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投身  拼音:tóu shēn
1.獻(xiàn)身出力?!段宕菲皆挕x史。卷上》:「奈何聽命于一紙之制書,自投身于虎狼之口乎?」《儒林外史》第三回:「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仆,圖蔭庇的。」
2.舍身?!逗鬂h書。卷四三。朱暉傳。論曰》:「專諸、荊卿之感激,侯生、豫子之投身,情為恩使,命緣義輕?!鼓铣骸?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0266' target='_blank'>武帝 唱斷肉經(jīng)竟制:「己不能投身餓虎,割肉貿(mào)鷹,云何反更啖他身分?!?/div>
《漢語大詞典》:遺身(遺身)
(1).超然物外;避世隱居。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恬虛樂古,棄事遺身?!?晉 成公綏 《嘯賦》:“邈姱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明 劉基 《招隱》詩之四:“我生不偶俗,遺身在蒿蓬?!?br />(2).猶舍身。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是以雄俊之徒,交黨結(jié)倫,重氣輕命,感分遺身?!?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袁淑傳》:“自非達(dá)義之至,識正之深者,孰能抗心衛(wèi)主、遺身固節(jié)者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摩縷波國:“子昔起廣大心,發(fā)弘誓愿,孤游異域,遺身求法?!?br />(3).遺跡。 明 王士性 《廣志繹·兩都》:“ 桃源 三叉廟 有老 黃河 故道, 武宗 南幸,欲兩岸牽挽龍舟,始塞泯之,今遺身猶隱隱存?!?br />(4).即遺體。如:將軍的遺身棄于村外荒冢間,群眾鏟開積雪將其掩埋了。參見“ 遺體 ”。
《國語辭典》:遺體(遺體)  拼音:yí tǐ
1.人的身體,都是父母遺留下來的骨肉,故稱為「遺體」?!抖Y記。祭義》:「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漢書。卷六八?;艄鈧鳌罚骸钢腥孚吶氚葜],將軍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為大人遺體也?!弧?br />2.死者的尸體。
《漢語大詞典》:投軀(投軀)
(1).舍身;獻(xiàn)身。 南朝 宋 鮑照 《出自薊北門行》:“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唐 王維 《李陵詠》:“深衷欲有報,投軀未能死?!?span id="qtwtbtl"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元帝建武元年》:“﹝ 隴西 太守 吳紹 ﹞遺相國 保 書曰:‘王室有事,不忘投軀。’”
(2).置身。云笈七籤卷一○四:“登峻履谷,艱尋師門,擲形絶崿,投軀萬津。”
《漢語大詞典》:棄身(棄身)
(1).猶舍身。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長驅(qū)蹈 匈奴 ,左顧凌 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br />(2).謂不顧自身的名聲。梁書·徐勉傳:“非徒棄日,乃是棄身,身名美惡,豈不大哉!可不慎歟?”
《漢語大詞典》:施身
舍身。 唐 公乘億 《魏州故禪大德獎公塔碑》:“ 漢明 推入夢之祥, 梁武 顯施身之愿?!?/div>
分類:舍身
《漢語大詞典》:徇名
舍身求名。狥,通“ 殉 ”。鹖冠子·世兵:“列士狥名,貪夫狥財?!?陸佃 解:“以身逐物曰狥?!?唐 元稹 《表夏》詩之十:“哀哉狥名士,沒命求所難?!?明 李贄 《復(fù)李士龍書》:“欲名而又狥利,與好利而兼狥名,均為不智?!?/div>
分類:舍身求名
《國語辭典》:殉名  拼音:xùn míng
為追求、維護(hù)名譽(yù)而死。《莊子。駢拇》:「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后漢書。卷八十二。方術(shù)傳上。謝夷吾傳》:「不殉名以求譽(yù),不馳騖以要寵?!?/div>
分類:舍身求名
《國語辭典》:殉利  拼音:xùn lì
為追求私利而犧牲生命?!肚f子。駢拇》:「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埂段倪x。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此則殉利之情未嘗異,變化之道不得一。」
《漢語大詞典》:廢身(廢身)
猶舍身、棄身。謂出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姊妹易嫁:“女聞,刻骨自恨,遂忿然廢身為尼?!?/div>
《漢語大詞典》:殉祿
舍身追逐利祿。 明 陳子龍 《蘭溪》詩:“縹緲託懷賢,躑躅悲殉祿。”
《漢語大詞典》:殉沒
舍身以追隨死者。沒,通“ 歿 ”。 晉 陸機(jī) 《挽歌》之一:“殉沒身易亡,救子非所能。”
《漢語大詞典》:徇教
為宗教舍身。狥,通“ 殉 ”。 晉 郗超 《奉法要》:“若乃守文而不通其變,狥教而不達(dá)教情,以之處心循理,不亦外乎!”
分類:宗教舍身
《漢語大詞典》:徇恩
舍身以報恩。徇,通“ 殉 ”。新唐書·尉遲敬德傳:“久陷逆地, 秦王 實生之,方以身徇恩?!?/div>
分類:舍身報恩
《國語辭典》:蓐蟻(蓐蟻)  拼音:rù yǐ
戰(zhàn)國時楚王的近臣安陵君,自言愿在楚王死后,捐軀為席蓐,以防止螻蟻侵害王尸。典出《戰(zhàn)國策。楚策一》。后比喻以身殉主?!端鍟?。卷五七。薛道衡傳》:「空有攀龍之心,徒懷蓐蟻之意?!?/div>
《國語辭典》:忠臣烈士  拼音:zhōng chén liè shì
忠君愛國、舍身取義的人?!端鍟?。卷五八。李文博傳》:「每讀書至治亂得失、忠臣烈士,未嘗不反覆吟玩?!埂?a target='_blank'>鏡花緣》第八一回:「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戶曉,知他為忠臣烈士、名垂千古者,皆由無心而傳。」
分類:舍身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