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38
詞典
2
分類詞匯
36
共36,分3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3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氆氌
邏些
宗喀巴
剌馬
噶布倫
塔爾寺
哲布尊丹巴
甘珠爾
格魯派
丹珠爾
大圓滿法
寧瑪派
金奔巴
薩迦派
仁波切
《國語辭典》:
氆氌(氆氌)
拼音:
pǔ lū
藏族地區(qū)所產的一種手工羊毛織品。種類甚多,一般用來當作衣服和坐墊等材料。如:「這次民族文化展,校方特地展示一件用氆氌制成的藏族服飾?!?/div>
分類:
藏語
語音
音譯
為我
西北
少數(shù)民族
羊毛
毛織品
《漢語大詞典》:
邏些(邏些)
藏語的音譯。 吐蕃 的都城。即今 西藏自治區(qū) 拉薩市 。
《
舊唐書·吐蕃傳上
》
:“其國都城號為 邏些城 。”
《
舊五代史·外國傳二·吐蕃
》
:“其俗隨畜牧無常居,然亦有城郭,都城號 邏些城 。”
分類:
藏語
音譯
吐蕃
都城
西藏自治區(qū)
《國語辭典》:
宗喀巴
拼音:
zōng kā bā
人名。(西元1357~1419)為藏語tsong khapa的音譯。本名羅桑扎巴貝。宗喀(今青海西寧)人。西藏高僧。七歲出家,從噶當派法王頓珠仁欽學經,后又跟薩迦派仁達瓦及布頓弟子卻貝瓦等大師學法,顯密教法莫不精熟,其深度和廣度超邁前賢,一時獨步,并卓然成一家之言。因感當時西藏佛教輕忽比丘戒律的缺失,大力提倡嚴守戒律,戴從前持律者所戴的黃色僧帽,表示嚴持戒律的決心和思想,成為西藏佛教的改革者,其教法經弟子的弘揚、發(fā)展形成格魯派。所以宗喀巴也是格魯派的創(chuàng)立者。弟子眾多,其中以賈曹杰、克主結最著名。著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辨了不了義論》等。
分類:
人名
藏語
公元
《漢語大詞典》:
剌馬(剌馬)
藏語的譯音。或譯為“剌麻”、“喇嘛”。我國藏族、蒙族對喇嘛教僧侶的尊稱,意為上人、師傅。 元
楊瑀
《
山居新話
》
:“上曰:‘曾聞用人心肝為供,果有之乎?’ 班 曰:‘聞有此説,未嘗目擊,問之剌馬可也。’”
分類:
藏語
譯音
藏族
蒙族
喇嘛教
僧侶
尊稱
《漢語大詞典》:
噶布倫(噶布倫)
亦稱“ 噶倫 ”。亦稱“ 噶隆 ”。 藏語。舊 西藏 地方政府主管行政事務的官員,由 清 政府駐 藏 大臣會同 達賴喇嘛 挑選,具奏任命。
《
清史稿·職官志四
》
:“ 前藏 唐古特 三品噶布倫四人。掌綜理 藏 務。內一人喇嘛充補,不給頂戴。”
《
清史稿·職官志四
》
:“ 藏 地分 衞 、 藏 、 喀木 、 阿里 四部,各置噶布倫治其地,職任綦重。”
分類:
藏語
地方政府
主管
行政
政事
事務
官員
《漢語大詞典》:
塔爾寺(塔爾寺)
我國著名佛寺之一。藏語“公本”,意為“十萬佛像”。在 青海省 湟中縣 魯沙爾 東北。為喇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始建于 明 嘉靖 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共由 大金瓦寺 、 小金瓦寺 、 小花寺 、 大經堂 等十余個建筑物組成,雄偉壯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類:
著名
佛寺
藏語
青海
《國語辭典》:
哲布尊丹巴
拼音:
zhé bù zūn dān bā
藏語rje ba tsun dam pa的音譯。喀爾喀蒙古地區(qū)最重要的轉世活佛。明神宗萬歷四十二年,覺囊派比丘多羅那他到漠北傳法,為蒙古汗王尊為「哲布尊丹巴」(意為尊勝)。多羅那他圓寂后,其轉世札那巴札爾成為哲布尊丹巴一世,改宗格魯派。此轉世系統(tǒng)至民國十三年哲布尊丹巴八世圓寂而終止。
