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683,分246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不書名
光陰未抵一先棋
蟾光
長庚光怒
君房癡
赤伏
赤眉立盆子
舂陵王氣
偷光(又作:假馀光 ...)
垂翅
嚴(yán)光釣瀨
春光猶有三分之一
蠟屐年光
翠籠明光殿
立深雪
典故
不書名

相關(guān)人物
霍光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蘇武〉~2468~
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

例句

神皇麒麟閣,大將不書名。 儲光羲 次天元十載華陰發(fā)兵作時有郎官點發(fā)

典故 
斧柯爛
    
爛柯棋
 
樵柯爛
  
爛柯仙子
 
爛樵斧
 
樵柯爛盡
 
王質(zhì)觀棋
  
蒼枰爛斧
 
觀棋
 
光陰未抵一先棋
 
看棋
   
柯山棋局
 
樵夫看棋
 
逢仙柯朽
 
觀棋爛河
 
看局
 
看棋逢神仙
 
柯催
 
柯山
 
柯山菊
 
柯云罷奕
 
棋終爛柯
  
石室棋半局

相關(guān)人物
王質(zhì)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zhì)伐木至,見童子數(shù)人棋而歌,質(zhì)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zhì),如棗核。質(zhì)含之,不覺饑。頃餓,童子謂曰:「何不去?」質(zhì)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fù)時人。
《浪跡叢談·三談》卷一〈觀弈軒雜錄〉~407~
任昉《述異記》云:「信安郡有石室山,晉時王質(zhì)伐木,至,見童子數(shù)人棋而歌,質(zhì)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zhì)含之,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zhì)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fù)時人?!拱此纱鞍僬f云:「人間所以貴慕神仙者,以其快樂無惱,長生久視耳。今斯須便過百年,朝夕已經(jīng)千載,不知自開辟以來,終得幾局棋也?」

簡釋

爛斧柯:喻指世事變遷。宋黃庭堅《記夢》:“兩客爭棋爛斧柯,一兒壞局君不呵。”


例句

登山采樵路,臨水浣紗人。 儲嗣宗 春游望仙谷

爛柯山下舊仙郎,列宿來添婺女光。 劉禹錫 衢州徐員外使君遺以縞纻兼竹書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貺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未知樵客終何得,歸后無家是看棋。 劉言史 玉京詞

他年會相訪,莫作爛柯棋。 戎昱 送吉州閻使君入道二首

知嘆有唐三百載,光陰未抵一先棋。 李洞 贈徐山人

兩卷素書留貰酒,一柯樵斧坐看棋。 李群玉 送隱者歸羅浮

訪世山空在,觀棋日未斜。 盧綸 過樓觀李尊師

聞逐樵夫閑看棋,忽逢人世是秦時。 盧綸 酬暢當(dāng)尋嵩岳麻道士見寄

麗藻嘗專席,閑情欲爛柯。 竇常 哭張倉曹南史

不遇爛柯叟,報非舊城郭。 竇群 時興

惆悵歸城郭,樵柯跡尚存。 耿湋 仙山行

看畢初為局,歸逢幾世孫。 耿湋 仙山行

新秋愛月愁多雨,古觀逢仙看盡棋。 賈島 欲游嵩岳留別李少尹益

主人善止客,柯爛忘歸年。 錢起 過瑞龍觀道士

不知柯爛者,何處看圍棋。 韋執(zhí)中 陪韓退之竇貽周同尋劉尊師不遇得師字

典故  
   
參考典故
三足烏


《史記》卷一百二十八〈龜策列傳〉~3237~
孔子聞之曰:「神龜知吉兇,而骨直空枯。日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烏。月為刑而相佐,見食于蝦蟆?!?/span>
《藝文類聚》卷一〈天部上·月〉~7~
《五經(jīng)通義》曰:「月中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兔并明,陰系陽也?!?/span>
《后漢書·天文志上》
南朝梁·劉昭注引張衡《靈憲》: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
《昭明文選》卷二十九〈詩己·雜詩上·古詩十九首〉~349~
〈古詩十九首〉其十七:「孟冬寒氣至,北風(fēng)何慘慄?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例句

幾回鴻雁來又去,腸斷蟾蜍虧復(fù)圓。 劉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一拍

云里蟾鉤落鳳窩,玉郎沈醉也摩挲。 夏侯審 詠被中繡鞋

遠(yuǎn)望孤蟾明皎皎,近聞群鳥語啾啾。 寒山詩

回首看云液,蟾蜍勢正圓。 張聿 圓靈水鏡

練色臨窗牖,蟾光靄戶庭。 徐敞 圓靈水鏡

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漸難。 李群玉 中秋維舟君山看月二首之二

揚花輸蚌蛤,奔月恨蟾蜍。 李群玉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二

兔應(yīng)疑鶴發(fā),蟾亦戀貂裘。 杜甫

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杜甫

但驚飛熠耀,不記改蟾蜍。 杜甫 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頌德敘懷裴然之作三十韻

別來如昨日,每見缺蟾兔。 權(quán)德輿 祇役江西路上以詩代書寄內(nèi)

