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區(qū)龍禎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區(qū)龍禎(1575年—1658年),字象先,號凡蘧,廣東省廣州府順德縣人,民籍。丁酉廣東鄉(xiāng)試二十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一百二名,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五名進士。戶部觀政。授福建漳浦縣知縣,四十年本省鄉(xiāng)試同考官。四十一年癸丑丁內(nèi)艱,四十四年丙辰除直隸大名府魏縣知縣。。調(diào)廣西梧州府容縣知縣,擢戶部主事,升郎中。天啟三年十一月,改戶部山東司郎中,管理新餉。五年五月,升四川布政使司右參議、下川東兵備道。六年十一月,升為廣西按察司副使。為忌者所中,以年老例致仕,卒年八十四。有《遼陽全書》、《滄浪洞詩稿》等集。

人物簡介

維基
周泰峙(1575年—?),字象石,號孟巖,直隸金壇人,同進士出身。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五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同進士,初授大理寺評事,三十八年升工部都水司主事,三十九年升郎中,四十年閏十一月升順德府知府,升俸一級,四十四年升山東副使,四十七年升河南右參政,天啟元年升湖廣按察使,二年考察,三年降補山西副使,清軍驛傳道,五年升山東右參政,分守海右道,駐登州。六年十月升本省按察使,管清軍驛傳道。七年升福建右布政,崇禎二年升云南左布政,考察去職。
穆天顏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穆天顏,號象玄,湖廣黃州府黃岡縣人。事親以孝聞,家貧力學(xué),有俊才。未登第前,火星常出其袖,幾欲焚衣,被視為吉兆。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授番禺縣知縣,以卓異,三十五年考選為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三十六年奉敕巡邊。三十八年巡按陜西,上八議:一修屯堡、一杜開釁、一禁厲役、一革私市、一清冒糧、一稽戰(zhàn)馬、一核首功、一禁游客干求。四十一年巡按廣西,以水災(zāi),與巡撫吳中明上疏請發(fā)內(nèi)帑金錢或留本處稅銀賑恤。以內(nèi)艱歸。不置產(chǎn)業(yè),所余俸召族戚及故交貧子弟分之,微時區(qū)豆之惠,罔不報也。初父守文教諭四川,卒于官,天顏方少,與兄扶櫬走萬嶺中,資糧且盡,逆旅不納。會大雷雨昏黑,哀號逐電光而行,有人或感其孝,厚贈之,乃歸焉,至是厚報之。卒祀鄉(xiāng)賢。

人物簡介

維基
糜有象(1576年—?),原名武于光,字十莖,號象岡,山西太原府代州繁峙縣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士,本年授山東樂安縣知縣,三十八年補南工部營繕司主事,三十九年終養(yǎng),四十七年補工部屯田司主事,泰昌元年升通政司左參議,天啟元年養(yǎng)病,三年京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新喻人,字象尼。萬歷間進士,授武選郎中。天啟中三疏諫止魏忠賢在宮內(nèi)操練閹兵,再疏劾忠賢。先被排擠出外,忠賢又矯旨勘問,謫戍死。
維基
施天德(1578年9月18日—1625年),字胤尼,號見石,江西臨江府新喻縣人。施天德早年家貧嗜學(xué),孝順父母有名聲,中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第三十六名,三十五年(1607年)禮部會試中式第三十一名,成丁未科三甲第六十四名進士,任刑部觀政,同年六月外任潮陽知縣,同考鄉(xiāng)試,取錄名士,三十八年調(diào)任休寧知縣,開辟田地贍養(yǎng)文士,又捐俸賑濟孤苦無依者,逢初一、十五在朱子講堂、梅林書院教授諸生,縣人被他所為感動,讓他配祀朱子。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施天德升任兵部車駕司主事,四十七年(1619年)升為車駕司員外郎,次年(1620年)再升為武選司郎中,期間忤逆客氏,曾三次上疏明熹宗內(nèi)操,又彈劾魏忠賢為何得配祀,用心處理三案,遭崔呈秀及魏忠賢怨恨。天啟元年(1621年)他外任河南右參政、徐淮兵備道,在當?shù)胤烙咨徑唐鹗?,二年?622年)奏績時因為病情加劇告歸,旨內(nèi)有「候病痊京堂起用」的命令;四年(1624年)補官陜西參政,同年十二月因為東林黨被彈劾聽勘,五年(1625年)正月遭魏珰誣陷,以不謹例閒住回籍,三月就因汪文言獄事被削奪誥命逮問,追索贓銀五千兩,謫戍邊境含冤而死。魏珰敗亡,刑科都給事中薛國觀于崇禎元年(1628年)為他請恤,得旨免去贓銀、恢復(fù)誥命,按例追贈大理寺卿,至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后裔施維煥請求,知縣張景蒼讓他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8—1632 【介紹】: 明山東新城人,字季才。王象乾從弟。萬歷三十八年進士。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中。喜抗論士大夫邪正,黨論異同,雖官僅郎中,而時人皆視為能人黨魁。詩文傲睨輩流,無所推遜。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季木,濟南新城人。萬歷庚戌進士,除上林苑典簿遷南大理評事歷官吏部考功郎中有問山亭集
維基
王象春(1583年—1643年),原名王象巽,字季木,號文水、虞求,別號?湖居士。山東濟南府新城縣(今桓臺縣)人。癸卯山東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中庚戌科會試第二名,廷試三甲二百四十名進士,和錢謙益同年。吏部觀政,四十年壬子順天同考,因科場賄買案被彈劾,四十五年降除上林院監(jiān)典簿,四十六年升南京大理寺評事,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天啟五年(1625年)正月以東林門戶被削奪。
陳維鼎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陳維鼎(1576年—?年),字九一,號象垣,江西南昌府南昌縣人,進賢縣民籍。丙午江西鄉(xiāng)試二十八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一百五十九名,廷試三甲一百六十六名進士。通政司觀政,三十九年授浙江奉化縣知縣,調(diào)山東沂水縣,改任府學(xué)教授。

