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56,分4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蜀道
直道
石門
中道
知道
華表
長亭
所由
治道
世道
去路
夾道
公道
泥涂
江路
《國語辭典》:蜀道  拼音:shǔ dào
四川的山路。明。朱權(quán)《卓文君》第四折:「賜以車蓋,奉命開通蜀道,榮歸故里?!?/div>
分類:道路
《國語辭典》:直道  拼音:zhí dào
1.正直之道。《文選。潘岳。夏侯常侍誄》:「事君直道,與朋信心?!埂段倪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好是不群,折而不屈,屢摧逆鱗,直道受黜。」
2.筆直不彎曲的道路?!侗笔?。卷七四。張衡傳》:「帝上太行,開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埂段簳?。卷二。太祖紀(jì)》:「車駕將北還,發(fā)卒萬人治直道?!?br />3.即使、就說。唐。李商隱 無題詩二首之二:「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div>
《國語辭典》:石門(石門)  拼音:shí mén
1.縣名。位于湖南省澧縣西南,澧水北岸。
2.浙江省崇德縣舊名。參見「崇德」條。
3.地名。位于桃園市,以其地所建石門水庫著稱。
《漢語大詞典》:中道
合乎道義。《禮記·中庸》:“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孔穎達(dá) 疏:“從容閒暇而自中乎道?!?span id="jbjbyqx" class="book">《漢書·董仲舒?zhèn)?/a>》:“萬民皆安仁樂誼,各得其宜,動(dòng)作應(yīng)禮,從容中道?!?明 楊慎 丹鉛總錄·人品·尹和靖對(duì)宋高宗:“儒者對(duì)君之言,從容中道若此,所養(yǎng)可知矣!”
分類:中道道義
《國語辭典》:知道  拼音:zhī dào
明曉道理?!抖Y記。學(xué)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莊子。秋水》:「知道者,必達(dá)于理。」
《國語辭典》:知道  拼音:zhī dao
明白瞭解。《三國演義》第四○回:「先生見教極是。但須稟告母親知道?!埂段拿餍∈贰返谖濉鸹兀骸秆罄峡傄磺扑駳獠粚?duì),知道必有事情。」
《國語辭典》:華表(華表)  拼音:huá biǎo
1.頂端橫木相交,有如花形的巨大木柱,用以表示王者納諫,或路徑標(biāo)示。
2.豎立在宮殿、墳?zāi)埂⒊情T前的大柱,有紀(jì)功、裝飾、標(biāo)識(shí)等作用?!赌鲜?。卷一○。陳宣帝本紀(jì)》:「大雨,震萬安陵華表。」
《國語辭典》:長亭(長亭)  拼音:cháng tíng
古時(shí)每十里所設(shè)供行人休憩的驛站。唐。李白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8448' target='_blank'>柳永 雨霖鈴。寒蟬凄切詞:「寒蟬凄切,對(duì)長亭晚,驟雨初歇?!?/div>
《國語辭典》:十里長亭(十里長亭)  拼音:shí lǐ cháng tíng
泛指送別的地方。古時(shí)于路旁,每十里設(shè)一長亭,五里設(shè)一短亭,供行人憩息。因此,近城的十里長亭常為人們送別的地方。宋。蘇軾送孔郎中赴陜郊〉詩:「十里長亭聞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乖?。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
《國語辭典》:所由  拼音:suǒ yóu
1.事理的緣由。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此乃吉兇之萌兆,榮辱之所由興也。」《南史。卷四八。列傳。陸杲》:「出為臨川內(nèi)史,將發(fā),辭武帝,于坐通啟,求募部曲。帝問何不付所由呈聞。」
2.巡邏的吏卒。唐。裴諴 新添聲楊柳枝。獨(dú)房蓮子沒人看詞:「若有所由來借問,但道偷蓮是下官?!埂肚迤缴教迷挶?。簡貼和尚》:「走去轉(zhuǎn)灣巷口,叫將四個(gè)人來,是本地方所由?!?/div>
《漢語大詞典》:所由官
亦省作“ 所由 ”。 猶言有關(guān)官吏。因事必經(jīng)由其手,故稱。 南朝 至 唐 宋 常用此語。梁書·皇后傳·高祖丁貴嬪:“婦人無閫外之事,賀及問訊牋什,所由官報(bào)聞而已。”南史·沈炯傳:“表求歸養(yǎng),詔不許。 文帝 嗣位,又表求去。詔答曰:‘當(dāng)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無廢也?!?span id="dceh6cf"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敬宗寶歷二年》:“丞相不應(yīng)許所由官呫囁耳語?!?胡三省 注:“京尹任煩劇,故 唐 人謂府縣官為‘所由官’。 項(xiàng)安世 《家説》曰:‘今坊市公人謂之所由。’”“所由”一詞,資治通鑒屢見,所指各異, 胡三省 皆隨文作注。 唐 人筆記、小說中亦常用此詞,有:“度支所由”、“虞候所由”、“軍停所由”、“干事所由”、“鄉(xiāng)所由”等等,皆為親事之官,而以指吏人者為多。參閱 蔣禮鴻 《敦煌變文字義通釋·釋稱謂·所由》
