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4詞典 2分類詞匯 122
《國語辭典》:下行  拼音:xià xíng
1.文字的書寫及排列方式由上往下稱為「下行」。
2.公文書自上級機關(guān)傳送至下級機關(guān)。
3.船由上游行駛至下游。如:「乘坐豪華客輪沿著長江一路下行,兩岸景色十分迷人?!?br />4.車輛由北向南行駛。如:「幫我看看下行列車的時刻。」
《國語辭典》:六書(六書)  拼音:liù shū
1.為中國文字的六種創(chuàng)造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稱為「六體」。
2.王莽時的六種字體。即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書、鳥蟲書。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也稱為「六體」。
《國語辭典》:六體(六體)  拼音:liù tǐ
1.書經(jīng)的六種文體。指典、謨、訓(xùn)、誥、誓、命。
2.易經(jīng)的六爻。《漢書。卷二一。律歷志上》:「陰陽比類,交錯相成,故九六之變登降于六體?!?br />3.人的頭、身、四肢?!稘h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翼奉》:「陽用其精,陰用其形,猶人之五臧六體?!?br />4.王莽時的六種字體。指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稘h書。卷三○。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挂卜Q為「六書」。
5.六種書體。指大篆、小篆、八分、隸書、行書、草書。唐。張懷瓘 六體書論:「臣謹進懷瑰書大小篆及八分,臣書真行草,合成六體?!?br />6.中國文字的六種創(chuàng)造方法。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六書?!吨芏Y。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書?!固?。賈公彥。疏:「書有六體,形聲實多?!挂卜Q為「六書」。
《國語辭典》:立人  拼音:lì rén
1.為人、做人。如:「謙和是處世之本,忍讓為立人之基?!埂兑捉?jīng)。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骨?。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七。廉恥》:「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jié)?!?br />2.輔助別人使之自立。如:「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埂墩撜Z。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埂逗鬂h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列傳。西南夷》:「西南之徼,尤為劣焉。故關(guān)守永昌,肇自遠離,啟土立人,至今成都焉。」
3.指當(dāng)偏旁的人字。如:「『信』字的偏旁是立人。」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丙編。卷五。蘇黃遷謫》:「當(dāng)時有術(shù)士曰:『儋』字,從立人,子瞻其尚能北歸乎!」《水滸傳》第二回:「后來發(fā)跡,便將氣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div>
《國語辭典》:八法  拼音:bā fǎ
1.周代治理官府的八種方法?!吨芏Y。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屬,以舉邦治;二曰官職,以辦邦治;三曰官聯(lián),以會官治;四曰官常,以聽官治;五曰官成,以經(jīng)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糾邦治;八曰官計,以弊邦治?!?br />2.我國書法中的側(cè)、勒、弩、趯、策、掠、啄、磔八種筆法。參見「永字八法」條。
《國語辭典》:假名  拼音:jiǎ míng
1.假借名義。《后漢書。卷二一。邳彤傳》:「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驅(qū)集烏合之眾,遂震燕、趙之地。」
2.虛名。如:「人生在世不過數(shù)十寒暑,何必為空泛的假名而汲汲鉆營?」
3.化名。如:「他為了逃避警方的追緝,于是使用假名以掩人耳目?!?br />4.日文字母,多借用漢字的偏旁。楷書稱為「片假名」,草書稱為「平假名」。
5.佛教用語。佛教認為世間的一切,都由語言概念成立,沒有真實的體性。唐。獨孤及〈佛頂尊勝陀羅尼幢贊。序〉:「道無形相,心離文字,非言無以導(dǎo)引,故諸法生于假名,非智無以調(diào)伏?!?/div>
《國語辭典》:隸書(隸書)  拼音:lì shū
書體名:(1)篆書的簡化體,創(chuàng)始于秦,通行于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jié)構(gòu)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后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橫畫起筆回鋒,隆起如蠶頭之形;收筆頓筆挑起,具雁尾之狀。(2)楷書的別名。也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
《國語辭典》:音韻(音韻)  拼音:yīn yùn
由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構(gòu)成的漢字字音。也稱為「聲韻」。
《國語辭典》:通用  拼音:tōng yòng
沒有時、地、人的限制,可以共同使用?!独m(xù)漢書志。第三。律歷志下》:「天難諶斯,是以五、三迄于來今,各有改作,不通用?!埂段拿餍∈贰返诹鸹兀骸改切┸姍C大臣連報都不看的,見了『目的』、『方針』那種通用字眼,比三代以上的文字都還難解,只得含含糊糊奏覆了?!?/div>
《國語辭典》:點水(點水)  拼音:diǎn shuǐ
輕觸水面。唐。杜甫 曲江詩二首之二:「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div>
《國語辭典》:字體(字體)  拼音:zì tǐ
1.字體的筆畫間架。如行書、草書。也作「書體」。
2.書法的派別。如顏字體、趙字體。
《國語辭典》:筆畫(筆畫)  拼音:bǐ huà
1.我國書法家將筆畫分為點、橫、豎、撇、捺、鉤、趯、挑、折、彎等十大類。也作「筆劃」。
2.指字跡的一筆一畫,皆為組合成「字」的要件。
《國語辭典》:正體(正體)  拼音:zhèng tǐ
1.主體、本體。《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傳》:「夫以陰而侵陽,虧其正體,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賤踰貴之變與?」
2.文字的標(biāo)準(zhǔn)字體,對別體、異體而言。
3.指規(guī)范的漢字字體。
4.指拼音文字的印刷體。
《國語辭典》:象形  拼音:xiàng xíng
六書之一。根據(jù)物體的形象描繪而成文字的造字方法。如「日」為一個圓太陽,「月」為上弦月。漢。許慎 說文解字序:「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div>
《國語辭典》:書學(xué)(書學(xué))  拼音:shū xué
有關(guān)書法的學(xué)問。如:「書學(xué)式微,與忽視書法教育有關(guān)?!?/div>
《國語辭典》:偏旁  拼音:piān páng
偏,漢字合體字的左方;旁,漢字合體字的右方。「偏旁」泛指漢字合體字的上下左右任一部分。如:「松和崗的偏旁分別是木和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