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斑衣舞
  
萊子衣
 
舞斑衣
 
舞萊衣
 
舞衣斑
  
老萊戲
 
老萊心
 
斑斕戲
  
斑衣兒啼
 
彩衣斑
 
侍彩
 
五采衣
 
萊衣戲舞
 
稚子斑
  
斑衣侍
 
萊子彩
  
弄烏萊子
 
五彩服
 
戲萊
 
戲衣萊
 
衣同萊子
 
彩眼
   
服彩老萊
   
萊子戲庭
  
老萊戲彩
 
相關人物
老萊子


《藝文類聚》卷二十〈人部四·孝〉~369~
《列女傳》曰:老萊子孝養(yǎng)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臥地為小兒啼,或弄烏鳥于親側。
《太平御覽》卷四百一十三〈人事部五十四·孝中〉~2036~2~
師覺授《孝子傳》曰:「老萊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班蘭之衣,為親取飲上堂,腳胅,恐傷父母之心,因僵仆為嬰兒啼??鬃釉唬骸焊改咐铣Q圆环Q老,為其傷老也,若老萊子可謂不失孺子之心矣?!弧?/span>

例句

出塞能全仲叔策,安親更切老萊心。 劉方平 寄嚴八判官

王祥因就宦,萊子不違親。 司空曙 送鄂州張別駕褒陽覲省

唯修曾子行,不著老萊衣。 姚合 送王龜處士

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 孟浩然 夕次蔡陽館

獻策金門去,承歡彩服違。 孟浩然 送洗然弟進士舉

水乘舟楫去,親望老萊歸。 孟浩然 送王五昆季省覲

服彩老萊并,侍車江革同。 孟郊 春日同韋郎中使君送鄒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陽

列位登青瑣,還鄉(xiāng)復采衣。 孫逖 送李給事歸徐州覲省

手把黃香扇,身披萊子衣。 岑參 奉送李賓客荊南迎親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萊。 岑參 梁州對雨懷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時疾贈余新詩

來傾阮氏酒,去著老萊衣。 岑參 送崔全被放歸都覲省

新登郤詵第,更著老萊衣。 岑參 送蒲秀才擢第歸蜀

名登郤詵第,身著老萊衣。 岑參 送薛彥偉擢第東歸

憐君到此處,卻背老萊風。 曹松 邊上送友人歸寧

幾府爭馳毛義檄,一鄉(xiāng)看侍老萊衣。 曹鄴 送曾德邁歸寧宜春

錦字相催鳥急飛,郎君暫脫老萊衣。 李嘉祐 送鄭正則漢陽迎歸

老萊斑衣,黃香扇枕。 李瀚 蒙求

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萊衣。 李白 贈歷陽褚司馬(時此公為稚子舞。故作是詩。)

花慚潘岳貌,年稱老萊衣。 李端 奉贈苗員外

定看堂高后,斑衣滅淚痕 李頻 蘇州寒食日送人歸覲

彩服鮮華覲渚宮,鱸魚新熟別江東。 杜牧 送劉秀才歸江陵

遠傳冬筍味,更覺彩衣春。 杜甫 奉賀陽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鄧國太夫人

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杜甫 宗武生日

朝夕高堂念,應宜彩服新。 杜甫 送孟十二倉曹赴東京選

舟也衣彩衣,告我欲遠適。 杜甫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帶月輕帆疾,迎霜彩服新。 權德輿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覲省

知向東陽去,晨裝見彩衣。 權德輿 送盧評事婺州省覲

彩衣行不廢,儒服代相傳。 權德輿 送韓孝廉侍從赴舉

君之去兮不可留,五采裳兮木蘭舟。 權德輿 雜言同用離騷體送張評事襄陽覲省

莫將和氏淚,滴著老萊衣。 殷遙 送友人下第歸?。ㄒ蛔鲃⒌萌试姡?/a>

先壟每懷風木夜,畫堂無復彩衣時。 牟融 翁母些

脫卻貂襜褕,新著五彩衣。 獨孤及 官渡柳歌送李員外承恩往揚州覲省

遲子揚名后,方期彩服還。 獨孤及 送陽翟張主簿之任

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萊衣。 王維 送友人南歸

手持平子賦,目送老萊衣。 王維 送錢少府還藍田

春深顏子巷,花映老萊衣。 王貞白 贈劉凝評事

孟孫唯問孝,萊子復辭官。 皇甫冉 劉侍御朝命許停官歸侍

鳳雛聯(lián)翼美王孫,彩服戎裝擬塞垣。 盧綸 送李尚書郎君昆季侍從歸覲滑州

?衣人競看,銀詔帝親書。 盧綸 送渾煉歸覲卻赴闕庭

衣同萊子曾分筆,扇似袁宏別有天。 羅隱 寄池州鄭員外

盛事兩般君總得,老萊衣服戴颙家。 羅隱 寄西華黃煉師

應笑當年老萊子,鮮華都自降明君。 羅隱 賀淮南節(jié)度盧員外賜緋

銅虎貴提天子印,銀魚榮傍老萊衣。 羅隱 送霅川鄭員外

朝慶老萊服,夕閑安道琴。 蔡希寂 同家兄題渭南王公別業(yè)

唯思萊子來,衣拖五般色。 貫休 寄王滌

斑衣在林巷,始覺無羈束。 錢起 小園招隱

萊子晝歸今始好,潘園景色夏偏濃。 錢起 送冷朝陽擢第后歸金陵覲省

不嗟荊寶退,能喜彩衣還。 錢起 送安都秀才北還

欲見寧親孝,儒衣稚子斑。 錢起 送李棲桐道舉擢第還鄉(xiāng)省侍

向家流水便,懷橘?衣香。 錢起 送褚十一澡擢第歸吳覲省

才子學詩趨露冕,棠花含笑待斑衣。 錢起 送韋信愛子歸覲

承顏看彩服,不覺別丹墀。 錢起 酬劉起居臥病見寄

此去不須求彩服,紫衣全勝老萊衣。 靈澈 送鑒供奉歸蜀寧親

正值江南新釀熟,可容閑卻老萊衣。 顧非熊 途次懷歸

從此倚門休望斷,交親喜換老萊衣。 齊己 送朱侍御自洛陽歸閬州寧覲

典故  
鼓吹蛙
  
未勝蛙
 
蛙兩部
 
一部鼓吹
 
蛙聲鼓吹
 
春雨一池蛙
 
亂蛙成兩部
 
蛙成部
 
一部鳴蛙
 
兩部蛙聲鳴鼓吹
 
秋蛙一部
 
蛙鳴鼓吹
 
蛙聲為鼓樂
 
稚圭圃
 
半部蛙鼓
 
鼓吹荒池
 
群蛙鼓吹
  
蛙能鼓吹
 
舞兩蛙

相關人物
孔稚圭


《南史》卷四十九〈孔圭列傳〉~25~
圭風韻清疏,好文詠,飲酒七八斗。與外兄張融情趣相得,又與瑯邪王思遠、廬江何點、點弟胤并款交,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水,憑幾獨酌,傍無雜事。門庭之內(nèi),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圭笑答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效蕃?!雇蹶虈L鳴鼓吹候之,聞群蛙鳴,曰:「此殊聒人耳。」圭曰:「我聽鼓吹,殆不及此?!龟躺跤袘M色。

