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留樹
 
劍懸
   
掛劍墳前
 
寶劍懸
 
思掛劍
 
延陵心
 
掛延陵
  
延陵輕寶劍
 
把劍覓徐君
 
帶邱墓
 
帶丘墓
 
留墓劍
 
寶劍非所惜
 
掛墳松
  
掛劍酬知己
 
掛徐君劍
 
劍掛宰上
 
結(jié)交期一劍
 
留劍
 
送劍
 
相酬無寶劍
 
延州空掛
  
把劍覓徐
 
寶劍贈君
  
人情掛劍
 
樹頭千金劍
 
信義高吳季
 
延陵件
 
贈墓劍

相關(guān)人物
季札
 
徐君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節(jié)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顾烀搫χ轮镁?。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褂谑羌咀右詣炀辜慈?。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span>

簡釋

掛劍:表示追念亡友。宋黃庭堅《李浸州挽詞》:“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p>


例句

曾被桂樹枝,寒光射林藪。 元稹 說劍

碑傳門客建,劍是故人留。 崔堤 秦州薛都督挽詞

蕪漫藏書壁,荒涼懸劍枝。 崔融 哭蔣詹事儼

徒懸一寶劍,何處訪徐公。 張說 右侍郎集賢學士徐公挽詞二首之一

故老空懸劍,鄰交日散金。 張說 和魏仆射還鄉(xiāng)

一朝賓客散,留劍在青松。 張說 崔尚書挽詞

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陳陶處士

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 李隆基 過王浚墓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杜甫 別房太尉墓

欲掛留徐劍,猶回憶戴船。 杜甫 哭李尚書

素車猶慟哭,寶劍欲高懸。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

罷琴明月夜,留劍白云天。 沈佺期 哭蘇眉州崔司業(yè)二公

不期先掛劍,長恐后施鞭。 王維 哭祖六自虛

還聞漢明主,遺劍泣東平。 盧僎 讓帝挽歌詞二首之一

遽痛蘭襟斷,徒令寶劍懸。 盧照鄰 哭明堂裴主簿

心許留家樹,辭直斷佞臣。 竇群 題劍

人送劍來歸隴上,雁飛書去叫衡陽。 竇鞏 哭呂衡州八郎中

樹悲懸劍所,溪想釣璜馀。 蘇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還鄉(xiāng)有懷之作

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 駱賓王 夕次舊吳

典故
具雞黍
      
幽明永隔
 
千里論交
 
雞黍恨
 
白馬故人
  
巨卿哭
 
升堂他日約
  
張范風流
 
張范善終始
 
白馬悲宋
 
炊黍期張
 
死結(jié)生交
 
死夢尋范式
 
元伯巨卿千里從
 
元伯相葬
 
張范通夢
 
只雞平生約

相關(guān)人物
張劭
 
范式


《后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列傳·范式〉~2676~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xiāng)人也,一名氾。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鼓斯矂w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shè)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鼓冈唬骸溉羧?,當為爾醞酒?!怪疗淙眨耷涔?,升堂拜飲,盡歡而別。式仕為郡功曹。后元伯寢疾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視之。元伯臨盡,嘆曰:「恨不見吾死友!」子徵曰:「吾與君章盡心于子,是非死友,復(fù)欲誰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范巨卿,所謂死友也?!箤ざ洹J胶鰤粢娫岽估t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我忘,豈能相及?」式恍然覺寤,悲嘆泣下,具告太守,請往奔喪。太守雖心不信而重違其情,許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式未及到,而喪已發(fā)引,既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邪?」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咕耷浼戎?,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異,永從此辭。」會葬者千人,咸為揮涕。式因執(zhí)紼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為脩墳樹,然后乃去。

簡釋

具雞黍:喻招待客人。唐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p>


例句

系舟偏憶戴,炊黍愿期張。 李端 宿薦福寺東池有懷故園因寄元校書

巨卿哭處云空斷,阿騖歸來月正明。 杜牧 池州李使君沒后十一日處州新命始到后見歸妓感而成詩

素車猶慟哭,寶劍欲高懸。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

蹉跎江浦生華發(fā),牢落寒原會素車。 權(quán)德輿 哭張十八校書

元伯歸全去,無由白馬來。 權(quán)德輿 工部發(fā)引日屬傷足臥疾不遂執(zhí)紼

張范善終始,吾等豈不慕。 王昌齡 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

尚憶青騾去,寧知白馬來。 王維 哭褚司馬

詰朝始趨鳳闕去,此日遂愁雞黍違。 王起 和李校書雨中自秘省見訪知早入朝便入集賢不遇詩

張范唯通夢,求羊永絕蹤。 皇甫冉 送魏六侍御葬

風期嵇呂好,存歿范張親。 褚亮 傷始平李少府正己

白馬賓徒散,青烏隴隧開。 鄭愔 哭郎著作

青烏新兆去,白馬故人來。 駱賓王 樂大夫挽詞五首

雁魚空有信,雞黍恨無期。 魚玄機 期友人阻雨不至

典故 
傾蓋如故
 
傾蓋論交
   
傾蓋交歡
 
交蓋傾
 
蓋不須傾
 
軒蓋傾

相關(guān)人物
鄒陽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247~
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购蝿t?知與不知也。故昔樊于期逃秦之燕,藉荊軻首以奉丹之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于期非新于齊、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于志而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于天下,而為燕尾生;白圭戰(zhàn)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燕人惡之于王,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于中山,中山人惡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服虔云:「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頭,猶如新也?!?/span>
《孔叢子》卷上〈雜訓〉~590~2~
子思曰然。吾昔從夫子于郯遇程子于涂。傾蓋而語。終日而別。
《史記》卷八十三《鄒陽列傳》
「鄒陽者,齊人也。游于梁,與故吳人莊忌夫子、淮陰枚生之徒交。上書而介于羊勝、公孫詭之閒。勝等嫉鄒陽,惡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將欲殺之。鄒陽客游,以讒見禽,恐死而負累,乃從獄中上書曰:……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固?#183;司馬貞《史記索隱》:「按《家語》:『孔子遇程子于途,傾蓋而語』。又《志林》云『傾蓋者,道行相遇,軿車對語,兩蓋相切,小欹之,故曰傾也。』」

例句

堯舜至今萬萬歲,數(shù)子將為傾蓋間。 李賀 相勸酒

可憐賓客盡傾蓋,何處老翁來賦詩。 杜甫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之二

衰年傾蓋晚,費日系舟長。 杜甫 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客則掛冠至,交非傾蓋新。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異國慚傾蓋,歸途俟并糧。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懷一百韻

傾蓋金蘭合,忘筌玉葉開。 駱賓王 游兗部逢孔君自衛(wèi)來欣然相遇若舊

班荊陪舊識,傾蓋得新知。 高正臣 晦日重宴

典故   
青鸞舞
 
舞鏡
 
舞鏡鸞
 
舞鸞鏡
 
孤鸞對鏡
 
鏡掩孤鸞
 
鸞獨舞
  
鏡掩鸞
 
鸞空舞
 
孤鸞舞鏡
 
鏡鸞分影
 
斷舞鸞腸
 
孤鸞鳥
 
孤鸞照
 
鏡鸞慵舞
 
寶鑒腸空斷
   
孤鸞怯舞
 
孤鸞死鏡前
 
孤鸞向影
 
交翼鸞文
 
絕孤鸞
 
鸞回鏡
  
鸞銷珠鏡
  
青鸞舞鏡
 
舞鸞翻鏡
 
霧鸞曉影
 
波鸞慵舞
 
孤鸞悲鏡
 
鏡里估鸞
  
鏡舞雙鸞
 
鸞分鏡影
 
青鸞獨絕
 
舞罷鸞羞
 
舞鑒孤鸞
 
羞對彩鸞舞
 
紫鸞舞鏡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宋詩》卷一〈范泰·鸞鳥詩〉
昔罽賓王結(jié)罝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雇鯊钠溲?。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嗟乎茲禽,何情之深。昔鐘子破琴于伯牙,匠石韜斤于郢人,蓋悲妙賞之不存,慨神質(zhì)于當年耳。矧乃一舉而殞其身者哉,悲夫。乃為詩曰:「神鸞棲高梧,爰翔霄漢際。軒翼飏輕風,清響中天厲。外患難預(yù)謀,高羅掩逸勢。明鏡懸高堂,顧影悲同契。一激九霄音,響流形已斃?!?/span>
《藝文類聚》卷九十
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昔罽賓王結(jié)罝峻卯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縣鏡以映之?!雇鯊钠湟?,鸞睹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絕。

簡釋

鏡中鸞:喻夫妻生死離別、孤獨悲哀。唐李商隱《無題四首》之三:“多羞釵上燕,真愧鏡中鸞?!?/p>


例句

影中金鵲飛不滅,臺下青鸞思獨絕。 李白 代美人愁鏡二首之二

長眉凝綠幾千年,清涼堪老鏡中鸞。 李賀 貝宮夫人

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楊衡 夷陵郡內(nèi)敘別

淚濕孤鸞曉鏡昏,近來方解惜青春。 鄭谷 為人題

魚軒海上遙,鸞影月中銷。 顧況 晉公魏國夫人柳氏挽歌

龍飆去去無消息,鸞鏡朝朝減容色。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侍兒不遣照,恐學孤鸞死。 鮑溶 舊鏡

典故 
鮑叔知
 
知我貧
 
叔牙知
   
鮑叔義
 
鮑叔深知我
 
夷吾鮑叔
 
深知在叔牙
 
鮑牙知
 
忘鮑

相關(guān)人物
管仲
 
鮑叔牙


《史記》卷六十二《管晏列傳》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馀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藝文類聚》卷三十
晉·傅咸《感別賦》:悅朋友之攸攝。慕管鮑之遐蹤。

例句

鮑叔知我貧,烹葵不為薄。 元稹 別李三

鮑叔幸相知,田蘇頗同游。 劉長卿 送裴四判官赴河西軍試

慚愧故人同鮑叔,此心江柳尚依依。 孟遲 寄浙右舊幕僚

上慚伯樂顧,中負叔牙知。 張九齡 南還以詩代書贈京師舊僚

價以陸生減,賢慚鮑叔知。 張九齡 酬通事舍人寓直見示篇中兼起居陸舍人景獻

??止荃U情,參差忽終老。 李咸用 古意論交

松篁貞管鮑,桃李艷張陳。 李咸用 論交

雅望歸安石,深知在叔牙。 李嘉祐 奉和杜相公長興新宅即事呈元相公

叔牙憂我應(yīng)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 李山甫 赴舉別所知

管鮑久已死,何人繼其蹤。 李白 箜篌謠

托意在經(jīng)濟,結(jié)交為弟兄。毋令管與鮑,千古獨知名。 李白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敘封昆季

昔為管將鮑,中奔吳隔秦。 李白 贈張相鎬二首之一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杜甫 貧交行

千載得鮑叔,末契有所及。 杜甫 送率府程錄事還鄉(xiāng)

遂有山陽作,多慚鮑叔知。 杜甫 過故斛斯校書莊二首之二

管鮑化為塵,交友存如線。 楊巨源 題趙孟莊

不以我為貪,知我家內(nèi)貧。 白居易 初除戶曹喜而言志

唯慚鮑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風。 羅隱 東歸別常修

常忝鮑叔義,所期王佐才。 高適 宋中遇陳二

典故
交頸鴛鴦
 
并頸鴛鴦

相關(guān)人物
司馬相如


《太平御覽》卷五百七十三〈樂部十一·歌四〉~277~
《琴歌二首》其一:「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遨游四海索我皇。時來通遇無所將,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艷淑女在此房,室邇?nèi)隋诙疚夷c,何緣交接為鴛鴦?!?/span>
典故
翟公門
  
