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矛頭淅米
劍炊
參軍談瞎馬
淅米矛頭
夜半深池
矛頭豈容淅
險句矛頭
劍米危炊
相關人物桓玄
殷仲堪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排調(diào)〉~820~
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顧愷之曰:「火燒平原無遺燎。」桓曰:「白布纏棺豎旒旐?!挂笤唬骸竿遏~深淵放飛鳥?!勾螐妥魑UZ?;冈唬骸该^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挂笥幸粎④娫谧?,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顧愷之〉~2404~
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后為殷仲堪參軍,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荊州,愷之嘗因假還,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風大敗。愷之與仲堪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wěn),布帆無恙。」還至荊州,人問以會稽山川之狀。愷之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若云興霞蔚?!够感r與愷之同在仲堪坐,共作了語。愷之先曰:「火燒平原無遺燎?!剐唬骸赴撞祭p根樹旒旐?!怪倏霸唬骸竿遏~深泉放飛鳥?!箯妥魑UZ。玄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怪倏霸唬骸赴贇q老翁攀枯枝。」有一參軍云:「盲人騎瞎馬臨深池。」仲堪眇目,驚曰:「此太逼人!」因罷。愷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
簡釋
淅米矛頭:指危險或不可能的事。金元好問《感事》:“富貴何曾潤髑髏,直須淅米向矛頭?!?/p>
典故五丁開
五丁鑿
壯士死
五丁愁
五丁開道
五丁力盡
開山力士
金牛假道
五丁開險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卷五十三〈揚雄·蜀王本紀〉~44~
天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無五丁,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號曰石牛。千人不能動,萬人不能移。蜀王據(jù)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樊鄉(xiāng),徙居成都。秦惠王遣張儀、司馬錯定蜀,因筑成都而縣之。成都在赤里街,張若徙置少城內(nèi)。始造府縣寺舍,令與長安同制。秦惠王時,蜀王不降秦,秦亦無道出于蜀。蜀王從萬馀人,東獵褒谷,卒見秦惠王。秦王以金一笥遺蜀王,蜀王報以禮物,禮物盡化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賀曰:「土者,地也,秦當?shù)檬褚??!埂!肚鼗萃醣炯o》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見之,以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養(yǎng)卒,以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為然,即發(fā)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張儀等隨石牛道伐蜀焉。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將其妻女適蜀。居蜀之后,不習水土,欲歸。蜀王心愛其女,留之,乃作〈伊鳴之聲〉六曲以舞之。武都丈夫化為女子,顏色美好,蓋山之精也。蜀王娶以為妻。不習水土,疾病欲歸,蜀王留之。無幾物故,蜀王發(fā)卒之武都擔土,于成都郭中葬之。蓋地三畝,高七丈,號曰武擔以石作鏡一枚表其墓,徑一丈,高五尺。于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獻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愛之,遣五丁迎女。還至梓潼,見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壓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為石,蜀王登臺,望之不來,因名五婦侯臺。蜀王親埋作冢,皆致萬石,以志其墓。
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
開明位號曰叢帝。叢帝生盧帝。盧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保子帝攻青衣,雄張獠、僰。九世有開明帝,始立宗廟。以酒曰醴,樂曰荊。人尚赤。帝稱王。時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舉萬鈞。每王薨,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為墓志。今石筍是也。號曰筍里。未有謚列,但以五色為主。故其廟稱青赤【黑】黃白黑帝也。開明王自夢廓移,乃徙治成都。
