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1詞典 5分類詞匯 116
《漢語大詞典》:諸使(諸使)
指 唐 以后受朝廷特派負(fù)責(zé)處理某種政務(wù)的官員。 唐 元結(jié) 《舂陵行》序:“到官未五十日,承諸使徵求,符牒二百餘封?!?span id="18dwp3s"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三》:“凡諸使下三院御史內(nèi)供奉,其班居正臺監(jiān)察御史之上。”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東西使班·諸使:“《宋朝會要》曰: 唐 制百職皆九寺三監(jiān)分典, 開元 中,始置諸使,朝廷有詔,則云諸司、諸使以該之?!?/div>
《國語辭典》:上朝  拼音:shàng cháo
1.舊日官吏入宮覲見皇帝,奏事議政?!读簳>砣?。武帝本紀(jì)下》:「經(jīng)國有體,必詢諸朝,所以尚書置令、仆、丞、郎,旦旦上朝,以議時事?!?br />2.君主到朝廷上處理政事。
《漢語大詞典》:治官
(1).治理政務(wù)之官員。指天子之臣僚。周禮·天官·序官:“治官之屬: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鄭玄 注:“自大宰至旅下士轉(zhuǎn)相副貳,皆王臣也?!?span id="cj5x00g" class="book">《書·周官》:“﹝ 周王 ﹞歸于 宗周 ,董正治官。”
(2).治理百官。管子·君臣上:“治官化民,其要在上。” 漢 劉向 說苑·君道:“設(shè)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治官?!?br />(3).盡職。左傳·成公十五年:“ 華元 曰:‘我為右?guī)?,君臣之?xùn),師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賴寵乎?’乃出奔 晉 ?!?/div>
《漢語大詞典》:制治
猶言統(tǒng)治。治理政務(wù)。書·周官:“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孔穎達(dá) 疏:“治,謂政教。”史記·酷吏列傳序:“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宋 蘇軾 《謝應(yīng)中制科啟》:“恭惟制治之要,惟有取人之難?!?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季氏篇一:“以其安分無求而不動於惡者在是,其以制治保邦而免於傾危者亦即在是。”
《漢語大詞典》:要?。ㄒ獎。?/div>
(1).重要而繁劇。 唐 白居易 《策林·大官乏人》:“如此則良能之材必足用矣,要劇之職不乏人矣?!?span id="s500wku"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德宗建中元年》:“其場院要劇之官,必盡一時之選。”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侍從官:“如御史中丞、諫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俱要劇,尚不在此數(shù)?!?br />(2).指要職。新唐書·李絳傳:“洎 林甫 、 國忠 得君,專引傾邪之人,分總要劇?!?宋 歐陽修 《與刁景純學(xué)士書》:“丈丈位望并隆,然平生亦嘗坎軻,數(shù)年以來,方履亨涂、任要劇?!?br />(3).指政務(wù)煩劇的重要部門或地區(qū)。 宋 陸游 《給事中制》:“惟精敏不懈可以統(tǒng)治要劇,惟剛方不茍可以辨白是非?!?宋 曾鞏 《賀臺州曾直閣啟》:“早踐清華,屢當(dāng)要??;民依愷悌之政,吏畏道德之威?!?/div>
《漢語大詞典》:兩社(兩社)
春秋 魯 之 周社 和 亳社 的合稱,兩社之間是朝廷處理政務(wù)的地方。左傳·閔公二年:“ 成季 之將生也, 桓公 使 卜楚丘 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 友 ,在公之右;間於兩社,為公室輔。’” 杜預(yù) 注:“兩社, 周 社、 亳 社。兩社之間,朝廷執(zhí)政所在?!?漢 劉向 說苑·至公:“ 季孫 行父 之戒其子也,曰:‘吾欲室之俠於兩社之間也。使吾后世有不能事上者,使其替之益速?!?宋 王安石 《除韓琦制》:“間朝廷之兩社,揉方域之萬邦?!?/div>
《漢語大詞典》:劇曹(劇曹)
(1). 漢 尚書屬吏。后漢書·百官志三:“令史十八人,二百石。本注曰:曹有三,主書。后增劇曹三人,合二十一人?!?br />(2).泛指政務(wù)繁劇的郎官曹吏。 唐 孫逖 《送趙大夫護(hù)邊》詩:“欲傳清廟略,先取劇曹郎?!?宋 陸游 《賀禮部曾侍郎啟》:“刑名錢穀,獨(dú)號劇曹。”
《漢語大詞典》:應(yīng)務(wù)(應(yīng)務(wù))
