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曹石
 
相關人物
劉備
 
孫權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四引〈蔡寬夫詩話〉
潤州甘露寺有塊石,狀如伏羊,形制略具,號很石。相傳孫權嘗據(jù)其上,與劉備論曹公。壁間舊有羅隱詩板云:「紫髯桑蓋兩沉吟,很石空存事莫尋。
典故 
池龍
  
蛟龍云雨
  
云雨動蛟龍
 
蛟龍出池
 
淺水留龍不住

相關人物
周瑜
 
劉備
 
周瑜
 
孫權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
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jù)江陵。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筑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zhàn),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yè)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箼嘁圆芄诒狈剑攺V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例句

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 杜甫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較熱退晚加小涼穩(wěn)睡有詩因論壯年樂事戲呈元二十一曹長

豈是池中物,由來席上珍。 杜甫 上韋左相二十韻(見素。天寶元年。改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十五載。見素從明皇幸蜀。至巴西。詔兼左相。封豳國公。)

蛟龍得云雨,雕鶚在秋天。 杜甫 奉贈嚴八閣老

鹓鳳終凌漢,蛟龍會出池。 楊巨源 懷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

由來不是池中物,雞樹歸時即取將。 薛能 又和留山雞

典故
周瑜破曹
 
相關人物
周瑜
 
孫權
 
曹操(魏武帝)
 
程普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吳主權〉~7~
「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詣權,權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zhí)拒之議,意與權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于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馀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span>

例句

赤壁爭雄如夢里,且須歌舞寬離憂。 李白 江夏贈韋南陵冰

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此破曹公?李白 赤壁歌送別

敗亡非赤壁,奔走為黃巾。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黃池通霸跡,赤壁暢戎威。 駱賓王 夕次舊吳

典故
赤壁樓船
 
赤壁功名
 
孫郎赤壁
 
一鼓困曹瞞

相關人物
劉備
 
周瑜
 
孫權
 
曹操(魏武帝)
 
程普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吳主權傳〉~7~
三年春,權復征黃祖,祖先遣舟兵拒軍,都尉呂蒙破其前鋒,而淩統(tǒng)、董襲等盡銳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騎士馮則追梟其首,虜其男女數(shù)萬口。是歲,使賀齊討黟、歙,黟音伊。歙音攝。分歙為始新、新定、犁陽、休陽縣,以六縣為新都郡。荊州牧劉表死,魯肅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觀變。肅未到,而曹公已臨其境,表子琮舉眾以降。劉備欲南濟江,肅與相見,因傳權旨,為陳成敗。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詣權,權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zhí)拒之議,意與權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于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馀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樂進守襄陽。時甘寧在夷陵,為仁黨所圍,用呂蒙計,留淩統(tǒng)以拒仁,以其半救寧,軍以勝反。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涂。昭兵不利,權攻城踰月不能下。曹公自荊州還,遣張喜將騎赴合肥。未至,權退。
典故 
赤馬船

相關人物
孫權


晉·崔豹《古今注》卷下《雜注》
「孫權名舸為赤馬,言其飛馳如馬之走陸也?!?/span>

例句

楚竹青陽路,吳江赤馬船。 韓翃 贈別韋兵曹歸池州

青牛游華岳,赤馬走吳宮。 駱賓王 秋日錢陸道士陳文林

典故
公安問曹瞞

相關人物
劉備
 
孫權
 
曹操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先主備傳〉~878~
先主遣諸葛亮自結于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shù)萬,與先主并力,與曹公戰(zhàn)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并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率部曲數(shù)萬口稽顙。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于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復從權借荊州數(shù)郡?!?/span>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魯肅傳〉~270~
后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yè)備,方作書,落筆于地。
典故
火燒赤壁

相關人物
孫權
 
曹操(魏武帝)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262~
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于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zhàn),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鼓巳∶蓻_斗艦數(shù)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fā)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zhí)欤笋R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典故   
孫權氣

相關人物
孫權


《三國志》卷五十三《吳書·張纮傳》
「纮建計宜出都秣陵,權從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纮謂權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為金陵。地勢岡阜連石頭,訪問故老,云昔秦始皇東巡會稽經此縣,望氣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改名秣陵。今處所具存,地有其氣,天之所命,宜為都邑?!弧?/span>
《晉書》卷六〈元帝紀·中宗元帝〉~57~
始秦時望氣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氣」,故始皇東游以厭之,改其地曰秣陵,塹北山以絕其勢。及孫權之稱號,自謂當之。

例句

東南天子氣,掃地入函京。 李群玉 石頭城

龍虎勢衰佳氣歇,鳳皇名在故臺空。 李群玉 秣陵懷古

地壯孫權氣,云凝庾信愁。 韋莊 潤州顯濟閣曉望

未厭金陵氣,先開石槨文。 駱賓王 帝京篇

典故
生子當如孫仲謀
 
景升兒不似
 
笑殺景升豚犬兒

相關人物
曹操(魏武帝)
 
