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物權(物權)  拼音:wù quán
指直接管領特定物的財產(chǎn)權。如《民法物權編》規(guī)定之所有權、地上權、不動產(chǎn)役權、抵押權、質權等均屬物權。
《漢語大詞典》:自由人
(1).指奴隸占有制度下享有公民權、財產(chǎn)權和政治權的居民。 魯迅 《集外集拾遺·上海所感》:“由此看來,人們--至少,是我一般的人們,要從自由人變成奴隸,怕也未必怎么煩難罷。”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第一節(jié):“這些自由人、半自由人和奴隸,都在一位家長的支配或奴役下生活?!?br />(2).足球比賽拖后中衛(wèi)的別稱。防守時無固定的看守對象,可機動靈活地補位救險,亦可助攻至前場。
《國語辭典》:著作權(著作權)  拼音:zhù zuò quán
包含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chǎn)權,屬于無體財產(chǎn)權之一種。著作人格權指公開發(fā)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不當修改權等三種權利;著作財產(chǎn)權指重制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傳輸、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展示權、散布權、改作權、編輯權及出租權等。著作財產(chǎn)權,原則上存續(xù)于著作人之生存期間及其死亡后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