簡釋

兩部蛙:詠環(huán)境清悠。唐戴復古《豫章巨浸呈陳幼度提干》:“自成鼓吹喧朝夕,輸與東湖兩部蛙?!?/p>

典故 
稚仙

相關人物
葛洪


《晉書》卷七十二〈葛洪列傳〉~9~
葛洪字稚川,丹楊句容人也。祖系,吳大鴻臚。父悌,吳平后入晉,為邵陵太守。洪少好學,家貧,躬自伐薪以貿(mào)紙筆,夜輒寫書誦習,遂以儒學知名。性寡欲,無所愛玩,不知棋局幾道,摴蒲齒名。為人木訥,不好榮利,閉門卻掃,未嘗交游。于馀杭山見何幼道、郭文舉,目擊而已,各無所言。時或尋書問義,不遠數(shù)千里崎嶇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覽典籍,尤好神仙導養(yǎng)之法。從祖玄,吳時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以其鍊丹秘術授弟子鄭隱。洪就隱學,悉得其法焉。后師事南海太守上黨鮑玄。玄亦內(nèi)學,逆占將來,見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傳玄業(yè),兼綜練醫(yī)術,凡所著撰,皆精覈是非,而才章富贍。太安中,石冰作亂,吳興太守顧秘為義軍都督,與周?等起兵討之,秘檄洪為將兵都尉,攻冰別率,破之,遷伏波將軍。冰平,洪不論功賞,徑至洛陽,欲搜求異書以廣其學。洪見天下已亂,欲避地南土,乃參廣州刺史嵇含軍事。及含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征鎮(zhèn)檄命一無所就。后還鄉(xiāng)里,禮辟皆不赴。元帝為丞相,辟為掾。以平賊功,賜爵關內(nèi)侯。咸和初,司徒導召補州主簿,轉司徒掾,遷咨議參軍。干寶深相親友,薦洪才堪國史,選為散騎常侍,領大著作,洪固辭不就。以年老,欲鍊丹以祈遐壽,聞交阯出丹,求為句?令。帝以洪資高,不許。洪曰:「非欲為榮,以有丹耳。」帝從之。洪遂將子侄俱行。至廣州,刺史鄧岳留不聽去,洪乃止羅浮山煉丹。岳表補東官太守,又辭不就。岳乃以洪兄子望為記室參軍。在山積年,優(yōu)游閑養(yǎng),著述不輟。其自序曰:洪體乏進趣之才,偶好無為之業(yè)。假令奮翅則能陵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猶欲戢勁翮于鷦鴳之群,藏逸?于跛驢之伍,豈況大塊稟我以尋常之短羽,造化假我以至駑之蹇足?自卜者審,不能者止,又豈敢力蒼蠅而慕?jīng)_天之舉,策跛?而追飛兔之軌;飾嫫母之篤陋,求媒陽之美談;推沙礫之賤質,索千金于和肆哉!夫僬僥之步而企及夸父之蹤,近才所以躓礙也;要離之羸而強赴扛鼎之勢,秦人所以斷筋也。是以望絕于榮華之途,而志安乎窮圮之域;藜藿有八珍之甘,蓬蓽有藻棁之樂也。故權貴之家,雖咫尺弗從也;知道之士,雖艱遠必造也??加[奇書,既不少矣,率多隱語,難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尋究,自非篤勤不能悉見也。道士弘博洽聞者寡,而意斷妄說者眾。至于時有好事者,欲有所修為,倉卒不知所從,而意之所疑又無足咨。今為此書,粗舉長生之理。其至妙者不得宣之于翰墨,蓋粗言較略以示一隅,冀悱憤之徒省之可以思過半矣。豈謂闇塞必能窮微暢遠乎,聊論其所先覺者耳。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書,不但大而笑之,又將謗毀真正。故予所著子言黃白之事,名曰內(nèi)篇,其馀駁難通釋,名曰外篇,大凡內(nèi)外一百一十六篇。雖不足藏諸名山,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自號抱樸子,因以名書。其馀所著碑誄詩賦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隱逸、集異等傳各十卷,又抄五經(jīng)、史、漢、百家之言、方技雜事三百一十卷,金匱藥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
典故  
抗塵容
  
負煙霞
 
移文誚
 
山林嘲
 
山靈勒
 
勒回俗駕
 
山靈勒駕
 
起鐘山笑
 
山鬼移文
 
山靈俗駕回
 
山英掃跡
 
俗士駕回
 
席次眉軒
 
相關人物
周颙
 
孔稚圭


《昭明文選》卷四十三南朝齊·孔德璋(稚圭)《北山移文》
唐·呂向注:鐘山在都北。其先,周彥倫隱于此山,后應詔出為海鹽令,欲卻過此山,孔先乃假山靈之意移之,使不許得至。
《昭明文選》卷四十三書下·北山移文〉~957~
鐘山之英。草堂之靈。馳煙驛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乘其如脫。聞鳳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瀨。固亦有焉。豈期終始參差。蒼黃翻覆。淚翟子之悲。慟朱公之哭。乍回跡以心染?;蛳蓉懚簏t。何其謬哉。嗚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干載誰賞。世有周子。雋俗之土。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學遁東魯。習隱南郭。偶吹草堂。濫巾北岳。誘我松桂。欺我云壑。雖假容于江皋。乃纓情于好爵。其始至也。將欲排巢父。拉許由。傲百氏。蔑王侯。風情張日。霜氣橫秋?;驀@幽人長往?;蛟雇鯇O不游。談空空于釋部。覈玄玄于道流。務光何足比。涓子不能儔。及其鳴騶入谷。鶴書赴隴。形馳魄散。志變神動。爾乃眉軒席次。袂聳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箟m容而走俗狀。風云悽其帶憤。石泉咽而下愴。望林巒而有失。顧草木而如喪。至其紐金章。綰墨綬??鐚俪侵?。冠百里之首。張英風于海甸。馳妙譽于浙右。道帙長殯。法筵久埋。敲撲諠囂犯其慮。牒訴倥?裝其懷。琴歌既斷。酒賦無續(xù)。常綢繆于結課。每紛綸于折獄?;\張趙于往圖。架卓魯于前箓。希蹤三輔豪。馳聲九州牧。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獨舉。青松落陰。白云誰侶。?石摧絕無與歸。石徑荒涼徒延佇。至于還?入幕。寫霧出楹。蕙帳空兮夜鵠怨。山人去兮曉?驚。昔聞投簪逸海岸。今見解蘭縛塵纓。于是南岳獻嘲。比壟騰笑。列壑爭譏。攢峰竦誚??巫又移?。悲無人以赴吊。故其林慚無盡。澗愧不歇。秋桂遺風。春蘿罷月。騁西山之逸議。馳東皋之素謁。今又促裝下邑。浪拽上京。雖情投于魏闕?;蚣俨接谏届?。豈可使芳杜厚顏。薜荔無恥。碧嶺再辱。丹崖重滓。塵游躅于蕙路。污淥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關。斂輕霧。藏鳴湍。截來轅于谷口。杜妄轡于郊端。于是叢條瞋膽。疊穎怒魄?;蝻w柯以折輪。乍低枝而掃跡。請回俗士駕。為君謝逋客。

