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韻府拾遺 諫韻》:遽諫(遽諫)
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帝欲為原陵、顯節(jié)陵起縣邑,蒼聞之,遽上疏諫,帝從而止。
《漢語大詞典》:降諫(降諫)
和顏悅色、平心靜氣地進諫。 漢 劉向 說苑·正諫:“是故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諷諫?!?/div>
《漢語大詞典》:諫函(諫函)
諫書的封函。借指諫書。 宋 蘇舜欽 《感興》詩之三:“投顙觸諫函,獻言何耿介!”
分類:諫書指諫
《漢語大詞典》:諫誨(諫誨)
規(guī)勸教誨。左傳·成公二年:“寧不亦淫從其欲以怒叔父,抑豈不可諫誨?”
《漢語大詞典》:諫誡(諫誡)
勸諫告誡。 章炳麟 《文學總略》:“夫宛轉(zhuǎn)偯隱,賦之職也。儒家之賦,意存諫誡,若 荀卿 《成相》一篇,其足以感人安在?”
分類:勸諫告誡
《漢語大詞典》:諫獵臣(諫獵臣)
指 漢 司馬相如 。 唐 許渾 《與鄭秀才叔侄會送楊秀才昆仲東歸》詩:“ 洞庭 煙月如終老,誰是 長楊 諫獵臣?!?/div>
分類:司馬相如
《漢語大詞典》:諫鼙(諫鼙)
即諫鼓。 宋 王禹偁 《宣示宰臣以下復百官轉(zhuǎn)對御札》:“朕聞古之王者,樹謗木,懸諫鼙,所以求己之過也?!眳⒁姟?諫鼓 ”。
《國語辭典》:諫鼓(諫鼓)  拼音:jiàn gǔ
設于朝廷,以供人民進諫時擊用的鼓。《管子。桓公問》:「禹立諫鼓于朝?!?/div>
《漢語大詞典》:諫筍(諫筍)
苦筍。 明 王志堅 《表異錄·花果類》:“苦筍為諫筍?!?/div>
《漢語大詞典》:諫友
能直言相勸的朋友,即“諍友”
《國語辭典》:主文譎諫(主文譎諫)  拼音:zhǔ wén jué jiàn
假借對事物的形容以寄寓規(guī)諫的意思。語本《詩經(jīng)。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div>
《國語辭典》:主文  拼音:zhǔ wén
法律上判決文的第一段,記載判決結(jié)果與適用的法律。
《漢語大詞典》:證諫(証諫)
謂直言規(guī)勸。呂氏春秋·貴當:“其朝臣多賢,左右多忠,主有失,皆交爭証諫?!?高誘 注:“証亦諫也?!?/div>
《國語辭典》:直言極諫(直言極諫)  拼音:zhí yán jí jiàn
以正直的言辭極力勸諫?!稘h書。卷九。元帝紀》:「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舉茂材異等直言極諫之士,朕將親覽焉?!顾?。陸九淵 孝文大功數(shù)十論:「蓋文帝以直言極諫求人?!?/div>
《漢語大詞典》:直言極諫科(直言極諫科)
唐 代科舉常選之外有制科。制科不定期舉行,由天子親策,專用于網(wǎng)羅選用特殊人才。類似 漢 代的舉賢良文學、孝廉方正。其中,以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最為常見, 宋 代沿之。 唐 白行簡 《李娃傳》:“遇大比,詔徵四方之雋,生應直言極諫科,策名第一,授 成都府 參軍?!?宋 蘇舜欽 《乞納諫書》:“臣昨覩乙亥詔書,或越職言事……恐非本於宸衷。蓋陛下即位以來,屢詔羣下,以求鯁直,故百僚皆得轉(zhuǎn)對,又置詣匭,設直言極諫科,今詔書如此,是與前事相違?!?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竊嘗觀 漢 唐 宋 之世,自賢良方正以逮直言極諫等科,皆大臣有司薦之,天子試之,非常之人,往往而出。”參閱新唐書·選舉志上、宋史·選舉志。
《國語辭典》:直言正諫(直言正諫)  拼音:zhí yán zhèng jiàn
以正直的言論正面規(guī)勸。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中。王斗》:「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div>
《漢語大詞典》:直言極諫科(直言極諫科)
唐 代科舉常選之外有制科。制科不定期舉行,由天子親策,專用于網(wǎng)羅選用特殊人才。類似 漢 代的舉賢良文學、孝廉方正。其中,以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最為常見, 宋 代沿之。 唐 白行簡 《李娃傳》:“遇大比,詔徵四方之雋,生應直言極諫科,策名第一,授 成都府 參軍?!?宋 蘇舜欽 《乞納諫書》:“臣昨覩乙亥詔書,或越職言事……恐非本於宸衷。蓋陛下即位以來,屢詔羣下,以求鯁直,故百僚皆得轉(zhuǎn)對,又置詣匭,設直言極諫科,今詔書如此,是與前事相違?!?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竊嘗觀 漢 唐 宋 之世,自賢良方正以逮直言極諫等科,皆大臣有司薦之,天子試之,非常之人,往往而出?!眳㈤?span id="s7zsuwo" class="book">《新唐書·選舉志上》、宋史·選舉志。
《漢語大詞典》:直言切諫(直言切諫)
同“ 直言極諫 ”。 漢書·東方朔傳:“ 朔 雖詼笑,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