碧空蟾魄度,清禁漏聲殘。 莫宣卿 百官乘月早朝聽殘漏

蟾蜍同漢月,螮蝀異秦橋。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

典故
長庚光怒


《毛詩正義》卷十三之一〈小雅·谷風(fēng)之什·大東〉~437~
有饛簋飧,有救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眷言顧之,?焉出涕。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來,使我心疚。有洌氿泉,無浸穫薪。契契寤嘆,哀我憚人。薪是穫薪,尚可載也。哀我憚人,亦可息也。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羆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試?;蛞云渚?,不以其漿。鞙鞙佩璲,不以其長。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維南有箕,載翕其舌。維北有斗,西柄之揭。
《集傳》
啟明、長庚,皆金星也。以其先日而出,故謂之啟明。
《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336~
長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見,兵起。
典故
君房癡
 
癡兒鼎足

相關(guān)人物
嚴(yán)光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嚴(yán)光〉~2763~
司徒侯霸與光素舊,遣使奉書。使人因謂光曰:「公聞先生至,區(qū)區(qū)欲即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獲。愿因日暮,自屈語言?!构獠磺E,乃投札與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lǐng)絕?!拱缘脮?,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態(tài)也?!管囻{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yīng),良久,乃張目熟視,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輿嘆息而去。唐·李賢注引皇甫謐《高士傳》曰:「霸使西曹屬侯子道奉書,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發(fā)書讀訖,問子道曰:『君房素癡,今為三公,寧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癡也?!还庠唬骸呵睬鋪砗窝??』子道傳霸言。光曰:『卿言不癡,是非癡語也?天子徵我三乃來。人主尚不見,當(dāng)見人臣乎?』子道求報。光曰:『我手不能書?!荒丝谑谥?。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買菜乎?求益也?』」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劉秀(漢光武帝)
 
彊華


晉·袁宏《后漢紀(jì)》卷一
「五月,蕭王自漁陽過范陽,命收葬士卒死者。至中山,群臣上尊號曰:『大王初征昆陽則王莽敗亡,后伏邯鄲則北州平定,此豈人力哉!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據(jù)土,帶甲百萬。武功論之,無所與爭;文德論之,無所與讓。宜正號位,為社稷計?!煌醪宦?。諸將固請,王曰:『寇賊未平,四面受敵,如遽欲正位號乎?諸將出?!还⒓冞M曰:『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于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志耳。今功業(yè)已定,天時人事已可知矣。而大王留時逆眾,不正位號,純恐士大夫望絕計窮,則有去歸之思,無從大王也?!煌醺衅溲裕柜T異問以群臣之議。異至曰:『三王背叛,更始敗亡,天下無主,宗廟之憂,在于大王。宜從眾議,上以安社稷,下以濟百姓?!煌踉唬骸何易驂舫顺帻埳咸欤X悟,心中悸動,此何祥也?』異再拜賀曰:『此天帝命發(fā)于精神。心中悸動,大王重慎之至也?!粫T生彊華自長安奉赤伏符詣鄗,群臣復(fù)請曰:『受命之符,人應(yīng)為大,今萬里合信,周之白魚,焉足比乎?符瑞昭晢,宜答天神,以光上帝?!弧?/span>
《后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jì)上》
「行至鄗,光武先在長安時同舍生彊華自關(guān)中奉赤伏符,曰:『劉秀發(fā)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弧录何矗椿实畚??!?/span>

例句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李白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馮異獻赤伏,鄧生倏來臻。 李白 贈張相鎬二首之一

典故
赤眉立盆子

相關(guān)人物
劉盆子
 
劉秀(漢光武帝)


《后漢書》卷十一《劉盆子傳》
東漢建武元年,赤眉軍方陽勸樊崇:「不如立宗室,挾義誅伐。」「崇等以為然,而巫言益甚。前及鄭,乃相與議曰:『今迫近長安,而鬼神如此,當(dāng)求劉氏共尊立之?!涣?,遂立盆子為帝,自號建世元年?!埂概枳訒r年十五,被發(fā)徒跣,敝衣赭汗,見眾拜,恐畏欲啼。」

例句

赤眉立盆子,白水興漢光。 李白 上云樂

典故
舂陵王氣

相關(guān)人物
劉秀(漢光武帝)


