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427
詞典
1
分類詞匯
426
共426,分29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0
11
12
1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受賂
承訓
受箓
受事
應聘
納降
課讀
受鉞
上簿
歸死
登受
強加
出庭
務光
應客
《國語辭典》:
受賂(受賂)
拼音:
shòu lù
1.取得財物?!豆攘簜??;腹辍罚骸富竷?nèi)弒其君,外成人之亂,受賂而退,以事其祖,非禮也?!?br />2.收受賄賂。漢。劉向《列女傳。卷六。齊威虞姬傳》:「有司受賂,聽用邪人,卒見覆冒,不能自明?!埂逗鬂h書。卷七一?;矢︶詡鳌罚骸咐粲幸蚴率苜T者,嵩更以錢物賜之,吏懷慚,或至自殺?!?/div>
分類:
接受
取得
接受賄賂
受賄
得財
財寶
賄賂
《漢語大詞典》:
承訓(承訓)
接受教令或教誨。
《
逸周書·武順
》
:“伯不勤無以行令,卒不力無以承訓?!?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清河孝王慶傳》:“皇子 肈 保育皇后,承訓懷袵,導達善性,將成其器?!?/div>
分類:
接受
受教
教令
教誨
《漢語大詞典》:
受箓(受籙)
(1).古代皇帝自稱受命于天,接受所謂天賜的符命之書,叫受箓。
《
詩·大雅·文王序
》
“ 文王 受命作 周 也” 唐 孔穎達 疏:“伐 崇 ,作 靈臺 ,改正朔,布王號於天下,受籙應
《
河圖
》
。”
(2).指道家接受符箓。 劉師培
《〈文說〉序》
:“由是 五祖 傳燈, 靈素 受籙,師承所在,罔敢或遺,可謂文章之桎梏矣?!?br />(3).謂新皇帝登基按道家的儀式接受符箓。
《
隋書·經(jīng)籍志四
》
:“后 周 承 魏 ,崇奉道法,每帝受籙,如 魏 之舊?!?/div>
分類:
道家
接受
自稱
登基
受符
符箓
受命
儀式
天賜
符命
帝王
《國語辭典》:
受事
拼音:
shòu shì
接任辦事。《國語。魯語上》:「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埂度龂?。卷一九。魏書。任城威王彰傳》:「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div>
分類:
接受
句子
受職
職事
受動
職務
支配
受事
不一定
賓語
《國語辭典》:
應聘(應聘)
拼音:
yìng pìn
接受聘用。如:「他應聘回國,準備貢獻所長?!?/div>
分類:
接受
受聘
聘問
聘請
《國語辭典》:
納降(納降)
拼音:
nà xiáng
接受投降。《后漢書。卷七一。朱俊傳》:「今海內(nèi)一統(tǒng),唯黃巾造寇,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div>
分類:
接受
投降
《漢語大詞典》:
課讀(課讀)
(1).謂進行教學活動,傳授知識。 清 昭槤
《
嘯亭續(xù)錄·張夫子
》
:“公獨處蕭寺中,聚徒課讀?!?徐自華
《九日閑興》
詩:“懶攜樽酒登高去,課讀兒曹晝掩扉。”
(2).謂接受教育,學習知識。
《
兒女英雄傳
》
第十八回:“ 紀太傅 聽説無法,便留 紀望唐 一人課讀,打算給 紀獻唐 另請一位先生,叫他兄弟兩個各從一師受業(yè)。”
分類:
課讀
接受
受教
行教
教學
教育
學習
習知
知識
傳授
《漢語大詞典》:
受鉞(受鉞)
古代大將出征,接受天子所授的符節(jié)與斧鉞,稱為“受鉞”。 唐
岑參
《西河太守杜公挽歌》
之三:“剖符移北地,受鉞領(lǐng)西門?!?李上交
《
近事會元·大將受命
》
引
《唐志》
云:“大將出軍征討,皆告廟受鉞?!?清
陳康祺
《燕下鄉(xiāng)脞錄》
卷二:“夫受鉞登壇,膺丈人長子之任,喪師失律,何所逃罪?!?/div>
分類:
大將
將出
出征
接受
符節(jié)
斧鉞
帝王
《漢語大詞典》:
上簿
謂呈遞文狀,接受審問或質(zhì)訊。
《
漢書·李廣傳
》
:“大將軍長史急責 廣 之莫府上簿。 廣 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顏師古 注:“簿,謂文狀也。”
分類:
呈遞
文狀
接受
受審
審問
《漢語大詞典》:
歸死(歸死)
接受死刑,請死。
《左傳·襄公三年》
:“請歸死於司寇?!?杜預 注:“致尸於司寇,使戮之?!?span id="j4gvrl1" class="book">《
后漢書·李守傳
》:“ 守 從其計,即上書歸死?!?span id="zevvhaw" class="book">《
資治通鑒·唐憲宗太和十二年
》:“﹝ 李愬 ﹞因謂眾曰:‘諸君既以 祐 ( 李祐 )為疑,請令歸死於天子?!?/div>
分類:
接受
受死
死刑
《漢語大詞典》:
登受
敬辭。謂收受;接受。
《
左傳·僖公九年
》
:“王使 宰孔 賜 齊侯 胙……﹝ 齊侯 ﹞下拜登受?!?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4625'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十四》:“玉簡金書,翔鸞戲鴻。下拜登受,旋于青宮?!?span id="myslwrm"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六八回:“寡人不知弓之為寳,若此,何敢登受?”
分類:
敬辭
收受
接受
《國語辭典》:
強加(強加)
拼音:
qiǎng jiā
強迫使人接受。如:「各人觀點不同,不可將自己的看法強加于他人?!?/div>
分類:
強加
堅持
意見
作法
強迫
迫人
人家
接受
《國語辭典》:
出庭
拼音:
chū tíng
凡與某一訴訟案件有關(guān)系的人出席法庭,接受審問、詢查等,稱為「出庭」。
分類:
訴訟
訟案
案件
關(guān)系人
法庭
庭上
上接
接受
受審
審訊
訊問
《國語辭典》:
務光(務光)
拼音:
wù guāng
人名。生卒年不詳。相傳為夏代的高士,湯克桀,將天下讓給他,卻不肯接受,負石自沉蓼水而匿。四百多年后再度出現(xiàn),武丁想要用他為相,又不從,再度隱退。也作「牟光」、「瞀光」。
分類:
務光
隱士
讓位
不肯
接受
《漢語大詞典》:
應客(應客)
應接客人。指接受參觀、應對、問詢等。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圍者,柑馬而秣之,使肥者應客?!?何休 注:“示飽足也?!?漢
班固
《奕旨》
:“學不廣博,無以應客。”
分類:
應接
接客
客人
接受
參觀
應對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