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6詞典 2分類詞匯 154
《漢語大詞典》:巨賢
1.大賢,極有才德者。
《漢語大詞典》:賢伯(賢伯)
有才德的諸侯。詩·曹風(fēng)·下泉序:“《下泉》,思治也。 曹 人疾 共公 侵刻下民,不得其所,憂而思明王賢伯也。”
《漢語大詞典》:雋老(雋老)
才德杰出的耆老。 宋 蘇軾 《賜新除門下侍郎孫固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卿 金華 雋老,西樞舊臣,與政東臺(tái),實(shí)慰輿議?!?/div>
《漢語大詞典》:雋賢(雋賢)
指才德杰出的人。資治通鑒·晉安帝元興元年:“自 隆安 以來,中外之人厭於禍亂。及 玄 初至,黜姦佞,擢雋賢,京師欣然,冀得少安。”宋史·選舉志一:“今下郡國招徠雋賢,其教育之方,課試之格,令兩制、兩省、待制以上、御史、三司、三館雜議以聞。”
《漢語大詞典》:洪雅
謂才德高尚。 唐 賈公彥 《序〈周禮〉廢興》:“ 眾 ( 鄭眾 ) 逵 ( 賈逵 )洪雅博聞,又以經(jīng)書記轉(zhuǎn)相證明為解?!?/div>
分類:才德高尚
《漢語大詞典》:賢夫(賢夫)
(1).有才德的丈夫。漢書·張耳傳:“父客謂曰:‘必欲求賢夫,從 張耳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知古為狐招婿:“秀才軒裳令胄,金玉奇標(biāo),既富春秋,又潔操履,斯實(shí)淑媛之賢夫也?!?清 盧文弨 《馮恭人墓志銘》:“同德賢夫,無或緇磷?!?br />(2).用以敬稱他人丈夫。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三:“ 東坡 再謫 惠州 日,一老舉人年六十九為隣,其妻三十歲誕子。為具邀公,公欣然而往。酒酣乞詩,公戯一聯(lián)云:‘令閤方當(dāng)而立歲,賢夫已近古稀年。’”
《漢語大詞典》:中父
同“ 仲父 ”。 才德一般的父親。荀子·非相:“中君羞以為臣,中父羞以為子?!?br />同“ 仲父 ”。 父親的次弟。 宋 王安石 《寄吳氏女子》詩:“自吾舍汝東,中父繼在廷。小父數(shù)往來,吉音汝每聆?!?/div>
分類:才德父親
《漢語大詞典》:謬恩(謬恩)
謂無才德而誤受恩遇。多作謙詞。文選·阮籍〈奏記詣蔣公〉:“乞廻謬恩,以光清舉?!?李周翰 注:“稱己無德,則辟命為謬恩;廻以聘賢,則庶光於所舉矣。” 宋 王安石 《除知制誥謝表》:“比更煩使,稍竊謬恩;內(nèi)懷尸祿之慙,仰負(fù)食功之意。”
《漢語大詞典》:弸中
謂(才德)充實(shí)于內(nèi)。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程器:“發(fā)揮事業(yè),固宜蓄素以弸中,散采以彪外。” 宋 歐陽修 《謝張先輩啟》:“服懿行以弸中,騰藉華而冒遠(yuǎn)?!眳⒁姟?弸中彪外 ”。
《國語辭典》:弸中彪外  拼音:péng zhōng biāo wài
弸,滿。彪,文辭。弸中彪外比喻人內(nèi)在充實(shí),有德行,而外發(fā)為文辭。漢。揚(yáng)雄《法言。君子》:「或問:『君子言則成文,動(dòng)則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弧?/div>
《國語辭典》:五絕(五絕)  拼音:wǔ jué
1.詩體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雙數(shù)句須押韻。
2.唐太宗贊譽(yù)虞世南五種絕佳的特色?!杜f唐書。卷七二。虞世南傳》:「太宗以是益親禮之,嘗稱世南有五絕:一曰德性,二曰忠直,三曰博學(xué),四曰文辭,五曰書翰?!?br />3.中醫(yī)上指魘寐、產(chǎn)乳、自縊、摧壓、溺水等五種猝死絕癥。產(chǎn)乳或說作服毒、凍死。
《漢語大詞典》:五言絕句(五言絶句)
