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靈濤
 
胥潮
  
白馬潮
 
怒濤飛
  
靈胥怒
 
胥怒
 
子胥潮
 
子胥鴟夷
 
子胥濤
 
前胥后種
 
銀濤白馬
 
鴟夷沒
 
鴟夷革
 
鴟夷恨
 
伍員潮
 
伍胥神
  
白馬銀濤
 
鴟夷血
 
靈胥八月濤
 
八月潮怒
 
怒為濤
 
伍相鴟夷
 
伍員濤
 
子胥靈
 
子胥棄
 
東流生白波
 
素車駕長鯨
 
濤江雪浪
 
伍相潮頭
 
伍胥白浪
 
胥濤濺恨
 
壯志死不息
 
子胥鼓浪
 
白馬踏海潮
  
鴟夷怒濤
 
寒濤擁伍胥
 
魂莊怒濤
  
怒濤猶不平
 
前潮作子胥
 
素車走靈胥
 
伍生傳謬
  
伍胥恨不滅
 
伍胥怒濤
 
胥江萬里濤
 
子胥怒錢塘
 
子胥棄江

相關(guān)人物
伍員(字子胥)
 
文種


《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nèi)傳·十三年〉~9~
吳王置酒文臺之上,群臣悉在,太宰嚭執(zhí)政,越王侍坐,子胥在焉。王曰:「寡人聞之,君不賤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為寡人有功,吾將爵之上賞。越王慈仁忠信,以孝事于寡人,吾將復(fù)增其國,以還助伐之功。于眾大夫如何?」群臣賀曰:「大王躬行至德,虛心養(yǎng)士,群臣并進,見難爭死;名號顯著,威震四海;有功蒙賞,亡國復(fù)存;霸功王事,咸被群臣?!褂谑亲玉銚?jù)地垂涕,曰:「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讒夫在側(cè);政敗道壞,諂諛無極;邪說偽辭,以曲為直,舍讒攻忠,將滅吳國:宗廟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荊棘。」吳王大怒,曰:「老臣多詐,為吳妖孽。乃欲專權(quán)擅威,獨傾吾國。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計,無沮吳謀?!棺玉阍唬骸附癯疾恢也恍?,不得為前王之臣。臣不敢愛身,恐吾國之亡矣。昔者桀殺關(guān)龍逢,紂殺王子比干,今大王誅臣,參于桀紂。大王勉之,臣請辭矣。」子胥歸,謂被離曰:「吾貫弓接矢于鄭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聽從吾計,破楚見凌之讎。欲報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禍將及汝。」被離曰:「未諫不聽,自殺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吳王聞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賜屬鏤之劍。子胥受劍,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為汝父忠臣立吳,設(shè)謀破楚,南服勁越,威加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賜我劍。吾今日死,吳宮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爭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吳。今乃忘我定國之恩。反賜我死,豈不謬哉!」吳王聞之,大怒,曰:「汝不忠信,為寡人使齊,托汝子于齊鮑氏,有我外之心?!辜绷钭圆茫骸腹虏皇谷甑糜兴姟!棺玉惆褎ρ鎏靽@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與龍逄、比干為友?!顾旆鼊Χ?。吳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斷其頭,置高樓上,謂之曰:「日月炙汝肉,飄風飄汝眼,炎光燒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變形灰,有何所見?」乃棄其軀,投之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
《太平廣記》卷二百九十一〈神一·伍子胥〉~235~
伍子胥累諫吳王,賜屬鏤劍而死。臨終,戒其子曰:「懸吾首于南門,以觀越兵來。以鰈魚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當朝暮乘潮,以觀吳之敗?!棺允亲院iT山,潮頭洶高數(shù)百尺,越錢塘漁浦,方漸低小。朝暮再來,其聲震怒,雷奔電走百馀里。時有見子胥乘素車白馬在潮頭之中,因立廟以祠焉。廬州城內(nèi)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廟。每朝暮潮時,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廟前。高一二尺,廣十馀丈,食頃乃定。俗云:與錢塘江水相應(yīng)焉!
《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nèi)傳·十三年〉~22~
遂伏劍而死。吳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斷其頭,置高樓上,謂之曰:「日月炙汝肉,飄風飄汝眼,炎光燒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變形灰,有何所見?」乃棄其軀,投之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

簡釋

靈胥:指河神。來陸游《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戲成絕句》:“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


例句

行嘆鴟夷沒,遽惜湛盧飛。 駱賓王 夕次舊吳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姚合 杭州觀潮

山藏伯禹穴,城壓伍胥濤。 孟浩然 與杭州薛司戶登樟亭樓作

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 孫逖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

伍生傳或謬,枚叟說難窮。 宋昱 樟亭觀濤

冤深陸機霧,憤積伍員濤。 張祜 哭汴州(一作夷門)陸大夫

懷中陸績橘,江上伍員濤。 張祜 送廬弘本浙東覲省

浙波只有靈濤在,拜奠青山人不休。 徐凝 題伍員廟

地接三茅嶺,川迎伍子濤。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有序)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李白 行路難三首

