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8詞典 3分類詞匯 135
《漢語大詞典》:鶼蟨(鶼蟨)
比翼鳥和比肩獸。比喻關(guān)系密切的親友。 唐 韓愈 《送文暢師北游》詩:“況逢舊親識,無不比鶼蟨?!?/div>
《漢語大詞典》:聯(lián)肩(聯(lián)肩)
并肩。喻行動一致,關(guān)系密切。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抱玉者聯(lián)肩,握珠者踵武?!?span id="phk3yhz"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這些舊時朋友見 劉氏 子來了,都來訪他,仍舊聯(lián)肩迭背,日里合圍打獵?!?葉圣陶 《冰心大姐以新印散文選相貽作一律奉酬》:“ 嘉廬 初識面,京市每聯(lián)肩?!?/div>
《國語辭典》:結(jié)合(結(jié)合)  拼音:jié hé
1.聯(lián)合。如:「唯有結(jié)合眾人的努力,社會才能進步?!?br />2.結(jié)為夫婦。如:「他們?nèi)羰悄芙Y(jié)合,定是理想的一對?!?/div>
《國語辭典》:緊密(緊密)  拼音:jǐn mì
1.堅固。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一。官政一》:「延州故豐林縣城,赫連勃勃所筑,至今謂之赫連城,緊密如石。」
2.十分密切,不可分開。如:「緊密聯(lián)結(jié)」、「緊密結(jié)合」。
《漢語大詞典》:同呼吸
比喻關(guān)系密切,心靈相通。 巴金 《再談〈望鄉(xiāng)〉》:“她真正做到和 阿琦婆 同呼吸,真正愛上了她的主人公?!?/div>
《漢語大詞典》:密游(密遊)
關(guān)系密切的朋友。 清 吳敏樹 《己未上曾侍郎書》:“此君往與 蕓臺 、 篠岑 皆為密游。兵事初起,嘗從 江忠烈 戰(zhàn) 長沙 、 湖北 間?!?/div>
分類:密切朋友
《漢語大詞典》:綢密(綢密)
(1).稠密。綢,通“ 稠 ”。多而密。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詩:“高殿弘敞,禁林綢密?!?br />(2).稠密。綢,通“ 稠 ”。親密;密切。梁書·韋粲傳:“ 粲 以舊恩,任寄綢密,雖居職屢徙,常留宿衛(wèi)?!?span id="7juzuy5" class="book">《北史·魏北海王詳傳》:“ 詳 既素附於 皓 ,又緣淫好,往來綢密?!?br />(3).稠密。綢,通“ 稠 ”。嚴(yán)密。 唐 韓愈 《答渝州李使君書》:“文字綢密,典實可尋?!?/div>
《漢語大詞典》:過切(過切)
(1).有所失誤和相迫太急切。《穀梁傳·僖公十年》:“ 麗姬 下堂而啼,呼曰:‘天乎!天乎!國,子之國也,子何遟於為君!’君喟然嘆曰:‘吾與女未有過切,是何與我之深也!’” 范寧 注:“吾與女未有過差切急?!?br />(2).過分急切。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假使 清 廷不操之過切,鐵路督辦 端方 不火迫他,讓他一方面軟化那些知識階級的首領(lǐng),對地方上逐漸地用嚴(yán)烈的手腕進行取締, 四川 的亂子不一定就會鬧到不可收拾?!?br />(3).過分密切。 俞平伯 《重過西園碼頭》:“ 心余 無文名,又鮮他著作,此篇關(guān)懷生死過切,致多胡言譫語?!?/div>
《漢語大詞典》:近黨(近黨)
指關(guān)系密切的親族。 清 蒲松齡 《為新城王司寇漁洋先生徵畢母王孺人壽詩啟》:“遠宗以及近黨,不止荔枝之圖?!?/div>
分類:密切親族
《漢語大詞典》:臂肩
臂與肩。比喻密切無間。魏書·廣陽王深傳:“乃召都督 毛諡 等六七人,臂肩為約,危難之際,期相拯恤。”
分類:密切無間
《漢語大詞典》:連形(連形)
形體相連。喻關(guān)系密切,不可分離。 唐 長孫佐輔 《關(guān)山月》詩:“去歲照同行,比翼復(fù)連形?!?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文苑英華》卷七四八引 唐 常得志 《兄弟論》:“且夫兄弟者,同天共地,均氣連形?!?/div>
《漢語大詞典》:密黨(密黨)
關(guān)系密切的黨羽、同伙。 宋 岳飛 《奏招楊欽狀》:“勘 楊欽 係賊之密黨,今已服從,正宜乘機掩覆巢穴?!?/div>
《漢語大詞典》:肱髀
猶唇齒。比喻彼此相依,關(guān)系密切。新唐書·藩鎮(zhèn)傳序:“效 戰(zhàn)國 ,肱髀相依。” 明 王志堅 《表異錄·軍旅》:“肱髀相依,即脣齒意?!?/div>
《國語辭典》:切合  拼音:qiè hé
切當(dāng)符合。如:「切合需要」、「切合事理」?!兑佰牌匮浴返谝凰亩兀骸溉绱顺銎?,何患枯寂,字字切合,真作手也!」
《漢語大詞典》:順接(順接)
謂連詞把在意思上有某種類似、或者有密切關(guān)系的兩項連接起來,中間沒有轉(zhuǎn)折。 清 袁仁林 虛字說:“‘則’字、‘即’字,乃直承順接之辭。” 王力 主編《古代漢語·古漢語通論(十三)》:“‘而’字可以用于順接,也可以用于逆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