《后漢書》卷一上〈光武帝本紀(jì)上〉~2~
莽末,天下連歲災(zāi)蝗,寇盜鋒起。地皇三年,南陽荒饑,諸家賓客多為小盜。光武避吏新野,因賣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云:「劉氏復(fù)起,李氏為輔?!构馕涑醪桓耶?dāng),然獨念兄伯升素結(jié)輕客,必舉大事,且王莽敗亡已兆,天下方亂,遂與定謀,于是乃市兵弩。十月,與李通從弟軼等起于宛,時年二十八。十一月,有星孛于張。光武遂將賓客還舂陵。時伯升已會眾起兵。初,諸家子弟恐懼,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殺我」。及見光武絳衣大冠,皆驚曰「謹(jǐn)厚者亦復(fù)為之」,乃稍自安。
《后漢書》卷一下〈光武帝紀(jì)下〉~86~
論曰:皇考南頓君初為濟陽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縣舍,有赤光照室中。欽異焉,使卜者王長占之。長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是歲縣界有嘉禾生,一莖九穗,因名光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賀良者,上言哀帝,云漢家歷運中衰,當(dāng)再受命。于是改號為太初元年,稱「陳圣劉太平皇帝」,以厭勝之。及王莽篡位,忌惡劉氏,以錢文有金刀,故改為貨泉。或以貨泉字文為「白水真人」。后望氣者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遙望見舂陵郭,唶曰:「氣佳哉!郁郁蔥蔥然?!辜笆计鸨€舂陵,遠(yuǎn)望舍南,火光赫然屬天,有頃不見。初,道士西門君惠、李守等亦云劉秀當(dāng)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時龍而御天哉!
典故 
假馀光
 
借壁光
 
匡衡壁
   
穿鄰舍壁
 
光偷鑿壁
 
鄰燭馀光
  
鑿鄰家壁
  
穿壁借光
  
燭借鄰壁

相關(guān)人物
匡衡


《西京雜記》卷二~077~
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簡釋

借壁光:詠勤學(xué)。清錢謙益《蟲詩十二首·燈蛾》:“未許因人熱,那能借壁光?!?/p>


例句

惜日看圭短,偷光恨壁堅。 元稹 獻滎陽公詩五十韻

覽卷試穿鄰舍壁,明燈何惜借馀光。 岑參 秋夕讀書幽興獻兵部李侍郎

秋螢短焰難盈案,鄰燭馀光不滿行。 李咸用 贈陳望堯

鑿壁年雖異,穿楊志幸同。 楊衡 送陳房謁撫州周使君

窮愁讀書者,應(yīng)得假馀光。 段成式 觀山燈獻徐尚書之三

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歸。 溫庭筠 觀山燈獻徐尚書

兩京貧病若為居,四壁皆成鑿照馀。 王泠然 夜光篇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劉秀(漢光武帝)


《后漢書》卷十七《溤異傳》
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荅大勛?!?/span>

例句

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滯留。 杜甫 重送劉十弟判官

典故
七里灘
 
嚴(yán)陵釣
     
子陵釣
 
羊裘釣
 
披羊裘
  
羊裘翁
 
桐江叟
 
七里溪
 
羊裘老子
 
嚴(yán)陵臥
 
嚴(yán)光釣瀨
 
笑嚴(yán)陵
 
羊裘叟
 
垂釣滄波
 
富春生
 
換釣舟
 
思嚴(yán)子
 
野水投竿
 
垂釣嚴(yán)生
  
獨抱羊裘
 
漢皇故人
 
狂客羊裘
 
披裘澤畔
 
嚴(yán)子垂釣
 
嚴(yán)灘垂釣
 
富春漁釣
 
披裘垂釣
 
桐江釣叟
 
桐江羊裘
  
子陵釣灘
 
富春瀨

相關(guān)人物
嚴(yán)光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嚴(yán)光〉~2764~
嚴(yán)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xué)。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沟垡善涔?,乃備安車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軍,給床褥,太官朝夕進膳。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yán)陵瀨焉。建武十七年,復(fù)特徵,不至。年八十,終于家。帝傷惜之,詔下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
《水經(jīng)注》卷四十〈漸江水〉~3283~
會貞按:《后漢書·嚴(yán)光傳》,字子陵。光武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yán)陵瀨?!蹲ⅰ芬櫼巴酢遁浀刂尽?,七里瀨在東陽江下,與嚴(yán)陵瀨相接,有嚴(yán)山。桐廬縣南有嚴(yán)子陵漁釣處,今山邊有石,上平,可坐十人,臨水,名為嚴(yán)陵釣壇也。《元和志》,嚴(yán)子陵釣臺在桐廬縣西三十里,浙江北岸。即今桐廬縣西。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嚴(yán)光傳》
「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yán)陵瀨焉?!固?#183;李賢注引顧野王《輿地志》:「桐廬縣南有嚴(yán)子陵漁釣處,今山邊有石,上平,可坐十人,臨水,名為『嚴(yán)陵釣壇』也?!?/span>

簡釋

嚴(yán)陵釣:詠隱士。唐李白《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quán)昭夷》:“永愿坐此石,長垂嚴(yán)陵釣。”


