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4詞典 2分類詞匯 122
《國語辭典》:象事  拼音:xiàng shì
1.觀察事物所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兑捉?jīng)。系辭下》:「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br />2.六書之一。為描繪抽象事物的造字方法。參見「指事」條。
《國語辭典》:指事  拼音:zhǐ shì
1.六書之一。因無具體形象,故以象徵性的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漢。許慎 說文解字序:「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挂卜Q為「象事」、「處事」。
2.指出事物。南朝梁。鐘嶸 詩品序:「五言居文辭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會于流俗。豈不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邪?」
《國語辭典》:大寫(大寫)  拼音:dà xiě
1.數(shù)目字的繁體。如壹、貳、參、肆等。
2.一種拼音字母的寫法。分大寫、小寫兩種。大寫用于句首,或?qū)S忻~的第一個字母等。
《國語辭典》:相字  拼音:xiàng zì
就字的構(gòu)造與機微,推斷人的吉兇禍福。也稱為「拆字」、「測字」。
《漢語大詞典》:隸行(隸行)
漢字隸變的一種。篆字結(jié)構(gòu)移動后的隸定,稱“隸行”。
《漢語大詞典》:則刀(則刀)
漢字偏旁之一的名稱。亦稱立刀。楷書形狀為“刂”,如“削”、“刮”等字右邊的部分。
《國語辭典》:獨體(獨體)  拼音:dú tǐ
一種漢字字體的結(jié)構(gòu)。其形體結(jié)構(gòu)完整,分析不開,獨立成字。若強加析分便無字音可讀,無字義可尋。六書中象形、指事字多屬此。如「文」、「中」等字。漢。許慎《說文解字。敘》:「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骨濉6斡癫?。注:「析言之,獨體曰文,合體曰字,統(tǒng)言之,則文字可互稱?!?/div>
《國語辭典》:俗字  拼音:sú zì
一種異體字。流行于世俗,寫法有別于正體字的另一種字體。
《國語辭典》:草篆  拼音:cǎo zhuàn
一種書法字體。參見「飛白書」條。
《國語辭典》:正楷  拼音:zhèng kǎi
漢字字體的一種。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稱為「正楷」。始于漢末,盛行于魏、晉、南北朝,一直通行到現(xiàn)在。也稱為「楷書」。
《國語辭典》:楷書(楷書)  拼音:kǎi shū
1.一種漢字書體。初指筆畫平直,端正工整的字體,唐宋以后專指由隸書演變而來的正體書法。與隸書的主要區(qū)別為省略尾部的挑筆。約起源于后漢,至魏完備成體,通行至今。也稱為「真書」、「真字」、「正楷」、「正書」。
2.以楷隸謄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晉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故事二》:「中書檢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給楷書一人,錄凈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亦聲(亦聲)
指漢字中合體字的意符兼有聲符的作用。如說文·土部:“坪,地平也。從土從平,平亦聲。”平既是“坪”的意符,又是“坪”的聲符。
《漢語大詞典》:同部
(1).謂漢字同一部首。 清 王筠 說文釋例·異部重文:“鹵莽者遂謂同部重文之外,更無重文矣。”
(2).音韻學(xué)術(shù)語。上古音中以同韻之字為同部。
(3).同一部落。 章炳麟 《文學(xué)說例》:“案 蒲斯門 人種,以同部女子為男子所公有,故無夫婦妃耦之言?!?/div>
《漢語大詞典》:音字
用以注音的同音或音近的漢字。 唐 張守節(jié) 史記正義·論音例:“然則先儒音字,比方為音?!?清 王鳴盛 蛾術(shù)編·論反切所自始:“ 鄭康成 注‘六經(jīng)’, 高誘 解《呂覽》、《淮南》, 許慎 造説文, 劉熙 製釋名,始有譬況,假借以證音字。”
《國語辭典》:部首  拼音:bù shǒu
字典、詞典按照字形結(jié)構(gòu),取形體偏旁相同者,分部排列,作為查字的依據(jù),所分的部類,稱為「部首」。如人、口、言、金、馬等。
《國語辭典》:單字(單字)  拼音:dān zì
1.單一的字。宋。劉克莊陳教授杜詩補注〉:「單字半句,必穿穴其所本?!?br />2.外國語中一個個的詞。如:「學(xué)英語時單字要記熟?!?/div>
《國語辭典》:隸變(隸變)  拼音:lì biàn
文字學(xué)上指篆書改寫成隸書的經(jīng)過。隸變過的形體,往往與原篆有些差異。例如:篆書「&9868._104_0.gif;」隸定成「年」;隸變成「年」。隸定字仍可窺測出篆體的結(jié)構(gòu),隸變字則變形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