例句

會有圭組戀,遂貽山林嘲。 柳宗元 游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

今日病身慚小隱,欲將泉石勒移文。 曹唐 三年冬大禮五首之五

今日仲容修故業(yè),草堂焉敢更移文。 楊嗣復 題李處士山居

一隨菱棹謁王侯,深愧移文負釣舟。 溫庭筠 寄裴生乞釣鉤

移文莫有誚,必不滯天涯。 薛能 西縣途中二十韻

待報君恩了歸去,山翁何急草移文。 鄭畋 杪秋夜直

已共此山私斷當,不須轉轍重移文。 陸希聲 陽羨雜詠十九首弄云亭

欲同朱輪載,勿憚移文誚。 韋應物 題從侄成緒西林舍書齋

猶有北山歸意在,少驚佳樹近房櫳。 吳融 憶猿

北山移去前文在,無復教人嘆曉猿。 吳融 秋日經(jīng)別墅

此別更無閑事囑,北山高處謝猿啼。 吳融 送弟東歸

暫辭南國隱,莫勒北山文。 朱灣 假攝池州留別東溪隱居

看著掛冠迷處所,北山蘿月在移文。 杜牧 送故人歸山

南極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誰勒銘。 杜甫 覃山人隱居

如逢北山隱,一為謝移文。 盧綸 送耿拾遺湋充括圖書使往江淮

典故 
拂榻
 
徐孺榻
      
登榻
 
故榻
 
榻塵
 
高人榻
  
一榻高懸
 
留賓榻
 
榻空懸
 
下塵榻
 
陳蕃懸榻
   
陳蕃解榻
 
陳公榻
 
高懸一榻
 
掛塵榻
  
陳蕃禮高士
 
陳蕃憐
 
舊榻懸塵
 
郡齋榻
  
榻留徐稚
 
榻正懸
  
下榻見賢
 
下榻榮
 
一榻陳蕃
 
優(yōu)賢榻
 
仲舉思
 
延榻
 
一榻容孺子
 
一榻依陳
 
招徐稚
 
至兩榻

相關人物
周璆
 
徐稚
 
陳蕃(字仲舉)


《后漢書》卷五十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徐稚〉~746~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屢辟公府,不起?!瓡r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謁而退。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縣之。后舉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后漢書》卷六十六〈陳王列傳·陳蕃〉~259~
太尉李固表薦,徵拜議郎,再遷為樂安太守。時李膺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屬城聞風,皆自引去,蕃獨以清績留??と酥墉G,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為置一榻,去則縣之。璆字孟玉,臨濟人,有美名。民有趙宣葬親而不閉埏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馀年,鄉(xiāng)邑稱孝,州郡數(shù)禮請之???nèi)以薦蕃,蕃與相見,問及妻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蕃大怒曰:「圣人制禮,賢者俯就,不肖企及。且祭不欲數(shù),以其易黷故也。況乃寢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誑時惑眾,誣污鬼神乎?」遂致其罪。

簡釋

徐孺榻:指禮賢重才,或指禮遇賓客。唐孟浩然《荊門上張丞相》:“坐登徐孺榻,瀕接李膺杯?!?/p>


例句

解榻招徐稚,登樓引仲宣。 元稹 獻滎陽公詩五十韻

何武劾腐儒,陳蕃禮高士。 劉禹錫 送湘陽熊判官孺登府罷歸鐘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

陳蕃待客應懸榻,宓賤之官獨抱琴。 劉長卿 送宇文遷明府赴洪州張觀察追攝豐城令

陳蕃懸榻待,謝客枉帆過。 劉長卿 送李校書適越謁杜中丞

亦知到處逢下榻,莫滯秋風西上期。 劉長卿 送賈三北游

酒倦臨流醉,人逢置榻迎。 司空曙 送張弋

知從江仆射,登榻更何人。 司空曙 送柳震歸蜀

陳公有賢榻,君去豈空還。 司空曙 送鄭況往淮南

坐登徐孺榻,頻接李膺杯。 孟浩然 荊門上張丞相

郡守虛陳榻,林間召楚材。 孟浩然 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士

徒郁仲舉思,詎回道林轍。 宋之問 見南山夕陽召監(jiān)師不至

解榻皆五侯,結交盡群英。 岑參 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因寄王大昌齡

頒條忝貴郡,懸榻久相望。 崔善為 答王無功冬夜載酒鄉(xiāng)館

置榻恩逾重,迎門禮自卑。 崔融 哭蔣詹事儼

自守陳蕃榻,嘗登王粲樓。 張九齡 候使登石頭驛樓作

忽望題輿遠,空思解榻游。 張九齡 錢王司馬入計同用洲字

才子登科去,諸侯掃榻迎。 張喬 送友人歸袁州

懸榻迎賓下,趨庭學禮聞。 張垍 奉和岳州山城

去官慚比謝,下榻貴同徐。 戴叔倫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龍沙

登舟慚郭泰,解榻愧陳蕃。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管寧穿亦坐,徐孺去常懸。 李德裕 恩山居一十首憶葛勝木禪床

深謝陳蕃憐寂寞,遠飛芳字警沉迷。 李涉 和尚書舅見寄

我來屬芳節(jié),解榻時相悅。 李白 奉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登謝朓樓。 李白 寄崔侍御

賓館盡開徐稚榻,客帆空戀李膺舟。 李群玉 將欲南行陪崔八宴海榴亭

復此開懸榻,寧唯入后堂。 杜審言 贈崔融二十韻

李門余妄進,徐榻君恒設。 杜正倫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賦一字得節(jié)

徐榻不知倦,潁川何以酬。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

還將徐孺子,處處待高人。 杜甫 奉送韋中丞之晉赴湖南

南征問懸榻,東逝想乘桴。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

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懸。 杜甫 贈李十二丈別

解榻再見今,用才復擇誰。 杜甫 送殿中楊監(jiān)赴蜀見相公

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國千鐘逼老萊。 杜荀鶴 和友人見題山居水閣八韻

鄭鄉(xiāng)空健羨,陳榻未招延。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仆射

榻因徐孺解,醴為穆生陳。 竇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校兼節(jié)度參謀同書寄上

庾亮樓何阨,陳蕃榻更崇。 竇庠 東都嘉量亭獻留守韓仆射

自當徐孺榻,不是謝公亭。 竇庠 酬韓愈侍郎登岳陽樓見贈

定知有客嫌陳榻,從此無人上庾樓。 竇鞏 登玉鉤亭奉獻淮南李相公

使君延上榻,時輩仰前程。 羅隱 南康道中

一榻偶依陳太守,三年深憶禰先生。 羅隱 安陸贈徐礪

一榻早年容孺子,雙旌今日別文翁。 羅隱 重送朗州張員外

含情非遲客,懸榻但生塵。 羊士諤 早春對雨

誰敢強登徐稚榻,自憐還學謝安吟。 蔣肱 永州陪鄭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賦詩

賓館盡開徐稚榻,客帆空戀李膺舟。 許渾 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

重花不隔陳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墻。 錢起 尋司勛李郎中不遇

方辭郡齋榻,為酌離亭樽。 韋應物 送豆盧策秀才

置榻宿清夜,加籩宴良辰。 韋應物 送陸侍御還越

郡有優(yōu)賢榻,朝編貢士詔。 韋應物 題從侄成緒西林精舍書齋

好賢常解榻,乘興每登樓。 高適 奉酬睢陽李太守

叨承解榻禮,更得問縑游。 高適 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

解榻情何限,忘言道未殊。 高適 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

典故
德璋

相關人物
孔稚圭

參考典故
張掾


《南齊書》卷四十八《孔稚圭傳》
孔稚圭字德璋,會稽山陰人也?!晒缟賹W涉,有美譽。太守王僧虔見而重之,引為主簿。州舉秀才。解褐宋安成王車騎法曹行參軍,轉尚書殿中郎。太祖為驃騎,以稚圭有文翰,取為記室參軍,與江淹對掌辭筆。遷正員郎,中書郎,尚書左丞。父憂去官,與兄仲智還居父山舍。……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水,憑機獨酌,傍無雜事。