例句

知君濟世有長策,莫問滄浪隱釣磯。 劉滄 贈顓瑣山人

棲遲慣得滄浪思,云閣還應(yīng)夢釣磯。 劉滄 題王校書山齋

何忍嚴(yán)子陵,羊裘死荊棘。 李華 雜詩六首之二

云山繞屋猶嫌淺,欲棹漁舟近釣臺。 李郢 錢塘青山題李隱居西齋

王程倘馀暇,一上子陵臺。 柳宗元 桂州北望秦驛手開竹徑至釣磯留待徐容州

垂老登云路,猶勝守釣磯。 許棠 寄江上弟妹

結(jié)茅秪約釣魚臺,濺水鸕鶿去又回。 鄭谷 寄贈楊夔處士

典故
春光猶有三分之一
 
春色三分,才過一


《東坡樂府》卷上〈滿江紅〉
東武南城,新堤固、漣漪初溢。隱隱遍、長林高阜。臥紅堆碧,枝上殘花吹盡也。與君試向江邊覓,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時畢。風(fēng)雨外,無多日。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dāng)時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
典故
幾兩屐
 
平生幾兩屐
  
蠟雙屐
 
人生幾兩屐
   
阮生屐
 
幾屐了平生
 
幾兩平生屐
 
幾緉英雄草履
 
蠟屐年光
 
蠟屐阮
 
身能幾屐
 
吾屐能銷幾
 
此生幾屐
 
屐能銷幾
 
幾屐了余生
  
平生幾兩謝屐
 
阮孚多屐
 
消幾兩屐
 
一生消幾屐

相關(guān)人物
阮孚


《世說新語》中卷上《雅量》
「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并恒自經(jīng)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椭?,屏當(dāng)未盡,馀兩小簏箸背后,傾身障之,意未能平?;蛴性勅?,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dāng)箸幾量屐?』神色閑暢。于是勝負(fù)始分?!?/span>
《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列傳·(瞻弟)阮孚〉~365~
初,祖約性好財,孚性好屐,同是累而未判其得失。有詣約,見正料財物,客至,屏當(dāng)不盡,馀兩小簏,以著背后,傾身障之,意未能平?;蛴性勅睿娮韵炲欤蜃試@曰:「未知一生當(dāng)著幾量屐!」神色甚閑暢。于是勝負(fù)始分。

簡釋

阮家屐:喻指特別愛好。唐王維《謁培上人》:“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p>


例句

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王維 謁璇上人

典故
翠籠明光殿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四〈和水部張員外宣政衙賜百官櫻桃詩〉
漢家舊種明光殿,炎帝還書本草經(jīng)。豈似滿朝承雨露,共看傳賜出青冥。香隨翠籠擎初到【香隨翠籠擎初重】,色映銀盤寫未停【色照銀盤寫未?!俊旧炽y盤瀉未停】【色照銀盤瀉未?!?。食罷自知無所報,空然慚汗仰皇扃。
典故
立深雪
 
