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4典故 2詞典 62
《漢語大詞典》:嚙指(嚙指,齧指)
(1).咬指頭。形容極為痛心。 唐 元稹 《臺中鞫獄憶開元觀舊事呈損之兼贈周兄四十韻》:“蠻民詀諵訴,嚙指明痛癏。”《水滸傳》第九八回:“土人欲採取他(美石),卻被一聲霹靂,把幾個採石的驚死,半晌方醒。因此人都嚙指相戒,不敢近他。” 鄒韜奮 《抗戰(zhàn)以來》三五:“或知之(被捕的原因)矣,而腐心嚙指,申訴無門,畏禍吞聲。”
(2).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 曾子 從 仲尼 在 楚 而心動,辭歸問母。母曰:‘思爾嚙指?!?孔子 曰:‘ 曾參 之孝,精感萬里?!?span id="6pvvijl" class="book">《后漢書·蔡順傳》:“ 順 少孤,養(yǎng)母。嘗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 順 不還,乃噬其指, 順 即心動,棄薪馳歸。” 李賢 注:“噬,嚙也?!焙笥谩皣е浮北磉_(dá)母親對兒子的渴念和兒子對母親的孝思與眷顧。 清 顧炎武 《與李湘北書》:“但此君母老且病,獨(dú)子無依……況年逾七十,久困扶牀,路隔三千,難通嚙指,一旦禱北辰而不驗,迴西景以無期,則缾罍之恥奚償,風(fēng)木之悲何及!”
齧指:
(1).咬破指頭。表示決心,發(fā)誓。史記·田叔列傳:“ 趙王 嚙指出血,曰:‘先人失國,微陛下,臣等當(dāng)蟲出。公等奈何言若是!’” 宋 孫光憲 《浣溪沙》詞:“嚙指暗思花下約,憑闌羞睹淚痕衣?!?明 李東陽 《讀唐詩三十一首》之二:“﹝ 徐世勣 ﹞又忍棄其流涕嚙指之言,以成 武氏 之禍?!?br />(2).表示思念深切。 宋 岑象求 《吉兇影響錄》:“ 曾子 從 仲尼 在 楚 而心動,辭歸問母。母曰:‘思爾嚙指?!?孔子 曰:‘ 曾參 之精感萬里?!?/div>
《漢語大詞典》:水嚙(水齧)
謂水侵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支諾皋中:“ 華陰縣 東七級 趙村 ,村路因水嚙成谷,梁之。” 元 劉永之 《送羅與敬歸西昌》詩:“石扶壞道通高閣,水嚙危沙見古城?!?span id="1h0ajya" class="book">《清史稿·循吏傳三·狄尚絅》:“ 南康 治濱湖……迤東水嚙,浸及城址?!?/div>
分類:侵蝕
《國語辭典》:齧臂  拼音:niè bì
1.咬手臂。《魏書。卷五九。劉昶傳》:「雖在公堂,諸王每侮弄之,或戾手齧臂,至于痛傷,笑呼之聲,聞于御聽。」
2.自咬手臂以示決心的堅定。參見「齧臂盟」條。唐。駱賓王 上廉使啟:「雖噬指思?xì)w,空軫倚閭之望。而齧臂求仕,非圖高蓋之榮?!?/div>
《國語辭典》:齧臂盟  拼音:niè bì méng
咬臂出血以表示堅定的決心或極為誠信的盟約。語本《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馀人,而東出衛(wèi)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fù)入衛(wèi)!』」后用以指男女私訂的婚約。如:「他們雖曾有過齧臂盟,但因戰(zhàn)亂而分離,始終無法結(jié)成連理。」
《漢語大詞典》:嚙岸(齧岸)
謂水流侵蝕河岸。金史·河渠志:“及渠成,以地勢高峻,水性渾濁。峻則奔流漩洄,嚙岸善崩,濁則泥淖淤塞,積滓成淺,不能勝舟?!?/div>
《漢語大詞典》:嚼嚙(嚼嚙,嚼齧)
咬嚙。《宣和遺事》前集:“ 崇寧 五年夏, 解州 有蛟在 鹽池 作祟,布炁十餘里,人畜在炁中者,輒皆嚼嚙,傷人甚眾?!?br />嚼齧:咬嚙。 三國 魏 阮籍《元父賦》:“于其遠(yuǎn)險……熊虎是生。故人民被害嚼嚙?!?唐 杜甫 《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一本作“噍嚙”、“ 嚼囓 ”。 唐 韓愈 《陸渾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韻》:“雷公擘山海水翻,齒牙嚼嚙舌腭反。”
分類:咬嚙
《漢語大詞典》:嚙齒(嚙齒,齧齒)
