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三弦  拼音:sān xián
樂器名,彈撥樂器。長柄,無品(無按音格),三條弦,琴筒為方形圓角,上蒙蟒皮。有大三弦與小三弦之分。俗稱為「弦子」。
《漢語大詞典》:十三弦
唐 宋 時教坊用的箏均為十三根弦,因代指箏。 宋 張先 《菩薩蠻·詠箏》詞:“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江波緑。纖指十三弦,細(xì)將幽恨傳?!?宋 張孝祥 《菩薩蠻·贈箏妓》詞:“琢成紅玉纖纖指,十三弦上調(diào)《新水》?!眳㈤?漢 史游 急就篇卷三“箏” 顏師古 注。
《國語辭典》:大三弦  拼音:dà sān xián
樂器名,彈撥樂器:(1)形體較大的三弦。北方曲藝大鼓書、單弦牌子曲常用的伴奏樂器。(2)彝族樂器。流行于云南省彌勒、宜良、巍山等彝族居住的地區(qū)。琴桿、琴筒均為木制,蒙羊皮。
《國語辭典》:三弦書(三弦書)  拼音:sān xián shū
一種說唱藝術(shù)。流行于河南,初為一人腿縛節(jié)子,懷抱三弦自彈自唱,后發(fā)展為一至三人演唱,演唱者自擊小銅鈸或八角鼓,旁有三弦或墜胡伴奏。
《分類字錦》:夢十三弦(夢十三弦)
蘇軾《破琴詩引》:元祐六年三月十九日,余自杭州還朝,宿吳淞江,夢長老仲殊挾琴過余,彈之有異聲。就視,琴頗損而有十三弦。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