例句

何言張掾傲,每重德璋親。 盧綸 過司空曙村居

典故
人如玉
 
南州高士
 
生芻一束
 
奠生芻
 
空谷人如玉
 
生芻人
 
束芻吊
  
徒步陳雞絮

相關人物
徐稚
 
郭太
 
郭林宗


《毛詩正義》卷十一之一〈小雅·鴻雁之什·白駒〉~379~
皎皎白駒,食我場苗??{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于焉逍遙。皎皎白駒,食我場藿??{之維之,以永今夕。所謂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駒,賁然來思。爾公爾侯,逸豫無期。慎爾優(yōu)游,勉爾遁思。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漢·鄭玄箋:「此戒之也。女行所舍主人之餼雖薄,要就賢人,其德如玉然。」唐·孔穎達疏:「當?shù)闷淙巳缬裾叨椭?,不可以貪餼而棄賢也?!?/span>
《后漢書》卷五十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徐稚〉~747~
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及瓊卒歸葬,稚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時會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數(shù)十人,聞之,疑其稚也,乃選能言語生茅容輕騎追之。及于涂,容為設飯,共言稼穡之事。臨訣去,謂容曰:「為我謝郭林宗,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及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于廬前而去眾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詩不云乎,『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晃釤o德以堪之?!?/span>

例句

舊交封宿草,衰鬢重生芻。 李紳 趨翰苑遭誣搆四十六韻

停觴一搖筆,聊寄生芻吟。 李群玉 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沈正字昆弟三人聯(lián)登高第

禪草回中使,生芻引吊賓。 褚亮 傷始平李少府正己

典故 
葛長官
  
相關人物
葛洪
 
葛玄


《晉書》卷七十二《葛洪傳》
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也?!群蒙裣蓪юB(yǎng)之法。從祖玄,吳時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以其鍊丹秘術授弟子鄭隱。洪就隱學,悉得其法焉。后師事南海太守上黨鮑玄。玄亦內(nèi)學,逆占將來,見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傳玄業(yè),兼綜練醫(yī)術,凡所著撰,皆精覈是非,而才章富贍。 ……自號抱樸子,因以名書。其馀所著碑誄詩賦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隱逸、集異等傳各十卷,又抄五經(jīng)、史、漢、百家之言、方技雜事三百一十卷,金匱藥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 洪博聞深洽,江左絕倫。著述篇章富于班馬,又精辯玄賾,析理入微。后忽與岳疏云:「當遠行尋師,剋期便發(fā)。」岳得疏,狼狽往別。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見。時年八十一。視其顏色如生,體亦柔軟,舉尸入棺,甚輕,如空衣,世以為尸解得仙云。

例句

勿憚山深與地僻,羅浮尚有葛仙翁。 元結 說洄溪招退者

存亡去住一壺中,兄事安期弟葛洪。 崔郾 贈毛仙翁

篋貯靈砂日日看,欲成仙法脫身難。不知誰向交州去,為謝羅浮葛長官。 施肩吞 自述

最愛葛洪尋藥處,露苗煙蕊滿山春。 曹唐 送羽人王錫歸羅浮

自是葛洪求藥價,不關梅福戀簪裾。 李群玉 送陶少府選

誘我為弟子,逍遙尋葛洪。 李頎 贈蘇明府

濁酒尋陶令,丹砂訪葛洪。 杜甫 奉寄河南韋尹丈人

葛洪及許靖,避世常此路。 杜甫 詠懷二首之二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杜甫 贈李白

葛洪尸定解,許靖力還任。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青牛到日迎方朔,丹灶開時共稚川。 白行簡 贈毛仙翁

訪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鄉(xiāng)。 皇甫冉 彭祖井

自憐頭白早,難與葛洪親。 盧綸 送王尊師

寧知樵子徑,得到葛洪家。 盧綸 過樓觀李尊師

何能葛洪宅,終日閉煙霞。 耿湋 甘泉詩

愿言葛仙翁,終年煉玉液。 錢起 尋華山云臺觀道士

處士待徐孺,仙人期葛洪。 顧況 從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齊相公

典故
竹馬待
 
騎兒逢郭伋
 
仙童馭竹
 
竹兒爭見
 
童子騎竹
 
竹馬拜迎
  
竹馬迎
 
兒童騎竹馬
 
童稚歡迎
 
騎竹歡迎
 
童子爭迎
 
迎使君車
 
竹馬約
 
兒騎空迎
 
騎竹更生
 
有兒迎郭伋
 
竹兒爭見君
 
竹馬舊童
 
竹馬望塵
 
竹馬迎逢
 
竹馬迎郭伋
 
竹馬童子
 
兒騎

相關人物
郭伋


《后漢書》卷三十一《郭伋傳》
「乃調伋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結恩德,及后入界,所到縣邑,老幼相攜,逢迎道路?!贾列胁浚轿骱用鲤?,有童兒數(shù)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粊侈o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謂別駕從事,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伋為違信于諸兒,遂止于野亭,須期乃入?!?/span>

例句

人詠甘棠茂,童謠竹馬群。 劉商 送廬州賈使君拜命

詩叟未相識,竹兒爭見君。 孟郊 寄洛州李大夫

竹馬諸童子,朝朝待使君。 岑參 鳳翔府行軍送程使君赴成州

今朝竹馬諸童子,盡是當時竹馬孫。 朱元 迎孫刺史(郡閣雅談云。孫愿家自貞元巳后。三代為池陽刺史。有戟門門子朱元迎道左。獻詩曰。

竹馬數(shù)小兒,拜迎白鹿前。含笑問使君,日晚可回旋。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童兒待郭伋,竹馬空遲留。 李群玉 洞庭驛樓雪夜宴集奉贈前湘州張員外(第十二句下缺八字)

已傳童子騎青竹,總擬橋東待使君。 杜甫 李司馬橋了(一作成)承(一本無承字)高使君自成都回

騎兒逢郭伋,戰(zhàn)士得文翁。 羅隱 投宣武鄭尚書二十韻

??统碎抖?,仙童馭竹回。 駱賓王 餞鄭安陽入蜀

典故
孺人稚子

相關人物
江淹


《昭明文選》卷十六南朝梁·江文通(淹)《恨賦》
「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里。閉關卻掃,塞門不仕。左對孺人,顧弄稚子?!固?#183;李善注:「《禮記》曰:天子之妃曰后,大夫妻曰孺人。」

例句

已呼孺人戛鳴瑟,更遣稚子傳清杯。 韓愈 感春五首之一

典故
孺子風流

相關人物
徐稚


《后漢書》卷五十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徐稚〉~746~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屢辟公府,不起。
典故
孺子貧
 
孺子才

相關人物
徐稚

參考典故
生芻


《后漢書》卷五十三《徐稚傳》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屢辟公府,不起。時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謁而退。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縣之。后舉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書令陳蕃、仆射胡廣等上疏薦稚等曰:「……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當為先?!?/span>

