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34,分49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翻倒
倒顛
倒峽
倒臥
樹倒
倒植
倒篋
倒冠
倒囊
倒衣
倒薤
倒著
倒翻
倒飛
倒地
《漢語大詞典》:翻倒
(1).猶翻轉(zhuǎn)。形容在狂喜或驚懼中不能自持。 唐 杜甫 《自京竄至鳳翔喜達(dá)行在所》詩之二:“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仇兆鰲 注:“翻倒,翻喜為悲也?!?br />(2).猶推翻,推倒。《元典章·圣政一·撫軍士》:“管軍官放錢違例,多要利息及翻倒文契者,詔書到日,盡行倚閣?!?br />(3).傾覆,倒下。《三俠五義》第十九回:“一聲吶喊,將他翻倒在地,打了二十?!?巴金 《新生·五月二十七日》:“一輛載磚瓦的小車翻倒在地上,推小車的人在那里用力,想把車子弄起來?!?br />(4).猶反復(fù)。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四出:“大士 魚籃 點(diǎn)化的時(shí)候,若是一把扯住他,也省得后來許多翻倒?!?/div>
《漢語大詞典》:倒顛(倒顛)
(1).顛倒。謂事物的位置、順序、狀況等與原有的或應(yīng)有的相反。 宋 歐陽修 《送滎陽魏主簿》詩:“子足未及閾,我衣驚倒顛?!?清 顧夢麟 《盜警詩和陳確庵》:“舉世從知付倒顛,赤丸不怍青氊怍?!?br />(2).反倒,反而。《水滸傳》第四九回:“我好意請你吃飯,你倒顛賴我大蟲。”
《漢語大詞典》:倒峽(倒峽)
(1).謂江水傾峽而出。 宋 朱熹 《同子澄及諸僚友游三峽過山房登折桂分韻得萬字》:“散目山崔嵬,縱轡路脩蔓。憑欄快倒峽,躋壑困脫輓。”
(2).比喻文章氣勢磅礴。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jié)搆》:“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而后鬼神效靈,予以生花之筆,撰為倒峽之詞,使人人贊美,百世流芳?!?/div>
《國語辭典》:倒臥(倒臥)  拼音:dǎo wò
倒身而臥。唐。李賀 江南弄:「鱸魚千頭酒百斛,酒中倒臥南山綠。」
《駢字類編》:樹倒(樹倒)
南北朝 張正見 度關(guān)山 輪摧偃去節(jié),樹倒礙懸旌。
唐 陳陶 旅次銅山途中先寄溫州韓使君 鳩鳴高崖裂,熊斗深樹倒。
《漢語大詞典》:倒植
(1).倒;倒置。謂將事物的首尾、上下、順序、性質(zhì)、是非、地位等顛倒過來,與正常情況相反。莊子·外物:“草木之倒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然?!?漢 賈誼 《新書·威不信》:“足反居上,首顧居下,是倒植之勢也?!?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下:“古者,尊中國賤夷狄,真若首足。二 漢 雖議和親,然禮亦不至均。今若是,是與之抗立,首足并處,失孰甚焉。臣恐久之,非但并處,又病倒植,顧其國號 契丹 足矣?!?明 張居正 《乞鑒別忠邪以定國是疏》:“臣若隱忍不言,將使忠邪混淆,是非倒植,卒致國是不定,政本動搖,非細(xì)故也?!?br />(2).倒裝,修辭方法之一。有意識地顛倒詞句的順序,以調(diào)和音節(jié),錯(cuò)綜句法,加強(qiáng)語勢。 章炳麟 《文學(xué)說例》:“倒植者,若書·禹貢言‘祇臺德先’……即‘先祇臺德’也。”
《漢語大詞典》:倒篋(倒篋)
倒出箱子中所有的東西,謂傾其所有。 清 唐孫華 《夏月盛暑貧甚戲作》詩之二:“荷芰已裁山野服,判他倒篋典朝衣?!?/div>
分類:箱子東西
《韻府拾遺 寒韻》:倒冠
楊維楨歌:吳淞老褐來賀我,倒冠共醉春風(fēng)前。
《漢語大詞典》:倒囊
傾囊,倒出囊中所有的錢物。亦喻慷慨助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氣義:“﹝士人﹞曰:‘前 堯山 令 樊澤 ,舉制科,至此,馬斃囊空,莫能前進(jìn)?!?執(zhí)易 造焉,遽輟作乘馬,倒囊濟(jì)之?!?宋 葉適 《承事郎致仕黃君墓志銘》:“﹝ 黃正己 ﹞約嗇凡用……然客至,輒具酒食中禮,或一日忽倒囊與人錢,不吝也?!?/div>
《漢語大詞典》:倒衣
(1).《詩·齊風(fēng)·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孔穎達(dá) 疏:“羣臣當(dāng)以失晚,復(fù)恐后期,故於東方未明之時(shí),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顛倒著衣裳而朝君?!焙笠蛞浴暗挂隆敝^忙于公務(wù)。 唐 杜甫 《送盧十四弟侍御護(hù)韋尚書靈櫬歸上都二十四韻》:“長路更執(zhí)紼,此心猶倒衣?!?宋 蘇轍 《次韻門下呂相公同訪致政馮宣猷一首》:“懶從朝謁事驂騑,此去高眠罷倒衣。”
(2).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用以形容熱情迎客。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書》:“斯時(shí)也,山林之間,宜倒衣以接禮,重跡以應(yīng)命?!?宋 葉適 《祭戴詹事文》:“我病臥久,遲公遠(yuǎn)歸。曷不迎門?曷不倒衣?曷不大斗,以酌壽祺!”