《漢語大詞典》:治道
(1).治理國家的方針、政策、措施等。禮記·樂記:“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duì):“夫駁議偏辨,各執(zhí)異見;對(duì)策揄揚(yáng),大明治道?!?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書》:“治道之興,邪人不利?!?王闿運(yùn) 《〈尚書大傳〉序》:“然就其斷章,尋與宏旨,足以佐治道,存先典,明古訓(xùn),雄文章?!?br />(2).修筑道路。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治道二歲,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費(fèi)以巨萬計(jì)?!?span id="lf7jher" class="book">《新唐書·韓琬傳》:“ 永淳 時(shí), 雍丘 令 尹元貞 坐婦女治道免官,今婦夫女役常不知怪?!?/div>
《國語辭典》:世道  拼音:shì dào
社會(huì)的情態(tài)、狀況。南朝梁。沈約 又與何胤敕:「兼以世道澆暮,爭詐繁起;改俗遷風(fēng),良有未易?!埂都t樓夢(mèng)》第五回:「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挂沧鳌甘缆贰?。
《國語辭典》:去路  拼音:qù lù
前往某處的道路。唐。項(xiàng)斯 漢南遇友詩:「積云開去路,曙雪疊前峰?!?/div>
《國語辭典》:夾道(夾道)  拼音:jiá dào
1.分布在道路兩旁?!妒酚?。卷六五。孫子吳起傳》:「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埂段倪x。劉楨。贈(zèng)徐干詩》:「細(xì)柳夾道生,方塘含清源?!?br />2.兩壁間的狹道。如:「把金子藏在夾道里?!埂都t樓夢(mèng)》第四回:「西南又有一角門,通一夾道,出了夾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東院了?!?/div>
《國語辭典》:公道  拼音:gōng dào
1.正道?!稘h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如是,則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權(quán)廢矣。」
2.大路。《韓非子。內(nèi)儲(chǔ)說上》:「殷之法,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div>
《國語辭典》:公道  拼音:gōng dao
公平?!都t樓夢(mèng)》第三六回:「須得環(huán)兄弟屋里也添上一個(gè),才公道均勻了。」
《國語辭典》:泥涂(泥塗)  拼音:ní tú
1.泥濘的道路。《后漢書。卷六一。黃瓊傳》:「所謂抵金玉于沙礫,碎圭璧于泥涂?!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646' target='_blank'>高適 〈苦雨寄房四昆季〉詩:「泥涂擁城郭,水潦盤丘墟。」
2.比喻地位卑下。《左傳。襄公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謝不才?!埂度龂?。卷一一。魏書。管寧傳》:「昔絳縣老人屈于泥涂,趙孟升之?!?br />3.比喻污濁。宋。范仲淹 桐廬郡嚴(yán)先生祠堂記:「歸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軒冕,天下孰加焉?!?/div>
《漢語大詞典》:江路
(1).江河航道或航程。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 江 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遽悲春望遠(yuǎn),江路積波潮?!?宋 蘇轍 《雨中陪子瞻同顏復(fù)長官送梁燾學(xué)士舟行歸汶上》詩:“不知江路長,但覺青山騖?!?清 朱彝尊 《送林佳璣還莆田》詩:“寒風(fēng)江路兼山路,落日長亭更短亭?!?br />(2).江邊道路。 唐 杜甫 《西郊》詩:“市橋官柳細(xì),江路野梅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