劉表
 
孫權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吳主權傳〉~8~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馀。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初,曹公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徵令內移。民轉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馀萬皆東渡江,江西遂虛,合肥以南惟有皖城。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吳歷》曰:「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馀人,其沒溺者亦數(shù)千人。權數(shù)挑戰(zhàn),公堅守不出。權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zhàn)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浑奋娭薪跃珖?,弓弩不得妄發(fā)。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典故
如刻畫

相關人物
劉徹(漢武帝)
 
周泰
 
孫權
 
趙充國


《漢書》卷六十九《趙充國傳》
「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也?!埂肝涞蹠r,以假司馬從貳師將軍擊匈奴,大為虜所圍。漢軍乏食數(shù)日,死傷者多,充國乃與壯士百馀人潰圍陷陳,貳師引兵隨之,遂得解。身被二十馀創(chuàng),貳師奏狀,詔徵充國詣行在所。武帝親見視其創(chuàng),嗟嘆之,拜為中郎,遷車騎將軍長史?!?/span>
《三國志》卷五十五《吳書·周泰傳》
「權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權手自指其創(chuàng)痕,問以所起。」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權把其臂,因流涕交連,字之曰:『幼平,卿為孤兄弟戰(zhàn)如熊虎,不惜軀命,被創(chuàng)數(shù)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

例句

唯有老身如刻畫,猶期圣主解衣看。 李端 題故將軍莊

典故
識呂蒙

相關人物
孫權
 
呂蒙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吳主傳》
遣都尉趙咨使魏。魏帝問曰:「吳王何等主也?」咨對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沟蹎柶錉?,咨曰:「納魯肅于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于行陳,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jù)三州虎視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span>

例句

軍事留孫楚,行間識呂蒙。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

典故 
相關人物
孫權
 
劉備


《南史》卷五十三〈梁武帝諸子列傳·武陵王紀〉~328~
初,天監(jiān)中,震太陽門,成字曰:「紹宗梁位唯武王。」解者以武陵王當之,于是朝野屬意焉。及侯景陷臺城,上甲侯韶西上至硤,出武帝密敕,加紀侍中、假黃鉞、都督征討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太尉、承制。大寶元年六月辛酉,紀乃移告諸州征鎮(zhèn),遣世子圓照領二蜀精兵三萬,受湘東王繹節(jié)度。繹命圓照且頓白帝,未許東下。七月甲辰,湘東王繹遣鮑檢報紀以武帝崩問。十一月壬寅,紀總戎將發(fā)益鎮(zhèn),繹使胡智監(jiān)至蜀,以書止之曰:「蜀中斗絕,易動難安,弟可鎮(zhèn)之,吾自當滅賊?!褂謩e紙云:「地擬孫、劉,各安境界,情深魯、衛(wèi),書信恒通?!?/span>
典故
萬人英

相關人物
周瑜
 
孫權


《毛詩正義》卷五之三〈國風·魏風·汾沮洳〉~207~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唐·孔穎達疏:「《禮運注》云:『英,俊選之尤者?!粍t英是賢才絕異之稱。此傳及《尹文子》皆『萬人為英』?!洞筝d禮·辨名記》云:『千人為英?!划惾酥f殊也?!?/span>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264~
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日:「今曹操新折?,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jù)襄陽以?操,北方可圖也?!箼嘣S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于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權素服舉哀,感動左右。喪當還吳,又迎之蕪湖,眾事費度,一為供給。后著令曰:「故將軍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問。」初瑜見友于策,太妃又使權以兄奉之。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zhí)臣節(jié)。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265~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普頗以年長,數(shù)陵侮瑜。瑜折節(jié)容下,終不與校。普后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箷r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游說動也,乃密下?lián)P州,遣九江蔣干往見瑜。干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詣瑜。瑜出迎之,立謂干曰:「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干曰:「吾與足下州里,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并觀雅規(guī),而云說客,無乃逆詐乎?」瑜曰:「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挂蜓痈扇?,為設酒食。畢,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館,事了,別自相請?!购笕眨ふ埜膳c周觀營中,行視倉庫軍資器仗訖,還宴飲,示之侍者服飾珍玩之物,因謂干曰:「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終無所言。干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閒。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劉備之自京還也,權乘飛云大船,與張昭、秦松、魯肅等十馀人共追送之,大宴會敘別。昭、肅等先出,權獨與備留語,因言次,嘆瑜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硅ぶ莆很娨?,曹公曰:「孤不羞走?!购髸c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硅ね曔h著,故曹公、劉備咸欲疑譖之。及卒,權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后權稱尊號,謂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埂?/span>
典故
伊籍一拜
 