例句

孺子才雖遠,公孫策未行。 于結 賦得生芻一束

未及馮公老,何驚孺子貧。 陳子昂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

典故
孺子宅

相關人物
徐稚


《水經(jīng)注疏》卷三十九〈贛水〉~3236~
贛水又北歷南塘,塘之東有孺子宅,際湖南小洲上。孺子名稚,南昌人,高尚不仕。太尉黃瓊辟,不就。
典故
士稚
 
相關人物
祖逖

參考典故
中流擊楫


《晉書》卷六十二〈祖逖列傳〉~693~
祖逖字士稚,范陽遒人也。世吏二千石,為北州舊姓。父武,晉王掾、上谷太守。逖少孤,兄弟六人。兄該、納等并開爽有才干。逖性豁蕩,不修儀檢,年十四五猶未知書,諸兄每憂之。然輕財好俠,慷慨有節(jié)尚,每至田舍,輒稱兄意,散谷帛以赒貧乏,鄉(xiāng)黨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覽書記,該涉古今,往來京師,見者謂逖有贊世才具。僑居陽平。年二十四,陽平辟察孝廉,司隸再辟舉秀才,皆不行。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挂蚱鹞琛e?、琨并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及京師大亂,逖率親黨數(shù)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車馬載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藥物衣糧與眾共之,又多權略,是以少長咸宗之,推逖為行主。達泗口,元帝逆用為徐州刺史,尋徵軍咨祭酒,居丹徒之京口。逖以社稷傾覆,常懷振復之志。賓客義徒皆暴桀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時揚土大饑,此輩多為盜竊,攻剽富室,逖撫慰問之曰:「比復南塘一出不?」或為吏所繩,逖輒擁護救解之。談者以此少逖,然自若也。時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進說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爭權,自相誅滅,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遺黎既被殘酷,人有奮擊之志。大王誠能發(fā)威命將,使若逖等為之統(tǒng)主,則郡國豪杰必因風向赴,沈溺之士欣于來蘇,庶幾國恥可雪,愿大王圖之。」帝乃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招募。仍將本流徙部曲百馀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嘆。屯于江陰,起冶鑄兵器,得二千馀人而后進。
典故
稚圭

相關人物
孔稚圭


《南齊書》卷四十八《孔稚圭傳》
孔稚圭字德璋,會稽山陰人也?!鏋轵婒T,以稚圭有文翰,取為記室參軍,與江淹對掌辭筆。遷正員郎,中書郎,尚書左丞?!ㄎ涑酰w冠軍將軍、平西長史、南郡太守。……稚圭風韻清韻,好文詠,飲酒七八斗?!粯肥绖?,居宅盛營山水,憑機獨酌,傍無雜事。門庭之內(nèi),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稚圭笑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期效仲舉?!?/span>

