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26,分29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取責
奉制
受署
聞令
拜納
提出
受法
訴理
小會
受胙
受服
應辟
沾化
受賄
受禮
《國語辭典》:取責(取責)  拼音:qǔ zé
供狀、說出實情。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俺這官府中則要你從實取責,不要你當廳抵賴?!?/div>
《漢語大詞典》:奉制
接受天子的命令。 漢 王充 論衡·率性:“﹝ 趙佗 ﹞蹶然起坐,心覺改悔,奉制稱藩?!?span id="wme1mro" class="book">《新唐書·王世充傳》:“ 密 ( 李密 )稱臣奉制,引兵從 化及 黎陽 ,戰(zhàn)勝來告,眾大悅。”
《漢語大詞典》:受署
接受委任。 三國 魏 曹操 《爵封田疇令》:“及孤奉詔征定 河 北……時加禮命, 疇 即受署?!?唐 柳宗元 《唐故嶺南經(jīng)略副使御史馬君墓志》:“君凡受署,往來 桂州 、 嶺南 、 江西 、 荊南道 ,皆大府?!?/div>
分類:接受委任
《漢語大詞典》:聞令(聞令)
接受教誨。戰(zhàn)國策·秦策二:“ 義渠君 曰:‘謹聞令?!?姚宏 注:“聞,猶受也。令,教也?!?/div>
《漢語大詞典》:拜納(拜納)
(1).亦作“ 拜內(nèi) ”。奉獻;敬繳。戰(zhàn)國策·趙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內(nèi)之於王,惟王才之?!?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六:“ 聰 曰:‘常住錢不敢私貸。貧僧積下幾文起坐,盡數(shù)分付足下,勿以寡見阻?!∠挛迨鳌?聰 曰:‘幾日見還?’生指期拜納。”《三國演義》第四六回:“ 孔明 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枝箭?!?span id="gsh4cqf"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是行路的,錯過了宿頭,要借老爹這里住一夜,明早拜納房金?!?br />(2).接受的敬詞。 郭沫若 《集外·批評--欣賞--檢察》:“‘盛氣的指摘’只要指摘得在理,在寬容為懷的作家,我認為是應當拜納?!?/div>
《國語辭典》:提出  拼音:tí chū
1.取出、領出。如:「為了買車,我從銀行提出所有的存款?!?br />2.舉出、揭示出來。如:「畢氏定理由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所提出?!?/div>
《漢語大詞典》:受法
(1).猶伏法。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一折:“有一日受法餐刀正典刑,恁時節(jié)錢財使罄,人亡家破,方悔道不廉能?!?明 沈德符 野獲編·佞倖·同邑二役:“ 談 之受法,正值 容城 楊忠愍 赴義, 談 號呼稱寃, 忠愍 厲聲曰:‘咄,奴輩得伴我死,可謂至榮,尚敢聲寃耶?!?br />(2).接受道法。 宋 洪邁 《夷堅丙志·江安世》:“ 江安世 , 蘭溪 人,好道士説,受籙於 龍虎山 張靜應 天師,受法於 南岳 黃必美 先生?!?br />(3).指接受為文的法則。 清 曾國藩 《〈歐陽生文集〉序》:“ 乾隆 之末, 桐城 姚姬傳 先生 鼐 ,善為古文辭,慕效其鄉(xiāng)先輩 方望溪 侍郎之所為,而受法于 劉 君 大櫆 ,及其世父編修 君范 ?!?/div>
《漢語大詞典》:訴理(訴理)
(1).謂接受申訴而重新審理。 宋 劉摯 《論太學獄奏》:“臣先準朝旨,看詳訴理 熙寧 以來罪犯,并 元豐 后來探報斷遣,公事涉寃抑,情可矜憫?!?br />(2).指申訴請求重新審理。 宋 洪邁 容齋四筆·祖宗親小事:“ 饒州 卒妻訴理夫死,至召知州 范正辭 庭辯?!?br />(3).見“ 訴理所 ”。
《漢語大詞典》:訴理所(訴理所)
