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長橋”,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長橋
第 4 句因包含“填成烏鵲”,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烏鵲填
第 9 句因包含“翹首”,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翹首
第 10 句因包含“咳唾”,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咳唾
第 10 句因包含“九天”,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天
第 17 句因包含“豫讓,聲消”,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豫讓聲消
第 4 句因包含“填成烏鵲”,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烏鵲填
第 9 句因包含“翹首”,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翹首
第 10 句因包含“咳唾”,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咳唾
第 10 句因包含“九天”,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天
第 17 句因包含“豫讓,聲消”,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豫讓聲消
鳳凰臺上憶吹簫 七夕舟發(fā)練江,諸同人送于紫陽橋上,風雨猝至,匿舟橋下不得出,送者亦散去,排悶為此 清 · 黃景仁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兩當軒集卷第十九
天上團圞,人間離別,一般徙倚長橋。
詎填成烏鵲,直恁魂銷。
其下潑翻銀漢,如箭駛征舠。
似有語聲天半,翹首見、雙袖齊招。
招手處、九天咳唾,別淚同拋。
停橈。
風雨驟,乍驅來入穴,不辨呼號。
似尾生柱朽,豫讓聲消。
歲歲洗車舊例,為征人、移在今朝。
猶隱隱、數聲珍重,飄落云霄。