例句

稚圭倫鑒未精通,只把蛙聲鼓吹同。 吳融 蛙聲

莫怪聞時倍惆悵,稚圭蓬蓽在山陰。 吳融 西京道中聞蛙

唯荒稚圭宅,莫贈景山鎗。 陸龜蒙 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

《漢語大詞典》:彩服(綵服)
猶彩衣。指孝養(yǎng)父母。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歸田》:“兩兒游宦,誰娛彩服於堂前?” 清 周亮工 《延醫(yī)不得寄舍弟靖公》詩:“亂里弓衣憐幼弟,危途彩服媿雙親。”參見“ 彩衣 ”。
(1).彩色服色。亦借指穿彩服的官員。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諸公及舍弟宴書齋》:“棣華晴雨好,綵服暮春宜。” 仇兆鰲 注:“棣華比其弟,綵服兼諸公?!?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諸公及舍弟宴書齋》:“綵服,有職者之服?!?明 劉基 《南陵崔氏思梅詩》:“昔來梅花下,綵服輝清尊?!?br />(2).猶彩衣。謂彩衣以娛親。 唐 杜甫 《入奏行》:“繡衣春當霄漢立,綵服日向庭闈趨?!?仇兆鰲 注:“ 老萊子 綵服以娛親?!?宋 司馬光 《送蘇屯田寀知單州》詩:“綵服當年戲,驪駒此日榮?!眳⒁姟?綵衣娛親 ”。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昔 楚 老萊子 孝養(yǎng)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常著五色斑斕衣,為親取飲。”后因以“彩衣”指孝養(yǎng)父母。 宋 王禹偁 《謝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蓋陛下義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黃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養(yǎng)?!?br />(2).指戲曲表演的服裝。紅樓夢第五四回:“婆子們抱著幾個軟包--因不及抬箱,料著 賈母 愛聽的三五齣戲的彩衣包了來?!?br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下:“忽有綵衣小兒自外入,頃刻至數(shù)百人,結束如一,階墀盡滿?!?br />(2).謂孝養(yǎng)父母。 唐 黃滔 《〈潁川陳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彌孝,熙熙愉愉,承顏侍膳,雖隆云路之望,終確綵衣之戀。”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諤出京》:“還家晝錦樂,拜壽綵衣榮?!?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圖歌》:“綵衣歸來奉翁母,愿言壽比三山久?!?清 馮桂芬 《顧蓉莊年丈七十雙壽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瑤斝,象服繡葆,蹌躋一庭?!眳⒁姟?綵衣娛親 ”。
《國語辭典》:?衣娛親(綵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yǎng)父母。參見「戲綵娛親」條。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昔 楚 老萊子 孝養(yǎng)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常著五色斑斕衣,為親取飲?!焙笠蛞浴安室隆敝感B(yǎng)父母。 宋 王禹偁 《謝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蓋陛下義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黃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養(yǎng)?!?br />(2).指戲曲表演的服裝。紅樓夢第五四回:“婆子們抱著幾個軟包--因不及抬箱,料著 賈母 愛聽的三五齣戲的彩衣包了來。”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下:“忽有綵衣小兒自外入,頃刻至數(shù)百人,結束如一,階墀盡滿?!?br />(2).謂孝養(yǎng)父母。 唐 黃滔 《〈潁川陳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彌孝,熙熙愉愉,承顏侍膳,雖隆云路之望,終確綵衣之戀。”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諤出京》:“還家晝錦樂,拜壽綵衣榮。”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圖歌》:“綵衣歸來奉翁母,愿言壽比三山久。” 清 馮桂芬 《顧蓉莊年丈七十雙壽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瑤斝,象服繡葆,蹌躋一庭?!眳⒁姟?綵衣娛親 ”。
《國語辭典》:?衣娛親(綵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yǎng)父母。參見「戲綵娛親」條。
《漢語大詞典》:彩衣娛親(綵衣娛親)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相傳 春秋 時 楚國 老萊子 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后遂用“綵衣娛親”為孝養(yǎng)父母之典。 三國 魏 曹植 《靈芝篇》:“ 伯瑜 年七十,綵衣以娛親?!?杜甫 《宗武生日》“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清 仇兆鰲 注:“當精文選以紹家學,何必為綵衣娛親乎?”
《漢語大詞典》:戲彩(戲彩)
亦作“ 戲綵 ”。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 漢 劉向 列女傳:“ 老萊子 孝養(yǎng)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臥地為小兒啼”。后用為孝養(yǎng)長輩之典。 宋 張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詞:“庭蘭戲彩傳金鼎,小袖青衫更輝映?!?元 郭鈺 《贈彭將軍》詩:“座上衣冠戲綵日,窗前燈火讀書秋?!?span id="nhzrldg" class="book">《紅樓夢》第五四回:“他們不能來戲彩引老祖宗笑一笑?!?span id="qkehbey"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三回回目:“試鄉(xiāng)科文闈放榜,上母壽戲綵稱觴?!?/div>
《漢語大詞典》:戲萊衣(戲萊衣)
原謂 春秋 末 楚國 老萊子 穿五色斑斕之衣,扮小兒之狀以娛雙親。后作為孝養(yǎng)父母之典。 宋 張綱 《驀山溪·甲辰生日》詞:“只愿早休官,居 顏 巷,戲 萊 衣,歲歲長歡聚?!币嘧鳌?戲斑衣 ”。 宋 馮取洽 《賀新郎·送別定軒》詞:“夢折營門柳。送君歸,暫戲斑衣,又攏征袖?!眳⒁姟?戲彩 ”。
《漢語大詞典》:戲彩(戲彩)
亦作“ 戲綵 ”。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 漢 劉向 列女傳:“ 老萊子 孝養(yǎng)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臥地為小兒啼”。后用為孝養(yǎng)長輩之典。 宋 張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詞:“庭蘭戲彩傳金鼎,小袖青衫更輝映?!?元 郭鈺 《贈彭將軍》詩:“座上衣冠戲綵日,窗前燈火讀書秋?!?span id="d852xgp" class="book">《紅樓夢》第五四回:“他們不能來戲彩引老祖宗笑一笑?!?span id="7mtqkns"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三回回目:“試鄉(xiāng)科文闈放榜,上母壽戲綵稱觴。”
《國語辭典》:斑衣  拼音:bān yī
有花紋的衣服。宋。劉克莊賀新郎。身畔無絲縷〉詞:「老去聊攀萊子例,倒著斑衣戲舞?!?/div>
《國語辭典》:斑衣戲彩(斑衣戲彩)  拼音:bān yī xì cǎi
古代二十四孝中老萊子著彩衣娛親的故事。見《太平御覽。卷四一三。人事部。孝中》。后比喻以滑稽逗趣的動作,來娛樂雙親。《紅樓夢》第五四回:「那二十四孝上的『斑衣戲彩』,他們不能來戲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了一笑?!挂沧鳌赴嘁聭?」。
《漢語大詞典》:老萊(老萊)
老萊子 的省稱。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 老萊 灌園以遠之,從其所好,莫與易也。” 唐 孟郊 《春日同韋郎中使君送鄒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陽》詩:“服綵 老萊 并,侍車 江革 同?!?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將》:“百里白云親舍近,不得斑衣效 老萊 ?!?/div>
分類:老萊子
《漢語大詞典》:老萊服(老萊服)
即老萊衣。 宋 梅堯臣 《送新安張尉乞侍養(yǎng)歸淮甸》詩:“卻衣 老萊 服,曾無 梅福 書?!眳⒁姟?老萊衣 ”。
《漢語大詞典》:老萊衣(老萊衣)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 老萊子 孝養(yǎng)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臥地為小兒啼,或弄烏鳥於親側?!焙笠蛴谩袄先R衣”為孝養(yǎng)父母之詞。 唐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詩:“兵戈不見 老萊 衣,嘆息人間萬事非?!?宋 梅堯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遠游大字院》詩:“聞過少傅宅,喜見 老萊 衣?!?明 何景明 《過先墓》詩:“一寸未忘游子線,萬年難覓 老萊 衣?!?清 趙翼 《石庵還朝口占送別》:“白頭猶著 老萊 衣,假滿還朝四牡騑?!?/div>
