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59,分71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顯圣
顯嚴(yán)
顯姓
顯賞
顯美
顯家
顯誅
顯化
顯任
法顯
彰顯
顯烈
隆顯
顯彰
顯立
《國語辭典》:顯圣(顯聖)  拼音:xiǎn shèng
神佛或已死的圣人,現(xiàn)出形貌示人?!度龂萘x》第七七回:「于是關(guān)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顯圣護(hù)民。」《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誰想今日果是觀世音顯圣,誅了妖邪!」
《漢語大詞典》:顯嚴(yán)(顯嚴(yán))
高顯尊嚴(yán)。莊子·庚桑楚:“貴富顯嚴(yán)名利六者,勃志也?!?成玄英 疏:“榮貴、富贍、高顯、尊嚴(yán)、聲名、利祿,六者亂情志之具也?!?唐 韓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會(huì)聯(lián)句》:“印從負(fù)鼎佩,門為登壇鑿。再入更顯嚴(yán),九遷彌謇諤?!?宋 朱熹 《衢州江山縣學(xué)景行堂記》:“棟宇崇麗,貌象顯嚴(yán)。”
《漢語大詞典》:顯姓(顯姓)
顯赫的姓氏;望族。 唐 韓愈 《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銘》:“ 裴 為顯姓,入 唐 尤盛,支分族離,各為大家?!?/div>
《漢語大詞典》:顯賞(顯賞)
厚賞。漢書·韓延壽傳:“日者 燕王 為無道, 韓義 出身彊諫,為王所殺。 義 無 比干 之親而蹈 比干 之節(jié),宜顯賞其子,以示天下?!?span id="ga2qkgg" class="book">《后漢書·左雄傳》:“臣伏見詔書顧念阿母舊德宿恩,欲特加顯賞?!?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晧書》:“豐報(bào)顯賞,隆於今日。”
《漢語大詞典》:顯美(顯美)
(1).顯耀而美好。 漢 賈誼 《過秦論中》:“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yè)長久?!?br />(2).顯貴的官位。 唐 柳宗元 《與蕭翰林俛書》:“然僕當(dāng)時(shí)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禮部員外郎,超取顯美,欲免世之求進(jìn)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 宋 岳珂 桯史·朝士留刺:“ 秦檜 為相,久擅威福。士大夫一言合意,立取顯美?!?/div>
《漢語大詞典》:顯家(顯家)
望族;顯赫的家族。新唐書·鄭善果傳:“ 鄭善果 , 鄭州 滎澤 人。祖在 魏 為顯家?!?/div>
《漢語大詞典》:顯誅(顯誅)
公開誅戮。后漢書·袁安傳:“ 安 乃劾 景 擅發(fā)邊兵,驚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輒承 景 檄,當(dāng)伏顯誅?!?晉 潘岳 《馬汧督誄》:“戎釋我徒,顯誅我?guī)?,以生易死,疇克不二?!?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jié)構(gòu)》:“是用瀝血鳴神,剖心告世。倘有一毫所指,甘為三世之瘖,即漏顯誅,難逋陰罰?!?/div>
分類:公開誅戮
《國語辭典》:顯化(顯化)  拼音:xiǎn huà
1.指點(diǎn)、教導(dǎo)。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二折:「他豈似餓鬼暮饕餮,他恰才白日分明顯化者,我問甚么是耶非耶?!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缸蛉者@家子娘女們,不知是那里菩薩,在此顯化我等。」