一貴一賤
 
生死論交
 
廷尉門
  
貴賤交情
 
門前雀
 
羅雀門庭
  
翟公羅
 
雀羅張
 
無雀可羅
 
設(shè)羅門
 
交態(tài)薄
  
張羅門
 
置雀羅
 
不署門
 
羅雀閑門
 
廷尉張羅
 
翟公冷落
 
交態(tài)存
 
羅傷翟廷尉
  
雀羅廷尉
 
雀有羅
 
署門書
 
閑門羅雀
 
有雀尚廷尉
 
翟公門外雀羅稀
 
翟公悟
 
翟市悲
 
空門雀羅
  
羅雀門冷
 
羅網(wǎng)門前有
 
門前雀棲
 
門前張羅雀
 
窮巷張羅
 
無雀張羅
 
閑門任張羅

相關(guān)人物
翟公


《藝文類聚》卷十一〈帝王部一·帝禹夏后氏〉~28~
《鬻子》曰:禹投一饋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恐其留吾門也,是以四海之士皆至?!褂懋敵ⅲT可以羅雀。
《史記》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33~
太史公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翟公復(fù)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患?、鄭亦云,悲夫!」

簡釋

雀羅門:喻指門庭冷落或世態(tài)炎涼。唐劉禹錫《有感》:“昨宵鳳弛客,今日雀羅門。”


例句

散帙看蟲蠹,開門見雀羅。 劉長卿 同姜浚題裴式微余干東齋

蕭索庭槐空閉閤,舊人誰到翟公門。 劉長卿 錢王相公出牧括州

舊游多不見,師在翟公門。 嚴維 送少微上人東南游

未妨溪上泛漁艇,又為門前張雀羅。 方干 偶作

居處絕人事,門前雀羅施。 曹鄴 將赴天平職書懷寄翰林從兄

方忻耳目凈,誰到翟公門。 李群玉 吾道

半夜劍吹牛斗動,二年門掩雀羅愁。 李群玉 獻王中丞

雀羅爭去翟,鶴氅競尋王。 杜審言 贈崔融二十韻

老少悲顏駟,盈虛悟翟公。 王適 蜀中言懷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盧照鄰 長安古意

世間榮辱半相和,昨日權(quán)門今雀羅。 羅鄴 傷侯第

君看西漢翟丞相,鳳沼朝辭暮雀羅。 翁綬 行路難

翟門悲暝雀,墨灶上寒苔。 錢起 竊秋對雨

雄劍委塵匣,空門垂雀羅。 陶翰 燕歌行

凄斷韓王劍,生死翟公羅。羅悲翟公意,劍負韓王氣。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灰死韓安國,羅傷翟廷尉。 駱賓王 帝京篇

地幽蠶室閉,門靜雀羅開。 駱賓王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

典故
藏環(huán)
 
鄰環(huán)昨夢
 
羊祜識金環(huán)
 
金環(huán)有驗
 
羊叔子記舊交情

相關(guān)人物
羊祜(字叔子)


《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傳》
祜年五歲,時令乳母取所弄金環(huán)。乳母曰:「汝先無此物?!轨锛丛勦徣死钍蠔|垣桑樹中探得之。主人驚曰:「此吾亡兒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時人異之,謂李氏子則祜之前身也。

例句

縱使得如羊叔子,不聞兼記舊交情。 元稹 僧如展及韋載同游碧澗寺各賦詩予落句云他生莫忘靈山座滿壁人名后會稀

認得舊溪兼舊意,恰如羊祜識金環(huán)。 吳融 閿鄉(xiāng)寓居十首釣竿

何悟藏環(huán)早,才知拜璧年。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之一

金環(huán)如有驗,還向畫堂生。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之五

典故 
楚襄王
      
巫峽云
 
高唐賦
 
夢盡失歡
 
巫山雨
 
巫山云
   
高陽人
 
陽臺雨
 
巫峽夢
 
為云為雨
 
巫山女
  
陽臺云
 
云雨夢
  
神女賦
 
行云行雨
  
高唐云
   
神女夢
 
寄朝云
 
云陽臺
 
斷云殘雨
 
高唐神女
 
高陽客
 
夢高唐
  
神女雨
  
楚臺云
  
荊王夢
 
朝暮雨
 
高唐雨
 
行雨行云
  
斷云零雨
 
神女云
 
夢神女
 
陽臺行雨
 
陽云臺
 
暮為行雨
 
巫山暮
 
云雨陽臺
 
入夢人
 
楚臺人
 
賦行云
 
巫雨
 
襄王云雨
 
陽臺神女
 
楚王神女
 
淡云輕雨
 
高唐十二峰
 
瑤姬夢
 
除卻巫山
 
楚峽云歸
 
夢襄王
 
巫山枕
 
陽臺暮雨
 
陽臺一片云
  
怯雨羞云
 
宋玉賦高唐
 
陽臺神
 
云歸楚峽
 
云散高唐
 
楚山云雨
 
楚水夢
 
夢落巫山
  
蜀山夢
 
巫云蜀雨
 
無夢到陽臺
 
峽云巫雨
 
襄王意
 
行云帶雨
 
雨暮云朝
   
云容雨態(tài)
 
彩云夢斷
  
楚峰云
 
楚臺夢
 
楚云巫雨
 
荒淫歸楚襄
 
為云女
 
巫陽云雨仙
 
香云入夢
 
襄王春夢
  
云飄雨送
 
愛雨憐云
 
朝暮云雨
 
楚臺賦客
 
楚臺魂
 
楚天朝雨
 
楚王驚夢
 
楚襄游夢
 
拂楚王
 
高陽暮雨
 
漢上行云
 
化朝云
 
薦夢無云雨
 
荊王神女
 
麗賦朝云
 
夢識陽臺
 
夢峽云歸
 
夢瑤姬
  
暮灑朝行
 
膩雨嬌云
 
濃云驟雨
 
神人入夢
 
殢襄王
 
晚云朝雨
 
巫嶺荊臺
 
巫陽歸夢
 
巫陽云氣
 
興尋巫峽
 
雨暗陽臺
  
雨酡云醉
 
雨歇巫娥
 
云藏巫峽
 
云朝暮雨
  
彩云下巫峰
 
楚環(huán)巫峽
 
楚襄恨
 
荊國朝云
 
荊臺暮雨
 
荊王暮雨
 
精爽行云
 
來云去雨
 
靈雨靈云
 
孟陽臺
  
蜀煙峽雨
 
問云楚女
 
巫娥含雨
 
巫峽云雨
  
行云濕仙衣
 
陽臺楚云
 
一枕高唐仙夢
 
郢夢
 
雨夢
 
雨期云約
 
相關(guān)人物
宋玉
 
楚襄王
 
瑤姬


《昭明文選》卷十九〈賦癸·情·高唐賦〉~875~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雇踉唬骸负沃^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坏┏曋缪?。故為立廟,號曰『朝云』?!雇踉唬骸赋剖汲?,狀若何也?」玉對曰:「其始出也,?兮若松榯。其少進也,?兮若姣姬。揚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云無處所?!雇踉唬骸腹讶朔浇窨梢杂魏酰俊褂裨唬骸缚伞!雇踉唬骸钙浜稳缫??」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zhèn)ィ豢煞Q論?!雇踉唬骸冈嚍楣讶速x之?!褂裨唬骸肝ㄎ??!?/span>
《昭明文選》卷十九〈賦癸·情·神女賦并序〉~886~
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王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王異之,明日以白玉。

簡釋

朝云暮雨:詠男女之情。唐李白《寄遠》:“美人美人兮歸去來,莫作朝云暮雨兮飛陽臺?!?/p>


例句

曲留明怨惜,夢盡失歡娛。 杜甫 大歷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漂泊有詩凡四十韻

未減行雨荊臺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上官儀 詠畫障

東南正云雨,不得見陽臺。 于武陵 王將軍宅夜聽歌

何山無朝云,彼云亦悠揚;何山無暮雨,彼雨亦蒼茫。 于濆 巫山高

流蘇帳里人,猶在陽臺畔。 于濆 早發(fā)

鄙哉楚襄王,獨好陽云臺。 儲光羲 雜詩二首之二

神來云雨合,神去蕙蘭香。 儲嗣宗 圣女祠

襄王忽妖夢,宋玉復(fù)淫辭。萬事捐宮館,空山云雨期。 元稹 楚歌十首之四

蒼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萬歲春。 劉商 題黃陂夫人祠

聞道瞿塘滪堆,青山流水近陽臺。知君此去無還日,妾亦隨波不復(fù)回。 劉媛 送遠

傾國傾城漢武帝,為云為雨楚襄王。古來容光人所羨,況復(fù)今日遙相見。 劉希夷 公子行

云歸巫峽音容斷,路隔星河去住難。 劉損 憤惋詩三首

嬋娟似恨襄王夢,猿叫斷巖秋蘚稀。 劉滄 題巫山廟

相逢相笑盡如夢,為雨為云今不知。 劉禹錫 有所嗟二首

料得襄王惆悵極,更無云雨到陽臺。 劉言史 贈童尼

不知巫峽雨,何事海西邊。 劉長卿 楊州雨中張十宅觀妓

此中一見亂人目,只疑行到云陽臺。 劉長卿 觀李湊所畫美人障子

蒹葭新有雁,云雨不離猿。 司空曙 送史申之峽州

云白當山雨,風清滿峽波。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

襄王席上一神仙,眼色相當語不傳。 吳融 浙東筵上有寄

三峽卻為行雨客,九天曾是散花人。 吳融 還俗尼(本是歌妓)

為云為雨徒虛語,傾國傾城不在人。 唐彥謙 牡丹

妾家巫山隔漢川,君度南庭向胡苑。 喬知之 和李侍郎古意

家本巫山陽,歸去路何長。 喬知之 定情篇

風柳搖搖無定枝,陽臺云雨夢中歸。 嚴續(xù)姬 贈別

自有陽臺女,朝朝拾翠過。 孟浩然 同張明府碧溪贈答

今夜神仙女,應(yīng)來感夢情。 孟浩然 送桓子之郢成禮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陽臺。 孟浩然 途次望鄉(xiāng)

朝云暮雨成古墟,蕭蕭野竹風吹亞。 孟郊 悼亡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陽。 宋之問 內(nèi)題賦得巫山雨

裴回行作雨,婉孌逐荊王。 宋之問 內(nèi)題賦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詩。題云巫山高)

一散陽臺雨,方隨越鳥巢。 宋之問 宋公宅送寧諫議

疑兼陽臺雨,似雜巫山猿。 岑參 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

細看只似陽臺女,醉著莫許歸巫山。 岑參 醉戲竇子美人

巫山唱罷行云過,猶自微塵舞畫梁。 和人聽歌

醉中求習氏,夢里憶襄王。 崔湜 襄陽作

神魂倘遇巫娥伴,猶逐朝云暮雨歸。 崔素娥 別韋洵美詩

云雨兮飛二十年,當時求夢不曾眠。今來白頭重相見,還上襄王玳瑁筵。 張又新 贈廣陵妓

巴東有巫山,窈窕神女顏。 張潮 江風行

蕭蕭暮雨荊王夢,漠漠春煙蜀帝魂。 張祜 送人歸蜀

不妨高唐云,卻藉宋玉說。 張祜 送蜀客

城臨蜀帝祀,云接楚王臺。 張說 下江南向夔州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閨。 張賁 和襲美醉中先起次韻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 徐寅 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