官署名。 宋 元祐 元年置。掌重新審理 熙寧 元年正月以后至 元豐 八年三月八日大赦以前,命官與諸色人等判罪案件。如有冤屈,予以申雪。宋史·哲宗紀一:“﹝ 元祐 元年﹞三月辛未……置訴理所,許 熙寧 以來得罪者自言。”亦省稱“ 訴理 ”。 宋 岳珂 桯史·永泰挽章:“其二言 元祐 置訴理,所以雪先朝得罪之人?!?/div>
《漢語大詞典》:小會(小會)
(1).小規(guī)模的會集。史記·匈奴列傳:“歲正月,諸長小會單于庭,祠。”
(2).古代君主冊拜三公、接受方國使節(jié)和百僚稱賀的儀式。晉書·石鑒傳:“前代三公冊拜,皆設小會,所以崇宰輔之制也。”晉書·禮志下:“ 魏 晉 則冬至日受方國及百僚稱賀,因小會。其儀亞於獻歲之旦。” 晉 傅玄 《辟雍鄉(xiāng)飲酒賦》:“時皇帝親枉萬乘之尊兮,以幸乎辟雍;鹵簿齊列,官正其容,侍衛(wèi)參差,乃命王公。是日也,定小會之常儀兮,饗殊俗而見遠邦。”
(3).指一般的宴會。南齊書·郁林王紀:“ 永明 五年十一月戊子,冠於東宮 崇正殿 。其日小會,賜王公以下帛各有差?!?唐 儲光羲 《登戲馬臺作》詩:“小會衣冠 呂梁 壑,大征甲卒 碻磝 口?!?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 江 下小會,酒非洞里之長春,樂乃塵中之菲藝?!?br />(4).小廟會。《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三回:“某處小會,我也得去,又應該怎樣打扮。”
(5).民間小型互助會。 劉半農(nóng) 《瓦釜集·第十二歌》:“我里下月初還要捵小會。”自注:“小會,積錢會,其積錢總數(shù)不甚大者?!?br />(6).小型會議。《新華月報》1979年第3期:“動員大會上,就點了 巴老師 的名……小會上,更不用說。”
(7).即小會子。宋史·食貨志下三:“ 開禧 末,餉臣 陳咸 以歲用不足,嘗為小會,卒不能行?!痹敗?小會子 ”。
《漢語大詞典》:小會子(小會子)
南宋 地方發(fā)行的紙幣。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財賦·四川總領所小會子》:“丁卯歲, 陳逢孺 以用不足,始創(chuàng)小會子?!?span id="yan1icu" class="book">《宋史·高定子傳》:“制置使 鄭損 彊愎自用,誤謂總領所擅十一州小會子之利,奏請廢之,令下,民疑而罷市?!?/div>
《漢語大詞典》:受胙
接受胙肉。《左傳·僖公九年》“下拜登受” 晉 杜預 注:“拜堂下,受胙於堂上。”舊唐書·樂志一:“皇帝祭享酌酒、讀祝文及飲福、受胙,奏《壽和》?!?清 昭梿 嘯亭續(xù)錄·大雩:“旱甚乃大雩,皇帝躬禱昊天上帝於圜邱,不設鹵簿……不飲福受胙。”
分類:接受胙肉
《漢語大詞典》:受服
(1).謂受爵祿與服飾之賞。易·訟:“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孔穎達 疏:“以其因訟得勝,受此錫服?!?宋 王禹偁 《謫居感事》詩:“論功慙八柱,受服欲三褫。”參閱 李鏡池 周易通義。
(2).接受歸順。左傳·昭公七年:“ 公孫晳 曰:‘受服而退,俟釁而動,可也?!?br />(3).降服。國語·吳語:“今天降衷於 吳 , 齊 師受服。”
(4).猶持服。謂穿喪服,守孝。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殤服:“大功小功既葬以后,有受服,殤服無受?!?/div>
《漢語大詞典》:應辟(應辟)
接受征召而出仕。 明 劉基 《詠史》之十九:“應辟思濟世,利祿豈其私?!?清 徐開任 《詠史》之一:“時危不應辟,誰知非獨善?!?/div>
《漢語大詞典》:沾化(霑化)
接受教化;感受德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佛法玄妙,英賢繼軌,無為守道,含識霑化。”
《國語辭典》:受賄(受賄)  拼音:shòu huì
收受賄賂。唐。元稹〈王迪貶永州司馬制〉:「王迪為吏不廉,受賄六千馀萬。」
《國語辭典》:受禮(受禮)  拼音:shòu lǐ
接受他人的敬禮或禮物?!都t樓夢》第六二回:「王夫人有言,不令年輕人受禮,恐折了福壽,故皆不磕頭?!埂秲号⑿蹅鳌返谝黄呋兀骸腹媚锸俏皇┒鞑煌麍蟮挠⑿?,況又是輕年閨秀,定不肯受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