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能全仲叔策,安親更切老萊心。 劉方平 寄嚴八判官
王祥因就宦,萊子不違親。 司空曙 送鄂州張別駕褒陽覲省
唯修曾子行,不著老萊衣。 姚合 送王龜處士
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 孟浩然 夕次蔡陽館
獻策金門去,承歡彩服違。 孟浩然 送洗然弟進士舉
水乘舟楫去,親望老萊歸。 孟浩然 送王五昆季省覲
服彩老萊并,侍車江革同。 孟郊 春日同韋郎中使君送鄒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陽
列位登青瑣,還鄉(xiāng)復采衣。 孫逖 送李給事歸徐州覲省
手把黃香扇,身披萊子衣。 岑參 奉送李賓客荊南迎親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萊。 岑參 梁州對雨懷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時疾贈余新詩
來傾阮氏酒,去著老萊衣。 岑參 送崔全被放歸都覲省
新登郤詵第,更著老萊衣。 岑參 送蒲秀才擢第歸蜀
名登郤詵第,身著老萊衣。 岑參 送薛彥偉擢第東歸
憐君到此處,卻背老萊風。 曹松 邊上送友人歸寧
幾府爭馳毛義檄,一鄉(xiāng)看侍老萊衣。 曹鄴 送曾德邁歸寧宜春
錦字相催鳥急飛,郎君暫脫老萊衣。 李嘉祐 送鄭正則漢陽迎歸
老萊斑衣,黃香扇枕。 李瀚 蒙求
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萊衣。 李白 贈歷陽褚司馬(時此公為稚子舞。故作是詩。)
花慚潘岳貌,年稱老萊衣。 李端 奉贈苗員外
定看堂高后,斑衣滅淚痕 李頻 蘇州寒食日送人歸覲
彩服鮮華覲渚宮,鱸魚新熟別江東。 杜牧 送劉秀才歸江陵
遠傳冬筍味,更覺彩衣春。 杜甫 奉賀陽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鄧國太夫人
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杜甫 宗武生日
朝夕高堂念,應宜彩服新。 杜甫 送孟十二倉曹赴東京選
舟也衣彩衣,告我欲遠適。 杜甫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帶月輕帆疾,迎霜彩服新。 權德輿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覲省
知向東陽去,晨裝見彩衣。 權德輿 送盧評事婺州省覲
彩衣行不廢,儒服代相傳。 權德輿 送韓孝廉侍從赴舉
君之去兮不可留,五采裳兮木蘭舟。 權德輿 雜言同用離騷體送張評事襄陽覲省
莫將和氏淚,滴著老萊衣。 殷遙 送友人下第歸?。ㄒ蛔鲃⒌萌试姡?/a>
先壟每懷風木夜,畫堂無復彩衣時。 牟融 翁母些
脫卻貂襜褕,新著五彩衣。 獨孤及 官渡柳歌送李員外承恩往揚州覲省
遲子揚名后,方期彩服還。 獨孤及 送陽翟張主簿之任
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萊衣。 王維 送友人南歸
手持平子賦,目送老萊衣。 王維 送錢少府還藍田
春深顏子巷,花映老萊衣。 王貞白 贈劉凝評事
孟孫唯問孝,萊子復辭官。 皇甫冉 劉侍御朝命許停官歸侍
鳳雛聯(lián)翼美王孫,彩服戎裝擬塞垣。 盧綸 送李尚書郎君昆季侍從歸覲滑州
?衣人競看,銀詔帝親書。 盧綸 送渾煉歸覲卻赴闕庭
衣同萊子曾分筆,扇似袁宏別有天。 羅隱 寄池州鄭員外
盛事兩般君總得,老萊衣服戴颙家。 羅隱 寄西華黃煉師
應笑當年老萊子,鮮華都自降明君。 羅隱 賀淮南節(jié)度盧員外賜緋
銅虎貴提天子印,銀魚榮傍老萊衣。 羅隱 送霅川鄭員外
朝慶老萊服,夕閑安道琴。 蔡希寂 同家兄題渭南王公別業(yè)
唯思萊子來,衣拖五般色。 貫休 寄王滌
斑衣在林巷,始覺無羈束。 錢起 小園招隱
萊子晝歸今始好,潘園景色夏偏濃。 錢起 送冷朝陽擢第后歸金陵覲省
不嗟荊寶退,能喜彩衣還。 錢起 送安都秀才北還
欲見寧親孝,儒衣稚子斑。 錢起 送李棲桐道舉擢第還鄉(xiāng)省侍
向家流水便,懷橘?衣香。 錢起 送褚十一澡擢第歸吳覲省
才子學詩趨露冕,棠花含笑待斑衣。 錢起 送韋信愛子歸覲
承顏看彩服,不覺別丹墀。 錢起 酬劉起居臥病見寄
此去不須求彩服,紫衣全勝老萊衣。 靈澈 送鑒供奉歸蜀寧親