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陽臺夢使君。 戎昱 送零陵妓

妾身愿作巫山云,飛入仙郎夢魂里。 戴叔倫 相思曲

舊棧歌難度,朝云濕未開。 戴叔倫 經(jīng)巴東嶺

才會雨云須別去,語慚不及琵琶槽。 方干 贈美人四首

巫山千丈高,亦恐夢相失。 曹鄴 古相送

非復(fù)陽臺下,空將惑楚君。 李世民 賦得含峰云

宋玉謾誇云雨會,謝連寧許夢魂通。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眾中賞我賦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輩。 李商隱 偶成輕韻七十二句贈四同馀

非關(guān)宋玉有微辭,卻是襄王夢覺遲。一自高唐賦成后,楚天云雨盡堪疑。 李商隱 有感

桂岑含芳遠,蓮塘屬意疏?,幖c神女,長短空何如。 李商隱 木蘭

豈知為雨為云處,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隱 深宮

可憐應(yīng)是陽臺女,對坐鷺鷥嬌不語。 李嘉祐 江上曲

傳書青鳥迎簫鳳,巫嶺荊臺數(shù)通夢。 李嶠 擬古東飛伯勞西飛燕

靈童出海見,神女向臺回。 李嶠

不因煙雨夕,何處夢陽臺。 李德裕 秋日美晴郡樓閑眺寄荊南張書記

少年才子心相許,夜夜高堂夢云雨。 李涉 寄荊娘寫真

十二山晴花盡開,楚宮雙闕對陽臺。 李涉 竹枝詞

當時驚覺高唐夢,唯有如今宋玉知。 李涉 遇湖州妓宋態(tài)宣二首之二

去年寄書報陽臺,今年寄書重相催。 李白 久別離

樓中見我金陵子,何似陽臺云雨人。 李白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四首之一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 李白 古風

遠憶巫山陽,花明淥江暖。 李白 寄遠十一首之五

陽臺隔楚水,春草生黃河。 李白 寄遠十一首之六

可惜凌波步羅襪,美人美人兮歸去來,莫作朝云暮雨兮飛陽臺。 李白 寄遠十一首之十一

相思不惜夢,日夜向陽臺。 李白 寄遠十一首之四

明年若更征邊塞,愿作陽臺一段云。 李白 搗衣篇

漢水波浪遠,巫山云雨飛。東風吹客夢,西落此中時。 李白 江上寄巴東故人

霓衣不濕雨,特異陽臺云。 李白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李白 清平調(diào)詞三首

虛傳一片雨,枉作陽臺神。縱為夢里相隨去,不是襄王傾國人。 李白 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之三

非時妒桃李,自是舞陽臺。 李益 立春日寧州行營因賦朔風吹飛雪

巫峽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李端 古別離二首

行云永絕襄王夢,野水偏傷宋玉懷。 李群玉 九日

寂寞高堂別楚君,玉人天上逐行云。 李群玉 宿巫山廟二首

自從一別襄王夢,云雨空飛巫峽長。 李群玉 宿巫山廟二首

我思何所在,乃在陽臺側(cè)。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為報湘川神女道,莫教云雨濕旌旗。 李群玉 聞湘南從叔朝覲

所思云雨外,何處寄馨香。 李群玉 臨水薔薇

曾留宋玉舊衣裳,惹得巫山夢里香。 李群玉 贈人

云雨無情難管領(lǐng),任他別嫁楚襄王。 李群玉 贈人

巫云多感夢,桂楫早回旋。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峽

東吳有賦客,愿識陽臺仙。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峽

莫令巫山下,幽夢惹云雨。 李群玉 送鄭京昭之云安

愿托襄王云雨夢,陽臺今夜降神仙。 李群玉 醉后贈馮姬

瑤姬不可見,行雨在高丘。 李群玉 云安

不知精爽歸何處,疑是行云秋色中。 李群玉 題二妃廟

蜀煙飛重錦,峽雨濺輕容。 李賀 惱公

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李賀 洛姝真珠

離鸞別鳳煙梧中,巫云蜀雨遙相通。 李賀 湘妃

行云沾翠輦,今日似襄王。 李賀 追賦畫江潭苑四首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李郢 中元夜

艷質(zhì)已隨云雨散,鳳樓空鎖月明天。 杜牧 傷友人悼吹簫妓

城高鐵甕橫強弩,柳暗朱樓多夢云。 杜牧 潤州二首之二

凝魂空薦夢,低耳悔聽琴。 杜牧 為人題贈二首

戈檻營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 杜牧 羊欄浦夜陪宴會

楚江巫峽半云雨,清簟疏簾看弈棋。 杜甫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

巫峽長云雨,秦城近斗杓。 杜甫 哭王彭州掄

晴浴狎鷗分處處,雨隨神女下朝朝。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

白狗黃牛峽,朝云暮雨祠。 杜甫 奉使崔都水翁下峽

襄王薄行跡,莫學冷如丁。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

荊揚春冬異風土,巫峽日夜多云雨。 杜甫 寄柏學士林居

始知云雨峽,忽盡下牢邊。 杜甫 春夜峽州田侍御長史津亭留宴

他日辭神女,傷春怯杜鵑。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

冥冥翠龍駕,多自巫山臺。 杜甫

干戈盛陰氣,未必自陽臺。 杜甫

舞石旋應(yīng)將乳子,行云莫自濕仙衣。 杜甫 雨不絕

神女花鈿落,鮫人織杼悲。 杜甫 雨四首

何須妒云雨,霹靂楚王臺。 杜甫

獨有荊王殿,時時暮雨過。 楊巨源 名姝詠

妾家巫峽陽,羅幌寢蘭堂??v便朦朧覺,魂猶逐楚王。 楊巨源 美人春怨

更笑巫山曲,空傳暮雨過。 楊師道 初宵看婚

暮雨朝云幾日歸,如絲如霧濕人衣。 楊憑 春情

行雨若迷歸處路,近南惟見祝融峰。 楊憑 贈馬煉師

曉隨云雨歸何處,還是襄王夢覺愁。 權(quán)德輿 贈友人

陽臺巫山上,風雨忽清曠。朝云與游龍,變化千萬狀。 權(quán)德輿 雜詩五首之二

芳草落花明月榭,朝云暮雨錦城春。 武元衡 同幕府夜宴惜花

他日相思夢巫峽,莫教云雨晦陽臺。 武元衡 贈歌人

洛川昔云遇,高唐今尚違。 武平一 妾薄命

仙夢香魂不久留,滿川云雨滿宮愁。 汪遵 瑤臺

使君灘上草,神女館前云。 沈佺期 十三四時嘗從巫峽過他日偶然有思

江南弄,巫山連楚夢,行雨行云幾相送。 王勃 江南弄

若向陽臺薦枕,何啻得勝朝云。 王勃 雜曲

誰入巫山夢,唯應(yīng)洛水神。 王涯 思君恩

陽臺千萬里,何處作朝云。 皇甫冉 同李蘇州傷美人

朝朝作行云,襄王迷處所。 皇甫冉 見諸姬學玉臺體

高唐幾百里,樹色接陽臺。 盧象 峽中作

夢寐睹神女,金沙鳴佩環(huán)。 祖詠 古意二首

好笑襄王大迂闊,曾臥巫云見神女。銀鎖金簧不得聽,空勞翠輦沖泥雨。 秦韜玉 吹笙歌

云雨今歸何處去,黃鸝飛上野棠花。 竇鞏 宮人斜

何事不歸巫峽去,故來人世斷人腸。 章孝標 貽美人

神女云迎馬,荊門雨濕衣。 綦毋潛 送崔員外黔中監(jiān)選

為報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詞。 繁知一 書巫山神女祠

巫山洛浦本無情,總為佳人便得名。今日雕陰有神艷,后來公子莫相輕。 羅虬 比紅兒詩

自隱新從夢里來,嶺云微步下陽臺。 羅虬 比紅兒詩之二十五

疏屬便同巫峽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羅虬 比紅兒詩之六十一

神女初離碧玉階,彤云猶擁牡丹鞋。 范元凱 章仇公席上詠真珠姬

處士不生巫峽夢,虛勞神女下陽臺。 蓮花妓 獻陳陶處士

行雨有時度,溪流何日窮。 蔣冽 巫山之陽香溪之陰明妃神女舊跡存焉

欲令從此行霖雨,先賜巫山一片云。 薛?? 敕贈康尚書美人

思惟不是夢,此會勝高唐。 薛能 戲題

昨夜巫山中,失卻陽臺女。朝來香閣里,獨伴楚王語。 薛馧 古意

也知暮雨生巫峽,爭奈朝云屬楚王。 袁皓 寄岳陽嚴使君

荒淫卻入陽臺夢,惑亂懷襄父子心。 袁郊

從教水濺羅裙?jié)瘢€道朝來行雨歸。 裴虔馀 柳枝詞詠篙水濺妓衣

精靈應(yīng)自在,云雨不相關(guān)。 許棠 貞女祠

神女暫來云易散,仙娥初去月難留。 許渾 秋晚云陽驛西亭蓮池

同來不得同歸去,永負朝云暮雨情。 誰氏女 題沙鹿門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陽臺近鏡臺。 賈島 友人婚楊氏催妝