2.化身。《西游記》第三○回:「他忍不住,頓絕韁繩,抖松鞍轡,急縱身,忙顯化,依然化作龍?!?/div>
《漢語大詞典》:顯任(顯任)
顯要的職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同父論曹瞞之非:“ 趙 、 張 、 馬超 之屬為爪牙, 劉巴 、 彭羕 之流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div>
分類:顯要職位
《國語辭典》:法顯(法顯)  拼音:fǎ xiǎn
人名。東晉高僧。平陽郡武陽(今山西省襄丘縣)人。俗姓龔,三歲為沙彌,二十歲受比丘戒。因感于當(dāng)時(shí)律典的缺乏。乃于晉安帝隆安三年前往印度求法。至義熙八年才返國,前后共歷十五年,攜回了《摩訶僧祗眾律》、《十誦律》、《雜阿毗曇心》、《大般泥洹經(jīng)》、《彌沙塞律》、《長阿含經(jīng)》、《雜阿含經(jīng)》等,都是當(dāng)時(shí)中土所無的大小乘的基本要籍。并和佛馱跋陀羅共譯出《摩訶僧祗律》、《僧祗比丘戒本》、《大般泥洹經(jīng)》等,此外法顯還將他西行求法的經(jīng)歷寫成《歷游天竺記傳》,保存許多寶貴的西域古代史地資料,極為各國歷史學(xué)者和考古學(xué)者所重視。
《漢語大詞典》:彰顯(彰顯)
(1).指昭著的事實(shí)。逸周書·克殷:“ 殷 末孫 受德 ,迷先 成湯 之明,侮滅神祇不祀,昏暴 商邑 百姓,其彰顯聞於昊天上帝?!?br />(2).顯赫。 明 顏廣烈 《〈顏氏家訓(xùn)〉序》:“自是而后,歷 宋 而 元 ,仕籍雖不乏,而彰顯不逮前,豈非《家訓(xùn)》失傳之故歟?”
《漢語大詞典》:顯烈(顯烈)
(1).昭著的功業(yè)。 三國 魏 曹丕 《策命孫權(quán)九錫文》:“以勗相我國家,永終爾顯烈?!?br />(2).謂功業(yè)昭著,品行剛正。 李大釗 《“今”與“古”》:“他們爭論到一個(gè)很重要的問題,這個(gè)問題就是:現(xiàn)今的人猶能與顯烈的古人抗衡否?”
《漢語大詞典》:隆顯(隆顯)
(1).猶丕顯,顯揚(yáng)。語本《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重耳 敢再拜稽首,奉揚(yáng)天子之丕顯休命?!?span id="6ay8mkg" class="book">《漢書·王莽傳中》:“﹝ 王莽 ﹞又曰:‘赤世計(jì)盡,終不可強(qiáng)濟(jì)?;侍烀魍S德當(dāng)興,隆顯大命,屬予以天下?!卑?,隆顯大命,即丕顯休命。
(2).高貴顯赫。隋書·李密傳:“光榮隆顯,舉朝莫二。”舊唐書·李宗閔等傳論:“ 宗閔 、 嗣復(fù) ,承宗室世家之地胄,有文學(xué)政事之美名,徊翔清華,出入隆顯?!?/div>
《漢語大詞典》:顯彰(顯彰)
亦作“ 顯章 ”。
(1).顯明彰著。章,通“ 彰 ”。史記·太史公自序:“不背 柯 盟, 桓公 以昌,九合諸侯,霸功顯彰?!?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若淑媛謙順之人,則能依義以篤好,崇恩以結(jié)援,使徽美顯章,而瑕過隱塞。”
(2).使顯明彰著。后漢書·祭遵傳:“論敘眾功,詳案謚法,以禮成之。顯章國家篤古之制,為后嗣法?!?span id="sy88ws8" class="book">《宋書·裴松之傳》:“庶可以防遏無徵,顯彰茂實(shí),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虛。” 宋 曾鞏 《刑部郎中張府君神道碑》:“校書郎 王安石 又序其詩,惟所必顯章於墓道之左者,其辭不立?!?/div>
《漢語大詞典》:顯立(顯立)
顯揚(yáng)并樹立。《晉書·荀晞傳》:“ 晞 雖不武,首啟戎行,秣馬裹糧,以俟方鎮(zhèn)。凡我同盟,宜同赴救。顯立名節(jié),在此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