回潮迎伍相,驟雨送湘君。 李端 幽居作

典故
袖中書
 
三歲字
 
字不滅
 
懷袖三年
 
袖中字
 
入懷
 
貯書懷袖


《昭明文選》卷二十九〈詩己·雜詩上·古詩十九首〉~350~
〈古詩十九首〉其十七:「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一心抱區(qū)區(qū),懼君不識察?!?/span>

例句

懷袖未傳三歲字,相思空作隴頭吟。 劉方平 寄嚴八判官

近看三歲字,遙見百年心。 張謂 寄李侍御

長吟字不滅,懷袖且三年。 李白 酬崔十五見招

盈把那須滄海珠,入懷本倚昆山玉。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御

愧君袖中字,價重雙南金。 權(quán)德輿 新月與兒女夜坐聽琴舉酒

辭后讀君懷縣作,定知三歲字猶新。 獨孤及 酬常郿縣見贈

唯當加餐飯,好我袖中字。 獨孤及 酬梁二十宋中所贈兼留別梁少將

殷勤寄雙鯉,夢想入君懷。 竇群 雨后月下寄懷羊二十七資州

別后天涯何所寄,故交惟有袖中書。 郎士元 送柳縣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

結(jié)成一衣和淚封,封書只在懷袖中。 長孫佐輔 答邊信

相識三十年,致書字不滅。 顧況 贈別崔十三長官

《國語辭典》:不滅(不滅)  拼音:bù miè
1.不熄。《史記。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谷龂?。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若舉炎火以爇飛蓬,覆滄海以沃熛,炭有何不滅者哉?」
2.不消失、不滅亡?!段倪x。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鼓铣?。王巾〈頭陁寺碑文〉:「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滅者哉!」
《漢語大詞典》:有例不興,無例不滅(有例不興,無例不滅)
謂按照慣例辦事。《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一回:“回師老爺?shù)脑?,有例不興,無例不滅。這兩句俗語料想師老爺是曉得的……但求師老爺還是按照舊帳移交過去,免得后任挑剔。”
《國語辭典》:能量不滅律(能量不滅律)  拼音:néng liàng bù miè lǜ
宇宙間各物體的能,雖可由此物移到他物、或由此種能變?yōu)樗N能,但其總能量不增不減,恒久不變,稱為「能量不滅律」。
分類:宇宙由此
《國語辭典》:物質(zhì)不滅律(物質(zhì)不滅律)  拼音:wù zhí bù miè lǜ
化學反應(yīng)前諸物質(zhì)的總和,與反應(yīng)后諸物質(zhì)的總和恒相等,稱為「物質(zhì)不滅律」。
《國語辭典》:有例不滅,無例不興(有例不滅,無例不興)  拼音:yǒu lì bù miè,wú lì bù xīng
按照以前的成例或規(guī)范辦事,不需再立新的規(guī)范。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按照往規(guī),有例不滅,無例不興,比較保險?!?/div>
《國語辭典》:質(zhì)能不滅定律(質(zhì)能不滅定律)  拼音:zhí néng bù miè dìng lǜ
宇宙萬物的質(zhì)能總和不變,即反應(yīng)物的總質(zhì)量必等于生成物的總質(zhì)量。
《國語辭典》:萬古不滅(萬古不滅)  拼音:wàn gǔ bù miè
形容經(jīng)歷極長時間,仍永不消滅。如:「這種神圣的人性光輝,萬古不滅?!?/div>
《國語辭典》:長生不滅(長生不滅)  拼音:cháng shēng bù miè
生命長久存在,形體永不消滅。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一折:「你二人跟我出家,長生不滅。」
《國語辭典》:不生不滅(不生不滅)  拼音:bù shēng bù miè
佛教用語。佛教認為一切現(xiàn)象,只是因緣條件的組合,沒有現(xiàn)象的本體,人們察覺到的現(xiàn)象,只是個幻相。因此現(xiàn)象既沒有真實的存在過,當然也無所謂滅失?!?a target='_blank'>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滅?!鼓铣R。王巾〈頭陀寺碑文〉:「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滅者哉?!?/div>
《國語辭典》:毀不滅性(毀不滅性)  拼音:huǐ bù miè xìng
居喪固應(yīng)哀傷,但不應(yīng)因此而傷及自己的身體?!缎⒔?jīng)。喪親章》:「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圣人之政也。」《梁書。卷八。昭明太子傳》:「毀不滅性,圣人之制。禮,不勝喪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毀如此!可即強進飲食。」
《國語辭典》:不息  拼音:bù xí
1.不停、不休止?!段倪x。江淹。別賦》:「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三國演義》第四七回:「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顛播,便生疾病。」
2.不滅?!盾髯?。不茍》:「盜蹠吟口,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br />3.不休息。晉。陸機猛虎行〉:「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
《國語辭典》:不泯  拼音:bù mǐn
