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耳聾(耳聾)  拼音:ěr lóng
因聽覺障礙而聽不到聲音?!度龂萘x》第一○六回:「勝曰:『太傅如何病得這等了?』左右對曰:『太傅耳聾?!弧埂段拿餍∈贰返谒摹鸹兀骸杆强撮T的,是個駝背又且耳聾?!挂沧鳌付]」。
《漢語大詞典》:眼瞎耳聾(眼瞎耳聾)
比喻對周圍情況全不了解。京劇《平原作戰(zhàn)》第八場:“ 日本 鬼子眼瞎耳聾,就靠漢奸給他當(dāng)拐棍。”
《國語辭典》:舌弊耳聾(舌弊耳聾)  拼音:shé bì ěr lóng
形容辯論激烈,說辭紛繁。《戰(zhàn)國策。秦策一》:「舌弊耳聾,不見成功?!?/div>
《國語辭典》:耳聾目花(耳聾目花)  拼音:ěr lóng mù huā
耳朵聽不見,老眼也昏花?!段拿餍∈贰返诹鸹兀骸缚蓱z軍機(jī)處各大臣,都是耳聾目花的了,要想看看新書,明白點(diǎn)時事,也來不及了?!?/div>
《高級漢語詞典》:舌敝耳聾
指言者舌敝,聽者耳聾。意為議論紛繁
《漢語大詞典》:三日耳聾(三日耳聾)
三天失去聽覺。極言受震動之烈。景德傳燈錄·懷讓禪師:“一日,師謂眾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再蒙 馬大師 一喝,直得三日耳聾眼黑。’” 宋 陸游 《戲用方外語示客》:“踞牀一喝君聞否?三日猶應(yīng)覺耳聾。” 清 錢謙益 《天都瀑布歌》:“愕眙莫訝詩思窮,老夫三日猶耳聾。”亦作“ 三日聾 ”。 清 龔自珍 《題吳南薌東方三大圖》詩:“小臣若上議,廷臣三日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