詩體之一。始于 南朝 齊 梁 ,至 唐 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韻,可押平韻或仄韻。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法:“五言絶句難於七言絶句?!?明 吳訥 《文章辨體序說·絕句》:“ 楊伯謙 云:‘五言絶句, 盛唐 初變 六朝 子夜體?!币嗍》Q“ 五言絶 ”、“ 五絶 ”。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近體下:“五言絶,調(diào)易古;七言絶,調(diào)易卑?!?清 李重華 《貞一齋詩說·詩談雜錄》:“五言絶發(fā)源《子夜歌》,別無謬巧,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彈丸脫手為妙?!?清 施補(bǔ)華 《峴傭說詩》:“五絶只二十字,最為難工?!?/div>
分類:詩體定型
《漢語大詞典》:叔豹
古代相傳 高辛氏 八個(gè)有才德的人之一。參見“ 叔獻(xiàn) ”。
《漢語大詞典》:叔獻(xiàn)(叔獻(xiàn))
古代相傳 高辛氏 八個(gè)有才德的人之一。左傳·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 伯奮 、 仲堪 、 叔獻(xiàn) 、 季仲 、 伯虎 、 仲熊 、 叔豹 、 季貍 ,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div>
《漢語大詞典》:雋乂(雋乂)
亦作“雋乂”。
(1).才德超卓的人。雋,通“ 俊 ”。 漢 揚(yáng)雄 《司空箴》:“烈烈雋乂,翼翼王臣。臣當(dāng)其官,官當(dāng)其人?!?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管寧傳》:“ 黃初 四年, 高祖文皇帝 疇諮羣公,思求雋乂。” 宋 王安石 《神宗皇帝挽辭》之一:“聰明初四達(dá),雋乂盡旁求?!?br />(2).指才德超卓。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我王建國,百司雋乂。”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一:“ 益州 ,舊以 蜀郡 、 廣漢 、 犍為 為三 蜀 ,土地沃美,人士雋乂。” 宋 曾鞏 《辭中書舍人狀》:“皆擇當(dāng)世聰明雋乂、工於言語文學(xué)之臣,使之敷揚(yáng)演暢,被於簡(jiǎn)冊(cè)?!?/div>
分類:才德超卓
《漢語大詞典》:材望
(1).才德和名望。 唐 張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潤州句容縣令岑君德政碑》:“君之兄 羲 ,材望冠時(shí),聲名動(dòng)俗?!?span id="crzhvh3" class="book">《新唐書·漢中王李瑀傳》:“ 瑀 早有材望,偉儀觀。”
(2).指有才德和名望的人。 宋 陸游 《條對(duì)狀》:“若朝廷或有大事,勢(shì)須遣使,即乞於廷臣中遴選材望,庶幾不負(fù)任使,不啟弊端,實(shí)天下之幸?!?/div>
《漢語大詞典》:淹徊
亦作“ 淹回 ”。 俳徊;逗留。常指有才德而屈居下位。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上:“ 暄 話于所親,尚嘆己之淹徊,而謂 珣 遷改疾速。” 宋 蘇舜欽 《送杜密學(xué)赴并州》詩:“倚注宸襟切,淹回物論喧?!?宋 葉適 《送白酆還蜀》詩:“前歲淹徊下 巴峽 ,今年憔悴出京城?!?明 宋濂 《元故樂清縣男林府君墓銘》:“有若府君材信美矣,乃使之淹回下列,無以吐其胸中所藴?!?/div>
《漢語大詞典》:賢望(賢望)
有才德有聲望的人。 漢 王符 潛夫論·明闇:“其無慢賤,未必其人盡賢也,乃懼慢不肖而絶賢望也?!?span id="xo525iy" class="book">《晉書·石勒載記上》:“既風(fēng)俗殷雜,須賢望以綏之,誰可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