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5詞典 3分類詞匯 52
《國語辭典》:深深  拼音:shēn shēn
1.形容誠敬的樣子?!度辶滞馐贰返诙换兀骸刚f著,深深作下揖去。」
2.濃密。唐。崔魯〈華清宮〉詩三首之一:「草遮回磴絕鳴鑾,云樹深深碧殿寒?!?/div>
《國語辭典》:實(shí)錄(實(shí)錄)  拼音:shí lù
1.據(jù)實(shí)的記載?!稘h書。卷六二。司馬遷傳。贊曰》:「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shí)錄?!埂段倪x。曹植。與楊德祖書》:「則將采庶官之實(shí)錄,辯時(shí)俗之得失?!?br />2.史體的一種。于一帝崩后,取其起居注、日錄、時(shí)政記等記注之作,并詔令章奏等,年經(jīng)月緯,匯而成編。如《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周興嗣梁皇帝實(shí)錄三卷,記武帝事。
3.記述私人事跡的著作。如《四庫提要》、史部傳記類存目有孔氏實(shí)錄一卷,不著撰人名氏。
《漢語大詞典》:體量(體量)
(1).稟性。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權(quán) 羣臣勸即尊號(hào), 權(quán) 不許”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吳王 體量聰明,善於任使,賦政施役,每事必咨?!?span id="y4dltkd" class="book">《世說新語·言語》“ 滿奮 畏風(fēng)” 劉孝標(biāo) 注引 晉 傅暢 《晉諸公贊》:“ 奮 ( 滿奮 )體量清雅,有曾祖 寵 之風(fēng)?!?br />(2).氣量;器度。舊唐書·高瑀傳:“ 瑀 性寬和,有體量,為官雖無赫赫之譽(yù),所至皆理,尤得士心,論者美之?!?清 陳確 《講義二·盡心章》:“而時(shí)士不察,遂謂學(xué)不知性,則無以明吾心之體量?!?br />(3).指建筑物的規(guī)模。如:整個(gè)建筑雖然體量不大,但裝修華麗,十分壯觀。
(4).猶體諒。《醒世姻緣傳》第六六回:“ 狄希陳 在外一邊掙,一邊説道:‘二位哥體量我,到家就來。要扯了謊,就是個(gè)禽獸畜生!’”一本作“ 體諒 ”。
《國語辭典》:考察  拼音:kǎo chá
考核、視察。如:「民意代表經(jīng)常有機(jī)會(huì)出國考察?!埂逗鬂h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切責(zé)三公,明加考察?!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肝覀儑镄屡闪艘晃缓芍衼砜疾鞂W(xué)生,我們莫如去求求他罷?!?/div>
《國語辭典》:篤信(篤信)  拼音:dǔ xìn
1.專厚于誠信。《論語。泰伯》:「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br />2.深信。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正緯》:「至于光武之世,篤信斯術(shù)?!?/div>
《漢語大詞典》:篤信好學(xué)(篤信好學(xué))
謂對(duì)道德和事業(yè)抱有堅(jiān)定的信心,并勤奮學(xué)習(xí)。論語·泰伯:“子曰:‘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若夫篤信好學(xué),志在生民者,略有三數(shù)?!?/div>
《漢語大詞典》:實(shí)見(實(shí)見)
(1).猶言真知灼見。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一:“ 東坡 晚年在海上不觀他人詩,惟以 陶 柳 集自隨,豈非世慮盡而實(shí)見定歟?”
