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華緣(華緣)
佛教語。謂現(xiàn)世因緣。 唐 司空圖 《澤州靈泉院記》:“帝夢可徵,華緣已熟,山川神祇,罔不薦款。”
《漢語大詞典》:情孽
情愛上的惡因緣。 金庸 《笑傲江湖》十七:“搭你脈象,這又是情孽牽纏?!?梁羽生 《江湖三女俠》第四八回:“ 唐曉瀾 目睹 呂四娘 、 沈在寬 親熱的神情,想起自己的一生情孽,不覺傷心。”
《漢語大詞典》:緣鵠飾玉(緣鵠飾玉)
《楚辭·天問》:“緣鵠飾玉,后帝是饗?!?王逸 注:“后帝,謂 殷湯 也。言 伊尹 始仕,因緣烹鵠鳥之羹,脩玉鼎,以事於 湯 。 湯 賢之,遂以為相也?!焙笠蛞砸蚓墪r會而攀登高位為“緣鵠飾玉”。
《漢語大詞典》:造因結(jié)果(造因結(jié)果)
謂無論制造何種因緣,必得相應(yīng)之后果。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世人造因結(jié)果的這場公案,原是上天給眾生開得一個公共道場。”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可見造因得果,雖有人為,也是上天暗中安排定的?!眳⒁姟?造因 ”。
《漢語大詞典》:造因
制造因緣。佛教輪回說認為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顛倒糾纏,皆緣一念之妄起。故佛言一切眾生慎勿造因?!?span id="xyxnvjs" class="book">《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論支那立憲必先以革命》:“他日革命之結(jié)果若何,一視於今之仁人志士之造因若何?!?/div>
《漢語大詞典》:絮果蘭因(絮果蘭因)
比喻結(jié)局不幸之因緣遇合。以蘭花之馨香喻美好之前因,以飛絮之飄泊喻離散之后果。 清 陳孟楷 《香畹樓憶語》:“此詩流傳為 紫姬 見之,激揚贊嘆,絮果蘭因,於茲始茁矣?!?span id="vvg5gq0"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三回:“ 玉生 又道:‘騷人韻士,絮果蘭因’八個字更好?!?/div>
《國語辭典》:機緣巧合(機緣巧合)  拼音:jī yuán qiǎo hé
意外獲得機會、因緣。指事情非常的湊巧。如:「本來只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機緣巧合,竟被他說中了。」
《國語辭典》:機緣湊巧(機緣湊巧)  拼音:jī yuán còu qiǎo
機會因緣偶然巧合。如:「他倆由于機緣湊巧而結(jié)為夫婦?!?/div>
《國語辭典》:同緣同相(同緣同相)  拼音:tóng yuán tóng xiàng
有共同的因緣,作共同的選擇?!段饔斡洝返谌兀骸肝液湍阃⊥?,同緣同相,同見同知?!?/div>
《國語辭典》:五停心觀(五停心觀)  拼音:wǔ tíng xīn guān
佛教五種修行法。即不凈觀、慈悲觀、因緣觀、界分別觀、數(shù)息觀五種禪觀。此五種禪觀分別對治貪欲、瞋恚、愚癡、我見、散亂心五種污染心。
《國語辭典》:不生不滅(不生不滅)  拼音:bù shēng bù miè
佛教用語。佛教認為一切現(xiàn)象,只是因緣條件的組合,沒有現(xiàn)象的本體,人們察覺到的現(xiàn)象,只是個幻相。因此現(xiàn)象既沒有真實的存在過,當然也無所謂滅失?!?a target='_blank'>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滅?!鼓铣R。王巾〈頭陀寺碑文〉:「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滅者哉?!?/div>
《漢語大詞典》:三周說法(三周説法)
佛教謂法說周、譬喻周、因緣周。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jīng)四十二問》:“故 釋迦 三周説法之中,一字一句,皆自名為妙法蓮華法,此無可疑者?!?/div>
《漢語大詞典》:九緣(九緣)
佛教法相宗的九種因緣。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名》:“若浮屠所謂九緣:一曰空緣,二曰明緣,三曰根緣,四曰境緣,五曰作意緣,六曰分別依,七曰染凈依,八曰根本依,九曰種子依。”
《國語辭典》:蘭因絮果(蘭因絮果)  拼音:lán yīn xù guǒ
蘭因,原指鄭文公妾燕姞夢見其祖伯鯈贈予蘭草,后生穆公取名為蘭。見《左傳。宣公三年》。后比喻美好的前因。絮果,比喻如飄絮離散的后果?!柑m因絮果」引喻為始合終離,婚姻不美滿。《虞初新志。卷一。小青傳》:「蘭因絮果,現(xiàn)業(yè)誰深?!骨濉?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74386' target='_blank'>龔自珍 〈丑奴兒令。鸞箋偷寫伊名字〉詞:「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凄迷,掐也凄迷,夢向樓心鐙火歸?!?/div>
《漢語大詞典》:魯文在手(魯文在手)
左傳·隱公元年:“ 仲子 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 仲子 歸于我?!焙笠蛞浴棒斘脑谑帧狈Q婚嫁因緣。 唐 元稹 《王承宗母吳氏封齊國太夫人制》:“ 王承宗 母 燕國 太夫人 吳氏 ,魯文在手, 燕 夢徵蘭,道以匡夫,仁而訓(xùn)子。”
分類:婚嫁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