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險 → 礆險”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典故 
矛頭淅米
 
劍炊
 
參軍談瞎馬
 
淅米矛頭
 
夜半深池
 
矛頭豈容淅
 
險句矛頭
 
劍米危炊

相關人物
桓玄
 
殷仲堪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排調(diào)〉~820~
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顧愷之曰:「火燒平原無遺燎。」桓曰:「白布纏棺豎旒旐?!挂笤唬骸竿遏~深淵放飛鳥?!勾螐妥魑UZ?;冈唬骸该^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挂笥幸粎④娫谧?,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顧愷之〉~2404~
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后為殷仲堪參軍,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荊州,愷之嘗因假還,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風大敗。愷之與仲堪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wěn),布帆無恙。」還至荊州,人問以會稽山川之狀。愷之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若云興霞蔚?!够感r與愷之同在仲堪坐,共作了語。愷之先曰:「火燒平原無遺燎?!剐唬骸赴撞祭p根樹旒旐?!怪倏霸唬骸竿遏~深泉放飛鳥?!箯妥魑UZ。玄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怪倏霸唬骸赴贇q老翁攀枯枝。」有一參軍云:「盲人騎瞎馬臨深池。」仲堪眇目,驚曰:「此太逼人!」因罷。愷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

簡釋

淅米矛頭:指危險或不可能的事。金元好問《感事》:“富貴何曾潤髑髏,直須淅米向矛頭?!?/p>

典故
五丁開
 
五丁鑿
 
壯士死
  
五丁愁
 
五丁開道
 
五丁力盡
 
開山力士
  
金牛假道
  
五丁開險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卷五十三〈揚雄·蜀王本紀〉~44~
天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無五丁,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號曰石牛。千人不能動,萬人不能移。蜀王據(jù)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樊鄉(xiāng),徙居成都。秦惠王遣張儀、司馬錯定蜀,因筑成都而縣之。成都在赤里街,張若徙置少城內(nèi)。始造府縣寺舍,令與長安同制。秦惠王時,蜀王不降秦,秦亦無道出于蜀。蜀王從萬馀人,東獵褒谷,卒見秦惠王。秦王以金一笥遺蜀王,蜀王報以禮物,禮物盡化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賀曰:「土者,地也,秦當?shù)檬褚??!埂!肚鼗萃醣炯o》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見之,以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養(yǎng)卒,以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為然,即發(fā)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張儀等隨石牛道伐蜀焉。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將其妻女適蜀。居蜀之后,不習水土,欲歸。蜀王心愛其女,留之,乃作〈伊鳴之聲〉六曲以舞之。武都丈夫化為女子,顏色美好,蓋山之精也。蜀王娶以為妻。不習水土,疾病欲歸,蜀王留之。無幾物故,蜀王發(fā)卒之武都擔土,于成都郭中葬之。蓋地三畝,高七丈,號曰武擔以石作鏡一枚表其墓,徑一丈,高五尺。于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獻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愛之,遣五丁迎女。還至梓潼,見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壓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為石,蜀王登臺,望之不來,因名五婦侯臺。蜀王親埋作冢,皆致萬石,以志其墓。
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
開明位號曰叢帝。叢帝生盧帝。盧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保子帝攻青衣,雄張獠、僰。九世有開明帝,始立宗廟。以酒曰醴,樂曰荊。人尚赤。帝稱王。時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舉萬鈞。每王薨,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為墓志。今石筍是也。號曰筍里。未有謚列,但以五色為主。故其廟稱青赤【黑】黃白黑帝也。開明王自夢廓移,乃徙治成都。
《太平廣記》卷四百五十六〈蛇一·蜀五丁〉
周顯王三十二年,蜀使使朝秦。秦惠王數(shù)以美女進蜀王,感之故朝?;萃踔裢鹾蒙S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拽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拔蛇,山崩,同時壓殺五丁及秦五女,而山分為五嶺,直上有平石。蜀王痛悼,(「悼」原作「復」,據(jù)明抄本改。)乃登之,因命曰「五女冢山」,于平石上為「望婦侯」。作「思妻臺」。今其山或名「五丁?!?。
《水經(jīng)注》卷二十七〈沔水上〉
來敏《本蜀論》云:「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張儀、司馬錯尋路滅蜀,因曰石牛道。」

