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56,分4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軌途
遐隔
畛陌
云轍
道陌
堠程
涂陌
碧霄路
蹊道
九阡
遂路
離轍
逵陌
躅路
絲綢之路
《漢語大詞典》:軌途(軌途)
道路。 清 彭寧求 《擬古》詩:“靜躁殊軌途,人性安可矯?”
分類:道路
《漢語大詞典》:遐隔
指遼遠(yuǎn)的道路,阻隔的山川。 晉 張載 《擬四愁》之二:“愿因歸鴻超遐隔,終然莫致增永積?!?/div>
《漢語大詞典》:畛陌
泛指田間的道路。《楚辭·王逸〈九思·憫上〉》:“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原注:“田間道曰畛。陌,塍分界也?!?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渠:“昔 賈逵 為 魏 豫州 刺史,通運(yùn)渠二百里餘,亦所謂 賈侯渠 也。而川渠逕復(fù),交錯(cuò)畛陌,無以辨之。”
分類:田間道路
《漢語大詞典》:云轍(雲(yún)轍)
(1).借指遠(yuǎn)行的車駕。 南朝 宋 鮑照 《贈(zèng)顧墨曹》詩:“云轍泉分,西艫東軌?!?br />(2).指神仙通行的道路。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一:“尋自不登兩龍于云轍,騁八駿于龜途。” 清 蔣士銓 《桂林霜·立祠》:“云轍霓旌,俯臨鑒格?!?/div>
《漢語大詞典》:道陌
道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羅友 ﹞從 桓宣武 平 蜀 ,按行 蜀 城闕,觀宇內(nèi)外,道陌廣狹,植種果竹多少,皆默記之?!?清 黃宗羲 《遷祠記》:“昔 諸葛忠武 未立廟之先,百姓因時(shí)節(jié)私祭之于道陌上是矣?!?/div>
分類:道路
《國語辭典》:堠程  拼音:hòu chéng
路程。古代以堠記里程,五里為單堠,十里為雙堠。元。王逢〈乙丑秋書〉詩:「靜知天運(yùn)密,老與堠程疏?!?/div>
分類:道路旅程
《漢語大詞典》:涂陌(塗陌)
猶道路。宋書·劉穆之傳:“ 穆之 外所聞見,莫不大小必白,雖復(fù)閭里言謔,涂陌細(xì)事,皆一二以聞?!?/div>
分類:道路
《漢語大詞典》:碧霄路
比喻飛黃騰達(dá)的道路。 唐 賈島 《寓興》詩:“莫趨碧霄路,容飛不容步。”
《漢語大詞典》:蹊道
道路。《商君書·徠民》:“其山陵藪澤、谿谷可以給其材,都邑、蹊道足以處其民,先王制土分民之律也。”
分類:道路
《漢語大詞典》:九阡
泛指南北方向的道路。 三國 魏 曹植 《吁嗟篇》:“東西經(jīng)七陌,南北越九阡。”
《漢語大詞典》:遂路
道路;通達(dá)的道路。《商君書·算地》:“此其墾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處其民?!?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釋爭:“然則卑讓降下者,茂進(jìn)之遂路也;矜奮侵陵者,毀塞之險(xiǎn)途也?!?/div>
《國語辭典》:離轍(離轍)  拼音:lí chè
比喻偏離正確的道路。如:「他的行為愈來愈離轍了,叫人好不擔(dān)心?!?/div>
《漢語大詞典》:逵陌
猶道路。 元 周伯琦 《大口》詩:“《簫韶》殷九天,歡聲溢逵陌?!?/div>
分類:道路
《漢語大詞典》:躅路
道路。呂氏春秋·論威:“又況乎義兵多者數(shù)萬,少者數(shù)千,密其躅路,開敵之涂,則士豈特與 專諸 議哉?!?陳奇猷 校釋:“密其躅路,謂人數(shù)之眾,佈密於道路?!?/div>
分類:道路
《國語辭典》:絲綢之路(絲綢之路)  拼音:sī chóu zhī lù
古代歐、亞間陸路運(yùn)輸?shù)闹饕肪€。參見「絲道」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