不滅?!对娊?jīng)。大雅。桑柔》:「亂生不夷,靡國不泯。」南朝宋。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
分類:不滅
《國語辭典》:不死  拼音:bù sǐ
不滅絕、不死亡?!段倪x。李陵。答蘇武書》:「茍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埂段倪x。孫綽。游天臺山賦》:「吾之將行,仍羽人于丹丘,尋不死之福庭。」
《漢語大詞典》:乘潮
(1).謂趁著潮水行船。 唐 劉方平 《采蓮曲》:“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span id="x2uts4y" class="book">《元史·張弘范傳》:“ 弘范 麾一軍乘潮而戰(zhàn),不克, 李恒 等順潮而退。”
(2).順著潮水。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觀物·泉海巨魚》:“ 泉海 有魚,乘潮入港,潮退不得出?!?br />(3).引申為隨大流。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別字”說開去》:“它能夠使一部分的有志于改革者遲疑一下子,從招潮者變?yōu)槌顺闭??!?/div>
《漢語大詞典》:伍子濤(伍子濤)
相傳 吳國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吳王 夫差 逼令自殺,并將其尸體裝入革囊,拋入江心, 伍 尸氣若奔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濤”指怒濤。 唐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地接 三茅 嶺,川迎 伍子 濤?!弊宰ⅲ骸按Q海濤是 伍子 憤氣所作?!眳⒁姟?伍胥潮 ”。參閱越絕書·德序外傳記。
《漢語大詞典》:伍相
指 伍子胥 。 清 吳偉業(yè) 《贈荊州守袁大韞玉》詩之三:“ 劉郎 浦口潮初長, 伍相 祠邊月正明。” 程穆衡 箋:“《荊州記》:‘ 秭歸 有 伍子胥 廟。’” 柳亞子 《玉嬌曲·為鈍根賦》:“若不見 伍相 窮途 瀨 女逢,王孫 漂母 各英雄?!?/div>
分類:伍子胥
《漢語大詞典》:伍胥潮
語出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 吳王 乃取 子胥 ( 伍子胥 )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焙笠蛞浴拔轳愠薄敝^怒潮。 元 楊維楨 《錢塘懷古率堵無傲同賦》詩:“刧火自焚 楊璉 塔,箭鋒猶抵 伍胥 潮?!?清 陳維嵩 《浣溪紗·雨中由楓橋至齊門》詩:“薺菜緑平 齊 女墓,梨花雪壓 伍胥 潮?!币嗍∽鳌?伍潮 ”。 清 陳維嵩 《琵琶仙·閶門夜泊用白石詞韻》:“縱尚有鴟夷一舸,怕難禁 伍 潮堆雪?!眳⒁姟?伍子濤 ”。
《漢語大詞典》:伍子濤(伍子濤)
相傳 吳國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吳王 夫差 逼令自殺,并將其尸體裝入革囊,拋入江心, 伍 尸氣若奔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濤”指怒濤。 唐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地接 三茅 嶺,川迎 伍子 濤。”自注:“代稱海濤是 伍子 憤氣所作?!眳⒁姟?伍胥潮 ”。參閱越絕書·德序外傳記。
《漢語大詞典》:伍胥濤(伍胥濤)
即伍胥潮。 明 馬鑾 《曹娥》詩:“千戴魚龍知志氣,江聲直接伍胥濤?!?/div>
《漢語大詞典》:白馬素車(白馬素車)
(1).古代兇喪輿服。史記·秦始皇本紀:“ 楚 將 沛公 破 秦 軍入 武關(guān) ,遂至 霸上 ,使人約降 子嬰 。 子嬰 即係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 軹道 旁。 沛公 遂入 咸陽 ?!?裴駰 集解引 應(yīng)劭 曰:“素車白馬,喪人之服也。”舊唐書·李百藥傳:“徒知問鼎請隧,有懼 霸王 之師;白馬素車,無復(fù)藩籬之援。”
(2).喻指 錢塘江 潮及傳說中的潮神 伍子胥 。用 秦秋 時 伍員 死后為濤神的故事。見《太平廣記》卷二九一。 宋 辛棄疾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詞:“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元 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五:“白馬素車江海上,依然潮汐撼 西興 。”
《國語辭典》:素車白馬(素車白馬)  拼音:sù chē bái mǎ
古代遇兇事或喪事所用的車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軹道旁?!埂逗鬂h書。卷八一。獨行傳。范式傳》:「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div>
《國語辭典》:胥濤(胥濤)  拼音:xū tāo
相傳伍子胥死后為濤神,故稱潮水為「胥濤」?!端问?。卷九七。河渠志七》:「惟是浙江東接海門,胥濤澎湃?!?/div>
《漢語大詞典》:靈胥(靈胥)
(1).指 春秋 吳 伍子胥 。相傳 伍子胥 死后為濤神,故稱。 宋 文天祥 《送行中齋》詩之三:“ 魯仲 偶不逢,隨世本非愿, 靈胥 目未抉,端欲詣所見?!?br />(2).借指波浪,浪濤。文選·左思〈吳都賦〉:“習御長風,狎翫 靈胥 。” 劉逵 注:“ 靈胥 , 伍子胥 神也?!?宋 陸游 《感昔》詩之五:“云生 神禹 千年穴,雪卷 靈胥 八月濤。” 清 曹溶 《滿江紅·錢塘觀潮》詞:“誰盪激, 靈胥 一怒,惹冠衝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