簡釋

五?。河髦腹鬃恐墓Τ济麑ⅰL茝埧荨蹲x狄梁公傳》:“五丁抉造化,一柱正乾坤。”

金牛:指蜀道。唐李商隱《井絡》:“將來為報奸雄輩,莫向金牛訪舊蹤。”


例句

七圣心迷運方厄,五丁力盡路猶窄。 元稹 望云騅馬歌

凜凜三伏寒,巉巉五丁跡。 岑參 入劍門作寄杜楊二郎中時二公并為杜元帥判官

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張祐 讀狄梁公傳

千里煙霞錦水頭,五丁開得也風流。 李山甫 蜀中寓懷

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 李嶠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李白 蜀道難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 李隆基 幸蜀西至劍門

前驅二星去,開險五丁忙。 杜牧 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領相印出鎮(zhèn)全蜀詩十八韻

即事壯重險,論功超五丁。 杜甫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nèi)諸官

伯禹訪未知,五丁愁不鑿。 王維 燕子龕禪師

我思五丁力,拔入九重城。 白居易 答桐花

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開。 雍陶 蜀中戰(zhàn)后感事

五丁功再睹,八難事難忘。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

五丁卓犖多奇力,四士英靈富文藝。 駱賓王 疇昔篇

劍門千仞起,石路五丁開。 駱賓王 錢鄭安陽入蜀

典故 
丸泥封
 
一丸封
 
封函谷
 
一泥丸
  
泥一丸
 
函谷泥
 
泥函谷
 
泥丸封
 
函谷泥封
  
丸泥封函關
   
丸泥塞險
 
封泥古
 
一丸

相關人物
王元
 
隗囂


《后漢書》卷十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524~
初,囂與來歙、馬援相善,故帝數(shù)使歙、援奉使往來,勸令入朝,許以重爵。囂不欲東,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須四方平定,退伏閭里。五年,復遣來歙說囂遣子入侍,囂聞劉永、彭寵皆已破滅,乃遣長子恂隨歙詣闕。以為胡騎校尉,封鐫羌侯。而囂將王元、王捷常以為天下成敗未可知,不愿專心內(nèi)事。元遂說囂曰:「昔更始西都,四方響應,天下喁喁,謂之太平。一旦敗壞,大王幾無所厝。今南有子陽,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數(shù),而欲牽儒生之說,棄千乘之基,羈旅危國,以求萬全,此循覆車之軌,計之不可者也。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收西河、上郡,東收三輔之地,案秦舊跡,表里河山。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若計不及此,且畜養(yǎng)士馬,據(jù)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要之,魚不可脫于淵,神龍失埶,即還與蚯蚓同?!?/span>

簡釋

一丸封:喻指勇士守險。宋王安石《西帥》:“一丸豈慮封函谷,千騎無由飲渭橋?!?/p>


例句

未見泥函谷,俄驚火建章。 唐彥謙 送樊琯司業(yè)歸朝

不將千里隔,何用一丸泥。 張說 奉和圣制潼關口號應制

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李世民 入潼關

平戎七尺劍,封檢一丸泥。 李益 再赴渭北使府留別

空留三尺劍,不用一丸泥。 李賀 奉和二兄罷使遣馬歸延州

系越有長纓,封關祗一丸。 獨孤及 賈員外處見中書賈舍人巴陵詩集覽之懷舊代書寄贈

典故
公孫恃險

相關人物
公孫述


《后漢書》卷十三〈隗囂公孫述列傳·公孫述〉~534~
述恃其地險眾附,有自立志,乃使其弟恢于綿竹擊寶、忠,大破走之。由是威震益部。功曹李熊說述曰:「方今四海波蕩,匹夫橫議。將軍割據(jù)千里,地什湯武,若奮威德以投天隙,霸王之業(yè)成矣。宜改名號,以鎮(zhèn)百姓?!故鲈唬骸肝嵋鄳]之,公言起我意。」于是自立為蜀王,都成都。……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為天子,號成家。

