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全部 8分類詞匯 8
《漢語大詞典》:誑惑(誑惑)
欺騙迷惑。后漢書·馬援傳:“后其弟子 李廣 等宣言 汜 神化不死,以誑惑百姓?!?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七:“ 真宗 造 玉清照應宮 , 張詠 上言,不審造宮觀,竭天下之財,傷生民之命,此皆賊臣 丁謂 誑惑陛下。” 郭沫若 《一只手》三:“他把天堂的快樂來誑惑你,使你安心做有錢人的牛馬?!?/div>
《國語辭典》:欺誑(欺誑)  拼音:qī kuáng
詐騙。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以吉兇禍?;蛭磮髴獮槠壅N也?!埂段饔斡洝返诹兀骸钙壅N今遭刑憲苦,英雄氣概等時休。」也作「欺哄」。
《漢語大詞典》:欺惑
欺騙迷惑。荀子·非十二子:“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唐 劉知幾 《史通·自敘》:“儒者之書,博而寡要,得其糟粕,失其菁華。而流惑鄙夫,貴遠賤近,傳茲牴牾,自相欺惑?!?/div>
《漢語大詞典》:誣惑(誣惑)
欺騙迷惑。后漢書·方術傳下·劉根:“ 劉根 者, 穎川 人也。隱居 嵩山 中。諸好事者自遠而至,就 根 學道。太守 史祈 以 根 為妖妄,乃收執(zhí)詣郡,數(shù)之曰:‘汝有何術,而誣惑百姓?若果有神,可顯一驗事。不爾,立死矣?!?/div>
《漢語大詞典》:誑誤(誑誤)
欺騙迷惑。 漢 焦贛 《易林·革之坎》:“華言風語,亂相誑誤,終無兇事,安寧如故?!?span id="a9cqevo"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 淵 遣使南通 孫權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今 魏 家不採録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讒譌得行其志,聽 幽州 刺史、 東萊 太守誑誤之言,猥興州兵,圖害臣郡?!?span id="zbsmf6d"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睿宗景云二年》:“議者咸稱 太平公主 令胡僧 慧范 曲引此曹,誑誤陛下。”
《漢語大詞典》:誑曜(誑曜)
欺騙迷惑。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城陽景王祠》:“商人次第為之,立服帶綬,備置官屬,烹殺謳歌,紛籍連日,轉相誑曜,言有神明,其譴問禍福立應,歷載彌久,莫之匡糾?!?三國 魏 吳質 《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彼豈虛談夸論,誑曜世俗哉!”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七:“其秋, 張昌 賊起,先略 江夏 ,誑曜百姓?!眳⒁姟?誑耀 ”。
《漢語大詞典》:誑耀(誑耀,誑燿)
亦作“ 誑燿 ”。欺騙迷惑。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 博 常欲誑耀 淮南王 ,即具記 房 諸所説災異及召見密語,持予 淮南王 以為信驗?!?span id="b7hcvnj" class="book">《漢書·元后傳》:“ 莽 日誑燿太后,言輔政致太平,羣臣奏請尊 莽 為 安漢公 。”資治通鑒·漢平帝元始四年:“ 莽 雖專權,然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側長御,方故萬端,賂遺以千萬?!?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長素 徒以詔旨美談,視為實事,以此誑燿天下,獨不讀 劉知幾 《載文》之篇乎?”
分類:欺騙迷惑
《漢語大詞典》:誆惑(誆惑)
欺騙迷惑。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三:“一個中學畢業(yè)生在當時是等于一名舉人,有這樣一張文憑,可以拿回家去貼報條,誆惑鄉(xiāng)民,增長新地主的候補資格。”
《漢語大詞典》:誑幻(誑幻)
欺騙迷惑。后漢書·方術傳下·解奴辜:“ 奴辜 能變易物形,以誑幻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