疑嶺春應(yīng)遍,陽臺雨欲收。 趙冬曦 奉答燕公

云雨有歸時,雞犬無還日。 邵謁 經(jīng)安容先生舊居

巫山巫峽高何已,行雨行云一時起。一時起,三春暮,若言來,且就陽臺路。 郎大家宋氏 朝云引

疑逐朝云去,翻隨暮雨來。 鄭世翼 看新婚

江山追宋玉,云雨憶荊王。 錢起 送衡陽歸客

狀瑤臺之微月,點巫山之朝云。 陳子昂 彩樹歌

朝云無處所,荊國亦淪亡。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之二十七

無心伴行雨,何必夢荊王。 陳希烈 賦得云生棟梁間

云行疑帶雨,星步欲凌風。 韋渠牟 步虛詞十九首

楚王宮去陽臺近,莫倚風流滯少年。 韋莊 送李秀才歸荊溪

朝云暮雨會合,羅襪繡被逢迎。 韓偓 六言三首之一

云凝巫峽夢,簾閉景陽妝。 韓琮 牡丹

春風淡蕩無心后,見說襄王夢亦稀。 韓琮

明朝若相憶,云雨出巫山。 顧況 春游曲二首

莫怪常有千行淚,只為陽臺一片云。 駱賓王 憶蜀地佳人

風流化為雨,日暮下巫陽。 高蟾 楚思

青春楚女妒云老,白日神人入夢稀。 鮑溶 巫山懷古

典故
入帝城
 
子公書
 
子公力
 
書寄子公
 
飛書交子公
 
及子公
 
入身帝城
 
校陳咸

相關(guān)人物
陳湯
 
陳咸


《漢書》卷六十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列傳·陳萬年·(子)陳咸〉~2900~
萬年死后,元帝擢咸為御史中丞,總領(lǐng)州郡奏事,課第諸刺史,內(nèi)執(zhí)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憚之。是時中書令石顯用事顓權(quán),咸頗言顯短,顯等恨之。時槐里令朱云殘酷殺不辜,有司舉奏,未下。咸素善云,云從刺候,教令上書自訟。于是石顯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語,下獄掠治,減死,髡為城旦,因廢。成帝初即位,大將軍王鳳以咸前指言石顯,有忠直節(jié),奏請咸補長史。遷冀州刺史,奉使稱意,徵為諫大夫。復(fù)出為楚內(nèi)史,北海、東郡太守。坐為京兆尹王章所薦,章誅,咸免官。起家復(fù)為南陽太守。所居以殺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輒論輸府,以律程作司空,為地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脫鉗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督作劇,不勝痛,自絞死,歲數(shù)百千人,久者蟲出腐爛,家不得收。其治放嚴延年,其廉不如。所居調(diào)發(fā)屬縣所出食物以自奉養(yǎng),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長吏皆令閉門自斂,不得踰法。公移敕書曰:「即各欲求索自快,是一郡百太守也,何得然哉!」下吏畏之,豪彊執(zhí)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見廢。咸,三公子,少顯名于朝廷,而薛宣、朱博、翟方進、孔光等仕宦絕在咸后,皆以廉儉先至公卿,而咸滯于郡守。時車騎將軍王音輔政,信用陳湯。咸數(shù)賂遺湯,予書曰:「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购缶贯缛霝樯俑?。少府多寶物,屬官咸皆鉤校,發(fā)其奸臧,沒入辜榷財物。官屬及諸中宮黃門、鉤盾、掖庭官吏,舉奏按論,畏咸,皆失氣。為少府三歲,與翟方進有隙。方進為丞相,奏「咸前為郡守,所在殘酷,毒螫加于吏民。主守盜,受所監(jiān)。而官媚邪臣陳湯以求薦舉。茍得無恥,不宜處位?!瓜套?。頃之,紅陽侯立舉咸方正,為光祿大夫給事中,方進復(fù)奏免之。后數(shù)年,立有罪就國,方進奏歸咸故郡,以憂死。
典故  
高名合作龍
 
成龍讓邴
 
交朋不成龍
  
相關(guān)人物
管寧
 
華歆
 
邴原


《三國志》卷十三〈魏書·華歆傳〉~402~
「歆為吏,休沐出府,則歸家闔門。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歆與北海邴原、管寧俱游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span>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德行〉~2~
南朝梁·劉孝標注引《魏志華歆傳》曰:「臣松之以為邴根矩之徽猷懿望,不必有愧華公;管幼安含德高蹈,又恐弗當為尾。魏略此言未可以定其先后也?!褂忠榱良端氖钒l(fā)伏》九曰:「案時人號三人為一龍,其頭腹尾蓋以齒之長幼而定??检ё溆谔臀迥?。魏書云年七十五。寧卒于正始二年,年八十四。是歆長寧一年。邴原之年雖無可考,以時人之稱謂及寧傳中三人次序度之,原當幼于歆,長于寧也。時人以三人相善而齊名,不當即分優(yōu)劣,故以年之前后為定。松之乃云原不應(yīng)后歆,寧復(fù)勿當為尾,誤矣。」

例句

往還誰是龍頭人,公主遣秉魚須笏。 李賀 酒罷張大徹索贈詩(時張初效潞幕)

班資冠雞舌,人品壓龍頭。 羅隱 寄禮部鄭員外

華表柱頭還有鶴,華歆名下別無龍。 黃滔 寄楊贊圖學士(學士與元昆俱以龍腦登選)

典故
蠻觸爭
 
兩蝸角
 
蝸角爭
  
蝸牛角
 
觸與蠻
  
斗蠻觸
 
蝸角名
 
蠻觸斗
  
蝸角戰(zhàn)
 
蝸左角
 
蠻觸交爭
 
蝸名
 
戰(zhàn)蝸角
 
觸蠻斗
 
蠻攻觸
 
蠻爭觸戰(zhàn)
 
觸蠻交戰(zhàn)
  
角上蠻觸
   
征蠻
 
左處右蠻


《莊子集釋》卷八下〈雜篇·則陽〉~89~
惠子聞之而見戴晉人。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褂袊谖佒蠼钦咴挥|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晉·郭象注:「誠知所爭者若此之細也,則天下無爭矣?!固?#183;成玄英疏:「蝸之兩角,二國存焉。蠻氏觸氏,頻相戰(zhàn)爭,殺傷既其不少,進退亦復(fù)淹時。此起譬也?!?/span>

簡釋

蝸角:喻無謂之爭。唐白居易《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


例句

蚊眉自可托,蝸角豈勞爭。 雍裕之 細言

典故
淡交情
  
淡若水
 
交淡水
 

《莊子集釋》卷七上〈外篇·山木〉~685~
子桑雽曰:「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蛟唬骸簽槠洳寂c?赤子之布寡矣;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环蛞岳险?,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span>
《禮記注疏》卷五十四〈表記〉~99~
子曰。君子不以辭盡人。故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是故君子于有喪者之側(cè)。不能賻焉。則不問其所費。于有病者之側(cè)。不能饋焉。則不問其所欲。有客不能館。則不問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小雅曰。盜言孔甘。亂是用餤。

例句

不期交淡水,暫得款忘年。 王熊 奉別張岳州說二首之二

唯將澹若水,長揖古人風。 駱賓王 初秋子竇六郎宅宴

終當挹上善,屬意澹交人。 駱賓王 詠水


《歐陽修全集·居士集》卷三十九〈醉翁亭記〉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典故
雙佩
   
投佩
 
江皋解佩
  
漢皋佩冷
  
漢皋珠佩
 
漢皋佩失
 
漢上衿
 
漢浦遺玦
 
佩失
 
瓊佩遺交甫
 
漢浦解佩
  
捐佩遺交甫

相關(guān)人物
鄭交甫


《列仙傳》卷上《江妃二女》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仆曰:「我欲下,請其佩?!埂焓纸馀迮c交甫。交甫悅愛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shù)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

簡釋

漢皋佩:詠仙,或喻情人間饋贈信物。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心搖漢皋佩,淚墮峴亭碑?!?/p>


例句

不復(fù)聞雙佩,山門空夕陽。 儲嗣宗 圣女祠

邂逅當投佩,難難莫拊楹。 吳融 個人三十韻

漢水訪游女,解佩欲誰與。 張九齡 雜詩五首之四

履朔求衣早,臨陽解佩羞。 徐夤 依御史溫

羞殺登墻女,饒將解佩人。 徐夤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韻

從今艷色歸空后,湘浦應(yīng)無解佩人。 楊郇伯 送妓人出家

心搖漢皋佩,淚墮峴亭碑。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漢浦蔑聞虛解佩,臨邛焉用枉當壚。 薛能 贈歌者