例句

公孫仍恃險,侯景未生擒。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典故
人心之險甚山川


《莊子集釋》卷十上〈雜篇·列御寇〉~054~
子曰:「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有順懁而達,有堅而縵,有緩而釬。故其就義若渴者,其去義若熱。故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jié),醉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固?#183;成玄英疏:「人心難知,甚于山川,過于蒼昊。厚深之狀,列在下文。」
典故
世路險孟門


《昭明文選》卷五十五南朝梁·劉孝標(峻)《廣絕交論》
「嗚呼!世路險巇,一至于此!太行、孟門豈云?絕?」唐·李賢注:「孟門、太行,二山名也?!?/span>

例句

世路險孟門,吾徒當勉旃。 蘇渙 變律(本十九首)(今存三首)

典故
五尺險


《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傳》
始楚威王時,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莊蹻者,楚莊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shù)千里,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秦時嘗破,略通五尺道,諸此國頗置吏焉。十馀歲,秦滅。及漢興,皆棄此國而關蜀故徼。巴屬民或竊出商賈,取其莋馬、僰僮、旄牛,以此巴蜀殷富。

例句

途輕五尺險,水愛雙流凈。 權德輿 送袁中丞持節(jié)冊南詔五韻

《國語辭典》:險阻(險阻)  拼音:xiǎn zǔ
1.地勢艱險阻塞,崎嶇難行。《戰(zhàn)國策。魏策一》:「從是觀之,地形險阻,奚足以霸王矣?!埂堆θ寿F征遼事略》:「過此山別無險阻,散漫平坦,直到平壤城?!?br />2.比喻遭受的困難挫折?!段宕菲皆挕V苁?。卷上》:「朕起自寒微,艱難險阻,身備嘗之?!?/div>
《國語辭典》:天險(天險)  拼音:tiān xiǎn
地勢高峻、天然險要的地方?!段簳?。卷六五。列傳。邢巒》:「劍閣天險,古來所稱。」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河水注》:「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澗道之峽,車不方軌,號曰天險?!?/div>
《國語辭典》:設險(設險)  拼音:shè xiǎn
在險要處,設置防御工事?!兑捉?jīng)??藏浴e柙弧罚骸竿豕O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div>
《國語辭典》:夷險(夷險)  拼音:yí xiǎn
1.鏟平險阻。唐。柳宗元興州江運記〉:「公能夷險休勞,以惠萬代。」
2.比喻順境與逆境。如:「夷險不測」。
《漢語大詞典》:險艱(險艱)
險阻艱難。北齊書·段榮傳:“吾昔與卿父冒涉險艱,同奬王室,建此大功?!?唐 杜甫 《彭衙行》:“憶昔避賊初,北走經(jīng)險艱。” 清 唐孫華 《文信國祠》詩:“憶昔時摽季,逢危歷險艱?!?/div>
分類:險阻艱難
《漢語大詞典》:地險(地險)
(1).大地險阻;地面險阻。易·坎:“《彖》曰: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孔穎達 疏:“言地以山川丘陵而為險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禮志三》:“地險俗殊,民望絶塞,以為分外,其日久矣?!?清 黃景仁 《鄧家墳寫望》詩:“方今萬里一,地險安足論!”
(2).指險要之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汾水:“上戴山阜,下臨絶澗,俗謂之為‘ 魯般橋 ’,蓋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險也。” 唐 李商隱 《南朝》詩:“地險悠悠天險長, 金陵 王氣應瑤光?!?清 黃遵憲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沈文肅公祠》詩:“天驕橫肆地險失,坐令蚍蟻咸無援?!?/div>
《漢語大詞典》:險夷(險夷)
(1).崎嶇與平坦。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晡至 林慮山 ,橫峙天西,如城壁相銜,爭雄角鋭,潑黛凝青,而高下險夷不一?!?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馬鞍山》:“洞僅一斗室, 龐洞 頗深邃,懸崖陡絶,豈以兩地險夷略肖二子心術?”
