色的光芒?!稘h書。卷二二。禮樂志》:「揚金光,橫泰河。」《水滸傳》第一回:「兩只眼迸出金光,張開巨口,吐出舌頭?!?/div>
《國語辭典》:三清  拼音:sān qīng
1.道教指至尊的仙圣所居的三天,為玉清、太清、上清三清仙境。后道教宮觀崇奉三清之殿。唐。劉禹錫〈游桃源一百韻〉:「如嚴(yán)三清居,不使恣搜索?!挂卜Q為「三天」。
2.道教仙譜至高的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神君?!都t樓夢》第一四回:「那道士們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div>
《國語辭典》:三酒  拼音:sān jiǔ
事酒、昔酒、清酒。《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jié)h。鄭玄。注:「事酒、有事而飲也;昔酒、無事而飲也;清酒、祭祀之酒。」
分類:和清清酒
《國語辭典》:六街  拼音:liù jiē
1.唐、宋京都宮門外左、右邊各三條的中心大街。唐。司空圖 省試詩:「閒系長安千匹馬,今朝似減六街塵?!埂端问贰>矶摺?。魏丕傳》:「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詔左右街各募卒千人,優(yōu)以廩給,使傳呼備盜?!?br />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鬧市。《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城池廣闊,六街內(nèi)士女駢闐,井邑繁華,九陌上輪蹄來往?!?/div>
《漢語大詞典》:南臺(南臺)
(1). 十六國 夏 主 赫連勃勃 取 長安 后,稱 長安 曰 南臺 。晉書·地理志上:“ 勃勃 僭號於 統(tǒng)萬 ,是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劉義真 於 長安 ,遣子 璝 鎮(zhèn)焉。號曰 南臺 ?!?br />(2).御史臺。以在宮闕西南,故稱。 南朝 梁元帝 《薦鮑幾表》:“前宰 東邑 ,實有二 魯 之風(fēng);近處 南臺 ,欲尊兩 鮑 之則?!?span id="djb7flv" class="book">《通典·職官六》:“ 后漢 以來謂之御史臺,亦謂之蘭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齊 ,或謂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會名簿,自尚書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清 王士禛 《喜羨門閣學(xué)卜鄰之作》詩:“東閣從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彈文?!庇?元 代指由 揚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臺。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札記》:“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揚州 ……二十七年,徙 揚州 行臺於 建康 ,專涖 江南 之地,號 南臺 ?!?br />(3).臺名。即 戲馬臺 。在 江蘇省 銅山縣 南。 晉 義熙 中, 劉裕 嘗大會群僚賦詩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時,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嘗登此。《水經(jīng)注》謂即 項羽 掠馬臺 ,其下有玉鉤斜道。 宋 蘇軾 《次韻呂梁重屯田》:“待君筆力追 靈運 ,莫負(fù) 南臺 九日期?!?王文誥 輯注:“ 縯 曰:‘ 劉裕 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戲馬臺 ,送 孔靖 辭位歸鄉(xiāng)。 謝靈運 、 宣遠(yuǎn) 等,并從作詩。’” 宋 蘇軾 《臺頭寺送宋希元》詩:“相從傾蓋只今年,送別 南臺 便黯然?!?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戲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臺名。 瀛臺 的舊稱。在 北京 。 清 吳偉業(yè) 《即事》詩之三:“從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 瀛臺 ,舊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順治 年間,別建宮室,為避暑之處。”
(5).山名。即 釣臺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閩江 中,故亦曰 南臺山 。 宋 陸游 《度浮橋至南臺》詩:“客中多病廢登臨,聞?wù)h 南臺 試一尋?!?錢鍾書 注:“ 南臺 ,一稱 釣臺山 ,在 閩江 中?!?span id="2r4xpon" class="book">《明史·湯和傳》:“尋拜征南將軍……遂與副將軍 廖永忠 伐 陳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風(fēng)抵 福州 之 五虎門 ,駐師 南臺 ,使人諭降?!?br />(6).山名。在 廣州 香山縣 (今 中山縣 )南五十里,兩山相對如臺,故名。參閱明一統(tǒng)志