漢佩琮琤寒溜雨,秦簫縹緲夜敲風。 鄭損 玉聲亭

畫眉今日空留語,解佩他年更可期。 韓偓 別錦兒

《國語辭典》:季札掛劍(季札掛劍)  拼音:jì zhá guà jiàn
春秋吳人季札北過徐君,徐君愛季札劍,季札為使上國,未獻,然已心許之。后還至徐,雖徐君已死,札不背其承諾,乃解劍系其冢樹而去。見《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后傳為重友誼、守信用及吊唁亡友的典范。
分類:吳人季札
《漢語大詞典》:逢賢把贈(逢賢把贈)
漢 劉向 新序·節(jié)士:“ 延陵季子 將西聘 晉 ,帶寳劍以過 徐君 。 徐君 觀劍,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於 晉 ,故反則 徐君 死於 楚 ,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 吳國 之寳,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 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 徐君 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於是 季子 以劍帶 徐君 墓樹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坵墓?!焙笠浴胺曩t把贈”為詠劍之典。 元 施惠《一枝花·詠劍》套曲:“彈魚空館,斷蟒長途,逢賢把贈,遇寇即除。”
《漢語大詞典》:懸劍(懸劍)
史記·吳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懸劍”指守信。 南朝 梁 劉孝標 《重答劉秣陵詔書》:“但懸劍空壠,有恨如何?” 唐 駱賓王 《夕次舊吳》詩:“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圖畫,也全數(shù)插入--這,自然想借以增加讀者的興趣,但也有些所謂‘懸劍空壠’的意思的。”
分類:守信
《國語辭典》:掛劍(掛劍)  拼音:guà jiàn
表示對亡友的追懷及信義。參見「季札掛劍」條。唐。方干 哭江西處士陳陶詩:「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漢語大詞典》:留徐劍(留徐劍)
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以“留徐劍”為悼友之典故。 唐 杜甫 《哭李尚書》詩:“欲掛留 徐 劍,猶迴憶 戴 船。” 明 何景明 《哭以道》詩:“他時若掛留 徐 劍,忍向 橋山 覓墓林?!?/div>
《漢語大詞典》:解劍(解劍)
(1).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 徐 君冢樹而去?!焙笠浴敖鈩Α睘椴贿`心諾之典。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陵王墓下作》詩:“解劍竟何及,撫墳徒自傷?!?清 魏耕 《歷歷白榆行》:“解劍空心許,撫躬徒自吁?!?br />(2).指卸官。 南朝 齊 謝朓 《始之宣城郡》詩:“解劍北宮朝,息駕南川涘?!?/div>
分類:不違違心
《漢語大詞典》:遺劍(遺劍)
亦作“ 遺劒 ”。
(1).謂遺失寶劍。后漢書·獨行傳·王烈:“后有老父遺劍於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新唐書·張九齡傳:“臣以謂始造簿書,備遺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謂遺劍中流,契舟以記者也?!?br />(2).指遺失的劍。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所謂刻舟以摸遺劍,參天而射五步?!?br />(3). 晉 張華 觀天象,言 豐城 有劍,補 雷煥 為 豐城 令以尋劍。 雷 掘地得兩劍,以一遺 華 。 華 以為劍當有二,他日終當合。后 華 死,劍失所在。 雷 死,子持劍過 延平津 ,劍忽躍入水,但見二龍各長數(shù)丈,光彩照水。見晉書·張華傳。后遂以“遺劍”指此典實。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方外玄蹤:“石室祕書愁攝電,星池遺劍已成龍?!?br />(4).指死者遺留下來的劍。 唐 張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潤州句容縣令岑君德政碑》:“撫遺劒而空存,想游冠而無及?!?宋 王圭 《冬節(jié)起居南京鴻慶宮等處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別寢,悼遺劒于昔游?!?/div>
《國語辭典》:殺雞為黍(殺雞為黍)  拼音:shā jī wéi shǔ
殺雞作黍飯。指盛情款待賓客?!墩撜Z。微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東周列國志》第七三回:「專諸復(fù)出其妻子相見,殺雞為黍,歡如骨肉?!挂沧鳌笟㈦u炊黍」。
《國語辭典》:素車(素車)  拼音:sù chē
古代遇喪事或兇事時,所用白土涂飾或沒有紋飾的車子。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祝盟》:「素車禱旱,以六事責躬,則雩禜之文也?!?/div>
《漢語大詞典》:范張(范張)
(1). 東漢 范式 、 張劭 的并稱。二人友善,重義守信,有死友之稱。后常以 范 張 比喻生死不渝的至友。見后漢書·獨行傳·范式。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 范 張 欵欵於下泉, 尹 班 陶陶於永夕?!?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戴叔倫:“ 范 張 之期,曾不虛月。”
(2). 范蠡 、 張良 的并稱。古代以為名臣功成恬退的典范。 南朝 梁 江淹 《后讓太傅揚州牧表》:“追跡 范 張 ,濯纓 汾 射 ,臣之志也。”
《國語辭典》:范張雞黍(范張雞黍)  拼音:fàn zhāng jī shǔ
范式、張劭遠隔千里,相期約會,劭對式堅信不疑,式果真如期赴約的故事。典出《后漢書。卷八一。獨行傳。范式傳》。后比喻朋友間真誠的信義和深情?!度阂纛愡x。官腔類。卷九。金貂記。餞居田里》:「餞別長亭里,匆匆話別離,管鮑情分,使人流涕,良友各天涯,怎能勾范張雞黍重相會?!?/div>
《國語辭典》:雞黍(雞黍)  拼音:jī shǔ
以雞作菜,以黍作飯。指招待賓客的家常菜肴,也用以表示招待朋友情意真率。南朝梁。范云贈張徐州謖〉詩:「恨不具雞黍,得與故人揮?!固?。孟浩然 過故人莊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div>
《漢語大詞典》:雞黍約(雞黍約)
東漢 范式 在他鄉(xiāng)與其至友 張劭 約定,兩年后當赴 劭 家相會。 劭 歸告其母,請屆時設(shè)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 劭 謂 式 信士,必不乖違。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對飲,盡歡而別。事見《后漢書·獨行傳·范式》。后以“雞黍約”為友誼深長、聚會守信之典。 唐 唐彥謙 《道中逢故人》詩:“良會若同雞黍約,暫時不放酒杯空?!?宋 蘇軾 《送沉逵赴廣南》詩:“君歸赴我雞黍約,買田筑室從今始?!?清 吳蔚光 《瑣窗寒·暮秋》詞:“待小春,開了山梅,重尋雞黍約。”
《漢語大詞典》:雞黍期(雞黍期)
同“ 雞黍約 ”。 唐 高適 《贈別王七十管記》詩:“款曲雞黍期,酸辛別離袂。”
《漢語大詞典》:雞黍約(雞黍約)
東漢 范式 在他鄉(xiāng)與其至友 張劭 約定,兩年后當赴 劭 家相會。 劭 歸告其母,請屆時設(shè)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 劭 謂 式 信士,必不乖違。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對飲,盡歡而別。事見《后漢書·獨行傳·范式》。后以“雞黍約”為友誼深長、聚會守信之典。 唐 唐彥謙 《道中逢故人》詩:“良會若同雞黍約,暫時不放酒杯空?!?宋 蘇軾 《送沉逵赴廣南》詩:“君歸赴我雞黍約,買田筑室從今始。” 清 吳蔚光 《瑣窗寒·暮秋》詞:“待小春,開了山梅,重尋雞黍約。”
《國語辭典》:傾蓋(傾蓋)  拼音:qīng gài
蓋,馬車上的傘蓋。傾蓋指途遇友好,停車靠近交談,傘蓋傾斜相交。引申為朋友相交親切?!妒酚?。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傳》:「諺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缓蝿t?知與不知也?!固?。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客即掛冠至,交非傾蓋新?!?/div>
《國語辭典》:白頭如新(白頭如新)  拼音:bái tóu rú xīn
形容朋友相交甚久,彼此仍互不了解,好像新交的一樣?!妒酚?。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缓蝿t?知與不知也?!挂沧鳌赴装l(fā)如新」、「白首如新」。
《漢語大詞典》:白頭新(白頭新)
同“ 白頭如新 ”。 宋 陸游 《送范舍人還朝》詩:“黃扉 甘泉 多故人,定知不作白頭新?!?朱東潤 注:“白頭新,古諺‘白頭如新’,是説沒有深交的人,即在相識很久以后,還當新交一樣看待?!?/div>
《漢語大詞典》:分鸞(分鸞)
喻指分離的夫妻。 南朝 梁 何遜 《為衡山侯與婦書》:“鏡想分鸞,琴悲別鶴,心如膏火,獨夜自煎。” 唐 楊衡 《夷陵郡內(nèi)敘別》詩:“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眳⒁姟?離鸞 ”。
《漢語大詞典》:離鸞(離鸞)
(1).比喻分離的配偶。 唐 李商隱 《當句有對》詩:“但覺游蜂饒舞蝶,豈知孤鳳憶離鸞?!?宋 洪瑹 《齊天樂》詞:“斷雁無情,離鸞有恨,空想 吳 山 越 水。”
(2).琴曲《雙鳳離鸞》的簡稱。《花月痕》第五回:“驥方展足,傷心賦鵩之詞;鳳不高翔,掣淚《離鸞》之曲?!?/div>
《國語辭典》:孤鸞(孤鸞)  拼音:gū luán
原指失偶的鸞鳥,而用來比喻孤獨失偶的人。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詩:「生憎悵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唐。楊烱〈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鏡里,孤鸞別鶴之哀。」
《漢語大詞典》:孤鸞照鏡(孤鸞照鏡)
南朝 宋 范泰 《鸞鳥詩》序:“昔 罽賓 王結(jié)罝 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絶?!焙笠浴肮蔓[照鏡”比喻無偶或失偶者對命運的傷悼。 南朝 陳 徐陵 《鴛鴦賦》:“山鷄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鏡不成雙。”
《漢語大詞典》:鏡中鸞(鏡中鸞)
鏡中之鸞鳥。 唐 李賀 《貝宮夫人》詩:“長眉凝緑幾千年,清涼堪老鏡中鸞?!?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三:“多羞釵上燕,真愧鏡中鸞。”參見“ 鏡鸞 ”。
分類:鏡中鸞鳥
《漢語大詞典》:鏡鸞(鏡鸞)
(1). 南朝 宋 范泰 《鸞鳥》詩序:“昔 罽賓王 結(jié)罝 峻卯 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鯊钠湟猓[覩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絶。”后常以“鏡鸞”比喻分離之夫妻。 宋 盧祖皋 《謁金門》詞:“釵鳳鏡鸞誰問,想見粉香啼損?!?明 陸采 《千金記·佳音》:“一從那日鏡鸞分,杳無音信?!?br />(2).指鏡子。 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到如今翠減雙眉,羞見這鬢邊霜將鏡鸞對?!?/div>
《漢語大詞典》:鏡鸞(鏡鸞)