(2).艱難與順利。 唐 司空圖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險夷不渝,保是寵祿。” 宋 蘇軾 《父池贈太師追封溫國公》:“躬蹈險夷之節(jié),庶幾 顏 閔 之行。” 周恩來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詩之一:“險夷不變應嚐膽,道義爭擔敢息肩?”
《漢語大詞典》:險絕
極險。例如:山勢險絕。
分類:險絕
《漢語大詞典》:劍頭炊(劍頭炊)
形容處境危殆。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diào):“次復作危語。 桓 曰:‘矛頭淅米劍頭炊?!?/div>
分類:處境危殆
《國語辭典》:五丁  拼音:wǔ dīng
傳說中的五位力士。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沔水注》:「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固?。杜甫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nèi)諸官〉詩:「即事壯重險,論功超五丁。」
《國語辭典》:地崩山摧  拼音:dì bēng shān cuī
土地崩裂,山嶺塌陷。形容遭受巨大變故或重大災難。如:「地震來襲,一時地崩山摧,居民死傷無數(shù)。」唐。李白蜀道難〉:「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div>
《國語辭典》:金牛  拼音:jīn niú
1.祥瑞之器。梁。孫柔之《瑞應圖。金牛》:「金牛,瑞器也。王者土地開辟,則金牛至?!?br />2.金質(zhì)的牛?!短接[。卷七一。地部。渚》:「《幽明錄》曰:『淮南牛渚,津水極深,無可算計,人見一金牛,形甚瑰壯,以金為鎖絆?!弧?br />3.比喻利用財力而擁有政治權位的人。
《國語辭典》:一丸泥  拼音:yī wán ní
漢隗囂的大將王元勸隗囂以兵守函谷關時說:「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典出《后漢書。卷一三。隗囂傳》。后比喻以極少的兵力,就可防守地勢險要的關隘?!稌x書。卷九七。四夷傳。西戎傳》:「以一丸泥封東關,閉燕趙之路?!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274' target='_blank'>李益 〈再赴渭北使府留別〉詩:「平戎七尺劍,封檢一丸泥。」
《漢語大詞典》:丸封
謂封閉嚴密。 明 張煌言 《山頭重建海塘碑記》:“當我國家盛時,海波不揚,邑多賢長吏。而濱海丸封,又鮮戎馬騷驛?!?清 李福 《探春慢·黃梅花》詞:“明是春消息,又底事、丸封珍重?!眳⒁姟?丸泥 ”。
分類:封閉嚴密
《國語辭典》:丸泥  拼音:wán ní
1.一粒泥丸?!侗阕?。外篇。備闕》:「彈鳥,則千金不及丸泥之用;縫緝,則長劍不及數(shù)寸之針?!?br />2.漢代王元說服隗囂守兵函谷關東拒劉秀,曰:「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挂姟逗鬂h書。卷一三。隗囂傳》。后比喻封守要塞。宋。陸游書悲〉詩:「何當受詔出,函谷封丸泥?!?/div>
《漢語大詞典》:函谷丸
《后漢書·隗囂傳》:“ 元 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 函谷關 ?!焙笏煲浴昂韧琛敝阜Q易守難攻的 函谷關 。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瑯邪城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懷紀 燕山 石,思開 函谷 丸?!?/div>
《國語辭典》:封泥  拼音:fēng ní
古人未有紙時,以簡素傳遞信息,為防私拆,在繩結開啟處,以泥封緊,加蓋印章,故稱為「封泥」。其殘存者,對古代文字及官爵、地名的研究,頗有助益,如馬王堆一號墓「轪侯家丞」封泥。
《漢語大詞典》:隗囂泥(隗囂泥)
東觀漢記·隗囂載記:“ 囂 將 王元 説 囂 曰:‘……今 天水 完富,士馬最強,北取 西河 ,東收 三輔 ,案 秦 舊跡,表里山 河 。 元 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 函谷關 ,此萬世一時也?!焙笠蛞浴摆髧棠唷敝笓?jù)險固守之力。 唐 羅隱 《南園題》詩:“病憐 王猛 畚,愚笑 隗囂 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