(1).處理政務(wù)。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序:“ 嘉 有應(yīng)務(wù)之器,故長字 良宰 ,蓋取待封宰割之義也?!?宋 蘇軾 《乞擢用程遵彥狀》:“而端靜之士,雖有過人之行、應(yīng)務(wù)之才,又皆藏器待時,恥於自獻(xiàn),朝廷莫得而知之?!?清 劉大櫆 《芋園張君傳》:“應(yīng)務(wù)之暇,即披覽書史?!?br />(2).應(yīng)酬事務(wù)。 明 唐順之 《答周七泉通判書》:“僕自來家居,多是謝卻一切應(yīng)務(wù),或閉門讀書,或宴坐山水間?!?/div>
《國語辭典》:專政(專政)  拼音:zhuān zhèng
1.獨(dú)攬政權(quán)?!稘h書。卷八一。張禹傳》:「吏民多上書言災(zāi)異之應(yīng),譏切王氏專政所致?!?br />2.國家元首有無限權(quán)力,可獨(dú)斷獨(dú)行的政治型態(tài)。
《漢語大詞典》:撥煩(撥煩)
謂處理繁忙的政務(wù)。漢書·龔勝傳:“上知 勝 非撥煩吏,乃復(fù)還 勝 光祿大夫諸吏給事中。”北堂書鈔卷七五引 三國 吳 謝承 后漢書:“﹝ 謝夷吾 ﹞遷 鉅鹿 太守,臨發(fā)陛見,賜車、馬、劍、革帶。勑曰:‘ 鉅鹿 劇郡舊難治,以君有撥煩之才,故特授任?!?/div>
《國語辭典》:修理  拼音:xiū lǐ
1.整治?!逗鬂h書。卷六九。竇何列傳。何進(jìn)》:「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都亭,修理以鎮(zhèn)京師?!埂都t樓夢》第八九回:「又要開銷國帑修理城工,工部司官又有一番照料,所以部里特來報知老爺?shù)??!?br />2.懲處、教訓(xùn)。如:「他把下屬狠狠修理了一頓,然后就怒氣沖沖地離開了?!?/div>
《漢語大詞典》:國均(國均)
(1).國家政務(wù)的權(quán)柄。均,同“ 鈞 ”,制陶器模子下面的圓盤,引申為權(quán)柄。《詩·小雅·節(jié)南山》:“ 尹氏 大師,維 周 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毛 傳:“均,平?!?陳奐 傳疏:“均,漢書·律歷志作‘鈞’。均、鈞同?!?span id="5lewz6r" class="book">《北史·隋紀(jì)下·煬帝》:“強(qiáng)臣豪族,咸執(zhí)國均,朋黨比周,以之成俗?!?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禮闈通政本,文昌總國均?!?br />(2).國家重臣。 南朝 梁 任昉 《出郡傳舍哭范仆射》詩:“已矣余何嘆,輟春哀國均?!?/div>
《漢語大詞典》:六鄉(xiāng)(六鄉(xiāng))
(1). 周 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內(nèi),分為六鄉(xiāng),每鄉(xiāng)設(shè)鄉(xiāng)大夫管理政務(wù)。周禮·地官·小司徒:“乃頒比灋于六鄉(xiāng)之大夫,使各登其鄉(xiāng)之眾寡、六畜、車輦。”《周禮·地官·鄉(xiāng)老》“鄉(xiāng)老” 漢 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百里內(nèi)為六鄉(xiāng),外為六遂?!?span id="bmhuff7" class="book">《國語·周語中》“請隧焉” 三國 吳 韋昭 注:“周禮:天子遠(yuǎn)郊之地有六鄉(xiāng),則六軍之士也;外有六隧,掌供王之貢賦?!?br />(2). 王莽 時仿 周 制,于 長安 西都置六鄉(xiāng)。漢書·王莽傳中:“分 長安 城旁六鄉(xiāng),置帥各一人…… 莽 下書曰:‘ 常安 西都曰六鄉(xiāng),眾縣曰六尉。’”
《漢語大詞典》:國成(國成)
猶國均。國家政務(wù)的權(quán)柄。《詩·小雅·節(jié)南山》:“憂心如酲,誰秉國成?不自為政,卒勞百姓?!?毛 傳:“成,平也?!?鄭玄 箋:“觀此君臣,誰能持國之平乎,言無有也。” 孔穎達(dá) 疏:“誰秉國成,言君臣不能持國平也?!?陳奐 傳疏:“秉國成,猶云秉國均也?!?宋 曾鞏 《蒲宗孟制妻陳氏封河?xùn)|郡夫人》:“惟時哲輔進(jìn)秉國成?!?清 黃宗羲 《董公墓志銘》:“ 孫 熊 二公皆書生,不知兵,迎 方 王 二師,拱手而授之國成,凡原設(shè)營兵衛(wèi)軍,俱隸 方 王 。”明史·劉宗周傳:“嗚呼,八年之間,誰秉國成,而至於是!”
《漢語大詞典》:劇縣(劇縣)
政務(wù)繁重的縣分。 漢 時有劇縣、平縣之稱。漢書·游俠傳·陳遵:“乃舉 遵 能治 三輔 劇縣,補(bǔ) 郁夷 令?!?span id="bv0i85j" class="book">《后漢書·安帝紀(jì)》:“自今長吏被考竟未報,自非父母喪無故輒去職者,劇縣十歲平縣五歲以上,乃得次用。” 唐 無可 《書事寄萬年厲員外》詩:“帝城皆劇縣,令尹美居?xùn)|?!?/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