《漢語大詞典》:樊川
(1).水名。在今 陜西省 長安縣 南。其地本 杜縣 的 樊鄉(xiāng) 。 漢 樊噲 食邑于此,川因以得名。 晉 潘岳 《西征賦》:“疏南山以表闕,倬 樊川 以激池?!?br />(2). 唐 詩人 杜牧 的別稱。 杜牧 別業(yè) 樊川 ,有《樊川集》,故稱。 清 陳維崧 《五彩結(jié)同心·乙卯冬杪與園次飲惠山蔣氏酒樓》詞:“記得當(dāng)初, 揚州 薄倖,有人同做 樊川 ?!?/div>
《國語辭典》:鳷鵲(鳷鵲)  拼音:zhī què
1.動物名。鳥綱雀形目鳴禽類。額至眼前眼下,色純黑,從頭上至后頸及喉胸間呈暗濃的琉璃色,翼長五六寸,大部呈黑色,尾與翼同長,嘴長寸許。
2.漢朝的宮觀。在甘泉宮,武帝時所建?!段倪x。謝朓。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div>
《漢語大詞典》:三都
(1).三個都城。 春秋 魯 三 桓 執(zhí)政,皆建城擬于國都, 季孫 之 費 、 孟孫 之 成 、 叔孫 之 郈 ,稱三都。左傳·定公十二年:“ 仲由 為 季氏 宰,將墮三都。” 杜預(yù) 注:“三都, 費 、 郈 、 成 也?!?br />(2).三個都城。指 戰(zhàn)國 趙 、 衛(wèi) 、 魏 三國的都城。呂氏春秋·無義:“五大夫功非不大也,然不得入三都。” 高誘 注:“三都, 趙 、 衛(wèi) 、 魏 ?!?br />(3).三個都城。 東漢 稱 雒陽 為東都, 長安 為西都, 宛 為南都,合稱三都。
(4).三個都城。指 三國 時的 蜀 都 成都 、 吳 都 建業(yè) 、 魏 都 鄴 。《文選·謝靈運〈會吟行〉》:“兩京愧佳麗,三都豈能似?” 李善 注:“三都, 蜀 、 吳 、 魏 也?!?br />(5).三個都城。指 蜀 之 成都 、 廣都 、 新都 。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蜀 以 成都 、 廣都 、 新都 為三都,號名城?!?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 洛水 又南逕 新都縣 , 蜀 有三都,謂 成都 、 廣都 ,此其一焉?!?br />(6).三個都城。 唐 都 長安 , 顯慶 二年(657年)建 洛陽 為東都, 天授 元年(690年)建 晉陽 為北都,與 長安 合稱三都。
(7).指 晉 左思 所著《三都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左思 奇才,業(yè)深覃思,盡鋭於《三都》,拔萃於《詠史》,無遺力矣?!?唐 齊己 《移居》詩:“欲問存思搜抉妙,幾聯(lián)詩許敵《三都》?!?明 沈鯨 《雙珠記·假恩圖色》:“失意賦《三都》,駐足將軍樹?!?清 彭極 《得爰琴兄都門信》詩:“牀頭寶劍泣魚腸,賦就《三都》價未償?!?br />(8).三種山都。山都,動物名,狒狒類中最大的一種。舊時傳說以山都為居于大樹中的山妖。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川城樓有感》詩之四:“親心萬里苦相關(guān)?!痹ⅲ骸?汀 ( 福建 長汀 )治初造,砍大樹千餘。其樹皆山都所居。山都有三種:下曰豬都,中曰人者,其高者為鳥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婦自為配偶。豬都皆身如豬;鳥都人首能言,聞其聲不見其形;人都或時見形。當(dāng)伐木時,有術(shù)者 周元大 能禹步為厲術(shù),以左合赤索圍木而砍之。樹仆,剖其中,三都皆不能化,執(zhí)而煮之於鑊內(nèi)。”
《國語辭典》:北里  拼音:běi lǐ
1.泛指北邊的村里。如:「咱家鎮(zhèn)上親戚多,北里有堂伯,南城有表姑?!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089' target='_blank'>李賀 〈箜篌引〉:「北里有賢兄,東鄰有小姑?!?br />2.唐代長安妓女集居在北門平康里內(nèi),后來就以北里為妓院的代稱?!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三二回:「輕性命天倫遭慘變,豁眼界北里試嬉游?!?/div>
《國語辭典》:兩都(兩都)  拼音:liǎng dū
漢代的西都長安與東都洛陽的合稱?!稑犯娂?。卷六三。雜曲歌辭三。南朝宋。鮑照。升天行二首之二》:「備聞十帝事,委曲兩都情?!?/div>
《國語辭典》:兩京(兩京)  拼音:liǎng jīng
1.兩個京師:(1)漢代指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2)唐代指長安和洛陽。(3)宋代指開封府和河南府。
2.西漢和東漢。《陳書。卷三三。儒林傳。沈不害傳》:「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環(huán)林璧水,業(yè)盛于兩京。」
《國語辭典》:蘇武(蘇武)  拼音:sū wǔ
人名。(西元前143?~前60)字子卿,西漢杜陵人(今陜西省長安縣東南)。武帝時出使匈奴,單于脅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漢節(jié)。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始得還,拜典屬國。宣帝立,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圖形麒麟閣。其著作流傳于今者,有詩四首、〈答李陵〉詩及〈別李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