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禪棲客(禪棲客)
指出家修佛法的人。 金 元好問 《少林雨中》詩:“重羨禪棲客,都無塵慮侵。”
《漢語大詞典》:講度(講度)
佛教語。謂講說佛法,得以度世。賢劫經(jīng)·問三昧品:“講度世業(yè),無俗計念,意不忽忘,消除蔭蔽?!?/div>
《漢語大詞典》:象域
佛教謂“象法”住世之域。即弘揚佛法所及的國土。 唐 王勃 《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賢圣不仁,奔馳象域?!?/div>
《漢語大詞典》:獅弦(獅弦)
猶法音。演說佛法之音。 明 徐復(fù)祚《一文錢》第四出:“欲渡苦無舟,彼岸堪登否?誰把毒龍收,共聽獅弦奏。”參見“ 獅子吼 ”。
分類:演說佛法
《國語辭典》:獅子吼(獅子吼)  拼音:shī zi hǒu
1.獅子的吼聲。
2.比喻佛說法時發(fā)出很大的聲音,震動世界?!毒S摩詰經(jīng)。卷一。佛國品》:「獅子吼無畏音也,凡所言說不畏群邪異學(xué),諭獅子吼眾獸下之。」宋。蘇軾聞潮陽吳子野出家詩〉:「當(dāng)為獅子吼,佛法無南北。」也作「師子吼」。
3.比喻悍妻罵人的聲音。宋。蘇軾寄吳德仁兼??陳季常〉詩:「忽聞河?xùn)|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div>
《漢語大詞典》:智慧海
佛教語。比喻智慧廣大,佛法無邊。《無量壽經(jīng)》卷下:“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div>
《漢語大詞典》:三車客(三車客)
指修行佛法的人。 明 徐渭 《訪李岣嶁山人于靈隱寺》詩:“七年火宅三車客,十里荷花兩槳人?!眳⒁姟?三車 ”。
《漢語大詞典》:三車(三車)
(1).佛教語。喻三乘。謂以羊車喻聲聞乘(小乘),以鹿車喻緣覺乘(中乘),以牛車喻菩薩乘(大乘)。見《法華經(jīng)·譬喻品》。 南朝 宋 謝靈運 《緣覺聲聞合贊》:“誘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元三車,翻乘一道。”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號號 僧伽 ,有時與我論三車?!?王琦 注:“三車,謂羊車、鹿車、牛車也……當(dāng)是以三獸之力有大小,三車之所載有多寡,喻三乘諸賢圣道力之深淺耳?!?明 唐順之 《山行即事》詩:“相期 白社 里,共聽演三車?!?清 錢謙益 《仙壇唱和詩》之二:“《妙華》已悟三車法,臺教今為繼別宗?!眳⒁姟?三乘 ”。
(2). 唐 窺基 博通釋典,嘗至 太原 傳法,以三車自隨,前車載釋典,中車自乘,后車載妓仆食饌。路遇一老父點化,頓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為法相宗大師。見 宋 贊寧 《唐京兆大慈恩寺窺基傳》。詩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贈》詩:“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錢謙益 箋:“此詩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雙樹聽法,亦應(yīng)許我如 慈恩 三車自隨,但我只辦用以載書耳。”
《國語辭典》:正法眼藏  拼音:zhèng fǎ yǎn cáng
禪宗稱釋迦牟尼佛所付予迦葉的法。也就是禪宗以心印心的法門。后以比喻事物的要旨精義。《景德傳燈錄。卷一。第一祖摩訶迦葉》:「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522' target='_blank'>陸游 普燈錄序:「不立文字,不形言語,謂之正法眼藏?!?/div>
《漢語大詞典》:踏蘆渡江(踏蘆渡江)
《堅瓠廣集·離地草》引 唐 馮贄 《記事珠》:“ 兎牀國 有離地草,人以藉足,不步而行。 達(dá)磨 見 梁武 ,去來自由,以有此草也。其葉如蘆,故傳踏蘆渡江。”因用指佛法廣大,本領(lǐng)非凡。 清 趙翼 《題王摩詰渡水羅漢圖》詩:“乘杯過河駛往還,踏蘆渡江狎澔涆?!?/div>
《漢語大詞典》:搜神后記
一稱《續(xù)搜神記》、《搜神續(xù)記》。志怪小說集。舊題陶潛作。十卷。多記神仙佛法、精靈鬼怪故事。因書中有記陶潛死后事,故疑此書為偽托,或以為經(jīng)后人增益。
《漢語大詞典》:一乘顯性教(一乘顯性教)
佛教 華嚴(yán)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眾生顯明本性,與佛無異,因有“一乘顯性教”之稱。 唐 宗密 原人論·斥偏淺:“佛教自淺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顯性教?!?/div>
《漢語大詞典》:現(xiàn)疾說法(現(xiàn)疾説法)
指 維摩詰 顯病身說佛法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吠舍釐國:“伽藍(lán)東北三四里有窣堵波,是 毗摩羅詰 故宅基址,多有靈異。去此不遠(yuǎn)有一神舍,其狀疊甎,傳云積石,即 無垢稱長者 現(xiàn)疾説法之處?!眳㈤?span id="pv4ym2f" class="book">《維摩詰經(jīng)·文殊師利問疾品》。
《國語辭典》:現(xiàn)身說法(現(xiàn)身說法)  拼音:xiàn shēn shuō fǎ
原指觀世音菩薩來教導(dǎo)眾生,因眾生的不同因緣,而化現(xiàn)適當(dāng)?shù)母鞣N身分。見《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后比喻以親身經(jīng)歷為例證,來勸導(dǎo)別人。如:「他以自己苦讀多年的經(jīng)驗,現(xiàn)身說法,更是可貴?!?/div>
《國語辭典》:破邪顯正(破邪顯正)  拼音:pò xié xiǎn zhèng
中國佛教三論宗的思想。三論宗闡說佛法時,因否定實有,所以對一切承認(rèn)實有的學(xué)說都采取批判的立場。認(rèn)為批判指摘異說的荒謬,即是顯示真理。
《國語辭典》:密跡金剛(密跡金剛)  拼音:mì jī jīn gāng
保護(hù)佛法的天人。根據(jù)佛教的傳說,密跡金剛原為法意太子,后來發(fā)愿要經(jīng)常親近佛,隨侍佛的左右,普聞諸佛秘要密跡之事。后來真的成為五百名隨從的首領(lǐng)。密跡金剛原只有一個,但在寺院三門殿內(nèi)的兩側(cè),各塑一尊,頭戴寶冠,袒露上半身,手持金剛杵,作忿怒相。在中國古小說中則說金剛力士是鄭倫、陳奇死后封神而成。也稱為「金剛力士」。
《國語辭典》:舍身求法(舍身求法)  拼音:shě shēn qiú fǎ
本指佛教徒犧牲己身求取佛法。后泛指為追求真理,不惜付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