伊籍懶

相關人物
伊籍
 
孫權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伊籍傳》
伊籍字機伯,山陽人。少依邑人鎮(zhèn)南將軍劉表。先主之在荊州,籍常往來自托。表卒,遂隨先主南渡江,從入益州。益州既定,以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見待亞于簡雍、孫乾等。遣東使于吳,孫權聞其才辯,欲逆折以辭。籍適入拜,權曰:「勞事無道之君乎?」籍既對曰:「一拜一起,未足為勞?!辜畽C捷,類皆如此,權甚異之。后遷昭文將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例句

伊籍一拜,酈生長揖。 李瀚 蒙求

莫問伊嵇懶,流年已付他。 齊己 渚宮莫問詩一十五首

典故
紫髯將
 
紫髯

相關人物
孫權
 
張遼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孫權傳》
「權乘駿馬越津橋得去?!鼓铣?#183;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曰:「張遼問吳降人:『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贿|及樂進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舉軍嘆恨?!?/span>

例句

若比紫髯分鼎足,未聞馀力有瓊瑰。 羅隱 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二首之一

紫髯桑蓋此沈吟,很石猶存事可尋。 羅隱 題潤州妙善前石羊

天子只憑紅旆壯,將軍空恃紫髯多。 韋莊 又聞湖南荊渚相次陷沒

當年紫髯將,他日黑頭公。 韓翃 送李中丞赴商州

《漢語大詞典》:很石
石名。在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北固山 甘露寺 前。狀如伏羊。相傳 劉備 (一說 諸葛亮 )曾坐其上,與 孫權 共論 曹操 。 唐 羅隱 《題潤州妙善前石羊》詩:“ 紫髯 桑蓋 此沉吟,很石猶存事可尋?!鳖}注:“傳云: 吳 主 孫權 與 蜀 主 劉備 嘗此置會云?!焙?,一本作“ 狠 ”。 宋 蘇軾 《甘露寺》詩序:“寺有石如羊,相傳謂之很石,云 諸葛孔明 坐其上與 孫仲謀 論 曹公 也?!?宋 蘇軾 《甘露寺》詩:“很石臥庭下,穹隆如伏羱?!?宋 姜夔 《永遇樂·次稼軒北固樓詞韻》詞:“云隔迷樓,苔封很石,人向何處?!?/div>
《國語辭典》:頑石(頑石)  拼音:wán shí
1.無光澤且體粗質鈍的石塊。宋。俞琰《書齋夜話》:「有名何必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2.比喻愚蠢駑鈍的人?!度龂萘x》第三八回:「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二公謬舉矣。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
《國語辭典》:池中物  拼音:chí zhōng wù
比喻蟄居無所作為的庸人俗輩。《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div>
《國語辭典》:蛟龍得云雨(蛟龍得雲(yún)雨)  拼音:jiāo lóng dé yún yǔ
比喻有才干的人得到施展本領的機會?!度龂?。卷五四。吳書。周瑜傳》:「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云雨,非終池中物也。」
《國語辭典》:終非池中物(終非池中物)  拼音:zhōng fēi chí zhōng wù
比喻有才能謀略者必有大作為。《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div>
《國語辭典》:赤壁  拼音:chì bì
山名。有四,皆在今湖北省境內:(1)位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三國時孫權、劉備聯(lián)軍大破曹操軍隊于此。(2)位黃岡縣城外的赤鼻磯。為蘇軾赤壁賦所詠之地。(3)位武昌縣東南。也稱為「赤磯」。(4)位漢陽縣沌口的臨嶂山,與烏林峰相對。
《漢語大詞典》:赤鼻磯(赤鼻磯)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黃州市 城西北 江 濱,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稱 赤壁 。 宋 薛季宣 《晚渡東坡》詩:“ 赤鼻磯 頭橫曙煙, 吳王城 下浪連天。”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二·黃州府》:“ 赤鼻山 在府城西北 漢川門 外,屹立 江 濱,土石皆帶赤色。下有 赤鼻磯 ,今亦名 赤壁山 , 蘇軾 以為 周瑜 敗 曹公 處,非也?!币嘧鳌?赤壁磯 ”。 元 宋方壺 《梧葉兒·懷古》曲:“ 黃州 地, 赤壁磯 ,衰草接天涯。 周公瑾 、 曹孟德 ,果何為?都打入漁樵話里。”