(2).實(shí)地見聞;實(shí)際見聞。 魯迅 《二心集·〈藝術(shù)論〉譯本序》:“第二篇《原始民族的藝術(shù)》先據(jù)人類學(xué)者,旅行家等實(shí)見之談,從 薄墟曼 , 韋陀 , 印地安 以及別的民族引了他們的生活,狩獵,農(nóng)耕,分配財(cái)貨這些事為例子,以證原始狩獵民族實(shí)為共產(chǎn)主義的結(jié)合?!?/div>
《國語辭典》:體察(體察)  拼音:tǐ chá
1.體會(huì)、省思?!吨熳诱Z類。卷一一。讀書法下》:「學(xué)者當(dāng)以圣賢之言反求諸身,一一體察?!?br />2.考察。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奉老爺?shù)难哉Z。著我扮做個(gè)貨郎,挑著這繡鞋兒,體察這一樁事?!?/div>
《漢語大詞典》:履畝(履畝)
謂實(shí)地觀察,丈量田畝。《公羊傳·宣公十五年》:“稅畝者何,履畝而稅也。” 何休 注:“履踐案行,擇其善畝、穀最好者稅取之?!?宋 沈括 夢(mèng)溪筆談·技藝:“履畝之法,方圓曲直盡矣,未有會(huì)圓之術(shù)?!?清 黃宗羲 《瘦庵徐君墓志銘》:“甲辰,詔下履畝,自 萬歷 七年以后,丈量久廢,民間無知其法者?!?/div>
《漢語大詞典》:虛稱(虛稱)
(1).不顧事實(shí)地加以贊頌。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夫世衰道微,偽臣虛稱者,殆也;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鄙殆之累,傷乎王道。”
(2).虛假的名聲;空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名實(shí):“竊名者,厚貌深?yuàn)?,干浮華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明 李東陽 《江都縣學(xué)科貢題名記》:“夫名有貴賤,有賢不肖;貴與賤為虛稱,賢與不肖為定論。”
(3).空職稱,虛頭銜。 宋 曾鞏 《罷館職加官制》:“儒館之設(shè),有位號(hào)而無分職,使學(xué)士大夫?qū)⒑我孕鋵?shí)歟?是用命爾進(jìn)階一等而罷其虛稱?!?/div>
《國語辭典》:體驗(yàn)(體驗(yàn))  拼音:tǐ yàn
1.察驗(yàn)。宋。蘇軾 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臣體驗(yàn)得每年潁河漲溢水痕,直至城門腳下,公私危懼?!?br />2.體會(huì)、感受。如:「他下礦坑去挖礦,好體驗(yàn)礦工生涯的甘苦?!?/div>
《漢語大詞典》:檢踏(檢踏)
實(shí)地檢查。元史·刑法志一:“諸郡縣災(zāi)傷,過時(shí)而不申,或申不以實(shí),及按治官不以時(shí)檢踏,皆罪之?!?/div>
《漢語大詞典》:臨履(臨履)
(1).見“ 臨深履薄 ”。
(2).謂實(shí)地察核。資治通鑒·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年:“初, 操 承 涼州 從事及 武都 降人之辭,説‘ 張魯 易攻, 陽平城 下南北山相遠(yuǎn),不可守也’,信以為然。及往臨履,不如所聞?!?span id="pngz1iz" class="book">《資治通鑒·魏高貴鄉(xiāng)公甘露三年》:“初議者云云,求移者甚眾,時(shí)未臨履,亦謂宜然。” 胡三省 注:“臨履,謂親臨其地而履行營壘處所也?!?/div>
《國語辭典》:臨深履薄(臨深履?。 ?span id="kmb6umd" class='label'>拼音:lín shēn lǚ bó
走近深淵,踩在薄冰上。語本《詩經(jīng)。小雅。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贡扔鹘渖骺謶郑中⌒??!逗鬂h書。卷四八。楊終戒傳》:「豈可不臨深履薄,以為至戒!」《文選。潘岳。西征賦》:「心戰(zhàn)懼以兢悚,如臨深而履薄。」也作「臨深履冰」、「履薄臨深」。
《國語辭典》:坦白  拼音:tǎn bái
1.率直而無私念。宋。范仲淹祭陜府王待制文〉:「性清方以自處,政坦白而莫欺。」《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安老爺是坦白正路人,那里留心這些事?!?br />2.毫無隱瞞。如:「嫌犯把事實(shí)坦白說出,警方立刻宣布破案?!?/div>
《漢語大詞典》:親用(親用)
(1).重視實(shí)用;實(shí)地使用。史記·禮書:“大饗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飯稻粱,祭嚌先大羹而飽庶羞,貴本而親用也?!?晉 傅玄 《劍銘序》:“先王觀變而服劍,所以立武象也。太上有象而已,其次則親用之?!?br />(2).親信重用。漢書·黥布傳:“ 項(xiàng)王 方北憂 齊 趙 ,西患 漢 ,所與者獨(dú) 布 ,又多其材,欲親用之,以故未擊?!?/div>
《漢語大詞典》:游踐(遊踐)
猶游蹤。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山居賦》:“企 山陽 之游踐,遲鸞鷖之棲託?!?br />游歷;實(shí)地游覽。 南朝 梁 沈約 《棲禪精舍銘》:“今重游踐,鑒舊興懷?!?span id="flwoz1w" class="book">《周書·竇熾傳》:“州城之北,有泉水焉, 熾 屢經(jīng)游踐?!?唐 虞世南 《奉和至壽春應(yīng)令》:“眷言昔游踐,迴駕且淹留。” 唐 辯機(jī) 《〈大唐西域記〉贊》:“書行者,親游踐也;舉至者,傳聞?dòng)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