《漢語大詞典》:倒薤
一種篆書書體名。南史·周颙傳:“ 文惠太子 使 顒 書 玄圃 茅齋壁。國子祭酒 何胤 以倒薤書求就 顒 換之。”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文字:“ 南齊 蕭子良 撰古文之書五十二種,鵠頭、蚊腳、懸針、垂露、龍爪、仙人、芝英、倒薤、蛇書、蟲書、偃波、飛白之屬,皆狀其體勢而為之名,雖義涉浮淺,亦書家之前流也?!?宋 張表臣 珊瑚鉤詩話卷一:“有倒薤者,世傳 務(wù)光 辭 湯 之禪,居清泠之陂,植薤而食,清風(fēng)時(shí)至,見葉交偃,像為此書以寫道經(jīng)?!?清 趙翼 《題百體壽字》詩:“錯(cuò)刀懸針器什樣,轉(zhuǎn)蓬倒薤草木姿?!?/div>
分類:篆書書體
《漢語大詞典》:倒著(倒著)
亦作“ 倒箸 ”。 將衣、帽等倒過來穿戴。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山季倫 ( 山簡 )為 荊州 ,時(shí)出酣暢,人為之歌曰:‘ 山公 時(shí)一醉,徑造 高陽池 。日莫倒載歸,茗艼無所知。復(fù)能乘駿馬,倒箸白接??!卑?span id="ddfrtrh" class="book">《晉書·山簡傳》引此歌作“倒著”。 元 仇遠(yuǎn) 《陪戴祖禹泛湖分韻得天字》:“當(dāng)歌對酒堪腸斷,倒著烏巾且醉眠?!?br />方言。躺著。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我還是要吃餃子。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div>
《漢語大詞典》:倒翻
打翻;跌倒。 茅盾 《子夜》十六:“ 周仲偉 一肚子的如意算盤統(tǒng)統(tǒng)倒翻了?!比纾涸谏碁┥蠎螋[的孩子互相推推搡搡,一個(gè)個(gè)都倒翻在地。
(1).倒轉(zhuǎn)來騰空飛去。 唐 杜甫 《王兵馬使二角鷹》:“角鷹倒翻壯士臂,將軍玉帳軒翠氣?!?br />(2).顛倒,翻轉(zhuǎn)。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反把 夫差 做妾, 西施 喚爺,倒翻 越國 平 吳 轍,聽奇捷。”
《漢語大詞典》:倒飛
飛機(jī)背部向下的一種特技飛行動作。倒飛時(shí)為了保持升力向上以維持重量,必須采用負(fù)迎角。為實(shí)現(xiàn)倒飛,還必須克服燃油、滑油流動反常、飛行員頭部向下而脫離座椅,以及飛機(jī)穩(wěn)定性和操縱性反常等問題。
《漢語大詞典》:倒地
抗 日 戰(zhàn)爭時(shí)期,農(nóng)民在黨的領(lǐng)導(dǎo)下,按原價(jià)贖回過去賤賣給地主的土地。 方升普 《紅偃師》:“上面說, 鞏縣 琉璃廟溝 等地,正進(jìn)行‘倒地’斗爭,把凡是過去荒年賤價(jià)賣出去的土地,一律按原價(jià)贖回。于是,我們也立刻行動,一個(gè)聲勢浩大的‘倒地’運(yùn)動,便在偃師南部山區(qū)開展起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