《漢語大詞典》:赤馬(赤馬)
(1).紅色的馬。晉書·劉曜載記:“ 曜 將戰(zhàn),飲酒數(shù)斗,嘗乘赤馬,無故跼頓,乃乘小馬?!?span id="pnbrh82" class="book">《北史·王晧傳》:“嘗從 文宣 北征,乘赤馬,旦蒙霜氣,遂不復識?!?br />(2).一種輕快的船。釋名·釋船:“輕疾者曰赤馬舟,其體正赤,疾如馬也?!?晉 崔豹 古今注·雜注:“ 孫權 時名舸為赤馬,言如馬之走陸也。” 唐 韓翃 《贈別韋兵曹歸池州》詩:“ 楚 竹青陽路, 吳 江赤馬船?!?br />(3).“赤馬劫”的簡稱。 元 袁桷 《張?zhí)摼膏麾直庠粴w鶴次韻》:“紅羊赤馬悲滄海,白虎蒼龍儼大庭?!眳⒁姟?赤馬劫 ”。
分類:紅色輕快
《漢語大詞典》:赤馬劫(赤馬劫)
宋理宗 淳祐 中, 柴望 上《丙丁龜鑒》十卷,計自 秦昭襄王 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至 五代 后漢 天福 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共一千二百馀年,其中牽強附會凡值丙午、丁未之年,國家均有亂事發(fā)生。丙丁屬火,色赤,午為馬,未為羊,后因稱國家大亂為“赤馬劫”或“紅羊劫”。 元 張翥 《畫馬》詩:“百年重遭赤馬劫,散落不逐兵塵空?!?/div>
分類:十卷
《國語辭典》:佳氣(佳氣)  拼音:jiā qì
美好的氣象。唐。儲光羲 洛陽道五首獻呂四郎中詩之三:「大道直如發(fā),春日佳氣多。」唐。杜甫哀王孫〉詩:「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div>
《漢語大詞典》:天子氣(天子氣)
帝王頭上顯現(xiàn)的瑞氣。舊謂帝王出生或活動的地方有此氣。史記·項羽本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span id="e5yr108" class="book">《史記·高祖本紀》:“ 秦始皇帝 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游以厭之?!?span id="cxxo13n" class="book">《晉書·天文志中》:“天子氣,內赤外黃,四方:所發(fā)之處當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外處,其地亦先發(fā)此氣?!?span id="x071gdj"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十回:“他每天晚上,約了 張百萬 在園里指天劃地的,説望天子氣。”
《漢語大詞典》:金陵王氣(金陵王氣)
今之 南京 , 戰(zhàn)國 時 楚威王 埋金以鎮(zhèn)王氣,故曰 金陵 。后 三國 吳 、 東晉 、 宋 、 齊 、 梁 、 陳 六朝皆建都于此。所謂“金陵王氣”即指帝王所在地 金陵 的祥瑞之氣。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 西晉 樓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氣黯然收?!?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秦人鑿山:“今人第知 方山 至 石硊山 ,為 秦皇 鑿山斷 金陵 王氣之處,不知今城之西北 盧龍 、 馬鞍 二山間,亦為 秦 所鑿也。” 葉楚傖 《和倉海秋懷》之五:“ 金陵 王氣隨旄落, 厓水 哀聲夾浪流?!?/div>
分類:南京王氣
《漢語大詞典》:孫劉(孫劉)
(1). 三國 吳 主 孫權 和 蜀 主 劉備 的并稱。文選·皇甫謐〈三都賦序〉:“ 孫 劉 二氏,割有 交 益 ?!?劉良 注:“ 孫 劉 ,謂 孫權 、 劉備 也?!?南朝 梁元帝 《與武陵王紀書止蜀軍東下》:“地擬 孫 劉 ,各安境界?!?span id="wcltkpn" class="book">《周書·靜帝紀論》:“ 靜帝 越自幼沖,紹茲衰緒。內相挾 孫 劉 之詐,戚藩無 齊 代 之彊。” 元 薩都剌 《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韻》:“ 孫 劉 事業(yè)今何在,百年狠石生莓苔?!?br />(2). 三國 魏 孫資 和 劉放 的并稱。三國志·魏志·劉放傳:“ 劉 放 文翰, 孫資 勤慎,并管喉舌,權聞當時,雅亮非體,是故譏諛之聲,每過其實也?!?span id="xtjhvlz" class="book">《南史·顧覬之傳》:“ 覬之 曰:‘ 辛毗 有云, 孫 劉 不過使吾不為三公耳?!?金 元好問 《楊之美尚書挽章》詩:“千古 孫 劉 有餘責,一時 燕 許 更誰同?!?br />(3). 晉 孫綽 和 劉惔 的并稱。二人皆為當時名士。事見晉書本傳。 唐 陸龜蒙 《幽居賦》:“清言不屈, 孫 劉 詎減於中軍?!?/div>
《漢語大詞典》:權備(權備)
三國 孫權 、 劉備 的并稱。 唐 劉知幾 史通·稱謂:“逮作者之書事也,乃沒 吳 蜀 號諡,呼 權 備 姓名?!?/div>
分類:孫權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