師門立雪
 
慧可忍寒
 
少林立雪
 
庭雪到腰
 
一燈傳立雪
 
大雪庭中呆立
 
立門外雪
 
相關(guān)人物
僧神光
 
僧慧可


《大正新脩大藏經(jīng)》卷五十一〈史傳部三〉~29~2~
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每嘆曰??桌现潭Y術(shù)風(fēng)規(guī)。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dāng)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參承。師常端坐面墻。莫聞?wù)d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發(fā)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師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dāng)求何事。光悲淚曰。惟愿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
《景德傳燈錄》卷三〈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
十一月二十三日屆于洛陽當(dāng)后魏孝明太和十年也。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每嘆曰??桌现潭Y術(shù)風(fēng)規(guī)。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dāng)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參承。師常端坐面墻。莫聞?wù)d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發(fā)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師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dāng)求何事。光悲淚曰。惟愿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師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光聞師誨勵。潛取利刀自斷左臂。置于師前。師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師遂因與易名曰慧可。
《漢語大詞典》:柯斧
(1).裝柄之斧。 晉 葛洪 抱樸子·百里:“而秉斤兩者,或舍銓衡而任情;掌柯斧者,或曲繩墨於附己?!?span id="lbet6kb" class="book">《水滸傳》第九七回:“忽見崖畔樹林中,走出一個樵者,腰插柯斧?!?span id="126e9hd" class="book">《西游記》第五九回:“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禮道:‘長老何往?’”
(2).《詩·豳風(fēng)·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焙笠蛞浴翱赂庇髅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九郎:“有表妹,美無倫。倘能垂意,當(dāng)執(zhí)柯斧?!?br />(3).《詩·豳風(fēng)·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yuǎn)?!?鄭玄 箋:“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長短,近取法於柯。”后因以“柯斧”喻法規(guī)。 晉 葛洪 抱樸子·良規(guī):“嚴(yán)操柯斧,正色供繩,明賞必罰,有犯無赦。”
《漢語大詞典》:柯爛(柯爛)
斧柄朽爛。用 晉 王質(zhì) 伐木入 石室山 典,喻時間久遠(yuǎn)。 唐 錢起 《過瑞龍觀道士》詩:“主人善止客,柯爛忘歸年?!眳⒁姟?柯爛棋 ”。
《漢語大詞典》:柯爛棋(柯爛棋)
指仙人所下的棋。典出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晉 時 王質(zhì) 伐木至,見童子數(shù)人,棋而歌。 質(zhì) 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 質(zhì) ,如棗核, 質(zhì) 含之,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 質(zhì) 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fù)時人。”后亦泛指下棋。 元 張可久 《柳營曲·包山書事》曲:“吟幾篇絶句詩,看一局柯爛棋。飢,不採 首陽 薇。”
分類:仙人下棋
《國語辭典》:柯爛忘歸(柯爛忘歸)  拼音:kē làn wàng guī
晉人王質(zhì)入山伐木,看見童子數(shù)人邊下棋邊唱歌,便在一旁觀看,待仙童催他回家時,卻驚見所帶的斧柄已腐爛。回到鄉(xiāng)里,與他同時代的人全已過世。見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后用以比喻長時間的流連忘返。唐。錢起〈過瑞龍觀道士〉詩:「主人善止客,柯爛忘歸年。」
《漢語大詞典》:樵斧
柴斧。 宋 陳與義 《出山》詩之二:“山空樵斧響,隔嶺有人家。” 清 黃景仁 《由煙霞嶺至紫云洞精舍》詩:“已有樵斧聲,丁丁出深樾?!?/div>
《漢語大詞典》:樵柯
指砍柴的斧頭。柯,斧柄。 唐 于濆 《寒食》詩:“素娥哭新塚,樵柯鳴柔桑。”
《漢語大詞典》:爛斧柯(爛斧柯)
同“ 爛柯 ”。 宋 陸游 《世上》詩:“吾棋一局千年事,從使旁觀爛斧柯?!?/div>
《國語辭典》:爛柯(爛柯)  拼音:làn kē
