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49,分50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畢鑒
辨鑒
辰鑒
豐鑒
綱鑒
冬鑒
綠鑒
窮鑒
镕鑒
器鑒
戒鑒
儆鑒
究鑒
鑒采
鑒斷
《韻府拾遺 陷韻》:畢鑒(畢鑒)
劉清止水賦:飾清顏而自肅,希止水而今逢;則知無美惡以畢鑒,豈徒取乎矯容。
《韻府拾遺 陷韻》:辨鑒(辨鑒)
汪道會(huì)墨賦:潘谷辨鑒,常侍賞識(shí)。
《漢語大詞典》:辰鑒(辰鑒)
猶宸鑒,御覽。《宋書·袁淑傳》:“上説辰鑒,下弭素言,足以安民紓國,救災(zāi)恤患。”
分類:御覽
《漢語大詞典》:豐鑒(豐鑑)
猶賞識(shí)。 元 無名氏 《獨(dú)角牛》第三折:“打這廝自奬自夸自豐鑑?!?/div>
分類:賞識(shí)
《國語辭典》:綱鑒(綱鑑)  拼音:gāng jiàn
明、清的學(xué)者采用朱熹通鑒綱目的方式編纂史書,稱為「綱鑒」。如王世真《綱鑒》、吳乘權(quán)《綱鑒易知錄》等。
《韻府拾遺 陷韻》:冬鑒(冬鑒)
唐無名氏冰賦:冬鑒秋□,識(shí)寒暑之情;大盤彝盤,表君臣之禮。
《駢字類編》:綠鑒(綠鑒)
唐 李中 春閨辭二首 其二 綠鑒開還懶,紅顏駐且難。
《漢語大詞典》:窮鑒(窮鑒)
詳察。周書·蘇綽傳:“先之以五聽,參之以證驗(yàn),妙觀情狀,窮鑒隱伏使姦無所容,罪人必得?!?/div>
分類:詳察
《漢語大詞典》:镕鑒(鎔鑑)
融合借鑒。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上:“ 蕭統(tǒng) 之銓擇,鎔鑑古今?!?/div>
分類:融合借鑒
《漢語大詞典》:器鑒(器鑒)
猶器識(shí)。世說新語·德行“ 謝奕 作 剡 令” 劉孝標(biāo) 注引《中興書》:“ 奕 少有器鑒,辟太尉掾, 剡 令,累遷 豫州 刺史。”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竺道生:“年至具戒,器鑒日深,性度機(jī)警,神氣清穆?!眳⒁姟?器識(shí) ”。
分類:器識(shí)
《國語辭典》:器識(shí)(器識(shí))  拼音:qì shì
氣度才識(shí)?!稌x書。卷三六。張華傳》:「器識(shí)弘曠,時(shí)人罕能測(cè)之?!埂段宕菲皆?。周史。卷下》:「若不采其言而觀其行,審其意而察其忠,則何以見器識(shí)之淺深,知任用之當(dāng)否?」
《漢語大詞典》:戒鑒(戒鑑)
見“ 戒鑑 ”。
亦作“ 戒鑒 ”。 警戒;引以為戒。 明 李贄 《讀史·經(jīng)史相為表里》:“史而不經(jīng),則為穢史矣,何以垂戒鑑乎?” 孫犁 《澹定集·〈文藝評(píng)論〉改進(jìn)要點(diǎn)》:“這些作法,常常是以‘群言’之虛名,掩‘一言’之實(shí)質(zhì),流弊甚多,對(duì)文藝工作,有切膚之痛,深可戒鑒?!?/div>
《漢語大詞典》:儆鑒(儆鑒)
鑒戒。新唐書·崔群傳:“比詔學(xué)士集前世事為《辨謗畧》,以自儆鑒?!?/div>
分類:鑒戒
《韻府拾遺 陷韻》:究鑒(究鑒)
魏書高允傳:前言往行,靡不究鑒。
《漢語大詞典》:鑒采(鑑采)
亦作“鑒采”。 審察并采用。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ぴO(shè)便民房》:“敢附記之,仰祈鑒采。”
分類:審察采用
《漢語大詞典》:鑒斷(鑑斷)
亦作“鑒斷”。 明察決斷。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五年:“ 段公 無鑒斷之才,非撥亂之主?!?胡三省 注:“鑒,明也;斷,決也。”
分類:明察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