正值江南新釀熟,可容閑卻老萊衣。 顧非熊 途次懷歸
從此倚門休望斷,交親喜換老萊衣。 齊己 送朱侍御自洛陽歸閬州寧覲
兩部蛙:詠環(huán)境清悠。唐戴復古《豫章巨浸呈陳幼度提干》:“自成鼓吹喧朝夕,輸與東湖兩部蛙?!?/p>
會有圭組戀,遂貽山林嘲。 柳宗元 游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
今日病身慚小隱,欲將泉石勒移文。 曹唐 三年冬大禮五首之五
今日仲容修故業(yè),草堂焉敢更移文。 楊嗣復 題李處士山居
一隨菱棹謁王侯,深愧移文負釣舟。 溫庭筠 寄裴生乞釣鉤
移文莫有誚,必不滯天涯。 薛能 西縣途中二十韻
待報君恩了歸去,山翁何急草移文。 鄭畋 杪秋夜直
已共此山私斷當,不須轉轍重移文。 陸希聲 陽羨雜詠十九首弄云亭
欲同朱輪載,勿憚移文誚。 韋應物 題從侄成緒西林舍書齋
猶有北山歸意在,少驚佳樹近房櫳。 吳融 憶猿
北山移去前文在,無復教人嘆曉猿。 吳融 秋日經(jīng)別墅
此別更無閑事囑,北山高處謝猿啼。 吳融 送弟東歸
暫辭南國隱,莫勒北山文。 朱灣 假攝池州留別東溪隱居
看著掛冠迷處所,北山蘿月在移文。 杜牧 送故人歸山
南極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誰勒銘。 杜甫 覃山人隱居
如逢北山隱,一為謝移文。 盧綸 送耿拾遺湋充括圖書使往江淮
徐孺榻:指禮賢重才,或指禮遇賓客。唐孟浩然《荊門上張丞相》:“坐登徐孺榻,瀕接李膺杯?!?/p>
解榻招徐稚,登樓引仲宣。 元稹 獻滎陽公詩五十韻
何武劾腐儒,陳蕃禮高士。 劉禹錫 送湘陽熊判官孺登府罷歸鐘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
陳蕃待客應懸榻,宓賤之官獨抱琴。 劉長卿 送宇文遷明府赴洪州張觀察追攝豐城令
陳蕃懸榻待,謝客枉帆過。 劉長卿 送李校書適越謁杜中丞
亦知到處逢下榻,莫滯秋風西上期。 劉長卿 送賈三北游
酒倦臨流醉,人逢置榻迎。 司空曙 送張弋
知從江仆射,登榻更何人。 司空曙 送柳震歸蜀
陳公有賢榻,君去豈空還。 司空曙 送鄭況往淮南
坐登徐孺榻,頻接李膺杯。 孟浩然 荊門上張丞相
郡守虛陳榻,林間召楚材。 孟浩然 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士
徒郁仲舉思,詎回道林轍。 宋之問 見南山夕陽召監(jiān)師不至
解榻皆五侯,結交盡群英。 岑參 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因寄王大昌齡
頒條忝貴郡,懸榻久相望。 崔善為 答王無功冬夜載酒鄉(xiāng)館
置榻恩逾重,迎門禮自卑。 崔融 哭蔣詹事儼
自守陳蕃榻,嘗登王粲樓。 張九齡 候使登石頭驛樓作
忽望題輿遠,空思解榻游。 張九齡 錢王司馬入計同用洲字
才子登科去,諸侯掃榻迎。 張喬 送友人歸袁州
懸榻迎賓下,趨庭學禮聞。 張垍 奉和岳州山城
去官慚比謝,下榻貴同徐。 戴叔倫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龍沙
登舟慚郭泰,解榻愧陳蕃。
管寧穿亦坐,徐孺去常懸。 李德裕 恩山居一十首憶葛勝木禪床
深謝陳蕃憐寂寞,遠飛芳字警沉迷。 李涉 和尚書舅見寄
我來屬芳節(jié),解榻時相悅。 李白 奉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登謝朓樓。 李白 寄崔侍御
賓館盡開徐稚榻,客帆空戀李膺舟。 李群玉 將欲南行陪崔八宴海榴亭
復此開懸榻,寧唯入后堂。 杜審言 贈崔融二十韻
李門余妄進,徐榻君恒設。 杜正倫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賦一字得節(jié)
徐榻不知倦,潁川何以酬。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
還將徐孺子,處處待高人。 杜甫 奉送韋中丞之晉赴湖南
南征問懸榻,東逝想乘桴。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
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懸。 杜甫 贈李十二丈別
解榻再見今,用才復擇誰。 杜甫 送殿中楊監(jiān)赴蜀見相公