(1). 南朝 宋 范泰 《鸞鳥》詩序:“昔 罽賓王 結(jié)罝 峻卯 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鯊钠湟?,鸞覩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絶?!焙蟪R浴扮R鸞”比喻分離之夫妻。 宋 盧祖皋 《謁金門》詞:“釵鳳鏡鸞誰問,想見粉香啼損?!?明 陸采 《千金記·佳音》:“一從那日鏡鸞分,杳無音信?!?br />(2).指鏡子。 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到如今翠減雙眉,羞見這鬢邊霜將鏡鸞對?!?/div>
《漢語大詞典》:鑒鸞(鑑鸞)
猶鏡鸞。 唐 王渙 《惆悵》之四:“訣別 徐郎 淚如雨,鑑鸞分后屬何人?!?/div>
《漢語大詞典》:鸞孤(鸞孤)
鸞鏡照孤影;孤鸞。謂情人離去,孤單獨處。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還宮》詩:“鳳去樓扃夜,鸞孤匣掩輝?!?五代 劉兼 《春怨》詩:“錦書雁斷應(yīng)難記,菱鏡鸞孤貌可憐?!?明 唐寅 《僥僥令·尾》曲:“寃家莫把人孤負,早會合共成一處,免教我鳳隻鸞孤?!?/div>
《漢語大詞典》:鸞影(鸞影)
比喻女子身影。 唐 顧況 《晉公魏國夫人柳氏挽歌》:“魚軒海上遙,鸞影月中銷?!?元 戴表元 《浴蠶沙溪水為上饒陳烈婦作》詩:“烈婦何所言,絃中意纏緜。一説鸞影孤,二訴雛巢穿?!?明 程羽文 《鴛鴦牒》:“ 李弄玉 鸞影早孤,哀憤成響,藏名隱語,不減驛字雞碑?!?/div>
分類:女子身影
《漢語大詞典》:鸞鏡(鸞鏡)
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 南朝 宋 范泰 《鸞鳥詩》序:“昔 罽賓 王結(jié)罝 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逾戚,三年不鳴。夫人曰:‘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縣鏡以映之!’王從言。鸞覩影感契,慨焉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絶?!焙蠹匆浴胞[鏡”指妝鏡。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龍飆去去無消息,鸞鏡朝朝減容色?!?明 唐順之 《銅雀臺》詩之二:“鸞鏡時猶照,蛾眉歲不同。” 歐陽予倩 《木蘭從軍》第二十場:“許多年在戰(zhàn)場不親鸞鏡,今日里回家來舊課重溫?!?/div>
《國語辭典》:鸞鑒(鸞鑑)  拼音:luán jiàn
鏡子。宋。張元干蘭陵王。綺霞散〉詞:「想娥綠輕暈,鸞鑒新怨?!姑鳌丁督鹜衽畫杉t記》:「鸞鑒映嬌鬟,則見它金鳳釵頭云半挽。」
分類:鸞鏡
《漢語大詞典》:鸞鏡(鸞鏡)
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 南朝 宋 范泰 《鸞鳥詩》序:“昔 罽賓 王結(jié)罝 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逾戚,三年不鳴。夫人曰:‘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縣鏡以映之!’王從言。鸞覩影感契,慨焉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絶。”后即以“鸞鏡”指妝鏡。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龍飆去去無消息,鸞鏡朝朝減容色?!?明 唐順之 《銅雀臺》詩之二:“鸞鏡時猶照,蛾眉歲不同。” 歐陽予倩 《木蘭從軍》第二十場:“許多年在戰(zhàn)場不親鸞鏡,今日里回家來舊課重溫?!?/div>
《國語辭典》:管鮑(管鮑)  拼音:guǎn bào
管仲與其好友鮑叔牙。比喻深厚的友誼。晉。傅咸感別賦〉:「悅朋友之攸攝,慕管鮑之遐蹤?!?/div>
《國語辭典》:管鮑之交(管鮑之交)  拼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春秋時代齊國管仲和鮑叔牙相交至深。見列子。力命。后用來比喻友情深厚。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一四出:「前與蘇子瞻,山河定誓,本為管鮑之交,名位相傾,頓起孫龐之隙?!?/div>
《國語辭典》:管鮑分金(管鮑分金)  拼音:guǎn bào fēn jīn
管仲嘗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自己分財較多,鮑叔牙知管仲家貧,不以為貪。見《列子。力命》。后比喻友誼篤厚。元。關(guān)漢卿《魯齋郎》第三折:「全不似管鮑分金,倒做了孫龐刖足?!?/div>
《漢語大詞典》:羅雀(羅雀)
(1).形容門庭寂靜或冷落。 唐 白居易 《寄皇甫賓客》詩:“臥掩羅雀門,無人驚我睡?!?宋 劉克莊 《鳳凰閣》詞:“安用羨伊結(jié)駟,嘆儂羅雀?!?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四:“月餘,試畢賈歸,地可羅雀矣?!眳⒁姟?門可羅雀 ”。
(2).喻用盡辦法搜刮財物。 梁啟超 《歲暮感懷》詩:“近聞?wù)D歛空羅雀,儻肯哀鳴念澤鴻。”參見“羅雀掘鼠”。
《國語辭典》:門可羅雀(門可羅雀)  拼音:mén kě luó què
漢朝翟公官居廷尉時賓客盈門,失官后門前冷落,可張網(wǎng)捕雀。見《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后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從擁有權(quán)勢到離開政治中心后門庭冷落、賓客稀少的景況。也作「門可羅爵」、「門可張羅」、「門前雀羅」。
《國語辭典》:羅雀掘鼠(羅雀掘鼠)  拼音:luó què jué shǔ
唐朝睢陽城守將張巡、許遠,因安祿山叛變,被圍困糧絕,至網(wǎng)羅鳥雀、挖掘鼠類以充饑。典出《新唐書。卷一九二。忠義傳。張巡傳》。后形容財物缺乏時,用盡一切方法籌措款項。
《漢語大詞典》:翟門(翟門)
史記·汲鄭列傳論:“始 翟公 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 翟公 復(fù)為廷尉,賓客欲往, 翟公 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后因以“翟門”為門庭盛衰之典實。 唐 錢起 《窮秋對雨》詩:“ 翟 門悲暝雀,墨灶上寒苔?!?清 錢謙益 《趙景之宮允六十壽序》:“余于 趙氏 祖子孫三世矣,州里之間, 欒公 之社, 翟公 之門,菀枯盈虛,呴濕濡沫,未嘗不相共也?!?/div>
《國語辭典》:門可羅雀(門可羅雀)  拼音:mén kě luó què
漢朝翟公官居廷尉時賓客盈門,失官后門前冷落,可張網(wǎng)捕雀。見《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后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從擁有權(quán)勢到離開政治中心后門庭冷落、賓客稀少的景況。也作「門可羅爵」、「門可張羅」、「門前雀羅」。
《漢語大詞典》:門堪羅雀(門堪羅雀)
見“ 門可羅雀 ”。
《國語辭典》:門可羅雀(門可羅雀)  拼音:mén kě luó què
漢朝翟公官居廷尉時賓客盈門,失官后門前冷落,可張網(wǎng)捕雀。見《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后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從擁有權(quán)勢到離開政治中心后門庭冷落、賓客稀少的景況。也作「門可羅爵」、「門可張羅」、「門前雀羅」。
《國語辭典》:雀羅(雀羅)  拼音:què luó
捕鳥雀的網(wǎng)子。《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div>
《漢語大詞典》:雀羅門(雀羅門)
史記·汲鄭列傳:“始 翟公 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焙笠浴叭噶_門”形容冷落的門庭或失勢之家。 唐 劉禹錫 《有感》詩:“昨宵 鳳池 客,今日雀羅門?!?宋 蘇軾 《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惟君綈袍信,到我雀羅門?!?明 唐順之 《憲副饒湖田見過陳渡草堂賦此為贈》:“豈知綉斧客,還過雀羅門?!?/div>
《漢語大詞典》:雀羅門(雀羅門)
史記·汲鄭列傳:“始 翟公 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焙笠浴叭噶_門”形容冷落的門庭或失勢之家。 唐 劉禹錫 《有感》詩:“昨宵 鳳池 客,今日雀羅門。” 宋 蘇軾 《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惟君綈袍信,到我雀羅門?!?明 唐順之 《憲副饒湖田見過陳渡草堂賦此為贈》:“豈知綉斧客,還過雀羅門?!?/div>
《漢語大詞典》:夢雨(夢雨)
迷濛細雨。 唐 李商隱 《重過圣女祠》詩:“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下:“ 蕭閒 云:‘風頭夢,吹無跡?!w雨之至細,若有若無者,謂之‘夢’…… 賀方回 有‘風頭夢雨吹成雪’之句,又云:‘長廊碧瓦,夢雨時飄灑?!?/div>
分類:迷濛細雨
《國語辭典》:夢云(夢雲(yún))  拼音:mèng yún
楚王夢巫山神女朝云行雨的故事。見《文選。宋玉。高唐賦》。后比喻幽會。唐。杜牧 潤州詩二首之二:「城高鐵甕橫強弩,柳暗朱樓多夢云?!顾?。蘇軾 永遇樂。明月如霜詞:「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
《漢語大詞典》:巫娥
指 巫山 神女。亦泛指美女。 唐 杜牧 《柳》詩:“ 巫娥 廟里低含雨, 宋玉 宅前斜帶風?!?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一折:“勸不醒癡迷 楚子 ,直要娶薄倖 巫娥 ?!?明 劉基 《題江村風雨圖》詩:“龍母鮫綃云半濕, 巫娥 貝闕夜深開?!?/div>
《漢語大詞典》:巫山神女
相傳 赤帝 之女名 姚姬 ,未嫁而卒,葬于 巫山 之陽, 楚懷王 游 高唐 ,晝寢,夢與其神相遇,自稱“巫山之女”。見 宋玉 《高唐賦》序及 李善 注。后人附會,為之立像,稱為“巫山神女”。 宋 陸游 入蜀記卷六:“過 巫山 凝真觀 ,謁 妙用真人 祠。真人,即世所謂 巫山 神女也。” 宋 陳德武 《清平樂·詠雨》詞:“經(jīng)旬一見通宵,恍如身在 藍橋 ,記與 巫山 神女,不禁暮暮朝朝?!?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把 南后 恭維得無以復(fù)加,說她是 巫山 神女下凡。”
分類:赤帝
《國語辭典》:巫山云雨(巫山雲(yún)雨)  拼音:wū shān yún yǔ
戰(zhàn)國時楚懷王、襄王并傳有游高唐、夢巫山神女自愿薦寢事。見《文選。宋玉。高唐賦。序》、《文選。宋玉。神女賦。序》。巫山云雨比喻男女歡合。《精忠岳傳》第三五回:「十二巫山云雨會,襄王今夜上陽臺?!挂嘤糜谛稳葑匀唤绲脑魄橛陸B(tài)。唐。李白 江上寄巴東故人詩:「漢水波浪遠,巫山云雨飛。」也作「云雨高唐」、「云雨巫山」。
分類:男女合歡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戰(zhàn)國時楚懷王、襄王并傳有游高唐、夢巫山神女薦寢事。見東周戰(zhàn)國。宋玉〈高唐賦。序〉、東周戰(zhàn)國。宋玉〈神女賦。序〉。后指男女歡合。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七折:「今夜同歡會,夢魂飛,巫山一對暮云歸?!挂沧鳌父咛啤?、「陽臺」、「云雨」。
2.山名:(1)位于重慶市巫山縣東,為巴山山脈的高峰,有十二峰,為川鄂的界山,長江貫穿其間,形成巫峽。(2)位于山東省泰安市轄肥城市西北。
3.縣名。位于重慶市東部,東、南與湖北省相鄰,西接奉節(jié)縣。巫山十二峰西北,南瀕長江北岸,西鄰奉節(jié)。東部有大寧河,濱河有神女廟。
《漢語大詞典》:巫云(巫雲(yún))
指男女幽會。 宋 陳德武 《千秋歲》詞:“濯錦豐姿新涼臺閣,懊悔 巫 云太輕薄?!?明 梅鼎祚 《玉合記·賜完》:“ 巫 云夢長,喚醒梅花帳,纖珪瘦玉殘妝?!眳⒁姟?巫山 ”。
分類:男女幽會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戰(zhàn)國時楚懷王、襄王并傳有游高唐、夢巫山神女薦寢事。見東周戰(zhàn)國。宋玉〈高唐賦。序〉、東周戰(zhàn)國。宋玉〈神女賦。序〉。后指男女歡合。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七折:「今夜同歡會,夢魂飛,巫山一對暮云歸?!挂沧鳌父咛啤埂ⅰ戈柵_」、「云雨」。