《太平廣記》卷四百五十六〈蛇一·蜀五丁〉
周顯王三十二年,蜀使使朝秦。秦惠王數(shù)以美女進蜀王,感之故朝?;萃踔裢鹾蒙S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拽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拔蛇,山崩,同時壓殺五丁及秦五女,而山分為五嶺,直上有平石。蜀王痛悼,(「悼」原作「復」,據(jù)明抄本改。)乃登之,因命曰「五女冢山」,于平石上為「望婦侯」。作「思妻臺」。今其山或名「五丁?!?。
《水經(jīng)注》卷二十七〈沔水上〉
來敏《本蜀論》云:「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張儀、司馬錯尋路滅蜀,因曰石牛道。」
簡釋
五?。河髦腹鬃恐墓Τ济麑ⅰL茝埧荨蹲x狄梁公傳》:“五丁抉造化,一柱正乾坤。”
金牛:指蜀道。唐李商隱《井絡》:“將來為報奸雄輩,莫向金牛訪舊蹤。”
例句
七圣心迷運方厄,五丁力盡路猶窄。
凜凜三伏寒,巉巉五丁跡。
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千里煙霞錦水頭,五丁開得也風流。
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
前驅二星去,開險五丁忙。
即事壯重險,論功超五丁。
伯禹訪未知,五丁愁不鑿。
我思五丁力,拔入九重城。
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開。
五丁功再睹,八難事難忘。
五丁卓犖多奇力,四士英靈富文藝。
劍門千仞起,石路五丁開。
典故 丸泥封
一丸封
封函谷
一泥丸
泥一丸
函谷泥
泥函谷
泥丸封
函谷泥封
丸泥封函關
丸泥塞險
封泥古
一丸
相關人物王元
隗囂
《后漢書》卷十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524~
初,囂與來歙、馬援相善,故帝數(shù)使歙、援奉使往來,勸令入朝,許以重爵。囂不欲東,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須四方平定,退伏閭里。五年,復遣來歙說囂遣子入侍,囂聞劉永、彭寵皆已破滅,乃遣長子恂隨歙詣闕。以為胡騎校尉,封鐫羌侯。而囂將王元、王捷常以為天下成敗未可知,不愿專心內(nèi)事。元遂說囂曰:「昔更始西都,四方響應,天下喁喁,謂之太平。一旦敗壞,大王幾無所厝。今南有子陽,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數(shù),而欲牽儒生之說,棄千乘之基,羈旅危國,以求萬全,此循覆車之軌,計之不可者也。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收西河、上郡,東收三輔之地,案秦舊跡,表里河山。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若計不及此,且畜養(yǎng)士馬,據(jù)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要之,魚不可脫于淵,神龍失埶,即還與蚯蚓同?!?/span>
簡釋
一丸封:喻指勇士守險。宋王安石《西帥》:“一丸豈慮封函谷,千騎無由飲渭橋?!?/p>
例句
未見泥函谷,俄驚火建章。
不將千里隔,何用一丸泥。
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平戎七尺劍,封檢一丸泥。
空留三尺劍,不用一丸泥。
系越有長纓,封關祗一丸。
《后漢書》卷十三〈隗囂公孫述列傳·公孫述〉~534~
述恃其地險眾附,有自立志,乃使其弟恢于綿竹擊寶、忠,大破走之。由是威震益部。功曹李熊說述曰:「方今四海波蕩,匹夫橫議。將軍割據(jù)千里,地什湯武,若奮威德以投天隙,霸王之業(yè)成矣。宜改名號,以鎮(zhèn)百姓?!故鲈唬骸肝嵋鄳]之,公言起我意。」于是自立為蜀王,都成都。……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為天子,號成家。
《莊子集釋》卷十上〈雜篇·列御寇〉~054~
子曰:「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有順懁而達,有堅而縵,有緩而釬。故其就義若渴者,其去義若熱。故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jié),醉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固?#183;成玄英疏:「人心難知,甚于山川,過于蒼昊。厚深之狀,列在下文。」
《昭明文選》卷五十五南朝梁·劉孝標(峻)《廣絕交論》
「嗚呼!世路險巇,一至于此!太行、孟門豈云?絕?」唐·李賢注:「孟門、太行,二山名也?!?/span>
《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傳》
始楚威王時,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莊蹻者,楚莊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shù)千里,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秦時嘗破,略通五尺道,諸此國頗置吏焉。十馀歲,秦滅。及漢興,皆棄此國而關蜀故徼。巴屬民或竊出商賈,取其莋馬、僰僮、旄牛,以此巴蜀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