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國千鐘逼老萊。 杜荀鶴 和友人見題山居水閣八韻
鄭鄉(xiāng)空健羨,陳榻未招延。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仆射
榻因徐孺解,醴為穆生陳。 竇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校兼節(jié)度參謀同書寄上
庾亮樓何阨,陳蕃榻更崇。 竇庠 東都嘉量亭獻留守韓仆射
自當徐孺榻,不是謝公亭。 竇庠 酬韓愈侍郎登岳陽樓見贈
定知有客嫌陳榻,從此無人上庾樓。 竇鞏 登玉鉤亭奉獻淮南李相公
使君延上榻,時輩仰前程。 羅隱 南康道中
一榻偶依陳太守,三年深憶禰先生。 羅隱 安陸贈徐礪
一榻早年容孺子,雙旌今日別文翁。 羅隱 重送朗州張員外
含情非遲客,懸榻但生塵。 羊士諤 早春對雨
誰敢強登徐稚榻,自憐還學謝安吟。 蔣肱 永州陪鄭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賦詩
賓館盡開徐稚榻,客帆空戀李膺舟。 許渾 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
重花不隔陳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墻。 錢起 尋司勛李郎中不遇
方辭郡齋榻,為酌離亭樽。 韋應物 送豆盧策秀才
置榻宿清夜,加籩宴良辰。 韋應物 送陸侍御還越
郡有優(yōu)賢榻,朝編貢士詔。 韋應物 題從侄成緒西林精舍書齋
好賢常解榻,乘興每登樓。 高適 奉酬睢陽李太守
叨承解榻禮,更得問縑游。 高適 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
解榻情何限,忘言道未殊。 高適 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
何言張掾傲,每重德璋親。 盧綸 過司空曙村居
勿憚山深與地僻,羅浮尚有葛仙翁。 元結 說洄溪招退者
存亡去住一壺中,兄事安期弟葛洪。 崔郾 贈毛仙翁
篋貯靈砂日日看,欲成仙法脫身難。不知誰向交州去,為謝羅浮葛長官。 施肩吞 自述
最愛葛洪尋藥處,露苗煙蕊滿山春。 曹唐 送羽人王錫歸羅浮
自是葛洪求藥價,不關梅福戀簪裾。 李群玉 送陶少府選
誘我為弟子,逍遙尋葛洪。 李頎 贈蘇明府
濁酒尋陶令,丹砂訪葛洪。 杜甫 奉寄河南韋尹丈人
葛洪及許靖,避世常此路。 杜甫 詠懷二首之二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杜甫 贈李白
葛洪尸定解,許靖力還任。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青牛到日迎方朔,丹灶開時共稚川。 白行簡 贈毛仙翁
訪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鄉(xiāng)。 皇甫冉 彭祖井
自憐頭白早,難與葛洪親。 盧綸 送王尊師
寧知樵子徑,得到葛洪家。 盧綸 過樓觀李尊師
何能葛洪宅,終日閉煙霞。 耿湋 甘泉詩
愿言葛仙翁,終年煉玉液。 錢起 尋華山云臺觀道士
處士待徐孺,仙人期葛洪。 顧況 從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齊相公
人詠甘棠茂,童謠竹馬群。 劉商 送廬州賈使君拜命
詩叟未相識,竹兒爭見君。 孟郊 寄洛州李大夫
竹馬諸童子,朝朝待使君。 岑參 鳳翔府行軍送程使君赴成州
今朝竹馬諸童子,盡是當時竹馬孫。 朱元 迎孫刺史(郡閣雅談云。孫愿家自貞元巳后。三代為池陽刺史。有戟門門子朱元迎道左。獻詩曰。
竹馬數(shù)小兒,拜迎白鹿前。含笑問使君,日晚可回旋。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童兒待郭伋,竹馬空遲留。 李群玉 洞庭驛樓雪夜宴集奉贈前湘州張員外(第十二句下缺八字)
已傳童子騎青竹,總擬橋東待使君。 杜甫 李司馬橋了(一作成)承(一本無承字)高使君自成都回
騎兒逢郭伋,戰(zhàn)士得文翁。 羅隱 投宣武鄭尚書二十韻
??统碎抖?,仙童馭竹回。 駱賓王 餞鄭安陽入蜀
已呼孺人戛鳴瑟,更遣稚子傳清杯。 韓愈 感春五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