2.山名:(1)位于重慶市巫山縣東,為巴山山脈的高峰,有十二峰,為川鄂的界山,長江貫穿其間,形成巫峽。(2)位于山東省泰安市轄肥城市西北。
3.縣名。位于重慶市東部,東、南與湖北省相鄰,西接奉節(jié)縣。巫山十二峰西北,南瀕長江北岸,西鄰奉節(jié)。東部有大寧河,濱河有神女廟。
《國語辭典》:斷雨殘云(斷雨殘雲(yún))  拼音:duàn yǔ cán yún
比喻男女間的愛情因故阻隔或斷絕。明。徐霖《繡襦記》第三三出:「孤幃再把重門掩,不堪離恨寄冰弦,斷雨殘云思黯然。」
《國語辭典》:暮雨朝云(暮雨朝雲(yún))  拼音:mù yǔ zhāo yún
比喻男女間的情愛歡合。參見「朝云暮雨」條。元。無名氏《云窗夢》第二折:「俺兩個眉尖眼角傳芳信,等盤兒上暮雨朝云?!?/div>
《國語辭典》:朝云暮雨(朝雲(yún)暮雨)  拼音:zhāo yún mù yǔ
1.楚懷王在高唐夢見巫山神女,并與之媾合的故事。見《文選。宋玉。高唐賦序》。后比喻男女間的情愛歡合。唐。李商隱 楚宮詩二首之一:「朝云暮雨長相接,猶自君王恨見稀?!乖?。無名氏《度柳翠》第二折:「你本戀著朝云暮雨慵回首,卻被這明月清風纏殺你那頭。」也作「暮雨朝云」。
2.自然界的云云雨雨。宋。陸游 三峽歌三首之三:「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明月中?!乖`囉褓e〈端正好。俺便似畫圖中套。叨叨令〉曲:「青天白日藤葛籠籠蔥蔥障,朝云暮雨山水崎崎嶇嶇當?!?/div>
《漢語大詞典》:楚夢(楚夢)
(1).指 楚國 云夢澤 。《文選·陸機〈齊謳行〉》:“ 孟諸 吞 楚夢 ,百二侔 秦 京。” 李善 注:“《子虛賦》曰:‘ 齊 浮 渤澥 ,游 孟諸 ,吞若 云夢 者八九。’” 南朝 陳 徐陵 《為護軍長史王質(zhì)移文》:“﹝ 華皎 ﹞遂乃治兵 楚夢 ,竊戴干戈,傍引西戎,共謀東夏?!?br />(2).本指 楚王 游 陽臺 夢遇 巫山 神女事。后借指短暫的美夢。多指男女歡會。 唐 李白 《惜馀春賦》:“披 衛(wèi) 情於 淇水 ,結(jié) 楚 夢於 陽云 ?!?宋 賀鑄 《侍香金童》詞:“ 楚 夢方回,翠被寒如水。尚想見, 揚州 桃李?!?清 珠泉居士 《雪鴻小記》:“葳蕤自守, 楚 夢猶虛,余友 潘 子 研香 亟稱之?!?/div>
《漢語大詞典》:楚臺(楚臺)
指 楚王 夢遇神女之 陽臺 。后多指男女歡會之處。 唐 吳融 《重陽日荊州作》詩:“驚時感事俱無奈,不待殘陽下 楚 臺。” 宋 秦觀 《醉桃源》詞:“銀燭暗,翠簾垂,芳心兩自知。 楚 臺魂斷曉云飛,幽歡難再期?!?元 張可久 《寨兒令·春思》曲:“曲未終,酒方濃,云收 楚 臺十二峯?!?明 高明 《琵琶記·瞷詢衷情》:“我本是傷秋 宋玉 無聊賴,有甚心情去戀著閒 楚 臺?!?/div>
《漢語大詞典》:楚王臺(楚王臺)
(1).臺名。即 陽臺 。在 四川省 巫山縣 ,相傳為 楚襄王 夢遇神女處。 唐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書文嶷》詩之一:“暫留 魚復(fù)浦 ,同過 楚 王臺 ?!?仇兆鰲 注引《寰宇記》:“ 楚宮 ,在 巫山縣 西二百步 陽臺 古城內(nèi),即 襄王 所游之地?!?唐 岑參 《送江陵泉少府赴任》詩:“城邊 宋玉 宅,峽口 楚王臺 ?!?清 高詠 《歸舟作》詩:“ 江 上羣山擁髻螺, 楚王臺 畔榜人歌?!?br />(2).臺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城內(nèi)。 曹亞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義》:“城內(nèi) 楚王臺 設(shè)有軍械局?!币喾Q“ 楚望臺 ”。 章裕昆 《文學社武昌首義紀實》:“ 吳醒漢 等整隊赴 楚望臺 ,補充子彈,佔領(lǐng) 蛇山 ?!?/div>
《漢語大詞典》:癡云騃雨(癡雲(yún)騃雨)
形容男女沉迷戀情。 元 薩都剌 《洞房曲》:“癡云騃雨自年年,不管人間有離別?!币嘧鳌?癡云膩雨 ”。 清 洪升 《長生殿·重圓》:“抹月批風隨過遣,癡云膩雨無留戀。”
《國語辭典》:神女  拼音:shén nǚ
1.女神。《文選。宋玉。神女賦》:「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渥飾?!鼓铣?。元帝〈孝德傳序〉:「鄰火不焚,地出黃金,天降神女,感通之至?!?br />2.相傳楚王曾游高唐,夢見巫山神女告訴他:「愿薦枕席?!挂姟段倪x。宋玉。高唐賦。序》。后因用以指娼妓。唐。李商隱 無題詩二首之二:「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div>
《漢語大詞典》:薦夢(薦夢)
同“ 薦枕 ”。 太平廣記卷四九一引 唐 皇甫枚 《非煙傳》:“所恨 洛川 波隔, 賈午 墻高,聯(lián)云不及於 秦 臺,薦夢尚遙於 楚 岫?!?明 徐渭 《銅雀妓》詩:“薦夢無云雨,留香別綺羅?!眳⒁姟?薦枕 ”。
《國語辭典》:薦枕(薦枕)  拼音:jiàn zhěn
進獻寢具。比喻侍寢、陪宿。唐。許堯佐《柳氏傳》:「柳夫人容色非常,韓秀才文章特異。欲以柳薦枕于韓君,可乎?」
《漢語大詞典》:襄王夢(襄王夢)
傳說 楚王 游 高唐 ,夢見 巫山 神女“愿薦枕席”,“王因幸之”。神女化云化雨于 陽臺 。見 戰(zhàn)國 楚 宋玉 《高唐賦》序、《神女賦》序。后遂以“襄王夢”為男女歡合之典。 唐 胡曾 《詠史·陽臺》:“何人更有 襄王 夢,寂寂 巫山 十二重?!?span id="5hlhdjz" class="book">《南宮詞紀·桂枝香·秋懷》:“頓使我愁人不寐, 襄王 夢雨散云收?!?清 孔尚任 《桃花扇·棲真》:“前緣不斷, 巫峽 恨濃,連牀且話 襄王 夢?!卑?,游 高唐 ,夢神女者,當為 楚懷王 ,非 襄王 。自古以來, 襄王 枉受其名。參閱 宋 沈括 《夢溪補筆談·辯證》。
《漢語大詞典》:陽臺夢(陽臺夢)
(1).指男女歡會。 五代 李存勖 《陽臺夢》詞:“ 楚 天云雨卻相和,又入 陽臺 夢?!?span id="b5xdjn7" class="book">《水滸傳》第六五回:“寃魂不赴 陽臺 夢,笑煞癡心 安道全 ?!眳⒁姟?陽臺 ”。
(2).詞牌名。此調(diào)有兩體,四十九字者,調(diào)見《尊前集》, 五代 李存勗 ( 唐莊宗 )制,因詞又有“又入陽臺夢”句,遂取以為名;五十七字者,調(diào)見《花草粹編》, 宋 解昉 制,兩體截然不同。
《國語辭典》:陽臺(陽臺)  拼音:yáng tái
1.樓房的平臺。有欄桿,可在此曬衣物,或登眺、乘涼。
2.語出《文選。宋玉。高唐賦序》:「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為男女合歡的處所。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人去陽臺,云歸楚峽?!埂读凝S志異。卷四。狐諧》:「既不賜見,我輩留宿,宜勿去,阻其陽臺?!挂卜Q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漢川縣南。一說在四川省巫山縣境。
《國語辭典》:陽臺云雨(陽臺云雨)  拼音:yáng tái yún yǔ
比喻男女合歡之事?!度阂纛愡x。官腔類。卷六。紅拂記。樂昌鏡合》:「關(guān)河鴻雁稀,魂迷,陽臺云雨疑?!?/div>
分類:男女合歡
《國語辭典》:陽臺(陽臺)  拼音:yáng tái
1.樓房的平臺。有欄桿,可在此曬衣物,或登眺、乘涼。
2.語出《文選。宋玉。高唐賦序》:「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篂槟信蠚g的處所。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人去陽臺,云歸楚峽。」《聊齋志異。卷四。狐諧》:「既不賜見,我輩留宿,宜勿去,阻其陽臺?!挂卜Q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漢川縣南。一說在四川省巫山縣境。
《漢語大詞典》: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記·周本紀:“﹝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fù)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裴駰 集解引 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br />(2).山名。在 山西省 陽城 、 垣曲 兩縣之間。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書·禹貢:“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盧照鄰 《鄭太子碑銘》:“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廣森 《轉(zhuǎn)連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br />(3).相傳 黃帝 曾訪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維 《送張道士歸山》詩:“先生何處去? 王屋 訪 茅君 ?!?清 宋琬 《祭沉少參岫陽》詩:“言將歸 王屋 ,終老營菟裘?!?/div>
《漢語大詞典》:陽臺女(陽臺女)
指傳說中 巫山 神女。常用以喻指多情女。 唐 岑參 《醉戲竇子美人》詩:“細看只似 陽臺 女,醉著莫許歸 巫山 。” 唐 孟浩然 《同張明府碧溪贈答》詩:“自有 陽臺 女,朝朝拾翠過。” 唐 李嘉祐 《江上曲》:“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獨浣紗??蓱z應(yīng)是 陽臺 女,對坐鷺鷥嬌不語?!眳⒁姟?陽臺 ”。
《國語辭典》:陽臺(陽臺)  拼音:yáng tái
1.樓房的平臺。有欄桿,可在此曬衣物,或登眺、乘涼。
2.語出《文選。宋玉。高唐賦序》:「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篂槟信蠚g的處所。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人去陽臺,云歸楚峽。」《聊齋志異。卷四。狐諧》:「既不賜見,我輩留宿,宜勿去,阻其陽臺?!挂卜Q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漢川縣南。一說在四川省巫山縣境。
《國語辭典》:雨散云收(雨散雲(yún)收)  拼音:yǔ sàn yún shōu
1.雨后天氣轉(zhuǎn)晴。亦用以比喻離散。元。高明〈二郎神。從別后套。前腔〉曲:「記待月西廂和你攜素手,爭奈話別匆匆,雨散云收?!埂毒以纻鳌返谝话嘶兀骸覆欢鄷r候,忽然雨散云收,浴出一輪紅日,頃刻黃河解凍?!?br />2.比喻房事已畢。也作「云收雨散」。
《漢語大詞典》:雨沾云惹(雨沾雲(yún)惹)
戰(zhàn)國 楚 宋玉 《高唐賦》:“昔者先王嘗游 高唐 ,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為 高唐 之客,聞君游 高唐 ,愿薦枕席?!跻蛐抑?。去而辭曰:‘妾在 巫山 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 陽臺 之下?!焙笠浴坝暾丛迫恰睘槟信閻壑?。 唐 杜牧 《羊欄浦夜陪宴會》詩:“弋檻營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 襄王 ?!?宋 柳永 《洞仙歌》詞:“嘉景,向少年彼此,爭不雨沾云惹。奈傅粉英俊,夢蘭品雅。”
《漢語大詞典》:雨潤云溫(雨潤雲(yún)溫)
比喻男女情好。 宋 周邦彥 《拜星月·秋思》詞:“春戀雨潤云溫,苦驚風吹散。念荒寒、寄宿無人館。”
分類:男女情好
《國語辭典》:雨魄云魂(雨魄雲(yún)魂)  拼音:yǔ pò yún hún
男女間歡愛的情事。宋。趙令畤 清平樂。春風依舊詞:「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云魂?!?/div>
《漢語大詞典》:云交雨合(雲(yún)交雨合)
指相會,重逢。 唐 李益 《古別離》詩:“ 江 回 漢 轉(zhuǎn)兩不見,云交雨合知何年?!?/div>
分類:相會重逢
《漢語大詞典》:云情(雲(yún)情)
(1).云的情狀。 宋 侯寘 《踏莎行·約云庵尋梅》詞:“雪意初濃,云情已厚。黃昏散盡扶頭酒?!?br />(2).喻自由自在、不受羈絆的性格。 唐 杜牧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自適題詩寄贈》:“塵意迷今古,云情識卷舒?!?宋 黃休復(fù) 《茅亭客話·張道者》:“ 慈覺長老 書 妙圓塔院 張道者 壁云: 張道者 ,貌古神清不可畫。鶴性云情本自然,生死無心全不怕?!?br />(3).比喻男女情好之意。 宋 晏幾道 《玉樓春》詞:“云情去住終難信,花意有無休更問?!?明 許自昌《水滸記·冥感》:“自遭狂且毒手,已從鬼籙潛身。只是柳性未寒,云情尚在。”