人物簡介

維基
王象恒(?年—1622年),字微貞,號立宇,山東新城縣(今桓臺縣新城鎮(zhèn))人。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登乙未科進士,授河南祥符縣知縣,萬歷二十五年(1600年)調(diào)曲周縣,歲余丁憂去,服闋,二十八年起補盧龍縣知縣,擢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以伯兄王象乾督師薊遼,引例歸。家食八年,起河南道御史,視京通倉。年余,改按北直,旋掌河南道事。泰昌元年升太仆寺少卿,天啟元年歷官右僉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二年(1622年)卒于官,三年五月贈兵部右侍郎。王象斗忠貞憂國,直言敢諫,前后數(shù)十次上疏,彈劾高官,不畏權(quán)貴。其事載入《明史》。天啟年間,魏大中欲駁王象恒恤典,引起山東籍言官公憤。
蕭象烈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蕭象烈(16世紀—17世紀),字無競,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城西甘泉門人。蕭象烈是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江西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成進士,獲授六合知縣,在當?shù)貪嵓簮勖瘛⑼ň冏锓?、清理刑獄。改任杭州教授,到貴州主持鄉(xiāng)試,升為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轉(zhuǎn)南京刑部主事。之后蕭象烈外任永州知府,處理案件平恕,不取贖罪銀錢,當?shù)厥倾y錫礦地,僚人每年都會聚眾搶掠,他單騎諭示令僚人順服;府內(nèi)監(jiān)獄火災(zāi),囚犯感恩他的教化,只是躲藏而不逃獄。很快他升任蒼梧兵備道,經(jīng)過永州時受士民歡迎,轉(zhuǎn)為四川督餉,改官辰沅兵備道,補任參議。崇禎元年(1628年)他擔(dān)任貴州按察使,以判決公允被稱為天下清官第一,適逢奢安之亂牽連獄事,他請求平反而遭彈劾,辭官歸鄉(xiāng)。他個性廉靜寡欲,居家甘于貧窮,只留下玉帶一條多次用來借糧,有古廉吏風(fēng)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香山人,字龍友,號家岡。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官少詹事。崇禎六年擢禮部尚書,旋入閣,與首輔溫體仁不協(xié),罷去。南明隆武帝召為內(nèi)閣首輔。閩疆既失,赴廣州,永歷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辭去。有《寶綸閣集》。
全粵詩·卷五七八
何吾騶,字龍友,號象岡。香山人。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舉人,四十七年(一六一九)進士,擬鼎甲,改二甲四名,由庶吉士歷官少詹事。明思宗崇禎初,晉左春坊充經(jīng)筵日講官。會纂修《神廟實錄》成,晉少詹事兼侍講學(xué)士,歷官正詹事。明思宗崇禎五年(一六三二)擢禮部右侍郎。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書,同王應(yīng)熊入閣,溫體仁久柄政,欲斥給事中許譽卿,已擬旨,文震孟爭之,吾騶亦助為言。體仁訐奏,帝奪震孟官,兼罷吾騶。居久之,唐王自立于福州,召為首輔,與鄭芝龍議事,輒相牴牾。閩疆既失,永明王以原官召之,為給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趙昱等所攻,引疾去。順治三年(一六四六)十一月桂王由榔稱號于肇慶,適唐王聿鍵弟聿??嗣為唐王者,與大學(xué)士何吾騶自閩浮海至南海,關(guān)捷先等首倡兄終弟及議。大學(xué)士蘇觀生遂與吾騶及布政使顧元鏡、侍郎東莞王應(yīng)華、南海曾道唯、總督林察等擁立聿??,改年紹武。就都司署為行宮,應(yīng)華、道唯并拜東閣大學(xué)士。招海上四姓盜,授總兵等官,與肇慶相拒。十二月十五日大兵克廣州,時唐王聿??方事閱射,急易服逾垣匿王應(yīng)華家,俄縋城走,為追騎所獲,投繯而絕。何吾騶及應(yīng)華等悉降。卒于家。有《元氣堂詩文集》三十卷、《經(jīng)筵日講拜稽錄》四卷、《周易補注》四卷、《云笈軒稿》二卷和《石刻楷草四種》。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
維基
何吾騶(1581年—1651年),初字瑞虎吾騶一名出自中國上古神獸騶吾,其形象一說是頭黑色紋路的白老虎,另一說則是頭五彩斑斕的長尾虎,因騶吾心地善良,從不吃有生命的物體,又在中國古代被視為祥瑞之獸,故何吾騶初字曰:“瑞虎”。,又字龍友,號象岡,晚號閒足道人。廣東香山小欖鎮(zhèn)(今中山市)人。進士出身。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中丙午科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士,授庶吉士,歷官左春坊充經(jīng)筵講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崇禎五年(1632年)擢禮部右侍郎。崇禎六年(1633年)升禮部尚書,任大學(xué)士兼代理首輔。因與文震孟為給事中許譽卿辯護,為溫體仁訐奏,罷歸。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陷南京,唐王朱聿鍵召任首輔,與鄭芝龍不合,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與大學(xué)士蘇觀生等在廣州擁立紹武帝,有足疾,后紹武帝殉國,遂回廣東,是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軍攻入廣州,吾騶投降。稱疾還鄉(xiāng),卒于家。
傅弘都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傅弘都(1581年—1611年),字仲美,號象源,山東濟南府武定州人。傅弘都是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舉人,次年(1604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河內(nèi)知縣,任內(nèi)整治奸吏,案件全清。之后他升任戶部主事,因憂慮時事而擅于調(diào)停,三十歲去世,人們都為他可惜。

