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乙烷  拼音:yǐ wán
分子式C2H6,一種無色無臭的氣體。存在于石油與天然氣中,主要用于制造乙烯或當燃料用。
《國語辭典》:丙烷  拼音:bǐng wán
為無色無臭、可燃的氣體,溶于酒精和乙醚,但幾乎不溶于水。存于天然氣及石油熱裂解氣體中。乃家庭用液化瓦斯的主成分??勺鰹槔鋬鰟?、內(nèi)燃機燃料或有機合成原料。
《國語辭典》:間胺黃(間胺黃)  拼音:jiàn ān huáng
一種工業(yè)色素。呈酸性,棕黃色,可溶于水、苯及乙醚等溶劑中,在紫外線照射下無螢光反應。具有毒性,不可食用。
《國語辭典》:軟脂酸(軟脂酸)  拼音:ruǎn zhī suān
有機化合物,白色晶體,似蠟。存在于動植物油脂中,可用來制造蠟燭、肥皂等。也稱為「棕櫚酸」。
《國語辭典》:酒石酸  拼音:jiǔ shí suān
一種有機化合物。無色透明結晶或白色粉末,味極酸。西元一七七○年時,由瑞典化學家奚樂(Carl Scheele)首先發(fā)現(xiàn)。廣存于植物體中,尤以葡萄及梨的果實中含量最多,有助消化及緩瀉作用,亦可以檢驗鉀鹽及供制造清涼飲料、面包。也稱為「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