《漢語大詞典》:老萊衣(老萊衣)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 老萊子 孝養(yǎng)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臥地為小兒啼,或弄烏鳥於親側。”后因用“老萊衣”為孝養(yǎng)父母之詞。 唐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詩:“兵戈不見 老萊 衣,嘆息人間萬事非?!?宋 梅堯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遠游大字院》詩:“聞過少傅宅,喜見 老萊 衣?!?明 何景明 《過先墓》詩:“一寸未忘游子線,萬年難覓 老萊 衣?!?清 趙翼 《石庵還朝口占送別》:“白頭猶著 老萊 衣,假滿還朝四牡騑。”
《漢語大詞典》:萊子(萊子)
(1).即 老萊子 。 春秋 時 楚 隱士,世傳有 老萊子 戲綵娛親的故事。 前蜀 貫休 《寄王滌》詩:“唯思 萊子 來,衣拖五般色?!?宋 劉克莊 《賀新郎》詞:“老去聊攀 萊子 例,倒著斑衣戲舞?!?清 虞名 《指南公·舉義》:“悲 溫生 絶裾不猶,慚 萊子 承歡弗久?!眳⒁姟?萊衣 ”。
(2).即耒子。古錢幣名。 唐 李賀 《感春》詩:“榆穿萊子眼,柳斷舞兒腰。” 王琦 匯解引 吳正子 注:“‘萊子’當作‘耒子’。 宋廢帝 景和 元年,鑄二銖錢,文曰‘景和’。形式轉細,無輪郭、不磨鑿者,謂之‘耒子’。”
《國語辭典》:萊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萊子著五?斑襕衣娛親,世稱其衣為「萊衣」。唐。徐堅《初學記。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傳》曰老萊子至孝,奉二親,行年七十,著五?褊襕衣,弄雛鳥于親側。」后比喻孝養(yǎng)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陽館詩:「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也作「萊彩」。
《國語辭典》:萊彩(萊彩)  拼音:lái cǎi
周代老萊子七十歲著五色斑襕衣娛親。明。高明《琵琶記。蔡宅祝壽》:「要將萊彩歡親意,且戴儒冠盡子情?!挂沧鳌溉R衣」。
《國語辭典》:萊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萊子著五?斑襕衣娛親,世稱其衣為「萊衣」。唐。徐堅《初學記。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傳》曰老萊子至孝,奉二親,行年七十,著五?褊襕衣,弄雛鳥于親側。」后比喻孝養(yǎng)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陽館詩:「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挂沧鳌溉R彩」。
《國語辭典》:萊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萊子著五?斑襕衣娛親,世稱其衣為「萊衣」。唐。徐堅《初學記。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傳》曰老萊子至孝,奉二親,行年七十,著五?褊襕衣,弄雛鳥于親側?!购蟊扔餍B(yǎng)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陽館詩:「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挂沧鳌溉R彩」。
《漢語大詞典》:兩部蛙(兩部蛙)
鳴叫著的青蛙。 宋 戴復古 《豫章巨浸呈陳幼度提干》詩:“自成鼓吹喧朝夕,輸與東湖兩部蛙?!?葉玉森 《浮生迭和憶園》:“兩部蛙爭喧閣閣,一羣魚戲亂田田?!眳⒁姟?兩部鼓吹 ”。
分類:鳴叫青蛙
《國語辭典》:兩部鼓吹(兩部鼓吹)  拼音:liǎng bù gǔ chuì
鼓吹,古代儀仗隊合奏的音樂。兩部鼓吹指南朝齊孔稚圭對宅庭中之蛙鳴不僅不厭煩,反美稱其為「兩部鼓吹」。典出《南齊書。卷四八。孔稚圭傳》。后以喻指蛙鳴。
《國語辭典》:兩部鼓吹(兩部鼓吹)  拼音:liǎng bù gǔ chuì
鼓吹,古代儀仗隊合奏的音樂。兩部鼓吹指南朝齊孔稚圭對宅庭中之蛙鳴不僅不厭煩,反美稱其為「兩部鼓吹」。典出《南齊書。卷四八??字晒鐐鳌?。后以喻指蛙鳴。
《漢語大詞典》:兩部(兩部)
(1).古代樂隊中坐部樂和立部樂的合稱。兩部俱備的音樂表示隆重盛大。 宋 蘇軾 《約公擇飲是日大風》詩:“紫衫玉帶兩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宋 蘇軾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詩:“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br />(2).今指不同的兩個聲部,多用于合唱中。
《漢語大詞典》:蛙吹
南朝 齊 孔稚珪 門庭之內(nèi),草萊不剪,中有蛙鳴, 珪 對人稱此為可當“兩部鼓吹”。見《南齊書·孔稚珪傳》。后因以“蛙吹”稱蛙鳴。 前蜀 韋莊 《夏夜》詩:“蛙吹鳴還息,蛛羅滅又光?!?宋 范成大 《積雨作寒》詩之二:“養(yǎng)成蛙吹無謂,掃盡蚊雷卻奇?!?/div>
《漢語大詞典》:蛙鼓
亦作“ 蛙皷 ”。 群蛙叫聲。 宋 邵雍 《和王安之少卿雨后》:“蛙皷未足聽,蚊雷未易驅?!?清 陳淏才 《花鏡·養(yǎng)鱗介法·蟾蜍蛙》:“一蛙鳴,百蛙皆鳴,其聲甚壯,名蛙鼓,至秋則無聲?!?姚光 《夜起一首次鈍根》:“悄步中庭羣籟寂,惟聞蛙鼓似談經(jīng)。” 李瑛 《讓水》詩:“蛙鼓敲不響,知了緊繃弦?!?/div>
分類:叫聲
《國語辭典》:抱樸子  拼音:bào pú zǐ
書名。晉葛洪撰,八卷,分為內(nèi)外二篇。因葛洪自號抱樸子,故著書亦稱「抱樸子」。道藏本和五柳居陶氏刊入《漢魏叢書》等作八卷,秘笈本、明慎懋官刊本和柏筠堂刊本等,皆內(nèi)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內(nèi)編論神仙修煉、符錄劾治諸事,純?yōu)榈兰抑?,《隋書?jīng)籍志》納入道家。外篇論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明理,《隋書經(jīng)籍志》納入雜家。全書對于中國古代藥物、化學和神話傳說等均留有珍貴資料。
《漢語大詞典》:北山文
《北山移文》的省稱。 唐 白居易 《和錢員外青龍寺上方望舊山》詩:“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動《北山文》?!?明 何景明 《愚庵王公瓖》詩:“早投南郭隱,不待《北山文》?!?清 方文 《中秋》詩:“故園歸未得,長愧《北山文》?!眳⒁姟?北山 ”。
《國語辭典》:北山  拼音:běi shān
1.北面的山?!对娊?jīng)。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臺,北山有萊?!?br />2.鐘山的別名。參見「鐘山」條。
3.北邙山的別名。參見「北邙山」條。
4.八公山的別名。參見「八公山」條。
5.《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據(jù)〈詩序〉:「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够蛞詾閯谟谕跏露坏灭B(yǎng)其父母者所作的詩。首章二句為:「陟彼北山,言采其杞?!?/div>
《國語辭典》:北山移文  拼音:běi shān yí wén
文章名。南朝齊孔稚圭撰。敘述周颙和孔稚圭等初隱居鐘山,周颙后應詔出任海鹽縣令,期滿回京,路過鐘山,孔稚圭遂撰此文,假托山神之意,諷刺周颙違背前約,熱中功名利祿。此處北山指鐘山。
《漢語大詞典》:北山移
《北山移文》的省稱。 唐 路應 《仙巖四瀑布》詩:“胥念滄波遠,徒懷魏闕期。徵黃應計日,莫鄙《北山移》?!?宋 辛棄疾 《行香子》詞:“小窗高臥,風展殘書???span id="inajdes" class="book">《北山移》、《盤谷序》《輞川圖》。” 郁達夫 《秋夜懷人》詩之七:“別是尋常會卻奇,美人淚比《北山移》?!眳⒁姟?北山 ”。
《國語辭典》:北山  拼音:běi shān
1.北面的山?!对娊?jīng)。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臺,北山有萊?!?br />2.鐘山的別名。參見「鐘山」條。
3.北邙山的別名。參見「北邙山」條。
4.八公山的別名。參見「八公山」條。
5.《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據(jù)〈詩序〉:「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够蛞詾閯谟谕跏露坏灭B(yǎng)其父母者所作的詩。首章二句為:「陟彼北山,言采其杞?!?/div>
《漢語大詞典》:移文
(1).舊時文體之一。指行于不相統(tǒng)屬的官署間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書。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外國·外夷夸誕:“其移文乃稱一千三百七十六年,但不著年號?!?清 袁枚 隨園隨筆·官職:“今文書平行者號移文。” 清 趙翼 《赴天津》詩:“聘書卻公卿,移文畏朋友?!?br />(2).發(fā)移文。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制置使移文宣撫司,當用申狀?!?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俄羅斯事輯:“ 高宗純皇帝 命理藩院移文 俄羅斯 撒納特 衙門使送賊?!?br />(3). 南朝 齊 孔稚圭 《北山移文》的省稱。 宋 辛棄疾 《柳梢青·三山歸途代白鷗見嘲》詞:“好把《移文》,從今日日,讀取千回?!?/div>
《國語辭典》:下榻  拼音:xià tà
漢朝南昌太守陳蕃,不喜賓客,惟敬重徐稚,特設一榻,徐來則放下接待,去則懸起。見《后漢書。卷五三。徐稚傳》。指禮賢下士,留客歇宿。后指投宿、住宿?!度龂萘x》第四回:「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骨濉?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诎顺觯骸肝叶瞬换卦ⅲ拖麻酱碎g了?!?/div>