晉代王質(zhì)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置斧而觀,后見斧柄朽爛,回家時,已百歲,時人皆不識的故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后比喻人世的變換轉(zhuǎn)移。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八:「若還奏曲能招鳳,在此觀棋必爛柯?!?/div>
《漢語大詞典》:爛柯山(爛柯山)
山名。又名 石室山 。在今 浙江省 衢縣 南。又 河南省 新安縣 、 山西省 沁縣 、 廣東省 高要縣 并有 爛柯山 ,皆相傳為樵夫遇仙處。 唐 劉禹錫 《衢州徐員外使君遺以縞紵兼竹書箱因成篇用答佳貺》詩:“ 爛柯山 下舊仙郎,列宿來添婺女光。”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廣東二·肇慶府》:“ 高峽山 、 爛柯山 在府東南四十六里,一名 柯斧山 ,舊傳 王質(zhì) 觀碁處,亦名 端山 ,峽之對山也?!眳⒁姟?爛柯 ”。
《漢語大詞典》:爛柯人(爛柯人)
(1).指久離家而剛回故鄉(xiāng)的人。亦指飽經(jīng)世事變幻的人。 唐 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明 劉基 《秋懷》詩之三:“永寤爛柯人,萬事一夢幻?!?清 錢謙益 《題陸叔平〈滄桑對奕圖〉贈稼軒五十初度》詩:“夜露未晞賔既醉,人間已有爛柯人?!?br />(2).指樵夫。《醒世姻緣傳》第四九回:“家住前崗,母在鄰莊,爛柯人是妾兒郎?!眳⒁姟?爛柯 ”。
《國語辭典》:爛柯(爛柯)  拼音:làn kē
晉代王質(zhì)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置斧而觀,后見斧柄朽爛,回家時,已百歲,時人皆不識的故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后比喻人世的變換轉(zhuǎn)移。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八:「若還奏曲能招鳳,在此觀棋必爛柯?!?/div>
《漢語大詞典》:采樵(採樵)
砍柴。左傳·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span id="e12xul2"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裴潛傳》“ 秀 , 咸熙 中為尚書僕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會三輔亂,人多流宕,而 干 義 不去,與諸知故相浮沉,採樵自活。”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樵人十詠·樵歌》:“此曲太古音,由來無管奏。多云採樵樂,或説林泉候?!?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 瑪納斯 有遣犯之婦入山採樵,突為 瑪哈沁 所執(zhí)?!币槐咀鳌?樵采 ”。
打柴。左傳·桓公十二年:“請無捍采樵者以誘之?!?杜預(yù) 注:“樵,薪也?!?南朝 梁 沈約 《宿東園》詩:“ 陳王 鬭雞道, 安仁 采樵路?!?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斫蟒:“ 胡田村 胡 姓者,兄弟采樵,深入幽谷?!?/div>
分類:砍柴打柴
《國語辭典》:蟾光  拼音:chán guāng
月光。南朝梁。蕭統(tǒng)《錦帶書十二月啟。太簇正月》:「飄飄馀雪,人簫管以成歌。皎潔輕冰,對蟾光而寫鏡?!固?。徐敞圓靈水鏡〉詩:「練色臨窗牖,蟾光靄戶庭?!挂沧鳌阁覆省?。
分類:月色月光
《國語辭典》:蟾兔  拼音:chán tù
傳說月中有玉兔、蟾蜍,后用以借代為月亮。《文選。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固啤W陽詹〈玩月〉詩:「八月十五夕,舊嘉蟾兔光?!?/div>
分類:蟾蜍玉兔
《國語辭典》:蟾蜍  拼音:chán chú
1.動物名。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體型肥大,性遲緩,不能鳴,常棲于陰濕之地。皮膚有疣,可分泌毒液。也稱為「癩蛤蟆」、「戚施」、「詹諸」。
2.語出《淮南子。精神》:「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购笥脼樵铝恋拇Q。唐。劉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一拍:「幾回鴻雁來又去,腸斷蟾蜍虧復(fù)圓?!乖0讟恪秹︻^馬上》第二折:「月也你本細(xì)如弓一半兒蟾蜍,卻休明如鏡照三千世界。」
《漢語大詞典》:蟾鉤(蟾鉤)
月牙。喻女子的弓鞋。 唐 夏侯審 《詠被中繡鞋》:“云里蟾鉤落鳳窩,玉郎沉醉也摩挲?!?/div>
《國語辭典》:蟾魄  拼音:chán pò
月亮。唐。莫宣卿百官乘月早朝聽殘漏〉詩:「碧空蟾魄度,清禁漏聲殘?!固?。陸龜蒙四寄懷華陽道士〉詩:「蟾魄幾應(yīng)臨蕙帳,漁竿猶尚枕楓汀?!挂卜Q為「蟾盤」、「蟾輪」。
分類:月色
《漢語大詞典》:赤伏
“赤伏符”的簡稱。 唐 張說 《上黨舊宮述圣頌》:“赤伏歸於 漢光 ?!?宋 范成大 《丙午東宮壽詩》:“黃離增煥炳,赤伏衍明昌。” 清 王士禛 《定軍山諸葛公墓下作》詩:“火井方三炎,赤伏更典午。”參見“ 赤伏符 ”。
《國語辭典》:赤伏符  拼音:chì fú fú
一種讖文。漢時劉秀曾得赤伏符,占曰:「劉秀發(fā)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挂詾榈锰烀谑墙宕似鹗?,推翻新莽,恢復(fù)漢朝。見《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jì)上》。后泛稱帝王取得天下的符命。元。郭鈺 早春試筆詩:「喜聞諸將黃金印,共捧中朝赤伏符?!?/div>
《漢語大詞典》:偷光
(1).西京雜記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學(xué)而無燭,隣舍有燭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后因以“偷光”謂家貧而苦讀。 唐 王播 《淮南游故居感舊酬西川李尚書德?!?/a>詩:“壁間潛認(rèn)偷光處,川上寧忘結(jié)網(wǎng)時?!眳⒁姟?鑿壁偷光 ”。
