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0
典故
1
詞典
2
分類詞匯
17
共17,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一聲
宮商
四聲
上聲
詩韻
去聲
平聲
平仄
陽調(diào)
入聲
今韻
仄聲
反紐
上下平
行腔
《國語辭典》:
一聲(一聲)
拼音:
yī shēng
1.一個響音?!度龂萘x》第一一回:「寨內(nèi)一聲鼓響,馬軍步軍,如潮似浪,擁將出來?!埂段拿餍∈贰返谝黄呋兀骸府?dāng)下,姚老夫子便和顏悅色的走到巡捕跟前,尊了一聲巡捕先生。」
2.國音聲調(diào),四聲分類的第一類。相當(dāng)于陰平的音韻。
分類:
一聲
國音
音聲
聲調(diào)
四聲
分類
陰平
音韻
《國語辭典》:
宮商(宮商)
拼音:
gōng shāng
五音中的宮、商二音。引申為音樂、音律?!段倪x。王褒。洞簫賦》:「故吻吮值夫?qū)m商兮,和紛離其匹溢?!?/div>
分類:
宮商
五音
音樂
音律
詩律
宮音
樂曲
商音
平仄
和聲
聲韻
四聲
《國語辭典》:
四聲(四聲)
拼音:
sì shēng
字音的四種聲調(diào)。古時分平、上、去、入四聲,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國音分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如三、民、主、義即是。
分類:
現(xiàn)代
字音
普通話
聲調(diào)
音聲
陰平
陽平
平聲
上聲
去聲
四聲
入聲
演變
而來
《國語辭典》:
上聲(上聲)
拼音:
shǎng shēng
一種漢語調(diào)類。是低降高升調(diào)。在現(xiàn)代國音為第三聲,注音符號用「ˇ」來表示。
分類:
上聲
普通話
四聲
聲調(diào)
《國語辭典》:
詩韻(詩韻)
拼音:
shī yùn
1.舊詩皆用韻,或偶句尾字相協(xié),或全首每句末字皆協(xié),其相協(xié)的韻腳,稱為「詩韻」。
2.作詩者翻檢的韻書,一般指平水韻。
3.詩的風(fēng)韻。唐。
白居易
繼之尚書自余病來寄遺非一又蒙覽醉吟先生傳題詩以美之今以此篇用伸酬謝
詩:「交情鄭重金相似,詩韻清鏘玉不如?!?/div>
分類:
詩韻
用韻
依據(jù)
韻書
四聲
《國語辭典》:
去聲(去聲)
拼音:
qù shēng
1.一種漢語調(diào)類。其聲清而遠,今為國音聲調(diào)中的第四聲。注音符號用「ˋ」來表示。
2.舍棄聲名?!侗笔?。卷四二。常爽傳》:「是以君子鑒恃道不可以流聲,故去聲而懷道?!?/div>
分類:
去聲
普通話
字調(diào)
四聲
調(diào)中
《國語辭典》:
四聲(四聲)
拼音:
sì shēng
字音的四種聲調(diào)。古時分平、上、去、入四聲,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國音分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如三、民、主、義即是。
分類:
現(xiàn)代
字音
普通話
聲調(diào)
音聲
陰平
陽平
平聲
上聲
去聲
四聲
入聲
演變
而來
《國語辭典》:
平聲(平聲)
拼音:
píng shēng
一種漢語調(diào)類。聲調(diào)平出而沒有高低的變化。今國音分化為陰平、陽平二類,即第一聲、第二聲。第二聲注音符號用「ˊ」來表示。
分類:
調(diào)和
四聲
五聲
平聲
普通話
分成
陰平
平和
陽平
《國語辭典》:
平仄
拼音:
píng zè
平,四聲中的平聲。仄,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平仄指平聲和仄聲。舊時寫作韻文,用字須平仄相互交替,使其合于格律。宋。陳鵠《西塘集耆舊續(xù)聞》卷四:「凡表啟之類,近代聲律尤嚴(yán),或乖平仄,則謂之失黏?!骨?。郎廷槐《師友詩傳錄》:「或八句一韻,或四句一韻,或兩句一韻,必多寡勻停,平仄遞用,方為得體?!?/div>
分類:
平仄
平聲
聲和
仄聲
四聲
《國語辭典》:
陽調(diào)(陽調(diào))
拼音:
yáng diào
陽平、陽上、陽去、陽入的總稱。古代四聲,因受聲母清濁不同的影響,濁聲母的字為陽調(diào)。發(fā)音一般較陰調(diào)稍低。
分類:
陽平
四聲
《國語辭典》:
入聲(入聲)
拼音:
rù shēng
一種漢語調(diào)類。聲調(diào)短促而急?,F(xiàn)國音中已無入聲,入聲字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之中。如:「屋」、「竹」、「谷」、「玉」等字。
分類:
四聲
短促
一發(fā)
現(xiàn)代
干方
入聲
《國語辭典》:
四聲(四聲)
拼音:
sì shēng
字音的四種聲調(diào)。古時分平、上、去、入四聲,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國音分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如三、民、主、義即是。
分類:
現(xiàn)代
字音
普通話
聲調(diào)
音聲
陰平
陽平
平聲
上聲
去聲
四聲
入聲
演變
而來
《國語辭典》:
今韻(今韻)
拼音:
jīn yùn
1.齊、梁后分別四聲的韻書。
2.今日通用的詩韻。
分類:
韻書
四聲
《國語辭典》:
今音
拼音:
jīn yīn
1.現(xiàn)代的語音。
2.音韻學(xué)上指以《切韻》、《廣韻》等韻書為代表的隋唐音。與以《詩經(jīng)》押韻、《說文》諧聲等為代表的周秦音(古音)相對。
分類:
現(xiàn)代
音韻學(xué)
語語
語音
等韻
韻書
《國語辭典》:
仄聲(仄聲)
拼音:
zè shēng
古時字音分平、上、去、入四聲,韻文中稱上、去、入三聲為「仄聲」。
分類:
仄聲
聲調(diào)
分平
四聲
《國語辭典》:
反紐(反紐)
拼音:
fǎn niǔ
音韻學(xué)上指反切與聲紐。唐代和尚神珙類聚雙聲之字,同四聲、疊韻結(jié)合起來,作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用來解釋反切的方法。
分類:
反切
和聲
義同
類聚
雙聲
之字
四聲
迭韻
結(jié)合
改稱
《國語辭典》:
反切
拼音:
fǎn qiè
古人切語之法,用二字以求一字之音,上字與所切之字雙聲,下字與所切之字疊韻;上字以定清濁,下字以定平上去入;如「東,德紅切」、「反,甫晚切」。
分類:
反切
漢字
注音
《漢語大詞典》:
上下平
《切韻》
、
《
廣韻
》
、
《
集韻
》
等韻書按平、上、去、入四聲編排,上、去、入各為一卷,平聲因字多,又分為上平聲和下平聲兩卷,簡稱“上下平”。參閱 清 陳澧
《
切韻考
》
。
分類:
等韻
韻書
四聲
編排
《國語辭典》:
行腔
拼音:
xíng qiāng
戲曲表演時,雖曲調(diào)有固定的格律,但演員會依唱詞、四聲調(diào)值、及個人對曲譜的體會來處理唱腔,稱為「行腔」。
分類:
戲曲
唱腔
演員
四聲
聲調(diào)
音節(jié)
旋律
運用
聲腔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