《國語辭典》:云雨巫山(云雨巫山)  拼音:yún yǔ wū shān
楚王在高唐夢見巫山神女的故事。后人遂以比喻男女歡合。亦用以形容自然界的云情雨態(tài)。參見「巫山云雨」條。唐。李白〈清平調(diào)〉三首之二:「一枝秾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div>
《漢語大詞典》:云飛雨散(雲(yún)飛雨散)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復(fù)存在。 隋 張公禮 《龍藏寺碑》:“金編寶字,玉牒綸言,滿封盈函,云飛雨散?!?唐 溫庭筠 《湘東宴曲》:“萬戶沉沉碧樹圓,云飛雨散知何處?!?前蜀 貫休 《行路難》詩之二:“云飛雨散今如此,繡闥雕甍作荒谷。”
《漢語大詞典》:高唐夢(高唐夢)
借指男女交歡之事。 唐 李涉 《遇湖州妓宋態(tài)宜》詩之一:“曾識 云仙 至小時,芙蓉頭上綰青絲。當時驚覺 高唐 夢,唯有如今 宋玉 知?!?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 劉武僖 自 柯山 赴召,亦記歲月於 仰高亭 上,末云‘侍兒 意真 代書’。后有人題云:‘一入侯門海樣深,謾留名字惱行人。夜來髣髴 高唐 夢,猶恐行云意未真。’”參見“ 高唐 ”。
分類:男女交歡
《漢語大詞典》:高唐
(1). 戰(zhàn)國 時 楚國 臺觀名。在 云夢澤 中。傳說 楚襄王 游 高唐 ,夢見 巫山 神女,幸之而去。 戰(zhàn)國 楚 宋玉 《高唐賦》序:“昔者 楚襄王 與 宋玉 游於 云夢 之臺,望 高唐 之觀?!?北周 庾信 《望美人山銘》:“ 高唐 礙石, 洛浦 無舟。何處相望,山邊一樓?!?前蜀 韋莊 《謁巫山廟》詩:“亂猿啼處訪 高唐 ,路入煙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 宋玉 ,水聲猶似哭 襄王 ?!?明 許自昌《水滸記·邂逅》:“束素腰,橫波目,可使 高唐 賦夢?!焙笥脼?巫山 的代稱。 唐 杜甫 《晚晴》詩:“ 高唐 暮冬雪壯哉,舊瘴無復(fù)似塵埃?!?br />(2).借指男女幽會之所。 元 張可久 《折桂令·秋思》曲:“想像 高唐 ,縈損柔腸,夢見才郎?!?span id="dvl5h5d" class="book">《白雪遺音·銀紐絲·盼五更》:“矇矓方才睡,一夢赴 高唐 ,與才郎攜手只在 陽臺 上?!?br />(3).復(fù)姓。 遼 有 高唐英 。見遼史·太宗紀下。
《漢語大詞典》:三人一龍(三人一龍)
喻三人友善如一體。三國志·魏志·華歆傳“終不毀傷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歆 與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學,三人相善。時號三人為一龍, 歆 為龍頭, 原 為龍腹, 寧 為龍尾。”
《國語辭典》:華歆(華歆)  拼音:huà xīn
人名。(西元157~231)字子魚,三國魏高唐(今山東禹城縣西)人。嘗任東漢尚書令,魏太尉,封博望侯。小時與管寧同學,甚為友好。在魏任官時曾薦管寧自代而名聞遐邇。
《漢語大詞典》:龍身(龍身)
(1).龍的身軀。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其神狀皆龍身而人面?!?span id="dndbh5r" class="book">《淮南子·墬形訓》:“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亦指似龍之身,夭矯的軀干。 清 黃始 《山東四女祠記》:“碑前枯樹,半無枝葉,禿而龍身。”
(2).三國志·魏志·華歆傳“ 歆 為吏,休沐出府,則歸家闔門。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歆 與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 歆 為龍頭, 原 為龍腹, 寧 為龍尾?!焙笠浴褒埳怼毙稳萑擞新暶?。 清 黃遵憲 《己亥續(xù)懷人詩·瀏陽歐陽瓣薑》:“編到《沅湘耆舊録》,難為君稱作龍身?!?/div>
《國語辭典》:龍頭(龍頭)  拼音:lóng tóu
1.龍的頭?!度龂?。卷五○。吳書。妃嬪傳。吳主權(quán)潘夫人》:「得幸有娠,夢有以龍頭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孫)亮?!埂段饔斡洝返谝弧鸹兀骸肝横缰x了恩,卻才撚子在手,忽聽得朝門外,大呼小叫。原來是秦叔寶、徐茂功等,將著一個血淋淋的龍頭,擲在帝前?!?br />2.科舉時代稱狀元為「龍頭」。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七。如是我聞一》:「余舉中殿試后,尚未傳臚。在董文恪公家,偶遇一浙士能測字,余書一墨字,浙士曰龍頭竟不能屬君矣?!?br />3.三國魏華歆、邴原、管寧三人為同窗好友,時人以一條龍比喻三人。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見《三國志。卷一三。魏書。鐘繇華歆王朗傳。華歆》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演義》第六六回:「華歆當日逞兇謀,破壁生將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罵名千載笑『龍頭』!」
4.領(lǐng)袖人物。如:「龍頭老大」。《孽?;ā返谌兀骸肝覀兯挠牙镱^,文章學問,當然要推你做龍頭,弟是婪尾。」
5.自來水管出水的管制器。也稱為「水栓」、「水龍頭」。
《漢語大詞典》:戰(zhàn)蝸(戰(zhàn)蝸)
古代寓言,有建立在蝸牛角上的國家,右角上的叫 蠻氏 ,左角上的叫 觸氏 ,雙方常為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見莊子·則陽。后以“戰(zhàn)蝸”比喻在細小事情上的爭奪。 元 趙孟俯 《蘇武慢》詞:“細看來聚蟻功名,戰(zhàn)蝸事業(yè),畢竟又成何濟!”
《漢語大詞典》:蝸爭(蝸爭)
見“ 蝸角鬭爭 ”。
《漢語大詞典》:蝸角斗爭(蝸角鬭爭)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焙笠浴拔伣囚a爭”比喻因細事而引起爭斗。 宋 辛棄疾 《哨遍·秋水觀》詞:“蝸角鬭爭,左 觸 右 蠻 ,一戰(zhàn)連千里?!币嗍∽鳌?蝸爭 ”。 清 魏源 《游山吟》之二:“蝸爭羶慕世間人,請來一共云山夕?!?/div>
分類:細事爭斗
《國語辭典》:蝸角(蝸角)  拼音:guā jiǎo
1.蝸牛的角。比喻細小。南朝梁。沈約 細言應(yīng)令詩:「蝸角列州縣,毫端建朝市?!贡敝?。庾信小園賦〉:「蝸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br />2.比喻為小事而時起爭端。參見「蠻觸相爭」條?!逗鬂h書。卷八八。西域傳。論曰》:「雖鄒衍談天之辯、莊周蝸角之論,尚未足以概其萬一?!?/div>
《漢語大詞典》:蝸角斗爭(蝸角鬭爭)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焙笠浴拔伣囚a爭”比喻因細事而引起爭斗。 宋 辛棄疾 《哨遍·秋水觀》詞:“蝸角鬭爭,左 觸 右 蠻 ,一戰(zhàn)連千里。”亦省作“ 蝸爭 ”。 清 魏源 《游山吟》之二:“蝸爭羶慕世間人,請來一共云山夕?!?/div>
分類:細事爭斗
《國語辭典》:蝸角虛名(蝸角虛名)  拼音:guā jiǎo xū míng
比喻微不足道的浮名虛譽。參見「蠻觸相爭」條。宋。蘇軾 滿庭芳。蝸角虛名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乖?。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徊瘌x鴦在兩下里。」
《國語辭典》:蝸角虛名(蝸角虛名)  拼音:guā jiǎo xū míng
比喻微不足道的浮名虛譽。參見「蠻觸相爭」條。宋。蘇軾 滿庭芳。蝸角虛名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乖M鯇嵏Α段鲙?。第四本。第三折》:「『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徊瘌x鴦在兩下里?!?/div>
《漢語大詞典》:蝸角斗爭(蝸角鬭爭)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焙笠浴拔伣囚a爭”比喻因細事而引起爭斗。 宋 辛棄疾 《哨遍·秋水觀》詞:“蝸角鬭爭,左 觸 右 蠻 ,一戰(zhàn)連千里。”亦省作“ 蝸爭 ”。 清 魏源 《游山吟》之二:“蝸爭羶慕世間人,請來一共云山夕?!?/div>
分類:細事爭斗
《國語辭典》:蠻觸(蠻觸)  拼音:mán chù
《莊子。則陽篇》中假設(shè)的兩小國。參見「蠻觸相爭」條。宋。蘇軾九日次定國韻〉詩:「不知蠻觸氏,自有兩國憂?!?/div>
分類:小事爭斗
《國語辭典》:君子之交淡如水  拼音: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
(諺語)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其交情看起來像水一樣淡。元。費唐臣《貶黃州》第三折:「我止望周人之急緊如金,君子之交淡如水。」
《國語辭典》:淡交  拼音:dàn jiāo
交往不深?!?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你同他是個淡交,我同他是深交,眼睜睜看他有事,不能替他掩下來,這就不成個朋友了?!?/div>
分類:交往不深
《國語辭典》:觥籌交錯(觥籌交錯)  拼音:gōng chóu jiāo cuò
酒器和酒籌錯雜相交。比喻暢飲。也作「觥籌交舉」、「交錯觥籌」。
《國語辭典》:江妃  拼音:jiāng fēi
相傳為出游于長江、漢水間的兩位女神。見漢。劉向《列仙傳。卷上。江妃二女》。也稱為「江斐」。
分類:神女
《漢語大詞典》:漢佩(漢珮)
亦作“ 漢珮 ”。 即 漢皋 珠。 宋 孫光憲 《臨江仙》詞之二:“終是有心投 漢 珮,低頭但理 秦 箏。” 清 魏源 《秦淮燈船引》:“泉落鮫宮萬游戲, 漢 佩 湘 珠千出沒?!眳⒁姟?漢皋 ”、“ 漢皋珠 ”。
分類:漢皋
《漢語大詞典》:漢皋佩(漢皋佩)
即 漢皋 珠。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心搖 漢皋 佩,淚墮 峴亭 碑?!?宋 石孝友 《玉樓春》詞:“ 漢皋 珮失誠相誤, 楚峽 云歸無覓處?!眳⒁姟?漢皋珠 ”。
分類:漢皋
《漢語大詞典》:漢皋珠(漢臯珠)
相傳 周 鄭交甫 于 漢皋 臺 下遇二女,二女解珠佩相贈。后因以為男女愛慕贈答的典實。 張素 《無題》詩:“臨 江 早弄 漢皋 珠,眇曼風流曠世無?!眳⒁姟?漢皋 ”。
分類:漢皋二女
《國語辭典》:漢皋解佩(漢皋解佩)  拼音:hàn gāo jiě pèi
相傳周代鄭交甫于漢皋臺下遇見兩位女子,女子身上均佩帶二珠。鄭氏請二女贈予珠子,二女解佩交予鄭氏后,鄭氏藏入懷中。又往前十步,手伸入懷中,卻發(fā)現(xiàn)珠子不見了?;仡^看時,二位女子也不見蹤影。見《文選。郭璞。江賦》李善注引《韓詩內(nèi)傳》。后比喻男女因愛慕而互相饋贈禮物?!读凝S志異。卷一一。竹青》:「此皆妾輩。其末后著藕白者,所謂『漢皋解佩』,即其人也?!?/div>
《國語辭典》:解佩  拼音:jiě pèi
1.古代文官辭職時,解下身上所佩帶的物品。比喻辭官退隱。南朝宋。鮑照擬古〉詩三首之三:「解佩襲犀渠,卷帙奉盧弓。」
2.相傳鄭交甫到漢皋臺下游玩時,遇見二仙女,解佩相贈后忽不見。見漢。劉向《列仙傳。卷上。江妃二女》。后遂以解佩為男女情愛期許之表徵。宋。晏殊 木蘭花。燕鴻過后鶯歸去詞:「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挂沧鳌附馀濉?。
《國語辭典》:賣劍買牛(賣劍買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漢宣帝時,渤海因饑荒,居民多帶持刀劍為盜,龔遂為太守后,勸民舍棄刀劍,改業(yè)歸農(nóng)。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后比喻舍棄剽掠而改行務(wù)農(nóng)。宋。陸游 答吳提宮啟:「賣劍買牛,念即歸于農(nóng)畝,乘車載笠,尚永記于交盟。」也作「買牛賣劍」、「買犁賣劍」、「賣刀買犢」、「賣刀買?!?、「賣劍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