分類:
藏語
音譯
《國語辭典》:
甘珠爾(甘珠爾)
拼音:
gān zhū ěr
藏語bka'-'gyur的音譯,意為佛語部。是藏文《大藏經》兩個組成部分之一。內容包括律、經、怛特羅等。收錄的著作共千馀部。
分類:
藏語
音譯
《國語辭典》:
格魯派(格魯派)
拼音:
gé lǔ pài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父耵敗篂椴卣Zdge-lugs的音譯。十五世紀初由宗喀巴創(chuàng)立。由于宗喀巴晚年常駐其所建立的甘丹寺,因此該宗派被稱「法主甘丹人的宗派」,藏語為了詞字簡化和順口改稱為「格魯派」。主張嚴守戒律,強調顯密兼修與修行次第。因此派僧侶頂戴標示奉守戒律的黃帽,俗稱為「黃教」。又以宗喀巴出于噶當派,故也稱為「新噶當派」。
分類:
西藏佛教
宗派
藏語
音譯
《國語辭典》:
丹珠爾(丹珠爾)
拼音:
dān zhū ěr
對佛語的論述、注釋。為藏語bstan-'gyur的音譯,是組成《西藏大藏經》的兩個部分之一。內容主要是大乘佛教經典的論著;其馀有關于怛特羅儀軌和修持的著述,對經文的論述、注疏;關于文法、因明、醫(yī)藥、星相學的著作,與高僧大德的傳記。分成贊頌、咒釋、經釋、目錄四類。根據(jù)德格版,所收書三千四百六十一種。
分類:
論述
注釋
藏語
音譯
《國語辭典》:
大圓滿法(大圓滿法)
拼音:
dà yuán mǎn fǎ
西藏佛教寧瑪派的主要修行方法?!复髨A滿」為藏語rdzogs chen的意譯。大圓滿法分為:心、界與要門三部。心部:認為一切現(xiàn)象都只是自心的顯現(xiàn)。專重在徹見自心本性,顯發(fā)自然妙智。界部:由自然妙智悟入凡心所顯現(xiàn)的,都是法性光明境界。要門部:運用無分別智將一切現(xiàn)象匯歸于不空不執(zhí)的法性,現(xiàn)證法性境界,能迅速成佛。寧瑪派教法中最高深的法門。
分類:
西藏佛教
修行
行方
藏語
《國語辭典》:
寧瑪派(寧瑪派)
拼音:
níng mǎ pài
西藏佛教的一支宗派。為藏語rNying ma pa的音譯。寧瑪意譯為舊的,即指其所弘傳的佛法是前弘期的密教。奉印度金剛乘大師蓮華生為祖師。注重金剛乘密法的修持,其中以大圓滿教授最重要。此派修行人戴紅帽,所以也稱為「紅教」。
分類:
西藏佛教
宗派
藏語
《國語辭典》:
金奔巴
拼音:
jīn bēn bā
奔巴,藏語bum pa的音譯,意為瓶。金奔巴指金瓶。清乾隆五十七年,創(chuàng)金奔巴制。一存于拉薩大招寺,凡達賴、班禪及藏內、青海各呼圖克圖圓寂后,經數(shù)年,將尋獲的轉世靈童之姓名、生辰,用滿、漢、藏三種文字,繕簽入金瓶內,由駐藏大臣監(jiān)同抽掣;一存于北平雍和宮,內外蒙古之呼圖克圖,由理藩院行文,令其盟長將名字送京,入雍和宮金瓶內挈之。以確定其中一位靈童為該呼圖克圖的轉世。
分類:
藏語
音譯
《國語辭典》:
薩迦派(薩迦派)
拼音:
sà jiā pài
西藏佛教宗派之一。藏語Sa skya pa的音譯。十一世紀貢卻杰波在薩迦建寺弘法,形成薩迦派,流傳至今。主要弘揚道果法。該派發(fā)展至元朝勢力最盛,五祖八思巴被元世祖封為帝師,并掌西藏政教大權,直到元末。因主寺圍墻涂紅、白、黑三色,故俗稱為「花教」。
分類:
西藏佛教
宗派
藏語
《國語辭典》:
仁波切
拼音:
rén bō qiè
西藏對轉世修行者的尊稱。為藏語rinpo che的音譯。意譯為珍寶。指經一定手續(xù)測試,證實為某一位大修行人的轉世,再來度化、利益眾生者。
分類:
對轉
轉世
修行
行者
尊稱
藏語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