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器手天
【佛學大辭典】
(天名)又曰器酒天。胎藏界外金剛部眾之一天。手把酒器。見胎曼大鈔六。
器手天后
【佛學大辭典】
(天名)胎藏界外金剛部眾之一。伊舍那之眷屬也。與器手天并手把酒器,故名。
與手低頭
【佛學大辭典】
(雜語)法華經(jīng)方便品曰:「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yǎng)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辜淳炊Y之輕者。
覆手合掌
【佛學大辭典】
(印相)(參見:覆手向下合掌)。
覆手向下合掌
【佛學大辭典】
(印相)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經(jīng)疏十三曰:「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指相接,名阿馱啰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雙覆兩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頭向外,亦同名也,亦名覆手合手也。」
覆手向下合掌
【佛學大辭典】
(印相)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經(jīng)疏十三曰:「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指相接,名阿馱啰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雙覆兩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頭向外,亦同名也,亦名覆手合手也?!?/div>
寶手
【佛學大辭典】
(雜名)從手出財寶,名寶手。維摩經(jīng)佛道品曰:「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div>
寶手比丘
【佛學大辭典】
(人名)舍衛(wèi)國有長者,財寶無盡,生一子,從其兩手中出金財,因名寶手,幼歲詣佛出家,遂證阿羅漢,佛說其往因。見百緣經(jīng)九。
寶手菩薩
【佛學大辭典】
(菩薩)又名寶常。胎藏界地藏院九尊中之一。肉色,左手取蓮華,上有三股杵,右手上有寶珠華鬘。見胎曼大鈔四。
寶手菩薩印明
【佛學大辭典】
(印相)義釋十曰:「右手作拳,以大指壓諸指,直豎無名指也。真言,喃,啰怛怒(密),怛婆嚩(出世,謂此圣者從寶而生。從何寶生耶?謂從菩提心寶而生也),莎訶(成就)?!?/div>
寶印手菩薩
【佛學大辭典】
(菩薩)維摩經(jīng)同聞眾之一。經(jīng)注曰:「什曰:印者相也,手有出寶之相。亦曰:手中有寶印?!褂痔ゲ亟绲夭卦褐蛔?。密號曰執(zhí)契金剛,執(zhí)事金剛。
七手八腳
【俗語佛源】
謂人多而手忙腳亂。出于《續(xù)燈錄》卷三二:「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原意是:不管環(huán)境如何嘈雜,人來人往,我自耳不聞,眼不見,心中泰然。后俗語中常用「七手八腳」指動作忙亂。如《紅樓夢》第三三回:「眾人一聲答應(yīng),七手八腳,忙把寶玉送入怡紅院內(nèi)自己床上臥好?!褂秩缋仙帷抖R》第二段三:「馬威七手八腳的把箱子什么的搬下去。」也指手腳很多。如《何典》第十回:「不過兩個養(yǎng)發(fā)強盜,又不是三頭六臂、七手八腳的天神天將,就這等怕如折捩!」 (李明權(quán))
手忙腳亂
【俗語佛源】
五燈會元·三圣然禪師法嗣·鎮(zhèn)州大悲和尚》中,大悲和尚有這樣一段禪語對話。問:「如何是大悲境?」答:「千眼都來一只手?!箚枺骸溉绾问蔷持腥耍俊勾穑骸甘置δ_亂。」后用以形容遇事慌張,不知所措。宋·陳亮《壬寅答朱元晦秘書書》:「秘書不可不早為婺州地,臨期不知所委,徒自手忙腳亂耳。」《水滸傳》第二十五回中,西門慶和潘金蓮害死了武大以后,正在尋歡作樂,「聽得武松歸了,嚇得手忙腳亂」。(李君岡)
手續(xù)
【俗語佛源】
「手續(xù)」一詞當與密教有關(guān),多見密宗儀軌的鈔本。密法的修持,最重視「次第(猶言程序)。每一種修持方法,都有加行、正行、后行,這就是「次第」。藏傳密法還用「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光明次第」、「大圓滿次第」,標明修持的階梯,密乘強調(diào)「漸修」,必須循序漸進,不得躐等,次第極嚴,違反這種次第,謂之「違三昧耶(猶違戒)」。在每一個「次第」中,動作次序,謂為「手續(xù)」。如密法抄本中常有「其手續(xù)更問」一類字句??梢赃@么說,小次第即「手續(xù)」,而大手續(xù)即「次第」?!咐m(xù)」有繼續(xù)、相斷之義。密法修持重視「三密相應(yīng)」。其中「身密」即結(jié)手印。手印中的后續(xù)動作,亦名「手續(xù)」。可見「手續(xù)」確與密宗儀軌的傳承有關(guān),然而在經(jīng)綸方面的出處和依據(jù),尚待查考。密宗在唐代傳入中國。不久,即由日本留學僧空海和最澄分別將密法帶回日本。形成空海(弘法大師)所傳「東密」和最澄(傳教大師)所傳「臺密」兩大系統(tǒng)?!甘掷m(xù)」一詞,當隨密法的流行而普及的。今查各類日語辭典,均收有「手」(即手續(xù))一詞。「手續(xù)」在中國古籍中查無用例,應(yīng)是近代從日語中轉(zhuǎn)化而來的,《中華大字典》「手續(xù)」條說:「手續(xù),日本謂行事之次敘也。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均謂手續(xù)法。我國近作『程序』?!惯@就是「手續(xù)」的語詞義。例如巴金《新生·五月二十六日》:「為什么不用逮捕的手續(xù),卻用這綁票的行為?」(吳明)
如入寶山空手回
【俗語佛源】
比喻在良好的機遇、條件下卻一無所獲。語本《心地觀經(jīng)·離世間品》:「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無信手者,雖遇三寶,無所得故。」此中「寶山」,比喻佛法寶藏;「信手」比喻對佛法的信仰之力。有手,才能入山探寶而回,同樣,有信力,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諦。佛法的實踐以「信」為前提,分信、解、行、證四個階段。好比入山取寶,必須用手。元·楊顯之《酷寒亭》楔子:「正是當權(quán)若不行方便,如入寶山空手回?!构簟短K聯(lián)紀行·前記》「我真有點『如入寶山空手回』的樣子。」也簡作「寶山空回」、「寶山空手回」?!端囷L堂友朋書札·惲祖翼二》:「凡開嘉興泖河,筑紹興石塘,積谷籌賑、有益于民之事,亦次第辦竣,尚非寶山空回矣。」宋·張方平《送僧南游雪竇》詩云:「便從古道揚眉去,莫到寶山空手回?!梗ㄓ碚衤暎?/div>
伸手不見五指
【俗語佛源】
出于《續(xù)燈錄》卷七:「伸手不見掌?!惯@句禪語的意思大致是:悟道的人見一切實物,不加以主觀的虛妄分別與憎愛,因為一切事物在本質(zhì)上是平等不二的。正如禪家常說的:「了了見,無所見;無所見,了了見?!勾怂渍Z形容沒有星星和月亮的漆黑一片的天色。如丁玲《糧秣主任》:「有一天夜里,天很冷,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梗ɡ蠲鳈?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