(2).猶偷情。 明
馮夢龍 山歌·籠燈:“因為偷光犯子箇事,后來忒底壞奴名?!?/div>
分類:偷情家貧
《國語辭典》: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墻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學(xué)。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不學(xué)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匡壁
謂好學(xué)寒士的屋壁。典出 漢 匡衡 鑿壁偷光故事。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青天白日:“奉上緘淚之句,斷腸之辭,宛轉(zhuǎn)十三行,預(yù)仿 蘇娘 織錦;附以纏壁之金,搔頭之玉,珍珠一百顆,聊為 匡 壁添光?!眳⒁姟?匡衡鑿壁 ”。
《漢語大詞典》:匡衡鑿壁(匡衡鑿壁)
西京雜記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學(xué)而無燭,隣舍有燭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焙笠浴翱锖忤彵凇睘榭炭嘧x書的典實。 清 李漁 《閑情偶記·居室》:“因效 匡衡 鑿壁之義,於墻上穴一小孔,置燈彼屋而光射此房?!?/div>
《漢語大詞典》:鑿壁(鑿壁)
見“ 鑿壁偷光 ”。
《國語辭典》: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墻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學(xué)。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不學(xué)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挂沧鳌复┍谝狻埂ⅰ歌彵谕腹狻?。
《國語辭典》: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墻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學(xué)。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不學(xué)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挂沧鳌复┍谝狻埂ⅰ歌彵谕腹狻?。
《漢語大詞典》:鑿壁生(鑿壁生)
家貧苦讀的書生。 宋 陳師道 《簡令由司理》詩:“居連里巷室連甍,多謝能容鑿壁生?!眳⒁姟?鑿壁偷光 ”。
《國語辭典》: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墻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學(xué)。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不學(xué)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挂沧鳌复┍谝狻?、「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鑿照(鑿照)
謂借光照射。 唐 王泠然 《夜光篇》:“兩京貧病若為居,四壁皆成鑿照餘?!眳⒁姟?鑿壁偷光 ”。
《國語辭典》: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墻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學(xué)。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不學(xué)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挂沧鳌复┍谝狻?、「鑿壁透光」。
《國語辭典》:垂翅  拼音:chuí chì
1.垂翼。唐。錢起〈送員外侍御入朝〉詩:「自憐江上鶴,垂翅羨飛鴨?!?br />2.折翼。比喻折損兵卒?!逗鬂h書。卷一七。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div>
《漢語大詞典》:七里瀨(七里瀨)
在 浙江省 桐廬縣 南。兩山夾峙, 東陽江 奔瀉其間,水流湍急,連亙七里,故名。北岸 富春山 ( 嚴(yán)陵山 )傳說為 東漢 嚴(yán)光 ( 嚴(yán)子陵 )耕作垂釣處。《后漢書·逸民傳·嚴(yán)光》“后人名其釣處為 嚴(yán)陵瀨 ” 李賢 注引 南朝 陳 顧野王 《輿地志》:“ 七里瀨 在 東陽江 下,與 嚴(yán)陵瀨 相接,有 嚴(yán)山 。” 唐 白居易 《新小灘》:“江南客見生鄉(xiāng)思,道似 嚴(yán)陵 七里灘 ?!?宋 梅堯臣 《讀范桐廬述嚴(yán)先生祠堂碑》:“人傳 七里灘 ,昔日來釣此。灘上水濺濺,灘下石齒齒。其人不可見,其事清且美?!?/div>
《漢語大詞典》:嚴(yán)子瀨(嚴(yán)子瀨)
即 嚴(yán)陵瀨 。 唐 錢起 《送虞說擢第東游》詩:“月中 嚴(yán)子瀨 ,花際 楚王城 ?!?唐 錢起 《送楊皞擢第游江南》詩:“掛帆 嚴(yán)子瀨 ,酹酒 敬亭祠 。”參見“ 嚴(yán)陵瀨 ”。
《漢語大詞典》:嚴(yán)陵瀨(嚴(yán)陵瀨)
在 浙江 桐廬縣 南,相傳為 東漢 嚴(yán)光 隱居垂釣處。后漢書·逸民傳·嚴(yán)光:“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釣處為 嚴(yán)陵瀨 焉?!?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漸江水:“自縣( 桐廬縣 )至 於潛 ,凡十有六瀨,第二是 嚴(yán)陵瀨 ,瀨帶山,山下有一石室, 漢 光武帝 時 嚴(yán)子陵 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十:“ 嚴(yán)州 有 嚴(yán)光 釣瀨,名 嚴(yán)陵瀨 。”