咬牙切齒。形容怒極。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四年:“﹝ 趙立 ﹞視 金 人如仇,每言及,必嚙齒而怒?!?br />齧齒:1.咬牙切齒。表示極其憤恨。語本南史·韋叡傳:“初, 胡景略 與前軍 趙祖悅 同軍交惡,志相陷害, 景略 一怒,自嚙其齒,齒皆流血。”《武王伐紂平話》卷上:“太子共 胡嵩 嚙齒,仗劍來殺 費(fèi)仲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其嚙齒受玷,由力不敵,非節(jié)之不固也?!?br />(2).咬。佛說灌頂經(jīng)卷二:“昔有比丘名 般若提婆 ,誦習(xí)經(jīng)法,中諸寒冷,遂為蟲所嚙齒?!?/div>
《漢語大詞典》:噬嚙(噬嚙,噬齧)
(1).咬。 唐 柳宗元《憎王孫文》:“雖羣不相善也。食相噬嚙,行無列,飲無序。” 宋 蘇洵 《上韓樞密書》:“蝮蝎終日而不螫,則噬嚙草木以致其毒?!?章炳麟 《五無論》:“獸類無一夫一婦之事,兩性相逐,天下為公,而以字尾之故,相噬嚙猶眾,何獨(dú)于人類而能外是?”《花城》1981年第1期:“老人眼里閃露出悲憤,嘴里含著痛苦,仿佛有什么在噬嚙著他的心?!?br />(2).喻侵蝕。 唐 韓愈《孟東野失子》:“日月相噬嚙,星辰踣而顛。”
(3).喻迫害。 魯迅 《墳·論“費(fèi)厄潑賴”應(yīng)該緩行》:“壞人靠著冰山,恣行無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憐,而曾經(jīng)親見,或親受其噬嚙的老實人,乃忽以‘落水狗’視之,不但不打,甚至于還有哀矜之意?!?/div>
《漢語大詞典》:吞嚙(吞嚙,吞齧)
亦作“ 吞嚙 ”。
(1).吞食。 清 袁枚 新齊諧·禹王廟吞蛇:“至樹下,見有人,忽躍起三四丈,似欲吞嚙者。”
(2).湮滅。 王西彥 《古屋》第三部四:“如果她不快活,憂慮早會把他吞嚙掉?!?br />(3).吞并。
《漢語大詞典》:嚙膝(嚙膝,齧膝)
良馬名。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飛龍、赤兔、騕褭、驊騮、紫燕、驌驦、嚙膝……正是 青海 月氏 生下, 大宛 越腅 將來?!?br />齧膝:亦作“ 嚙厀 ”。良馬名。 唐 杜甫 《清明》:“渡頭翠柳艷明眉,爭道朱蹄驕嚙膝。” 仇兆鰲 注引 應(yīng)劭 曰:“馬怒有餘氣,常嚙膝而行也。” 宋 王安石 《躍馬泉》詩:“山祇來伐之,半嶺跳嚙膝?!?清 納蘭性德 《生查子》詞:“嚙厀帶香歸,誰整櫻桃宴?!?/div>
《漢語大詞典》:踶嚙(踶齧)
亦作“ 踶囓 ”。踢咬。晉書·庾峻傳:“牛馬有踶嚙者,恐傷人,不貨於市?!?唐 韓愈 《畫記》:“於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牽者……怒相踶嚙者?!?span id="oum0jms" class="book">《新五代史·楚世家·馬殷》:“軍中推行軍司馬 張佶 為帥, 佶 將入府,乘馬輒踶囓,傷 佶 髀?!?宋 曾慥 類說·畫后品:“ 北齊 楊子華 畫馬於壁,每夕必踶囓長鳴,如索水草?!?/div>
《漢語大詞典》:沖嚙(衝齧)
謂水浪侵蝕堤岸。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 武肅王 ( 錢鏐 )以 候潮 通江 二門之外,潮水衝嚙,版筑不就,命強(qiáng)弩數(shù)百射之,潮水為避?!?明 張居正 《方氏建水射銘》:“岸受水衝嚙,慮殫為河矣?!?span id="2mgq2cy" class="book">《明史·吳桂芳傳》:“給事中 劉鉉 疏議漕河,語侵 桂芳 , 桂芳 疏辯曰:‘ 草灣 之開,以 高 寶 水患衝嚙,疏以拯之,非能使上游亦不復(fù)漲也?!?/div>
分類:侵蝕堤岸
《漢語大詞典》:咬嚙(咬嚙)
咬。比喻纏住不放,再三懇求。《敦煌變文集·燕子賦》:“汝可早去,喚取鸜鵒。他家頭尖,憑伊覓曲。咬嚙勢要,教向鳳凰邊遮囑?!?/div>
《漢語大詞典》:咬嚙(齩齧)
咬啃。 宋 蘇軾 《孫莘老寄墨》之三:“我貧如飢鼠,長夜空齩嚙。”
《駢字類編》:草嚙(草嚙)
宋 黃庭堅 伯時彭蠡春牧圖 沙眠草嚙性不驕,側(cè)身注目鳴相招。
《漢語大詞典》:咋嚙(咋嚙)
啃咬。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貧兒屏氣吞聲,蹲踞墻外,又被群犬嚎吠,趕來咋嚙?!?/div>
分類:啃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