《漢語大詞典》:徐榻
見“ 徐稺榻 ”。
《漢語大詞典》:徐稚榻
指 東漢 陳蕃 為 徐稺 特設之榻。 陳蕃 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 稺 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事見《漢書·徐稺傳》。后用為好客之典。 唐 許渾 《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詩:“賓館盡開 徐稺 榻,客帆空戀 李膺 舟?!币嗍》Q“ 徐榻 ”。 唐 杜正倫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賦一字得節(jié)》:“ 李 門余妄進, 徐 榻君恒設?!?唐 黃滔 《祭陳侍御嶠》:“旋以 孔 罇引滿, 徐 榻解懸?!?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二:“月滿西堂,復陳 徐 榻,清風動竹,故人倘來?!?span id="grpyqmc" class="book">《花月痕》第十五回:“三更涼夢回 徐 榻,一夜西風瘦 沈 郎。”
分類:陳蕃太守
《漢語大詞典》:徐稚榻
指 東漢 陳蕃 為 徐稺 特設之榻。 陳蕃 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 稺 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事見《漢書·徐稺傳》。后用為好客之典。 唐 許渾 《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詩:“賓館盡開 徐稺 榻,客帆空戀 李膺 舟?!币嗍》Q“ 徐榻 ”。 唐 杜正倫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賦一字得節(jié)》:“ 李 門余妄進, 徐 榻君恒設。” 唐 黃滔 《祭陳侍御嶠》:“旋以 孔 罇引滿, 徐 榻解懸?!?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二:“月滿西堂,復陳 徐 榻,清風動竹,故人倘來?!?span id="77vydvh" class="book">《花月痕》第十五回:“三更涼夢回 徐 榻,一夜西風瘦 沈 郎?!?/div>
分類:陳蕃太守
《國語辭典》:懸榻(懸榻)  拼音:xuán tà
漢代陳蕃做太守時不接賓客,惟與徐稚相善,稚來,特設一床榻,徐稚走后,即將床榻懸掛起來。見《后漢書。卷五三。徐稚傳》。后指以禮接待賢人。北周。庾信園庭〉詩:「倒屣迎懸榻,停琴聽解嘲?!骨濉j愒鴫邸翠较?,花徑冥冥取次行〉詞:「懸榻經(jīng)年虛望眼,寄聲幾度損吟魂?」
《國語辭典》:掃榻(掃榻)  拼音:sǎo tà
1.清掃床上的灰塵。宋。葛長庚〈懶翁齋賦〉:「雨送添硯之水,竹供掃榻之風?!?br />2.漢代太守陳蕃在郡不接賓客,唯徐稚到來時特設一榻。見《后漢書。卷五三。徐稚傳》。后以掃榻表示歡迎嘉賓。宋。陸游寄題徐載叔秀才東莊〉詩:「南臺中丞掃榻見,北門學士倒屣迎?!埂段骱言?。西冷韻跡》:「妾既邀鮑先生到此,本當掃榻,親薦枕衾,又恐怕流入狎邪之私,而非慷慨相贈之初心?!?/div>
《漢語大詞典》:掛榻
(1).謂禮待賢士。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宗室書》:“邦君佇德,寧無掛榻之思;州將欽風,應有題車之命?!眳⒁姟?下榻 ”。
(2).指寺院中暫住的過往僧人。《西游記》第九三回:“寺中聽説到了東土 大唐 取經(jīng)僧人,寺中若大若小,不問長住、掛榻、長老、行童,一一都來參見?!?/div>
《國語辭典》:下榻  拼音:xià tà
漢朝南昌太守陳蕃,不喜賓客,惟敬重徐稚,特設一榻,徐來則放下接待,去則懸起。見《后漢書。卷五三。徐稚傳》。指禮賢下士,留客歇宿。后指投宿、住宿?!度龂萘x》第四回:「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骨???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诎顺觯骸肝叶瞬换卦?,就下榻此間了?!?/div>
《漢語大詞典》:稚榻
亦作“穉榻”。 小床。 唐 許渾 《寄獻三川守劉公》詩之一:“花深穉榻迎何客,月在膺舟醉幾人?!?/div>
《漢語大詞典》:置榻
后漢書·陳蕃傳:“郡人 周璆 ,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 蕃 能致焉。字而不名,特為置一榻,去則懸之?!焙笠浴爸瞄健庇鞫Y賢。 唐 崔融 《哭蔣詹事儼》詩:“置榻恩逾重,迎門禮自卑?!?/div>
分類:禮賢
《漢語大詞典》:解榻
東漢 陳蕃 任 豫章 太守時,不接待賓客,只有 南州 高士 徐稺 來時特設一榻, 徐稺 走后即懸掛起來。又任 樂安 太守時,亦曾為郡人 周璆 “特為置一榻,去則縣之”。事見后漢書·徐稺傳,又《陳蕃傳》。后以“解榻”為熱情接待賓客或禮賢下士之典。 唐 白居易 《敘法書情四十韻上宣歙崔中丞》:“好風迎解榻,美景待搴帷?!?宋 王禹偁 《神童劉少逸與時賢聯(lián)句詩序》:“一日 潘生 與之偕行,惠然肯顧,因解榻以延之?!?清 歸莊 《哭張十翰林四十六韻》:“開樽雖 北海 ,解榻必 南州 ?!?/div>
《漢語大詞典》:設榻(設榻)
(1).設置床榻。新唐書·韋縚傳:“朔日於 宣政 設榻,東向置案, 縚 坐讀之。”
(2).后漢書·徐穉傳載: 徐穉 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肮€義讓,所居服其德”。時 陳蕃 為太守,不接待賓客,“唯 穉 來特設一榻,去則縣之”。后以“設榻”指款待敬重的賓客或知交。 宋 梅堯臣 《蘇子美竹軒和王勝之》:“我期霰雪時,來聽幽聲臥。應當為設榻,勿使賞心剉?!?明 申涵光《懷太原傅青主》詩:“曾約溪村訪釣竿,數(shù)年設榻待君歡。”
《漢語大詞典》:陳榻(陳榻)
見“ 陳蕃榻 ”。
《漢語大詞典》:陳蕃榻(陳蕃榻)
后漢 陳蕃 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 徐稺 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見《后漢書·徐稺傳》。后因以“陳蕃榻”為禮賢下士之典。 唐 張九齡 《候使登石頭驛樓作》詩:“自守 陳蕃 榻,嘗登 王粲 樓。”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詩:“高人屢解 陳蕃 榻,過客難登 謝朓 樓?!?清 孫枝蔚 《九日入城飲周伯衡觀察寓齋留宿明日有詩見贈用韻答謝》:“當涂誰下 陳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币嗍∽鳌?陳榻 ”。 唐 竇鞏 《登玉鉤亭奉獻淮南李相公》:“定知有客嫌 陳 榻,從此無人上 庾 樓?!?唐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公射》:“ 鄭 鄉(xiāng)空健羨, 陳 榻未招延。”
《漢語大詞典》:陳蕃榻(陳蕃榻)
后漢 陳蕃 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 徐稺 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見《后漢書·徐稺傳》。后因以“陳蕃榻”為禮賢下士之典。 唐 張九齡 《候使登石頭驛樓作》詩:“自守 陳蕃 榻,嘗登 王粲 樓?!?唐 李白 《寄崔侍御》詩:“高人屢解 陳蕃 榻,過客難登 謝朓 樓?!?清 孫枝蔚 《九日入城飲周伯衡觀察寓齋留宿明日有詩見贈用韻答謝》:“當涂誰下 陳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币嗍∽鳌?陳榻 ”。 唐 竇鞏 《登玉鉤亭奉獻淮南李相公》:“定知有客嫌 陳 榻,從此無人上 庾 樓。” 唐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公射》:“ 鄭 鄉(xiāng)空健羨, 陳 榻未招延?!?/div>
《國語辭典》:生芻(生芻)  拼音:shēng chú
1.乾草。比喻微薄的禮品。《詩經(jīng)。小雅。白駒》:「生芻一束,其人如玉?!?br />2.吊喪的祭禮?!逗鬂h書。卷五三。徐稚傳》:「及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于廬前而去。」
《國語辭典》:葛仙翁  拼音:gě xiān wēng
三國吳葛玄的別號,為變戲法的祖師爺。參見「葛玄」條。《幼學瓊林。卷四。釋道鬼神類》:「葛仙翁作戲術,吐飯成蜂?!?/div>
《國語辭典》:葛洪  拼音:gě hóng
人名。(約西元250~330)晉句容人,字稚川,自號抱樸子。好神仙導養(yǎng)之法,元帝召為丞相掾,因平賊有功,賜爵關內(nèi)侯。著《抱樸子》一書,述鍊丹之法,建立長生理論。又相傳為油漆工的祖師爺。
《漢語大詞典》:稚川
道家傳說的仙都,為 稚川真君 所居。據(jù)傳, 唐玄宗 時,僧 契虛 入 商山 ,遇桻子(肩背竹簍的商販),同游山頂,見有城邑宮闕,璣玉交映于云霞之外。桻子指語:此仙都 稚川 也。至一殿,見一人具簪笏,憑玉幾而坐,其貌甚偉,侍衛(wèi)環(huán)列,呵禁極嚴,曰是 稚川真君 。見 唐 張讀 宣室志卷一。按, 稚川 , 晉 葛洪 字。 葛洪 好神仙之事,死后,人以為其成仙。
《漢語大詞典》:兒童竹馬(兒童竹馬)
后漢書·郭伋傳載: 郭伋 任 并州 牧,問民疾苦,推舉賢良,所過縣邑,老幼相攜迎送?!笆贾列胁?,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兒數(shù)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焙笠浴皟和耨R”為稱頌太守之詞。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勸農(nóng)》:“千村轉歲華,愚父老香盆,兒童竹馬?!?/div>
《國語辭典》:祖逖  拼音:zǔ tì
人名。(西元266~321)字士稚,晉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早年經(jīng)常與劉琨共聞雞起舞,刻苦自勵。元帝時為豫州刺史,渡江擊楫誓復中原,率師與石勒相持,黃河以南,盡為晉土。后由于朝廷大臣不和,奧援不力,遂憂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