《漢語大詞典》:子陵灘(子陵灘)
即 七里灘 。又名 七里瀨 、 嚴(yán)陵瀨 。 富春江 的一段。北岸 富春山 ( 嚴(yán)陵山 )相傳為 東漢 嚴(yán)光 隱居垂釣處。 南朝 梁 顧野王 《輿地志》:“ 七里灘 在 東陽江 下,與 嚴(yán)陵瀨 相接?!?唐 劉長卿 《使還七里瀨上逢薛承規(guī)赴江西貶官》詩:“遷客歸人醉晚寒,孤舟暫泊 子陵灘 ?!?宋 梅堯臣 《送崔主簿赴睦州清溪》詩:“輕舟不畏險,逆上 子陵灘 ?!?柳亞子 《感事呈毛主席》詩:“安得南征馳捷報, 分湖 便是 子陵灘 ?!眳⒁姟?七里瀨 ”、“ 嚴(yán)陵瀨 ”。
《漢語大詞典》:子陵臺(子陵臺)
東漢 嚴(yán)子陵 隱居釣魚處。在 浙江 桐廬縣 南 富春山 腰間,有東西兩臺,各高百余米。東稱 嚴(yán)子陵釣臺 ,西是 宋 末 謝翱 哭 文天祥 處。 南朝 梁 顧野王 《輿地志》:“ 桐廬縣 南,有 嚴(yán)子陵 漁釣處。今山邊有石,上平,可坐十人,臨水,名為 嚴(yán)陵釣壇 也?!?唐 譚用之 《寄王侍御》詩:“鳥盡弓藏良可哀,誰知歸釣 子陵臺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題釣臺》詞:“扁舟夜泛,向 子陵臺 下,偃帆收櫓,水闊風(fēng)搖舟不定?!眳⒁姟?富春山 ”。
《漢語大詞典》:富春山
山名。在 浙江 桐廬縣 南。一名 嚴(yán)陵山 。前臨 富春江 ,山下有灘稱 嚴(yán)陵瀨 ,為 漢 隱士 嚴(yán)光 游釣處。山腰有二盤石,稱東西二釣臺。各高百余米,巍然對峙,聳立江湄。東稱 嚴(yán)子陵釣臺 ,西為 宋 處士 謝翱 哭 文天祥 處。后漢書·逸民傳·嚴(yán)光:“﹝ 嚴(yán)光 ﹞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釣處為 嚴(yán)陵瀨 焉?!?李賢 注:“今 杭州 富陽縣 也。本 漢 富春縣 ,避 晉 簡文帝 鄭太后 諱,改曰 富陽 。”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十二:“長揖萬乘君,還歸 富春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浙江二·嚴(yán)州府》:“ 富春山 ,縣( 桐廬縣 )西三十里,一名 嚴(yán)陵山 ,前臨大江, 漢 子陵 釣處,人號 嚴(yán)陵瀨 ,有東西二釣臺,各高數(shù)百丈?!?/div>
《漢語大詞典》:羊裘
(1).羊皮做的衣服。
(2). 漢 嚴(yán)光 少有高名,與 劉秀 同游學(xué),后 劉秀 即帝位, 光 變名隱身,披羊裘釣澤中。見后漢書·逸民傳·嚴(yán)光。后因以“羊裘”指隱者或隱居生活。 宋 陸游 《寓嘆》詩:“人怪羊裘忘富貴,我從牛儈得賢豪?!?元 薩都剌 《釣雪圖》詩:“人間富貴草頭露, 桐江 何處覓羊裘?!?/div>
《漢語大詞典》:釣瀨(釣瀨)
(1).水邊垂釣處。后漢書·逸民傳·嚴(yán)光:“三反而后至……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釣處為 嚴(yán)陵瀨 焉。”
(2).特指 嚴(yán)光 垂釣處。后亦喻隱士隱居處。 唐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釣瀨疏墳籍,耕巖進弈棋。” 唐 杜甫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yán)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 長沙 才子遠(yuǎn), 釣瀨 客星懸。”
《漢語大詞典》:釣臺(釣臺)
見“ 釣臺 ”。
亦作“ 釣臺 ”。
(1).釣魚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穀水:“其水東注 天淵池 ,池中有 魏文帝 九華臺 。殿基悉是 洛中 故碑累之。今造釣臺於其上?!?唐 張喬 《宿江叟島居》詩:“了得平生志,還歸筑釣臺?!?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劉書樵〈晉游詩選〉:“但留荒塚在,遙并釣臺孤?!?br />(2).指 東漢 嚴(yán)子陵 垂釣處。故址在 浙江 桐廬 城西十五公里的 富春山 上。 東漢 嚴(yán)光 ,字 子陵 ,隱于此山垂釣。見后漢書·逸民傳·嚴(yán)光。今 釣臺 處有石亭,臨江有 嚴(yán)先生祠 。
《國語辭典》:蠟屐(蠟屐)  拼音:là jī
晉朝阮孚好屐,一次有人拜訪阮孚,見他吹火蠟屐,使之潤滑,就嘆息說:「未知一生當(dāng)著幾量屐!」典出《晉書。卷四九。阮籍傳》。后比喻游歷。宋。朱松 招友生詩:「欲話此懷須我輩,一來蠟屐伴春行?!?/div>
《國語辭典》:阮孚蠟屐(阮孚蠟屐)  拼音:ruǎn fú là jī
晉阮孚喜愛木屐,時常擦洗涂蠟。典出《晉書。卷四九。阮籍傳》。比喻癡迷某物。如:「他集郵成癖,好比阮孚蠟屐,樂在其中。」
《漢語大詞典》:阮家屐
晉 阮孚 ,性好屐,嘗自蠟屐,并慨嘆說:“未知一生當(dāng)著幾量屐!”見晉書·阮孚傳。后以“阮家屐”泛指木屐。 唐 王維 《謁璿上人》詩:“牀下 阮 家屐,窗前 筇 竹杖?!币嗍》Q“ 阮屐 ”。 元 王惲 《游萬箇山》詩:“尋源入云蘿,不惜 阮 屐敗。”
分類:慨嘆
《漢語大詞典》:阮屐
見“ 阮家屐 ”。
《漢語大詞典》:阮家屐
晉 阮孚 ,性好屐,嘗自蠟屐,并慨嘆說:“未知一生當(dāng)著幾量屐!”見晉書·阮孚傳。后以“阮家屐”泛指木屐。 唐 王維 《謁璿上人》詩:“牀下 阮 家屐,窗前 筇 竹杖。”亦省稱“ 阮屐 ”。 元 王惲 《游萬箇山》詩:“尋源入云蘿,不惜 阮 屐敗。”
分類:慨嘆
《國語辭典》:立雪  拼音:lì xuě
比喻尊敬師長和虔誠向?qū)W。參見「程門立雪」條。元。虞集〈回吳先生慶初度啟〉:「將車昔念于聚星,就業(yè)常容于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