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稚子  拼音:zhì zǐ
1.小兒。《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僮仆歡迎,稚子候門。」《紅樓夢》第七八回:「眾幕賓看了,便皆大贊:『小哥兒十三歲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學(xué)淵源,真不誣矣。』賈政笑道:『稚子口角,也還難為他。』」
2.借指幼筍。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之七:「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壇瘌母眠?!?/div>
《國語辭典》:童稚  拼音:tóng zhì
孩童。《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呂布向前一把扯回,如提童稚?!?/div>
《漢語大詞典》:老稚
老幼。老人和小孩。孟子·滕文公上:“使老稚轉(zhuǎn)乎溝壑,惡在其為民父母也?”新唐書·循吏傳·裴懷古:“人知其還,攜扶老稚出迎?!?宋 蘇軾 《次前韻再送周正孺》:“遙知 句谿 路,老稚相扶擁?!?/div>
《漢語大詞典》:稚川
道家傳說的仙都,為 稚川真君 所居。據(jù)傳, 唐玄宗 時,僧 契虛 入 商山 ,遇桻子(肩背竹簍的商販),同游山頂,見有城邑宮闕,璣玉交映于云霞之外。桻子指語:此仙都 稚川 也。至一殿,見一人具簪笏,憑玉幾而坐,其貌甚偉,侍衛(wèi)環(huán)列,呵禁極嚴,曰是 稚川真君 。見 唐 張讀 宣室志卷一。按, 稚川 , 晉 葛洪 字。 葛洪 好神仙之事,死后,人以為其成仙。
《國語辭典》:幼稚  拼音:yòu zhì
1.幼孩。晉。陶淵明〈歸去來辭。序〉:「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唐。元稹《鶯鶯傳》:「姨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挂沧鳌赣字伞?。
2.知識淺薄或思想未成熟?!稘h書。卷九七。外戚傳。孝成許皇后傳》:「妾誇布服糲食,加以幼稚愚惑,不明義理,幸得免離茅屋之下,備后宮埽除?!挂沧鳌赣字伞?。
《國語辭典》:幼稚(幼穉)  拼音:yòu zhì
1.幼孩。元。耶律楚材 又索六經(jīng)詩:「莫教幼稚空相憶,日日求書到鯉庭。」也作「幼稚」。
2.缺乏經(jīng)驗,智力不足?!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三:「他是小人的女婿,文書上原有小人的花押,憐他幼稚含冤,故此與他申訴?!挂沧鳌赣字伞?。
《國語辭典》:稚齒(稚齒)  拼音:zhì chǐ
少年。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齒豐車馬之好。」
《漢語大詞典》:稚女
亦作“穉女”。 幼女;少女。 南朝 梁武帝 《采菱曲》:“河南稚女珠腕繩,金翠搖首紅顏興?!?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呼集羣丑,不論妍媸而迭淫之,雖寡婦穉女亦不免?!?/div>
分類:少女
《漢語大詞典》:稚兒(稚兒)
幼兒;幼子。 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程》十二:“一東方古文化國的稚兒,進 西歐 新舊文化, 希臘 希伯來 文化,劇斗剛到短兵相接軍機迫切的戰(zhàn)場里去了。” 郭沫若 《集外·自然》:“自然中驕養(yǎng)慣了的稚兒,失卻了他們的朋友,自入市中來,只每日地容顏消瘦?!?/div>
分類:幼兒幼子
《漢語大詞典》:稚耋
老少;老人與幼兒。 唐 韓愈 《劉統(tǒng)軍碑》:“涂其榛棘,稚耋嬉遨?!?/div>
《漢語大詞典》:稚松
亦作“穉松”。 小松樹;松樹苗。 宋 陸游 《云門感舊》詩:“稚松看到偃霜蓋,廢寺憶曾開寳坊?!?宋 陸游 《游云門諸蘭若》詩:“古寺宛如昔,穉松森已行?!?/div>
分類:松樹樹苗
《漢語大詞典》:稚孫(稚孫)
亦作“穉孫”。 幼孫;小孫兒。 宋 陸游 《泛舟過金家埂贈賣薪王翁》詩之二:“洗腳上牀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宋 陸游 《小市莫歸》詩:“愛酒行行訪市酤,醉中亦有穉孫扶。”
分類:孫兒
《漢語大詞典》:稚筍(稚筍)
亦作“穉筍”。 嫩筍。 宋 陸游 《題齋壁》詩之二:“穿破緑錢多穉筍,驚飛紅雨有幽禽?!?/div>
《漢語大詞典》:孩稚
亦作“ 孩穉 ”。 幼年;幼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音辭:“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為己罪矣?!?南朝 梁武帝 《移京邑檄》:“一朝齏粉,孩稚無遺,人神怨結(jié),行路嗟憤?!?唐 元稹 《告贈皇考皇妣文》:“惟 積 洎 稹 ,幼遭閔兇。 積 未成童, 稹 生八歲,蒙騃孩稚,昧然無識?!?唐權(quán) 德輿 《祇役江西路上以詩代書寄內(nèi)》:“羈孤望予祿,孩穉待我餔?!?/div>
分類:幼年幼兒
《漢語大詞典》:稚弱
亦作“穉弱”。
(1).幼弱;幼??;弱小。 晉 袁宏 后漢紀·桓帝紀下:“﹝ 姜肱 ﹞常與小弟 季江 俱行,為盜所劫,欲殺其弟。 肱 曰:‘弟年穉弱,父母所矜,又未聘娶,愿自殺,以濟家弟。’”三國志·魏志·司馬朗傳:“ 朗 曰:‘ 朗 之內(nèi)外,累世長大, 朗 雖穉弱,無仰上之風(fēng),損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也。’”晉書·裴頠傳:“ 秀 有佐命之勛,嫡長喪亡,遺孤稚弱。”南齊書·高帝紀上:“主上自誅諸弟,為太子稚弱,作萬歲后計,何關(guān)佗施?!?魯迅 《偽自由書·保留》:“至于少年和兒童,則拚命的使盡他們稚弱的心力和體力,攜著竹筒或撲滿,奔走于風(fēng)沙泥濘中,想于 中國 有些微的裨益者,真不知有若干次數(shù)了。”
(2).幼稚,不成熟。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xué)山五·凌歊臺詩:“《丁卯詩》誠為穉弱,其佳處亦何可掩?!?/div>
《漢語大詞典》:稚年
亦作“穉年”。 少年;童年;幼年。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yǎng)生論》:“或稚年所樂,壯而棄之,始之所薄,終而重之?!?唐 劉長卿 《別李氏女子》詩:“念爾嫁猶近,稚年那別親?!?清 陳夢雷 《絕交書》:“不孝學(xué)識庸陋,穉年得謬通籍性,復(fù)剛褊寡合,不能與俗俯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