人物簡介

維基
徐爾恒(1581年—?),字象一,號青壁,山東東昌府臨清州人,民籍。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山東鄉(xiāng)試十六名舉人,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八十四名,第二甲第二名進士。吏部觀政,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四十年(1612年)差杭州抽分,升屯田司員外郎,四十一年(1613年)升營繕司郎中,督理三山,四十四年(1616年)丁外艱,尋丁內(nèi)艱。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儲懋端(1582-1677)字孔規(guī),號象巖。性好書,尤喜三唐詩。自制詞曲工麗,音律得絕傳。其詞見《聽秋聲館詞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3—? 【介紹】: 明廣東順德人,字亮垣,一字象甫,號玉侖。萬歷三十五年殿試第一,授修撰,歷官禮部尚書。崇禎九年入閣,累加少傅,予告歸。后相南明永歷帝,年老不能決事,數(shù)為臺省所論列,乞歸卒。
全粵詩·卷五四○
黃士俊,字亮垣,號五崙。順德人。明神宗萬歷三十五年(一六〇七)狀元。授修撰,歷官禮部尚書,官至武英殿大學(xué)士。明思宗崇禎九年入閣,累加少傅。后告歸。唐王以原官召,未赴。后相永明王,耄不能決事,數(shù)為臺省所論列,乞歸卒。清康熙《順德縣志》卷八有傳。
維基
黃士?。?570年—1661年),字亮垣,號玉崙。廣東順德縣(現(xiàn)順德區(qū)杏壇鎮(zhèn)右灘村)人,祖籍福建莆田黃岸。明末政治人物。黃士俊為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廣東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殿試位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任太子洗馬,歷春坊官、詹事府詹事、侍讀學(xué)士、玉牒館總裁。崇禎二年(1629年),升任禮部尚書,協(xié)理詹事府事。崇禎九年(1636年),任東閣大學(xué)士。崇禎十年(1637年)為文淵閣大學(xué)士。歷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傅。清兵入關(guān)后,士俊未保晚節(jié),薙發(fā)易服。清順治六年(南明永歷三年,1649年己丑)黃士俊往肇慶覲奉南明永歷帝,惜朝綱腐敗,遂辭官,回鄉(xiāng)隱居。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卒于家,享年91歲,謚文裕。
徐大儀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徐大儀(1587年—1644年),字象卿,號太生,江西廣信府貴溪縣民籍。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禮部觀政。四年補授南京武學(xué)教授,五年升國子監(jiān)助教,六年升刑部四川司主事,天啟七年丁卯四月代丁艱的貴州主考官林曾典試貴州。崇禎二年(1629年)升刑部廣西司員外郎、貴州司郎中,四年降職為都察院經(jīng)歷,五年升南職方司員外郎、郎中,六年遷知寧國府。崇禎八年(1635年)乙亥補兩淮鹽運使,鹽課夙逋,大儀立法,置窩給引,鹽行課足,以廉明著績,十一年(1638年)超升淮海兵備道參政。剛直忤時,十三年左遷廣西蒼梧道參議,十五年升云南副使,因征猺有功,賜大中大夫、太仆寺卿,三品誥命。時事變更,隱居上清環(huán)秀宮,匯集縣志,數(shù)年而沒。著有《詩經(jīng)補注》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